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同一性」(一致性)的概念闡釋
來自專欄道德與幸福的同一性(德福一致)
「同一性」(一致性)的概念闡釋
「同一性」(identity)概念中的「一」(one)具有三大基礎性含義。其一,在經驗世界中,「一」指稱孤立的原子式個體(atomic individual)——「一個X」,即經驗的(empirical)「一」;其二,「一」指向彼岸世界的惟一存在者——神(God),它完全超出經驗世界的範圍,即超驗的(transcendent)「一」;其三,「一」既非經驗世界中的某一存在者,也非絕對的神,而是經驗世界的始基——形上本原(metaphysical arche),它先於經驗,卻不與經驗世界隔絕,更是經驗世界得以可能的前提,即先驗的(transcendental)「一」。
「同一」即同於「一」,除去某物自己與自身等同外,某物與他物的同「一」指它們在「一」中獲得統一,「一」為其統一體。同「一」性是同「一」的名詞化表達,根據「一」的不同,某物與他物的同一性也具有相應的類型:經驗的同一性,超驗的同一性和先驗的同一性。又,同一性分為抽象的同一性和具體的同一性,前者包含形式邏輯意義上的同一性(a=a)和哲學思維的同一性。抽象的同一性把差異、差別排除於自身之外。它是知性抽象反思的產物,這種反思為了獲得同一性,便把同一性單獨抽離出來而與差異、差別、區別相對立,同一性是同一性,差別是差別,因此即使對立兩方建立了聯繫也只是形式的、外在的連接。所以,抽象的同一性是片面的,它丟掉具體事物的多樣性而將其中一種作為整體,而且無視多樣性之間的差別,把它們混合為一種。與此相反,具體的同一性為將差異、差別、區別包含於自身之內的同一性,因為真(理)只有在同一性與差異性的統一中才是完全的和完整的,同一性不是外在地,而是在它自身、它的本性之內便包含差異,而且同一性內部並非靜止不動,而是不停地進行辯證轉化運動。[1]
「同一性」概念不是一個單純的邏輯概念,而是飽含精神和文化意義的概念。因為德福的「同一性」並非指道德與幸福是等同的,或二者之間的差別不重要,恰恰相反,道德與幸福各自作為獨立的概念,不能以其中的一方同化或消解另一方。由此,如果僅限於道德與幸福的「同一性」,而沒有看到二者的同「一」性,那麼德福的差別和一致性將是不可思議的。反之,同「一」性的內涵指結合在「一」中,因此,如何詮釋「一」將對德福同一性的理解具有決定性意義。實際上,哲學始於對「一」的反思,以已有的哲學思考和「一」自身的邏輯指向為根據,我們可以揭露「一」的三大邏輯和歷史文化層次:經驗的「一」、超驗的「一」和先驗的「一」。經驗的「一」是經驗世界中的獨立個體——原子式的存在者,超驗的「一」指彼岸世界的無限者,先驗的「一」為使得經驗世界得以可能的形上本原,它不是人格化的彼岸存在者。所以,同一性概念轉化為同於什麼「一」以及如何同於「一」。
在西方哲學中,同一性指一種關係,它分為邏輯同一性(logical identity)和實在同一性(real identity)。邏輯的同一性指事物之間的數量相等,或本質相等,而局部的本質相等或性質相同則為相似。實在同一性可以用萊布尼茲「principium identitatis indiscernnibilium」(無法區分的事物之同一性)原理來說明,即若干事物彼此之間果真無法區分的話,那麼它們的一切特性便是完全相同的。可以看出,「同一性」的實質為事物之間沒有本質區別,換言之,它們之間的區別不是根本性的,當事物與自身發生聯繫時是自身等同的,而與他物產生關係時它們之間具有相同性。然而,黑格爾從思維自身的辯證性來理解「同一性」概念,同一性的概念本身即包含差別、對立,同一性要展現自身的差異和區別,即它要自我區分,但它不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停留於差別性,使之與同一性對立起來,毋寧是它要重新回復到自身的統一性概念中,因此,同一性是包含差別、展開差別並揚棄差別的同一化過程,它是同一過程和同一活動的統一。
而結合西方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對「同一性」概念進行一個關鍵性的拆分,由名詞性的「同一性」轉化為動詞性的「同於『一』性」,即「同一性」中的「同」不再指事物之間的等同或相同,而是「同於什麼」和「怎麼同」,由此,「一」便成為「同一性」概念的決定性因素。基於整個哲學史的考察和「一」內在的邏輯分析,可以看出,「一」有三大根本指向:經驗世界中的單體存在、超驗世界中的神以及先驗世界中的形上根源。經驗的「一」是有限的、暫時的,因而會被克服,成為走向無限的「一」的中介;超驗的「一」是無限的、彼岸的,即「神」本身,人從經驗世界出發無從達及它;從先驗的「一」出發,可以說明經驗世界的可能性,它並不與經驗世界隔絕,而是「生長」出經驗世界,因此,人從有限的經驗世界出發,可以追溯到無限的形上本原。因此,同於三類「一」即有三種「同一性」,即經驗同一性、超驗同一性和先驗同一性。
[1] 張世英主編.黑格爾辭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第233-239頁.
引自:《道德與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學研究》開題報告,東南大學,2012年。敬請注意:版權為東南大學所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進一步的思考請參看:道德與幸福之間有無一致性(德福一致)?
請批評指正!謝謝!
(2018.7.13)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