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翟魏人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原的?貌似突然在洛陽附近冒出來?


匈奴人劫掠裹挾丁零人做炮灰奴隸,有一個名詞叫貲虜。

《三國志》中引用的《魏略·西戎傳》記載:

貲虜,本匈奴也,匈奴名奴婢為貲。始建武時,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東西,畜牧逐水草,鈔盜涼州,部落稍多,有數萬,不與東部鮮卑同也。其種非一,有大胡,有丁令,或頗有羌雜處,由本亡奴婢故也。當漢、魏之際,其大人有檀柘,死後,其枝大人南近在廣魏、令居界,有禿瑰來數反,為涼州所殺。今有劭提,或降來,或遁去,常為西州道路患也。

意思就是,貲虜,是匈奴國的人,匈奴人管奴隸叫「貲」。匈奴衰落的時候,貲虜脫離了匈奴的控制,在河西走廊一帶聚眾搶劫,他們的種族不一致,其中有一夥就來自丁零國。

這是丁零人開始進入中原邊緣地區的記錄。

翟魏建立者翟遼的叔叔翟斌,據《資治通鑒》記載:

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後徙中國。

我們知道,康居?那不是塞人的地盤嘛,怎麼會有丁零人?

翟斌死於384年,活躍於四世紀。那麼四世紀康居是什麼情況呢?

首先我們知道,384年,康居故地已經被鮮卑人擠壓的北匈奴殘部控制,逐漸形成悅般國中。同時代,前涼、前秦都在經略西域,前秦派呂光與龜茲決戰時(384年),龜茲向求援的對象,已經變成了獪胡人,也就是嚈噠人(疑似西遷的車師游牧人後裔)的前身。康居此時已經默默無聞。

很大程度上,翟斌是跟隨北匈奴殘餘,鵲巢鳩占霸佔康居故地,形成悅般國前的北匈奴裹挾的「貲虜」小首領。

而翟斌這一股,是怎麼來中原的,沒有任何資料記載。很大可能,是四世紀初,前涼張氏開拓西域時,翟斌或者其父祖率眾脫離北匈奴殘餘(悅般國前身)走北路入鮮卑,然後輾轉來到中原的。

戴萬琦指出的另一個翟鼠,他是怎麼進中原的,反倒有跡可循。

翟鼠第一次進入史冊,是《晉書·石勒載記》記載:

時大蝗,中山、常山尤甚。中山丁零翟鼠叛勒,攻中山、常山,勒率騎討之,獲其母妻而還。鼠保於胥關,遂奔代郡。

石勒建國前,翟鼠已經在中山了。茲後翟鼠投降了後趙,最後還給冉閔效力過,詳見戴萬琦的回答。

而中山翟鼠這伙丁零哪兒來的呢?是晉武帝年間,因為氣候變化和受鮮卑人擴張壓迫,導致大量匈奴、丁零及其他雜胡的部落南遷入塞。《晉書·北狄傳》就記載:

北狄以部落為類,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種、鮮支種、寇頭種、烏譚種、赤勒種(敕勒,即丁零)、捍蛭種、黑狼種、赤沙種、郁鞞種、萎莎種、禿童種、勃蔑種、羌渠種(羯人)、賀賴種、鍾跂種、大樓種、雍屈種、真樹種、力羯種,凡十九種,皆有部落,不相雜錯。

而除了翟斌、翟鼠及《魏略·西戎傳》那段話最後說的那部分進入甘肅一帶的外。還有其他丁零因為各種原因進入中原邊緣區域,然後被五胡十六國征戰中裹挾進入中原腹地。

《晉書·慕容儁載記》記載了前燕對丁零人口和財產的搶掠:

遣其撫軍慕容垂、中軍慕容虔與護軍平熙等率步騎八萬討丁零敕勒於塞北,大破之,俘斬十餘萬級,獲馬十三萬匹,牛羊億餘萬。

《魏書》記載了拓跋氏部落聯盟搶掠丁零人口的情況:

帝(拓跋什翼鍵)討高車(鮮卑人稱丁零為高車),大破之,獲萬口,馬牛羊百餘萬頭。是年,張重華弟天錫殺玄靖而自立。(公元364年)

而在翟斌同時代,活躍在河西走廊的鮮卑乞伏部,就是一個混血部族。內部有許多丁零人臣子,比如乞伏部建立的西秦,有大臣乙旃音埿、屋引出之,均出於「高車十二姓」,是加入鮮卑乞伏部的丁零人。

至於翟魏為什麼出現在河南,則跟前秦有關。前秦統一華北後,將翟斌及其部下強制遷徙到河南新安,然後翟斌造反。正好趕上前秦因淝水之戰而瓦解,於是翟斌之侄翟遼在翟斌死後繼續與後燕作戰,因為打不過後燕,於是投靠東晉的黎陽(河南汲縣)太守,然後將東晉在黎陽的勢力驅逐,並開始趁東晉收復中原不利的局勢擴張,最終建立了翟魏。

當時丁零人可能漢化程度較低,或者有漢化但並沒有能和漢族士大夫打成一片。慕容垂的部將封衡在面對慕容垂這個鮮卑君主時,直接說:「 斌戎狄小人,遭時際會,兄弟封王,自驩兜已來,未有此福。忽履盈忘止,復有斯求,魂爽錯亂,必死不出年也。」

……直接說翟斌是個「戎狄小人」,說戎狄能「兄弟封王」,自驩兜(帝堯時期的三苗首領)以來戎狄就沒享過這福。求慕容垂的心理陰影……


譚其驤先生在《論五胡元魏時之丁零》中有論述:「《魏略》雲,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習水七千里。其後有留居北荒者,有入居塞內者」、「其內遷者,不知其所自始,要當在東漢或魏晉世,《晉書·匈奴傳》南匈奴十九種,赤勒居其一,赤勒即敕勒矣。敕勒與匈奴同族,所以列為南匈奴者,蓋其人本為匈奴所屬,隨匈奴而內徙者也。惟赤勒之名其後不見於史,五胡元魏時凡塞內之丁零,止號丁零,不著他稱。」

根據譚其驤先生的考證,丁零應當是隨南匈奴內遷而進入中原的,譚先生認為丁零是赤勒的轉音,所以丁零應當是南匈奴赤勒部,但是康居與羌渠同音,所以丁零也有可能是南匈奴羌渠部。

另外丁零人第一次在史籍中出現是《晉書·石勒載記》晉愍帝建興四年:「時大蝗,中山、常山尤甚。中山丁零翟鼠叛勒,攻中山、常山,勒率騎討之,獲其母妻而還。鼠保於胥關,遂奔代郡。」

丁零人最早出現於太行山區,中山常山一代,此後丁零酋豪翟斌入後趙「初,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後徙中國,至是入朝於趙;趙以斌為句町王。」——《資治通鑒·卷九十四》,此時丁零人仍然生活在中山地區,冉閔叛亂,丁零人與冉閔部將劉準一同降於前燕「是歲丁零翟鼠及冉閔將劉准等率其所部降於俊,封鼠歸義王,拜准左司馬」——《晉書·載記第十》,前秦滅前燕後,「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資治通鑒·卷一百三》,此後丁零人才逐漸在洛陽附近活動。

補充一下關於翟斌與翟鼠的問題

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是歲(前燕景昭帝三年(東晉穆帝永和七年),351年),丁零翟鼠及冉閔將劉准等率其所部降於慕容俊(丁零居中山,其後翟斌等皆其種類也),封翟鼠歸義王,拜劉准左司馬。)

胡三省認為翟斌與翟鼠出自同一支丁零,除此之外,翟鼠第一次出現是前文提到的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而翟斌第一次出現是晉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二者相差十餘年;而翟鼠第二次出現也就是丁零人降前燕時是晉穆帝永和七年(351年),與他第一次出現相差已經三十餘年,並且此後翟鼠再也沒有出現過,也就是說,在中原活動的這一支丁零人的首領順序為翟鼠——翟斌——翟鼠——翟斌,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那麼存在一種可能也就是永和七年降前燕的翟鼠其實是翟斌冒稱的,北方游牧民族冒用前代領袖之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稽侯柵自立為呼韓邪單于,他的孫子右奧鞬日逐王比也就是南匈奴第一位單于自立後也叫呼韓邪單于;再比如拓跋鮮卑的先祖相傳有兩個推寅,第一個生活在東漢初年,第二個生活在東漢末年,也極有可能是冒前代領袖之名;烏桓人也有「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的傳統,所以翟斌降前燕時冒用曾經反抗後趙的前代領袖翟鼠之名是也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無論這個推測是否準確,但是翟鼠與翟斌二人出於同一部族是毫無疑問的。而這一支丁零人就是從康居隨匈奴人一併遷入中原的,也就是《魏略·西戎傳》中提到的丁零國,這一支被稱為西丁零;至於生活在貝加爾湖地區的丁零人是另一支,叫做北丁零。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被活活餓死的三位帝王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被人讚歎,至今讓人敬佩
歷史上真實的「百人斬」楊再興,死於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史前傳奇:華南人群多次下南洋,改變東南亞人群基因構成
《新三國演義》對於諸葛亮的評價?

TAG:歷史 | 文化 | 突厥 | 魏晉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