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村上春樹作品的驚艷改編之作
1 人贊了文章
李滄東的《燃燒》在戛納燃爆了,也很是火熱了一把,獲得3.8的場刊高分(滿分4分),破歷史記錄。而這部電影就改編自我們熟悉的村上老師老師的小說《燒倉房》。所以今天小編我也想蹭這一把熱度來給大家解析一下這部電影,大家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燃燒》是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燒倉房》,那麼想必大家都是比較了解村上老師的,村上老師老師小說的結構、寫作手法以及語言風格雖有明顯的西化痕迹,但透過這些時髦的外包裝,不難發現其意識、意趣、情致的深處,仍受到浸染佛禪哲理的「無常觀」、日本固有信仰的幽冥觀、儒家的部分道德倫理觀、物我一體、悲喜與共的自然觀以及由此生髮的悵惘孤寂、豁達或無奈之感或多或少的影響。
村上老師雖然刻畫的是游弋於社會主流或主體人群之外的「邊緣人」,但邊緣人的感受和心理未必就是邊緣感受,邊緣心理。不錯,村上老師筆下的主人公幾乎都不去公司上班,不求出人頭地,不想升官發財,更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只是蜷縮在自己的小房間里喝啤酒、聽音樂、看外國小說,但這個小房間並非與世隔絕,只是與外部世界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罷了。而他那特立獨行的自尊與傲骨、應付浮燥駁雜世界的淡泊與從容,對物質利益的漠視與超脫,以及對世俗和市儈的反感和拒斥,卻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所缺少的寶貴的東西。
日本文學評論家島森路子說過:「是我又不是我,是現實又非現實,是虛構又非虛構,精神視野中有而現存世界中無卻又與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通——村上老師春樹一直在寫這樣的東西,這樣的現代神話」。「……這似乎既是作家個人的世界觀,又是我們這個時代共通的感性」。一言以蔽之,村上老師寫出了邊緣人的社會意義。
《燒倉房》是村上老師早期的一部短篇,收錄於1984年出版的短篇集《螢,燒倉房及其他》(中文簡體版《螢》)。
這部小說呢個人看來兩個特點:
一是文藝氣息,村上老師在90年代之前的作品呢,多數都帶有告別青春的感傷,以及對逝去的美好往昔的緬懷。神秘男特意稱被燒掉的倉房都是「廢棄的」,或是他自認為應該廢棄的,這廢棄的倉房即可理解為村上老師作品中常出現的舊日事物——比如《且聽風吟》中被房產商填平的海灘,懷舊也是我們村上老師的作品中的一大特點也是我們村上老師所在乎的東西,但又總是無法挽回地走向損毀,而神秘男就可以理解為「使這些美好往昔一個個消失不見的某種勢力」(比如以資本為唯一目標不斷發展的現代商業社會),於是就只能靠寫成文章來挽回,來紀念和追憶這些已經逝去的。
二是懸疑氣息,這無疑是更具娛樂性的解讀。神秘男養尊處優追求高尚,內心卻是個變態殺人狂,他專挑「墮落的不自愛的」女孩下手,將他們視作「廢棄的倉房」——反正沒人在意,燒了也無傷大雅。他甚至將其視為一種「清潔工作」,以此來維持自己道德上的均衡感。
李滄東的電影無疑是採用了第二種解讀,並加入了更多的原創情節,據說也保留了相當程度的文藝氛圍,李滄東電影的獨特氣質,劉亞仁與全鍾瑞還有史蒂文·元的表演,都足以讓人充滿期待。
說了那麼多了,我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影片大致是這樣的——在一次送貨的過程中,年輕的郵差鍾秀(劉亞仁飾)偶然間與童年好友惠美(全鍾瑞飾)相遇。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她請求鍾秀照顧她的貓咪。旅行回來後,惠美向他介紹了本(史蒂文·元飾),一個她在旅途上認識的神秘男人。一天,本向鍾秀展示了一種奇怪卻又讓他無法抗拒的愛好就是燒大棚。
全片充斥著微醺感,黃昏裸舞,空靈且頹唐。聚焦於貧富矛盾,階級固化,年輕人就業問題,不僅是韓國,好像全世界的年輕人都處於如此困境中,所有人都在孤獨的生活著。愛人被搶走,被當成玩物,反映現實而具有諷刺意味。
影片還是和我們的原著有些區別的,《燒倉房》書中的男主角是個30多歲的中產階級,已婚而有點漠不關心。而電影《燃燒》中的主角叫「鍾秀」,由劉亞仁飾演,是一個不知所措的青年。影片講述了鍾秀在遇到曾經的鄰居惠美後,被闖入的第三者本打亂了二人本來曖昧的關係,三人彼此糾纏,並最終引發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的故事。
- 不知所措的青年——鍾秀
影片有一段很長的跟拍鍾秀的鏡頭,觀眾被直接的代入到鍾秀生活的世界中,嘈雜,浮躁,在他的周圍充斥著大城市的冷漠和無情。(其實是和我們這些在大都市奮鬥的年輕人是一樣的,小編此時也深有感觸,表示被這段鏡頭搞的已經淚目了,小編有的不自控了呢,畢竟感覺還是和現實生活還是很接近的)對於鍾秀來說,他的生活是無意義和孤獨的,母親在其年幼時的離家使鍾秀缺少母愛的關懷,與一手造成母親離開的父親相處更是讓鍾秀絲毫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空蕩的家裡只有一頭奶牛與其相伴,但最後他卻不得不將牛變賣來維持生計。(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高級階層的人才有資格說生活,活在生活中最底層的人只能用各種方法來維持生計,就算生活在艱難,我們也要抱有希望,影片中女主惠美的那種生活方式還是不可取的)
正是在男主鍾秀生活的這麼困苦的前提下,女主突然闖入了他的生活才會對鍾秀意義重大,這是他平庸灰暗生活中久違的一抹亮色。那場被慾望點燃的床戲喚起了鍾秀的活力,從生疏的動作和緊張的神情,可以判斷出這應該是我們鍾秀歐巴的第一次。當二人享受著肌膚之歡時,鍾秀抬起頭,一個主觀鏡頭給到他在看面前的那面牆,帶有縱深感的畫面一如鍾秀內心般虛無空曠,但那束從窗外射進來的暖光打破了這一切,賦予了鍾秀以生命和意義。影片從此開始展開,引發出本片第一個主題上的討論,便是人與人的關係。鍾秀因為與惠美的那次肉體上的歡愉,而使其深深的迷戀上了對方,但卻從未有過言語上的表示。即使是在本出現後,也未曾爭取過和惠美獨處的機會。(可以看出鍾秀還是比較老實的)
- 可悲的——惠美
每一次的相約,都是惠美主動邀請,酒後在商量誰送惠美回家時,鍾秀也沒有主動說自己來負責。這似乎是現代生活人普遍的現狀,缺乏主動性,被生活牽著走,在意的只是自己眼裡看到的,而不是真實的人和事情的真相。就如鍾秀在惠美那一段裸舞后說的那句,怎麼那麼不知羞恥,像妓女一樣。導演未從惠美的視點展現過她的感受也沒有給過惠美的內心獨白,但是那一刻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她的失望,一個可能理解自己的人,一個可能是唯一的朋友,卻這樣評價自己的行為,可能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悲可氣了。
這一刻從惠美這個角色視角,導演要表達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悲觀態度一覽無餘的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在鍾秀看來,惠美其實更多的是一個符號,一個代表著「性」的符號。
比起去了解真實的惠美,鍾秀更在意自己慾望的發泄,惠美的家承載的就是這樣的職能,在那裡他可以肆無忌憚的自慰,來滿足自己生理的需求,展現最真實的本我,而不是一個壓抑的自我。惠美其實是理想主義,被世俗的眾人嘲笑,被本所代表的權利與金錢貴族勢力玩弄直到厭倦,被無力懦弱的鐘秀惡語相向,一個又一個被燃燒的大棚,是一代又一代理想主義者的絕叫。
我個人感覺,其實鍾秀不一定真的愛著惠美,雖然他曾言語激烈的和本說他愛惠美。但是從上述的任何一個行為來說,他愛的都是自己,愛的是自己心中那個完美的繆斯形象。對本的跟蹤和報復,與其說是給所愛之人報仇,不如說是一種終於找到的存在價值被剝奪後的憤怒。
何謂燃燒?表面上看,它指的是被本點燃的塑料棚,被鍾秀點燃的車。如果往主題上挖掘,所謂燃燒,或許燃燒的是生命本身,鍾秀的生命被妒火燃燒,因怨恨自己的無能懦弱而燃燒,被無法逾越的階級的煎熬而燃燒。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在如燭火般燃燒著,燃盡的瞬間,一切都將成為一縷青煙。沒有一絲遺留在這個世間,我們所留下的只有那累累白骨!!!
燃燒就是我們生命本身的進行時,它一直在延續,只看你是怎樣對待我們生命每個個體的燃燒,是像惠美一樣虛幻恍惚的燃燒,還是像鍾秀一樣懦弱茫然的燃燒,亦或是像本一樣用權力和金錢一樣燃燒呢?(反正小編我們沒有過多的金錢更沒有權力,只能默默無聞的努力了,努力燃燒出美好的未來)
導演李滄東想表達出韓國社會的兩級分化現象很嚴重。就好像也在說我們,青年一代正忍受著很多難題,面對不見好轉的境遇,他們失去了所有期待,但怒火又無處可泄,他們的內心被無力感深深地籠罩。其實不止是在韓國在日本,甚至在我們中國,這種兩級分化現象也是十分的嚴重,這也是我們現在新一代年輕的中國人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這個社會審視自身,燃燒、幻滅、重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崩塌和重建,昨天看完這部影片,今早起床的時候突然想通了,我們固有的生活和感情,被打破的那一刻你才會發現,很多東西不是不可被失去的,自我價值的體現隨時隨地都可以,只要你願意!!!
在公眾號回復「燃燒」即可獲取影片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且聽風吟里村上春樹的寫作手法?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主角似乎都有共性,這是為什麼呢?
※諾獎出來了,村上春樹默默聽了一首鮑勃迪倫
※村上春樹作品《挪威的森林》講什麼的?
※如何解讀《且聽風吟》中的一些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