在美國的 PhD 們,你們為什麼選擇了自己現在的專業?
phd一讀五年,而且是用自己最寶貴的二十歲的五年來換的,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選擇前好好考慮一下。
目前在美國讀研的各位phd們,你們是根據什麼選擇的呢?我把自己能想到的幾個選項寫了出來:1.因為自己真的喜歡計算機,編程,喜歡機械,喜歡化工,喜歡自己的所學的專業所以才決定再花五年時間去研究它。2.或者是因為本科的時候就讀的這個,轉專業申請和學習都很吃力,所以就繼續學了這個。
3.或者是覺得這個很好找工作,而且薪水很高,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和生活,決定讀這個專業。4.這個專業申請起來容易一點,拿獎學金容易一點。其實問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好奇,是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未來的選擇,實在是想不明白,想看看前輩們的經驗。之前覺得5年這麼大的代價,一定要選個自己喜歡的專業,我喜歡機器人,特別想去研究機器人,可是現在在東大交換,進了亞洲最好的機器人實驗室,發現現在的機器人研究主要是編程了,我本科是機械的,編程基礎實在是太薄弱,非常努力也就是能勉強跟上別人的步伐,而且過得很痛苦。
馬上回國面臨畢業,再考慮申請美國,但是拋開能不能申請的上的問題,就是申請什麼專業我都特別迷茫。機器人確實喜歡,但是編程確實頭痛。我也看過東大機械工程專業的研究生畢業答辯,研究精密加工什麼的,我覺得這些是我之前本科學過的東西,以後學期來可能沒那麼費勁,但是確實沒什麼熱情。求指導。
因為出國讀研讀博可能是這輩子唯一的能在國外生活一段或很長時間的機會
首先,PhD未必一讀就是五年,許多在學術上有超常熱情和天份的人三年就可以畢業當AP;也有許多人八年也沒能畢業。其次,你認為人生中二十幾歲的五年是最寶貴的,這種觀點是很狹隘且自相矛盾的。只有當你的目標是不顧一切攀爬社會階梯的時候才涉及到二十幾歲最寶貴這個說法,如果你就是想要用自己的價值觀駕馭自己生活,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樣寶貴的。
目前在美國讀PhD,選擇專業的原因不是四種任何當中的一個。但是這個四個原因,的確是很多人做決定時常常考慮的因素。
- 喜歡這個專業根本不足夠,要明確喜歡這個專業里的哪個方向和什麼樣的問題,才足夠你想清楚到底要不要讀。
- 本科讀書是讀書,PhD不是讀書,是研究和探索,沒有必要一致。
- 比較靠譜,很多人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一份靠譜的生活,追求太高自己未必能夠afford.
- 都是相對的,但是只考慮申請時候的難易程度是短視的,入學之後的日子難道不是日子了么。
求學是一件需要沉下心的事情,只有沉下心,你才分得清興趣和擅長,如果一件事情做起來困難就不想做了,那你就不要讀PhD, 適合去做重複勞動的工作。如果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已經會的,那麼你也不會有進步。所謂desirable difficulty,適合任何領域。
年輕的時候做選擇往往想要選一條清晰明確的道路,這個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你無法預測和控制的東西太多。與其糾結做選擇本身,不如給自己增加資本。如果實在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有種就想換什麼就換什麼。當你有一種想干就幹什麼的自由的時候,就跟迷茫兩個字徹底絕緣了。因為貧窮和(或)智商低的人,最容易迷茫。
因為熱愛。父母身體尚好,收入雖不多但穩定,還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和家庭壓力。能用自己最年輕有激情的5年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是最好的。況且還有一份雖不多但能支持獨立生活的獎學金。
本科被調劑到了這個聽起來很有用但實際上幹啥的自己根本不知道的專業,然後就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喜歡而已
難道不是取決於之前的背景嗎?沒有相關背景,說自己喜歡什麼就申請什麼項目,那基本是進不去好項目的。
推薦閱讀:
※有沒有讀博士跨專業讀的?能不能說說什麼情況?
※鍾茂森博士的 宋尚宮女論語研習報告 正文
※鄭博士:2010年六大增運小妙招! (2009-12-21 08:05:36)轉載
※寒門博士之死:與導師聊天記錄曝光,畫風不忍直視...
※讀博的真正喜歡自己的科研項目或者最起碼喜歡這個領域的人,比例能佔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