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訪 | 朱志遠: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而是自我適應式的生長過

專訪 | 朱志遠: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而是自我適應式的生長過

7 人贊了文章「本文為馬良行MAHOOOO(ID:cn-mlhang)的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諮詢。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馬良行第 10 期人物採訪本期對話嘉賓:朱志遠廣州豎梁社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伙人

個人簡介: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2006年加入北京普築建築設計事務所(T.A.O的前身),任職項目建築師。2012年作為合伙人加入豎梁社,任設計總監。在創意街區、城市更新、舊建築改造等領域富有實踐經驗,關注建築的文化傳承本質。

個人信念:「建築不是詩意,是詩的事實。」

主要參與項目:四川孝泉民族小學廈門華美捲煙廠改造、廈華電子廠房改造廣州羊城晚報集團建築群改造恩寧路永慶片區改造此前在馬良行主辦的「走平衡木的人」建築文化沙龍主題活動中,作為特邀嘉賓,朱志遠曾提到:日常生活中,像珠江新城裡的建築,如廣州大劇院,只佔城市的1%;而平庸的建築,如城中村裡的樓房,則佔99%。

這些建築被稱為:城市的真相。 為了解讀這些建築的日常傳承,朱志遠分享了三個由豎梁社參與改造的案列:客廳·電視 廈華電子廠房改造 電視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十分重要,經常被擺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廈華電子廠房始建於改革開放初期,屬於裝配式建築,由中央統一標準建造,是典型的計劃經濟下的產物。90年代被改造成玻璃樣式,代表著當時的建築潮流。 這種樣式在今天看來已經有些落伍,而面臨新一輪的改造浪潮。朱志遠笑稱,他相信自己設計的東西在將來也會被認為是落伍的,一味追趕潮流沒有意義。因此,在設計時他會儘可能保留歷史印證,因為這些印證有著其獨特的魅力。

1981年的廈華電子廠房

2014年的廈華電子廠房廈華電子廠房是由辦公樓、廠房和庭院構成。在進行中庭改造規劃時,朱志遠及其團隊發現從園區的規劃組織上,庭院作為入口,就相當於整個廠區的客廳。 他們將此作為一個切入點,將每個空間都設計成有明顯特徵,並採用蒙太奇的手法,讓整個庭院從靜態變成動態,重現「電視的輝煌時代」曾有的活力,由此將原本無趣的廠房變成一個開闊的商業廣場。同時,廠房內的一些細微的部分得以保留,成為獨特的魅力。

改造以後的廠區效果圖商業街道 楊協成電子創意園 說到商業街道,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都是臟、亂、差的表象,但是它們背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很多建築外觀很平凡,但內在非常有意思,可以被稱為「心靈美建築」。 有些街道建築下層商用,上層居住,處處體現著「人情味」。 在楊協成電子創意園項目中,街道空間被豎梁社搬進了辦公樓里。三米多寬的走廊接近街道寬度,作為創意市集及日常使用。鋸齒狀的格局營造出若隱若現的曖昧空間,將空間場景化。 設計師們在辦公空間里創造街道生活,打造出十分有意思的景象。

楊協成電子創意園項目片區

恩寧路永慶片區改造

恩寧路位於廣州西關老城的心臟地帶,被稱為「最美的廣州老街」。歷來是西關文化的最集中代表,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也是舊城更新的一塊「硬骨頭」。豎梁社團隊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不僅僅想從面貌上改變舊城混亂的局面,更希望從源頭上活化舊城的日常生活。 在分享恩寧路項目前,朱志遠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義大利小鎮的建築。這些建築上的窗口各式各樣,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迹。無論歷史變遷、周圍環境如何變化,建築本身都會被保留下來,居民的生活也不會因旅遊產業的發展而受到影響。 就此,朱志遠指出:建築的改造往往是新陳代謝式的,不是革命式。城市更新不是一刀切,而是自我適應式的生長過程。

他提到,在進行恩寧路改造項目時,內心是十分忐忑的,既要保證項目落地,同時也要兼顧各方利益。 恩寧路作為廣州的時代印記,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其吸引人之處在於它的本質,而它的發展也是「生長」的過程。該片區的舊時狀況很差,但出人意料的是裡面有很多傳統人居智慧,例如「窗套窗」的超現實設計。怎麼去繼承這種智慧,對於豎梁社來講很有挑戰性。 朱志遠及其團隊與開發商緊密合作,改造設計和業態規劃互相結合,根據原來每一棟建築的狀況制定特定的改造策略。設計靈活提取了西關舊城的空間元素,師古但不泥古,空間層次豐富而整體上又和老城融為一體,建成後將成為廣州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採訪的最後,朱志遠表示:大眾的觀念不斷更新,甲方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設計師與大眾觀念相輔相成。如今中國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大眾對更優秀的設計作品的渴望,會激勵著設計師進步和發展。

推薦閱讀:

本市的保護建築之五(虹口)
年底了,致幫過我的貴人!
男人到底一生追求什麼,又在乎什麼?
有靈魂的建築
舒緩強迫症的大方法

TAG: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