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來自專欄強迫症、恐懼症、焦慮症的成長家園

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張明

(一寧心理諮詢有限公司,長沙 410000)

摘要:依據強迫症心理諮詢實踐,綜合意象對話療法、森田療法、行為療法、正念與內觀、精神分析五大心理學流派,闡述了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關鍵字:不認同,暴露阻斷,負情感,誰有負情感,心靈成長。

目錄:

導言:

1強迫症治療的目標

2強迫症產生與發展的心理機制

2.1強迫症的產生背景

2.1.1個案客觀現象

2.1.2解讀「個案客觀現象」

2.2.2強迫癥狀形成後的初始階段

2.2.3強迫癥狀形成後的發展階段

2.2.4強迫癥結束階段仍有不安

3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3.1不逃避或離開刺激源

3.2不認同災難聯想與不合理不客觀認知

3.2.1自我功能

3.2.2自我力量

3.3正視我正有恐懼與不安、憤怒等負面情感。

3.3.1負面情感與強迫症的關係

①壓抑的憤怒與強迫思維

②緊張、不安、羞愧與口水強迫症

③情感依賴型強迫症

3.3.2為何難以感受到豐富的情感

①曾習得了如下信念,或有如下早年經歷。

②慣用隔離的防禦機制。

3.3.3如何正視情感?

3.4承認、允許、接納恐懼、不安等負情感。

3.4.1不接受恐懼的認知原因:

3.4.2不接受恐懼的表現:

3.4.3不接受恐懼的影響:

3.4.4接受恐懼能改善強迫症的真實例子。

3.4.5如何做到承認、允許、接納恐懼

等負面情感。

①找到你的執念。

②看到「足夠好」的自己。

3.5呵護自己,不自責。

3.5.1樹立正確的心態,直到真心愿意像呵護嬰兒一樣呵護自己。

3.5.2保持覺察:

3.5.3反覆糾正。

3.6待在恐懼中,不逃避

3.6.1暴露和反應阻斷療法。

3.6.2來訪者加入諮詢後,總會有一些疑惑要問。

3.7關注哪個我正有負情感?

3.8關注與改善人際學習工作上存在的負情感,從源頭上完善自己。

3.9關注心靈成長,不把自己當強迫症

看待

3.9.1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強迫癥結束階段可能仍然存在的不安。

3.9.2關注心靈成長,不把自己當強迫症看待。

①癥狀下面有金礦

②癥狀是證據

③癥狀是吶喊

4三點說明

4.1引用案例

4.2用到的心理學療法

4.3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值得珍視。

5參考文獻

==============

導言:

本系列文章,由一寧十年強迫症心理治療經驗,強迫症困擾者的成功實踐經驗,結合強迫症科研論文、相關書籍、同行經驗等,總結而成。

歡迎各界朋友反饋正反意見,我們不斷完善,希望能真正幫助到廣大強迫症困擾者,少走彎路,獲得穩定改善!

同時也希望 ,能對無條件接受治療的困難者,提供簡明的有用的自救思路,自救有效,盡量自救。自救超過三月還無效,還當創造條件,積極尋求專業幫助,讓有限的人生,流動起來——不讓學業、事業、婚戀、人際、健康因強迫症而卡住。

1強迫症治療的目標:

強迫癥狀顯著減輕,社會功能基本恢復,能夠有效地應對壓力和減少複發。強迫癥狀減輕至對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較小,如強迫癥狀中尤其是強迫動作,患者每天花費的時間少於1h;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在可以耐受的範圍或幾乎沒有焦慮;能夠帶著「不確定感」生活;強迫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小或幾乎不造成痛苦;患者能夠應對壓力,防止癥狀有較大的波動。對於難治性強迫症患者,應最大限度減少癥狀的頻率和程度,儘可能讓患者接受帶著癥狀生活,盡量減少疾病對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的影響。

2強迫症產生與發展的心理機制

介紹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必要先簡單介紹強迫症產生與發展的心理機制。後面才好根據這個機制,一一介紹應對辦法。

2.1強迫症的產生背景

一個人好端端的,為何突然就在那年,有了強迫癥狀?或者說,強迫症產生的「土壤」是什麼?在強迫症產生的當時,當事人身心內外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無法一概精準描述,只能結合具體個案具體分析。大體上,在強迫症萌芽階段,大都過得不順利,外面不如意,內心很壓抑,常有劣等感——頑固地感到自己心身的一切都低人一等。

一例具體個案:

2.1.1個案客觀現象:

(下文已隱去可能會暴露來訪者隱私的信息,且就引用的信息徵得了來訪者同意)

岳某(化名)①生母過早去世,有一種生存的緊張感,不得不只一心專註學習,不擅長其它娛樂愛好,也就是說,除了學習,②缺少維護自尊或者說維持「我很好、我能勝任、我有價值」的優良特點。③偏偏在研究生時期,不喜歡老師的課題,使學習感到吃力。④研究生之間的興趣不一,同學之間交流少,比較孤單,缺乏同伴的支持;⑤回到家裡,繼母和父親還經常吵架,讓自己想起家庭關係,就全身發緊的感覺。

在上述5種遭遇下,岳某身體經常處於一種發緊的狀態,然後突然有一天,看到身體上有個黑點,便開始擔心患皮膚癌。隨後的日子,相繼有了如下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

怕自己讓數年前的前女友懷孕了,突然有一天帶著孩子找到自己,為此多日惶恐不安。但事實上,自己只是與前女友牽了一下手。

怕艾滋。看見地上有紅點、醫用棉簽就要繞開。

用了單位列印紙,擔心受到刑法制裁。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舉。

(後述系列文章提到的「前述恐艾強迫症」,均指本案。)

2.1.2解讀「個案客觀現象」:

本案共一對一諮詢82次,結合82諮詢的理解,運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個案客觀現象」。

自體心理學發現,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下降,或者說「自尊脆弱」——內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近似有了森田語境下的劣等感,就容易有「疑病素質」。

疑病素質是對自己現實處境難以適應時發生的一種焦慮:對自己的身心變化反應過敏,很容易出現焦慮不安和恐懼情感。對什麼都擔心,常常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覺、情緒、想法過分地認為是病態,並對之傾注、苦惱、實際上什麼病也沒有。

自我價值感,是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事情,相信可以控制一些事情;同時還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愛我,在乎我,接納我。

你能否體會到,上述5種遭遇,讓當事人有一團糟的感覺,自我價值感顯著下降,每天身體處於一種發緊的狀態。然後突然有一天,看到身體上有個黑點,便開始擔心患皮膚癌。這是當事人人生中首次出現的神經症癥狀。

引用自體心理學的觀點總結:

害怕喪失自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自尊脆弱者,容易【轉換】成對軀體健康的關注,表現為疑病觀念,對死亡的極度恐懼。

本觀點原文:

他們擔心自己會支離破碎,害怕喪失自尊和自我完整性(比如受到批評時),有時候會突然覺得一無是處,丟棄一貫的自命不凡。有時,他們還會覺察自己的內心過於纖弱而難以承受壓力。這種擔心內部自體的感受常被轉換成對軀體健康的關注;因此他們的常見癥狀有:疑病觀念,對死亡極度恐懼。⑼

怕得皮膚癌,是對死亡的恐懼,擔心自己支離破碎。

怕女友帶上孩子找自己,經過心理溝通發現,是源於內心有一個尚未長大的孩子,特別害怕父母的責備,女友的指責。這種害怕的感覺,就如同早年面對生母發脾氣時的感覺。怕受到法律制裁,與此類似。

怕艾滋,是內心孩子擔心被歧視,為社會群體所遺棄,成為孤苦伶仃的人。

總觀全部,你是否有如下總體感覺:

5種遭遇使其自我價值感降低,有了一種無力感,不僅無力面對被歧視被遺棄被指責,還怕自己支離破碎。

這就是當事人強迫症產生的「土壤」。

每位強迫症者,都有必要像上面這樣弄清楚自己癥狀產生之初的背景,才能找到最關鍵的調節重心,進一步鞏固療效。

心理抽象,無實體可得,上述僅為拋磚引玉,勉強描述,每個人只有經過反覆深度體驗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產生真切的體悟。

當癥狀在你的背景里形成後,它就像一個活著的打不死的猛獸,隨時可能撞入,反覆撞入,每次撞入都上演下面的過程。

2.2.2強迫癥狀形成後的初始階段。

上圖具體描述了強迫癥狀形成後的初始階段。

名稱解釋:

①刺激源:指那些能引發災難聯想的任何信息,包括外在的物品、新聞、動物等,內在的想法、感覺、軀體反應等。

②恐懼、不安、焦慮,有相同處,也有不同。但為行文方便,系列文章對這三種情感不做嚴格區分。

③反強迫:即對自己異常的強迫癥狀憂心忡忡,竭力希望它們永遠不要再來。對有的強迫症來說,怕它來,它馬上就來。因為「怕」與癥狀有緊密的聯繫。

以兩個案例具體闡釋上圖:

①恐艾強迫症:

看到地上有紅點(刺激源),產生災難聯想——紅點是人血,鞋踩著了,我會被艾滋傳染(血里肯定有艾滋病毒)。這讓我很恐懼為了消除恐懼,我到水房洗了鞋底(強迫洗滌)。

洗鞋底時,鞋底水濺到手上(刺激源),產生災難聯想——我難免用手摳臉,而這還是會有艾滋病的傳染機會。這讓我很恐懼。為恐懼所逼,有走投無路之感,不知如何是好!整天都無法安心工作,腦子總想著這事(強迫思維)。

②口水強迫症:

已婚者見異性,有生理反應(刺激源),或怕有生理反應結果還是有了生理反應。便非常自責,覺得自己賤,怎麼能有這個想法與反應(不合理不客觀認知),並恐懼他人發現自己的秘密,為此惴惴不安。本能反應、自責、恐懼、不安交織在一起,讓當事人承受不了。為了不關注恐懼等負情感,不經意地,把注意力指向了咽口水。並開始糾結咽口水的是是非非,越不想關注,越關注咽口水,讓自己老睡不著。

為更好的理解恐懼、憤怒等負面情感與口水強迫、強迫思維等種種強迫症之間的關係,還請參考3.3節:正視我正有恐懼與不安、憤怒等負面情感。

2.2.3強迫癥狀形成後的發展階段。

強迫洗滌、強迫檢查等強迫行為者、強迫思維者,通過洗滌或檢查或想明白等消除了不安,但這個安心稍縱即逝,往往下一次或下一秒更加依賴「通過』洗滌/檢查/想明白』來消除不安的方式」。嚴重的朋友,在當時當境重複幾十遍後,仍不能獲得安心。但因為已經重複累了,自己也覺得明顯異常了,才不得不痛苦地放下。

總之,你的強迫思維或重複行為雖然讓你安心了,但它使你下次更加痴迷重複行為或強迫思維,絕大多數的強迫症困擾者都證明,放任重複行為或強迫思維,最終會讓自己的生活、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2.2.4強迫癥結束階段仍有不安。

經過有效的專業治療或自我治療,已經穩定控制癥狀,強迫症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這時,引發有的朋友不安的,不再是艾滋,不是狗,不是法律制裁,也不是生命財產損失,而【只是】強迫症本身,總覺得強迫症還沒有好徹底,想起過去為強迫症困擾的日子,就有淡淡的不安,覺得還需要為它做點什麼?或聽聽講座,或查查資料,或維持八分之一粒藥物劑量,或有問題再問問醫生。

3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

3.1不逃避或離開刺激源。

如下圖所描述的,刺激源會引發後面一系列痛苦,災難聯想、恐懼、各種強迫、反強迫。使正常的休息、學習、工作、社交嚴重受影響。

因此,我們本能地逃避或粘附刺激源。

逃避的例子:

恐艾強迫症害怕外面地上有紅點(刺激源),就躲在家不出去,或走路時,繞開它;

怕車上萬一有老鼠咬了自己進而得病,就永不開車。

怕狗咬了自己,進而得狂犬病,就不出門,不得不出門遇見狗了,要躲得遠遠的。

粘附的例子:

今天有重大事情,一年難得一次的工作展示機會,居然覺得門還沒關好,專門跑回去關門,結果耽誤了一些工作時間。

做會計的,總覺得標籤沒貼好,反覆看好幾遍。

不逃避或不粘附刺激源的實質,是直面恐懼,讓自己有暴露在恐懼中的機會。恐懼就像紙老虎,你躲得越遠,它好像越像真的,因此越恐懼。

因為逃避或粘附刺激源而變得更加嚴重的強迫症案例,不勝枚舉。幾乎每一個強迫症者都體驗過:有那麼一段時間,自己很是放縱,反覆的檢查或努力迴避,結果,檢查或迴避的程度,大幅度增加,對生活工作的影響,更加嚴重。

記得曾有一個真正明白了直面刺激源重要性的強迫症者,其癥狀發生在工作中,他感慨說:多虧有一份讓我不能經常請假的工作,它保障了我強迫症不會變得過於嚴重。

下面以具體例子小結,該怎麼做:

①、怕艾滋的,地上有紅點,不繞開。

②、潔癖的,地上有狗屎,不繞開。

③、怕狂犬病的,不因為外面狗多就不出門。

④、睡覺怕聲音的,不因為房間有點點聲音就要求換房間。

⑤、想要回去再開關門的,別回去。

⑥、……如此等等……

3.2不認同災難聯想與不合理不客觀認知

不認同,即在強迫症發作的當時,清醒地知道,不是真的有危險,而是強迫症癥狀在作怪。

例如:

當看到地上的棉簽,想到了艾滋傳染,隨即非常恐懼。這時,你能不認同「棉簽會傳播艾滋病給我」,繼續做你該做的正常的事。

不認同的效果,如能做到,一般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心安,進而使強迫有所鬆動,甚至慢慢痊癒。

怎樣才能做到,需要穩固與強大的自我。

自我以現實為原則並適應內外環境,它是由自我力量、自我功能等部分所構成的心理結構。

3.2.1自我功能。

包括現實檢驗力、自我觀察力等。

現實檢驗力:是指能夠區分哪些是主觀幻想,哪些是客觀現實的能力。在強迫癥狀出現時,能知道擔憂與想法沒必要,不符合客觀現實,就是有現實檢驗能力,相反,感覺所擔憂的就如真的一樣,則說明現實檢驗能力暫時有不同程度的喪失,喪失越多,困擾也相對越嚴重。

我們重視現實檢驗能力,在癥狀出現的前後,反覆提醒自己,對自己的想法保持警覺,不輕易認同它,特意以證據法的思維判斷,就有助於提高現實檢驗能力。

自我觀察力和自我力量的提高,也有助於現實檢驗力的提升。

自我觀察力與覺知力/正念/第三隻眼懸浮注意/觀察者自我有相似之處,甚至為同一內涵。當我在擔憂,我知道我正在擔憂,也知道這個擔憂是不合理不客觀的。這個觀察的過程,就好像有一個我正陷入強迫糾結,而另一個我正在觀察。

有了自我觀察的陪伴,就不易被災難聯想完全淹沒,不易只顧以強迫行為拚命逃避。

關注哪個我在恐懼有利於提高自我觀察力。詳見第2.7節,關注哪個我在恐懼?

3.2.2自我力量。

自我力量包括注意力的穩定性和轉移性,衝動控制力,幻想的包容度等。

穩定性是指個體在一定時間內能把注意集中於某一特定對象與活動的能力;

轉移性指個體能夠主動地、有目的地及時將注意從一個對象或活動調整到另一個對象或者活動。

自我力量的練習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觀呼吸、觀感受、動中禪、止心足下、行禪。過去7年,本人平均每年舉辦過一次修心養正班,主要是練習上述方法。實踐心得:要恰當看待這些練習的效果。只是大量單一練習,不關注本文談到的其它要點,強迫症的治療一般會遇到瓶頸。雖然這樣,自我力量仍然非常重要。自我力量就是本人過去常講的定力,它強大了,才能讓我們穩得住,有能力不跟隨強迫想法、強迫心癮。我記得有位強迫記憶車牌的強迫症者,僅僅憑此自我力量,就擺脫了強迫症。

上述自我不夠穩固與強大,就會被情緒淹沒,也就是變成了森田療法的以情緒為本位。

小結:

你能真正不認同那些讓你感到不安的災難聯想,知道讓你害怕的想法是假的,它不過是強迫症癥狀的表現。而且還有自我力量定住,如穩穩的石柱,不跟隨想法、恐懼等情緒之風搖曳。後面的恐懼,以及為消除恐懼而生的強迫,就沒有了。

多一分不認同,就多一分解脫。有研究證明:對自己恐懼的不合理性理解較好的困擾者改善的更好。

許多強迫症者實踐證明:增強自我力量方面的練習,的確幫助他們改善了強迫症癥狀。

3.3正視我正有恐懼與不安、憤怒等負面情感。

負面情感,包括恐懼、不安、憤怒、焦慮、無助、孤單、軟弱、膽怯、羞恥、難堪、無地自容等。

對有的朋友而言,某種情緒的存在顯而易見,如恐懼時,全身發虛,表情驚恐,發抖等。

但對有一類朋友來說,並不知道自己正有怎樣的負面情感,而正是因為不知道有怎樣的負面情感,所以才有了強迫症。如口水強迫症、強迫思維等。

因為不知道自己有種種情感,所以我們討論這個話題時,可能有的朋友不以為然:「這與強迫症有關係嗎?」

不以為然的,恰恰可能是改變的契機。

3.3.1負面情感與強迫症的關係

有研究證明:能夠說出自己恐懼的強迫症病人比不知道自己恐懼的強迫症病人傾向於改善的更好。

這個結論說明:

的確有一些強迫症困擾者,還沒有清晰覺知到讓自己不得不強迫的恐懼與不安。

下面三個例子,詳細闡述負面情感與強迫症的關係。

①壓抑的憤怒與強迫思維

未釋放的憤怒,是已經上升到上焦(心肺頭腦)部位的情緒能量,並伴隨讓自己憤怒的認識或想法,唯有釋放掉情緒能量,化解相關想法或認知,它才會消失,壓抑的結果是,憤怒的情緒能量一直在那裡涌動著,怎麼也揮之不去,並表現為某些強迫思維。

當積壓的憤怒情緒能量得到表達,強迫思維便立即顯著緩解。當然,一種行為或人格模式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穩定性,一般非幾月就能穩定改善。

討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往往都習慣壓抑憤怒等負面情感。所以,這一輪憤怒情緒釋放後,強迫思維沒有了,但很可能在未來,新一輪的憤怒又被自動壓抑,進而又出現強迫思維。直到人格模式得到穩定完善,強迫思維才穩定淡去。

案例:

A、當事人的強迫思維表現為摳字眼,看到相關字,忍不住展開沒完沒了的聯想,而且癮特別大。但當事人去玩跆拳道之後,有時思維會正常好幾天。(跆拳道是兩個人相互攻擊,具有攻擊性,與怒的性質一樣。)

B、當事人整日不僅雜七雜八想個不停,而且還無意識的對自己想法和感受信以真,因此感到非常痛苦。痛苦至極時,對媽媽說了一大堆自暴自棄的氣話。一會之後,發現頭腦如晴空,少有烏雲(雜念),非常輕鬆。

如果你覺得上述文字和別人的案例,總是太空洞。那麼,以後留意下,看是否有下面的現象?

A、每當對周圍環境或人有尚未表達出來的別人不知道的不滿的時候,更容易有強迫症相關癥狀?

B、當你某次終於在沉默中爆發了,瞬間,你感到你的頭腦變得相對更平靜?

情感隔離較深的朋友,從未察覺到自己有過憤怒,因此無法感受到AB現象,那麼,我們可以理智推測,一個人超過一年,都沒有不滿、生氣、憤怒的體驗,ta會不會是神?或者心態超級棒?如果不是神,心態也不是超級棒,那有一種可能,隔離了情感。隔離是強迫思維慣用的心理防禦機制,見3.3.2.②。

②緊張、不安、羞愧與口水強迫症

有一位朋友,有多種強迫症,口水強迫症是其中一個。

我們觀察到,每當她陷入「性衝動與道德譴責」之間的衝突時,緊張、不安、羞愧等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這時,口水強迫極易出現。

每當陷入「本我(性)與超我(道德)」的衝突,口水強迫就容易出現。

當我們通過意象直接去觸碰本我的願望,並不認同超我的譴責。如此多次進行後,當事人口水強迫症出現的頻率,顯著減少。

用意象碰觸本我願望的例子:

某次諮詢中,在合眼放鬆也就是暫時放下意識判斷的情況下,來訪者逐漸深入地聯想到: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在一個有鵝卵石的河邊,有一個男性,赤身裸體,而小女孩,好奇地伸出手,去撥弄男性的生殖器。(註:這只是一個想像,就像做夢的夢境一樣,並非真實現實,故不涉及隱私暴露。我們遵循保密這一心理諮詢的基本原則。)

沒有意識判斷參與的自由聯想,是一種心理上的客觀現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並不能想怎麼想就怎麼想。對身臨其境的來訪者來說,當時是震撼的,表現為有心跳加速等種種身體反應。

③情感依賴型強迫症

情感依賴型強迫症的表現:

多伴隨軀體化困擾,如胃潰瘍、睡眠不安慰、背部發緊、心慌等,疑病,害怕得病。容易受細節干擾,被干擾後又怕影響到良好的學習或工作狀態。當想到有一個可信賴的過去也曾經有效解決過困擾的心理諮詢師在那兒,ta會為自己提供有效的幫助,焦慮與強迫,便馬上消失。

案例:(本案由多例情感依賴型強迫症組合而成,以達到保護來訪者隱私的效果,同時也再現了部分實際情況)

A有強迫思維,總擔心自己是戀童癖;特別怕錯——易陷入心理理論強迫,如,我對「順其自然」的理解正確嗎?如此等等。當焦慮難耐,難以入睡時,就把自己的困擾微信留言給心理諮詢師,然後,就神奇般地不困擾了。這是缺乏與渴望母性關懷的例子。母性是指具有容納、滋養的特質,不是指女性。

B有強迫思維,每當工作壓力大、自己疲憊時,就容易受椅子不舒服、或桌子老搖動干擾,越想擺脫干擾越擺脫不掉,又想通過冥思苦想,想出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結果怎麼也想不出。諮詢後發現,還是自己太急了,心中有一個巨人般的我,在追求最高效率。因為虛弱、缺乏父親支持,才追求高效率。這是缺乏與渴望父性支持的例子。每當諮詢師以父性的狀態給予共情,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其覺察,來訪者會持續穩定幾十天後,才再次陷入,然後再支持,如此經過一年,來訪者最終有了穩定的狀態。

來訪者每次諮詢時,只會談表面的癥狀,不會談癥狀背後有情感依賴的需求,要麼是避而不談,要麼是壓抑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情感需求。

諮詢時要圍繞情感依賴的表現,進行面質,所謂面質,就是通過說一些話,把當事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他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再討論情感依賴的實質,以及處理辦法。半年或一年諮詢結束時,還要關注來訪者對結束諮詢的情緒感受。

情感依賴型強迫者的成長背景:

小時候沒被父母陪伴夠,其早年經歷常常是,父母迫於生計,常常外出數天或數月不歸,或迫於生二胎,自己被交給爺爺奶奶帶。

情感依賴型強迫症的癥狀,往往是假象是工具,真正的意義在於通過癥狀來獲取關注,或者,癥狀是內在小孩膽怯、無力的表現,因為膽怯,又為膽怯而膽怯。

有些朋友的情感依賴,更為隱秘,一方面,有被關注被愛護的親密需求,另一方面,深藏著自己的需求,深怕被他人發現。在人際交往中,只展現我能獨立我很好的一面,還善於主動關懷。在心理諮詢中,不怎麼愛談虛弱的感受與經歷。這種隱秘,是自我保護的表現。

3.3.2為何難以感受到豐富的情感

①曾習得了如下信念,或有如下早年經歷。

A、別哭,要堅強。

B、你太小心眼了吧,這事兒還憤怒?

C、認為「有能力/不軟弱」,是作為一個人存在的基本條件。

D、暴露了負面情緒,會遭遇打擊。比如,你一哭,媽媽罵的更凶。

E、獎懲分明,缺乏情感:成功了大加讚賞,失敗了嚴加指責,至於耕耘過程的艱辛與種種情緒,則不過問。

F、對如下事情,嚴加指責,無視孩子受到指責與控制後的各種複雜情感,有的孩子情感太強烈,弄的爸媽很煩,爸媽又會對強烈情感指責,進而導致孩子對情感的壓抑,久而久之,把孩子表達情感的力量削弱了。

a、對1歲左右剛學步的孩子異常嚴厲。

b、對2歲左右的孩子進行嚴格的如廁訓練,隨地大小便就會受到嚴厲指責。

c、對孩子關注xing主題大驚小怪、嘲笑、禁止。

d、對學齡期兒童專制獨裁,如嚴格要求學習成績、游泳技能、鋼琴等時髦技能。

e、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分享上述內容的目的,不是為了追責,過去都過去了,追責沒積極意義。重在供大家反觀自己,如果大部分符合,那麼,你很有可能有壓抑情感的習慣。

②慣用隔離的防禦機制。

可能是上述經歷與認識,使人習慣了情感隔離。情感隔離,是強迫思維者常用的防禦機制,是指從意識的覺察中移除了對情感的感覺(思維內容則可能還逗留在意識中)。

例如:小時候有許多不幸遭遇,被大孩子無緣無故罰跪,被欺騙而喝了尿,總是被人叫綽號等。你在談論這些事情時,表現得溫和而平靜,並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屈辱、憤怒等情感。

心如止水,也許是隔離者欣賞的座右銘,但實際上可能是壓抑之後的表面平靜。未覺察到的情緒和感受,並不會因為我們的不知而消失,它會演變成強迫思維、強迫儀式化行為、軀體癥狀、慢性生理疾病。

3.3.3如何正視情感?

①、面質。

就是通過說一些話,把當事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他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面質的過程,是引導來訪者看見、面對負面情緒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一貫情感隔離的來訪者感到焦慮、害羞、不好意思等,為了緩解這個難受,他可能想要逃避。比如來訪者說:初中以前的經歷,與我的強迫症有什麼關係嗎?好像我們剛才不是在談論這個,轉移話題了啊?

面質多發生在諮詢數次以後,只有這時,諮詢師才能有更多的發現。也只有這時,才有相對穩定的諮詢關係為面質提供保障,否則,面質之後,來訪者可能會一時接受不了。

②、看意象與體會意象。意象差不多就是白日夢,是在清醒狀態下,潛意識的自然流露。

③、體會與分析來訪者的夢。

④、練習觀感受,提高對身體感受的敏感度,借著對軀體感受的覺察,來提高對情感的覺察力。

對於想要自救的朋友來說,很遺憾,上述方法,一開始都不適合自己操作。

小結:

實踐證明,正視、覺察、釋放、處理負面情感,對某些強迫症有療愈作用。

3.4承認、允許、接納恐懼、不安等負情感。

為便於敘述,下文用「接受」代替「承認、允許、接納」。用「恐懼」代替「恐懼、不安等負情感」。

3.4.1不接受恐懼的認知原因:

①、恐懼就等於殘廢。

②、在這個崇尚勇敢、正能量的社會文化下,恐懼似乎是異類。

③、恐懼會招人嘲笑遭人遺棄。

④、包括但不限於如上原因。

3.4.2不接受恐懼的表現:

①、受不了虛弱的恐懼的不安的自己。

②、選擇壓抑、不看見自己恐懼的表現,轉為去看不起、不接受看起來虛弱的他人。

③、在尋找心理諮詢師幫助時,有過度尋找最完美最牛諮詢師的傾向。

④、包括但不限於如上表現。

3.4.3不接受恐懼的影響:

陷入為恐懼而恐懼的惡性循環。生活變成了為不安而不安。為虛弱而自卑。這是讓有的朋友痛不欲生的原因。

當有的朋友懂得了接受,順其自然,痛苦立即改善。

3.4.4接受恐懼能改善強迫症的真實例子。

①、某來訪者反饋說:在她最嚴重時,僅閱讀與體會文章《我允許,我接納,我臣服》,就獲得了輕鬆。當然,這並不等於說,你閱讀本文,也能獲得輕鬆,要看什麼人什麼情況什麼時候。

②、西方有名的12步驟法讓許多強迫症困擾者受益。12步驟法的第一步是:

我承認我對我的問題和行為無能為力。這些問題和行為正讓我的生活變得不可控。(We admitted we were powerless over our problems and behaviors—that our lives had become unmanageable. )

3.4.5如何做到承認、允許、接納恐懼等負面情感。

比較好的辦法之一,是在設身處地理解你內心世界的基礎上,說恰當話,以給你啟發。本處只普遍性地談談。

①找到你的執念。

例如:

「憑什麼你要一直都優於別人?過去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學習成績就應該要一直都好過他人嗎?」記得某來訪者曾經因為看了這句話,而鬆動了他的執著,進而強迫症緩解。

須知,執著常常是不安、恐懼、緊張等負面情感的根源,一個太想太想表現優異的人或者太想太想不招人數落的人,才會感到緊張。

「恐懼等於殘廢;恐懼是異類;恐懼會招人嘲笑遭人遺棄。」是執念。3.3.2為何難以感受到豐富的情感,①曾習得的信念,也是執念。

有時候,只是找到了執念,看清了,執念以及執念引發的負情感,就淡去了。

群體的執念更難以覺察,影響也更深,相關文章請參見:有時候,不能順其自然,是因為太崇拜個人主觀能動性!

②看到「足夠好」的自己。

對於有「劣等感」或自尊脆弱的朋友來說,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優點,心理上快要崩塌了。這時還要「承認、允許、接納」恐懼等負面情感?

可能會本能地不假思索的更加消極——我都這麼差了,還有承認有我負面情感,豈不是更糟糕了?

這個擔心越強烈的朋友,越需要看到本來就「足夠好」、以致無需用種種外在成功條件證明的自己。當你認為自己足夠優秀,一點負面情緒,就不足掛齒。

如何看到自己本來就足夠好?

A、比較容易操作但表淺,效果可能不穩定的辦法是:

尋找你的優點,停止拿自己缺點去對比別人的優點。

B、通過心理成長修改你的人生腳本。

C、在關係中被滋養,一次又一次的被無條件看見。在伴侶關係、心理諮詢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所有的關係中,一般而言,一份適合你的心理諮詢關係,是最容易被滋養的關係。

注意:

是自己承認、允許、接納自己的恐懼、不安等負情感。也就是說,是自己對自己的理解與支持。不是自己把自己的負面情感不加選擇地對任何人說,比如,老公對老婆說,我承認我無能為力,這多半會遭到嫌棄,因為老婆也在尋求精神支柱。再如,你把你所謂的強迫症告知用人單位,可能會有被辭退的風險,當然,也不排斥,少數老婆和用人單位是智慧與包含的。

在這個崇尚勇敢、正能量的社會文化下,負面情感似乎是異類,還請自己對自己的某些隱私保密。

3.5呵護自己,不自責。

有的朋友,特別容易自責。當有負面情感時,恨自己怎麼不爭氣。實際上,也就是在不接受負面情感。

自責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現象,是一個人自己對自己的打擊,自責不但不能讓自己變的更好,反而還讓自己更抑鬱,故單獨列出一節。

自責者也許是內化了早年某個重要監護人對自己的態度。監護人責罵自己多了,現在開始像監護人一樣自己責罵自己,即使現在監護人早已沒有責罵自己了。

解決之道:

3.5.1樹立正確的心態,直到真心愿意像呵護嬰兒一樣呵護自己。

①因為是早年內化了一個愛批評愛責罵的自己,要變成一個善於充分理解、容納、慈悲、和藹的自己,需要一個榜樣,反覆熏習。或者自己升起嚮往之心,經常想念。

②絕大多數人都有過負面情感,部分原因是沒被呵護夠,所以至今還有害怕等負面情感,而如今,你不但沒自己呵護自己,還自我譴責,負面情緒能不更多嗎?

③不要把調節心態看的太簡單了。

一朋友某晚上行禪,反覆把注意力放在腳底,以培養不跟隨強迫思維與心念的能力,當晚引發強迫思維的刺激源太多了,總是難以把注意力放在腳底,要求自己必須靜下來,但事與願違,於是煩。

許多朋友也像這樣,往往把靜心看的太簡單了,覺得工作學習才叫難,靜心有什麼好難的。事實上,持續半小時不跟隨普通的心念都難,不跟隨強迫思維更難。

看到這個難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望而卻步,而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訓練,不動不動就自責,好比一歲的小朋友剛學走路,他她需要2個月以上的時間練習,我們不能在他她才跌跌撞撞一個星期,就沒耐心地指責說,「你走路都不行!」本來就恐懼的孩子聽了你這話,只會更加有負擔,延長學步的時間。

希望上述三點,能提高你自我愛護的意願。

3.5.2保持覺察:

一有自責的表現,就覺察到了。

3.5.3反覆糾正。

直到自動化的自責模式顯著減弱。在心理諮詢中,我們總是多次提醒來訪者不要認同自責想法,自責慣性很大,我們需要耐心。

3.6待在恐懼中,不逃避

待在恐懼中,就是不希望恐懼快快消失,不做任何消除恐懼的努力,主動積極面對恐懼的情景,就讓自己恐懼著。

3.6.1暴露和反應阻斷療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vtion ERP)就是這樣的方法。實踐和研究都證明,ERP,是治療強迫症的一線療法,效果顯著。

為了形象直觀地理解本法,引用一個與本方法相關的動物實驗,借下面這個動物實驗,看能否幫助我們更清晰地像旁觀者一樣高屋建瓴地看待自己的處境,進而在恐懼的迷宮中,看到希望,看到前景,看到待在眼前的恐懼中,就像幫助我們過河、到達康復彼岸的石墩。

把狗放在大盒子里,裡面有一個柵欄把盒子分成兩個小的空間,狗可以跳過柵欄在這兩個空間內自由穿越。在每半個空間內各有一個電板,能夠獨立的電刺激狗爪子。

產生強迫行為的過程是燈光打開十秒後,給予狗電刺激。不久狗學會了一旦它受到了電擊,就從一間跳到另一間。經過多次試驗後,狗學會一看到燈光就跳過柵欄進入另一個沒有電擊的間隔,從而成功的逃過了電擊。也就是說,狗產生了對燈光的條件反應。一旦建立了條件反應,就切斷電流不再給狗電擊。但每次燈光呈現時,狗仍會繼續跳過柵欄到另一個隔間,這將會持續幾百次,幾千次。顯然狗已經獲得了強迫性習慣。

接下來,實驗者試圖降低狗的「強迫」跳躍行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即現在的ERP方法。實驗者呈現條件刺激(燈光),並且增加柵欄的高度以至狗無法跳躍過去。當做了這些後,狗立刻表現出巨大的恐懼,在房間內四處跑、小便、狂吠。然而,逐漸地這種情緒反應消退了,最後狗表現出了平靜,沒有表現出一點痛苦的樣子。經過幾次這樣的實驗後,對電擊的恐懼消失了,即使燈光打開並且柵欄的高度降低了,狗也不再跳了。⑶

我們感性上也知道強迫行為或思維是多餘的,但見到或想到刺激源,我們仍然要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這種感覺就像狗看見燈光時,就要一次次的跳柵欄一樣。

阻斷強迫行為,好比把柵欄加高;主動想像可怕事物,好比呈現燈光,都為了讓恐懼程度上升,好讓我們暴露其中,一開始很無助,很難受,很害怕,當達到了恐懼巔峰,我們發現,過了一會兒,也沒有什麼危險時,恐懼才會慢慢降下來。

暴露和反應阻斷療法,分想像暴露和行為阻斷兩個部分。

①引用痊癒了的恐艾強迫症案例來說明想像暴露的流程:

合眼,放鬆,根據引導語想像:經過實驗檢查,自己確實就染上了艾滋病的整個過程,在已經有艾滋病這個事實的情況下,該如何度過餘生。這個案例當時想像暴露一次持續100分鐘。

來訪者有了這種多次想像暴露的體驗後,使得以後他想到艾滋病,並感到擔憂,以致忍不住要強迫聯想艾滋病相關細節時,自己告訴自己說:「得了就得了,就算真得了,也有辦法繼續好好生活」。才有了效果。恐懼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持續幾天。

記得引導來訪者想像暴露一次後,來訪者後來自己引導自己想像暴露了一次,但發現想著想著就沒有出路。

這使本人發現:自己暴露和諮詢師引導想像暴露的差別之一是:

諮詢師作為局外人,沒有被恐懼束縛,因此思維靈活,能想到多樣的處理辦法,使當事人覺得即使發生危險後,也能有辦法好好活下去。

(本案的產生背景,見前述2.1.1個案客觀現象)

②行為阻斷:

前述痊癒了的恐艾強迫症案例,還採用了行為阻斷,即,在現實生活中,遇見紅點,要阻斷迴避行為和反覆洗滌行為,就讓自己經受那種恐懼的感覺。

???行為阻斷、正念療法、認知療法相結合,效果更好,困擾者容易做到!

例如:某來訪者看見水龍頭,就忍不住想洗手。

首先,認知療法:通過深入交流,助來訪者領悟到,洗手的潛在願望,是以為通過洗手,就能洗掉罪惡感——每當她做了所謂的不光彩的事,就有罪惡感。當潛在的願望上升的意識層面,影響力大大下降,不符合實際顯而易見——洗手不可能洗掉罪惡感。同時認知調節,最終明白,那個所謂的不光彩事,其實很平常,是自己對自己要求太聖潔了。

然後,行為阻斷:看見水龍頭,忍不住想洗手,但阻斷洗手行為,這時焦慮不安會暴露出來。

最後,用正念療法陪伴自己的焦慮不安,具體操作要領,感受與焦慮相伴隨的軀體反應,只是單純的感受,不分別好壞。

就讓心安住在軀體反應上,就讓自己體驗焦慮的心理感受,同時保持清醒的覺知,知道事實上沒有犯什麼罪,就算有罪,洗手也不能解除。

半月左右,本案來訪者擺脫了強迫洗手的困擾。

待在恐懼中,是大部分強迫症康復過程中,非常關鍵的要點。為幫助大家加深理解,延伸談1點。

3.6.2來訪者加入諮詢後,總會有一些疑惑要問。

每當諮詢師回答來訪者問題後,來訪者都獲得了安心,如此幾月幾十次後,漸漸地,來訪者一有困惑,就希望諮詢師回答。實際上,來訪者變成了借諮詢師來迴避「自己獨自承擔獨自解答問題時出現的」不安。

這類來訪者的恐懼與不安,不是現實中的狗,不是想像中的艾滋。

而是怕自己搞錯了,或者感覺自己還沒長大,無法承擔。這個時候,實施暴露療法的主動權,輕鬆掌握在諮詢師手上。

諮詢師只是不回答,便讓來訪者暴露在恐懼與害怕中。不久來訪者,就獲得了穩定改善。這種案例所佔的比例,還不少。

當然,這裡的不回答,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之上的,來訪者知道諮詢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因此不會尋找其它諮詢師或其它方法,以消除自己的不安。

3.7關注哪個我正有負情感

面對同樣的危險,不同的人,反應程度不一樣,因為各自的力量大小、經驗、判斷力與現實檢驗力不一樣。比如,對哭著的小孩子說,快別哭了,再哭警察叔叔會來抓走,小孩缺乏現實檢驗能力,認為是真的,嚇的真的不哭了。而成人,就知道這是假的,所以不會怕。

意象對話療法認為,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側面,每一個性格側面就相當於不同的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許多個不同的我。心理困擾常常是因為某一個我有待改善,或兩個我之間的有衝突。

當我們心中那個弱小的我出場時,我們感到害怕。但我們心中那個有智慧有力量的我出場時,我們無所畏懼。

因此,關注是哪一個我正有負面情感,有助於精準治療,精準治療療效更好,容易撼動頑固的心結。

①情感依賴的,先補後泄——先給予共情與陪伴,像貼心媽媽對孩子一樣,但最終又試著放手,以培養其獨自承擔的能力。

②自責與壓抑的,協助其理解自己、原諒自己、釋放自己!

③恐懼的,溫柔接納它,然後請其它有力量的「我」出場。

④分別與評判多的,指出當事人分別與評判的特點,以及分別評判模式的來源,利與弊。

⑤強迫性窮思竭慮的,找到其錯誤的執念,然後,或修正,或放下。

⑥……如此等等……

下面以前述恐艾強迫症為例,具體介紹「恐懼我」的處理:

首先,呈現出「恐懼我」。

在來訪者合眼放鬆,放下分別評判的情況下,通過引導語,呈現出「恐懼我」:

在視覺畫面上,這個「恐懼我」總體上是變形的。比如,某一次來訪者想到:15歲左右,男性,臉部扭曲拉長,臉臃腫,帶稜角,下身短小。它的名字叫「凡凡」——來訪者小時候爸媽稱呼的名字。(為保護隱私,此處做了替換,並非「凡凡」。)

還有一次畫出了那個自己:

凡凡驚恐時,臉變形。

畫畫的作用,將內在的那個恐懼我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出來,形象化清晰化,進而提高了覺察能力。覺察力是十分重要的自我功能,自我功能與自我力量是自我的組成部分。培養穩固與強大的自我,是自我調節或心理治療的目標之一。

當看清了是哪一個我正在恐懼,就容易做到不被那個我的恐懼情緒捲走,另外的有力量的我,才容易出場,也就說是,做到了前面第3.2節所講的不認同。

然後,請「有力量的我」出場。

下面是該來訪者某次諮詢後完成的作業:畫自我療愈圖。

在來訪者心中,該圖的內涵是:一個智慧而安穩的成人我,在溫情陪伴凡凡。

本方法有利於攻克難治性強迫症。

暴露與行為阻斷法,是大多數強迫症得到療愈的關鍵方法,而難治性強迫症的難點之一是,「恐懼我」的恐懼力量太強,完全淹沒了整個心靈。這時有力量的我出不來,也就是說,此刻當事人整體心理力量是十分虛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實施暴露與阻斷,當事人可能會十分崩潰。

好比最大能承受80斤重物的人挑80斤,雖然累點,但挑的多了,利於增長肌肉力量。而要他挑160斤,不但不能增長肌肉力量,反而損害筋骨。

結語:

道理或方法是用來練的,僅知道了還沒用。

關注哪個我正有負面情感,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卻沒用,需要在反覆的操練中,提高覺察力和感受力,方能受用。

操練方法包括但不限於:

分析與體會夢,繪畫,K歌,子人格撲克分析等。

這個過程好比繪畫,誰都知道大概,不外乎筆和紙,對著物體輪廓畫,但要畫的惟妙惟肖,需要反覆操練。

3.8關注與改善人際學習工作上存在的負情感,從源頭上完善自己。

我們不僅要關注導致強迫症癥狀的負面情感,也要關注人際、學習、工作上的負面情感。常常也正是因為人際學習工作上的負情感,導致了強迫症的形成。

當人際學習工作上的負情感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強迫症也就沒有存在的根基。

如果只一味關注強迫症的治療,而不關注假設沒有強迫症時仍然存在的問題,則很可能有借疾病——所謂的強迫症——逃避的味道。

下面以前述恐艾強迫症詳細闡述:

來訪者的主要癥狀:

①怕得皮膚癌。

②怕自己讓數年前的前女友懷孕了,突然有一天帶著孩子找到自己,多日惶恐不安。但事實上,自己只是與前女友牽了一下手。

③怕艾滋。

④用了單位列印紙,怕受到刑法制裁,終日惶恐不安。

……

前述5種遭遇使來訪者有了劣等感/自尊脆弱,這種情況下,容易轉換成對軀體健康的關注,表現為①怕得皮膚癌。

經過想像暴露發現:

②怕自己讓前女友懷孕了,是源於內心有一個尚未長大的孩子凡凡,特別害怕父母的責備,女友的指責。這種害怕的感覺,就如同早年面對生母發脾氣時的感覺。

③怕艾滋,是凡凡擔心被歧視,為社會群體所遺棄,成為孤苦伶仃的人。

④怕刑法制裁的本質與②號癥狀一樣。

綜合前面所有信息,可以用「無力感」三個字高度概括,而這個無力感,來自有一個尚未長大的我,他的名字叫凡凡。

尚未長大,所以無力,

因為無力,所以恐懼,

因為恐懼,所以強迫。

凡凡的無力感是根,它演變出強迫症癥狀,還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在婚姻方面不積極主動,畏懼與迴避婚姻。工作方面曾一度十分抑鬱,感到無法勝任工作,逼迫苦十足。常常逃避式地幻想,我寧願在街頭做一名只是簡單地擦欄杆的清潔工。常常抑鬱地想像沒有結婚的自己,與年老的父親相依為命,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孤苦伶仃。

當我們看到這個深層原因後,諮詢著力關注無力感的改善。而不是把過多的精神注意力放在改變強迫症癥狀上。

過多地關注治療強迫症,不去面對生活、工作、人際、學習上的困難,或者認為,等我強迫症好了,我再大展宏圖。有逃避的意味。

而逃避,使無力感就得不到改善。

森田療法講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我覺得為所當為包括,去積極挑戰生活工作學習人際上的實際困難。

只有這樣,無力感、劣等感、自尊脆弱感,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進而強迫症癥狀,才能得到更穩定的瓦解。

這個路線有穩定成效。

本案來訪者,不僅強迫症得到穩定痊癒,而且,前不久收到他的感謝信,部分方便公開的內容是:

我和對象已經領證結婚了。回顧這兩年的經歷,衷心感謝諮詢的歷程,讓我知道癥狀只是表面,真正「卡」住自己的是沒有成長。結婚後,有了牽掛的人,也多了責任感,比單身的時候更有力量了。

下面兩個問題,供你結合自己的情況思考:

A、假設從現在起,沒有強迫症了,生活中是否有什麼困難需要你面對?

B、這些困難與強迫症有什麼聯繫或相同點?

3.9關注心靈成長,不把自己當強迫症看待

3.9.1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強迫癥結束階段可能仍然存在的不安。

經過有效的治療,已經穩定控制癥狀,強迫症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這時,讓有的朋友不安的,不再是艾滋,不是狗,不是法律制裁,也不是生命財產損失,而【只是】強迫症本身,總覺得強迫症還沒有好徹底,想起過去為強迫症困擾的日子,就有淡淡的不安,覺得還需要為它做點什麼?或聽聽講座,或參加一下強迫症論壇大會,或還吃八分之一粒葯,或有問題再問問醫生。

這種只是擔心強迫症還沒好徹底的朋友,順其自然是比較好的辦法之一。停止為它做點什麼,就讓自己帶著不安生活吧,也就是讓自己暴露在不安中。同時為所當為,近似前面第3.8節所講的那樣,把生活過好,把學習工作做好,然後半年、一年、兩年,你發現你都好好的,幾乎沒有捲入折磨人的強迫症。你就漸漸安心了,不再恐懼強迫症本身了。

3.9.2關注心靈成長,不把自己當強迫症看待。

經過一番洗禮,你已經明白了強迫症原來一場空——以恐艾強迫症為例,如果自己足夠有力量/如果內在小孩(如前述的凡凡)成長好了/如果自己也相信有能力駕馭工作和人際交往,不可能進入被群體孤立、被遺棄的局面,那麼,就沒有對艾滋的過分恐懼,以及與恐懼緊密相聯的恐艾強迫症。

①癥狀下面有金礦

以恐艾強迫症為例,其它強迫症以及神經症,也一樣。

當事人原本以為只是要治療強迫症,實際上,在解決癥狀的過程中,卻發現,不只是治療了所謂強迫症,對工作和婚姻感到無助無力迴避的心態,也一起解決了,還走上了修心養正之路:懂得節制不良習慣,善於定心一處,獲得了自我力量,比常人更加擅長自我覺察……。

設想,如果沒有癥狀,可能我們不會去關注工作和婚姻上的消沉狀態,繼續放任不良習慣,心猿意馬的心繼續暗耗精氣神。這種慢性的低迷的讓人麻醉的狀態,與前面的狀態對比,是否前面的狀態是人生的寶貴財富,譬如金礦呢?

②癥狀是證據

癥狀是我們仍然有一些錯誤認識、錯誤心態的證據,具體哪裡錯了,有待發現。

③癥狀是吶喊

癥狀激勵我們努力看清自己的內在世界,不再為其中的某些錯誤迷住。沒有癥狀,少有人願意關注心靈成長。

心靈成長,即看清楚自己的心,看到心理內容與學業、事業、生理健康、情緒、婚姻、代際傳遞、命運的關係,以及如何去調節心理內容。

人人都需要心靈成長,越早進行越好,成長越好,人生越順。到了60歲以上,進入困局,就很難了。前述恐艾強迫症來訪者曾對我分享一則見聞,有一60歲左右的老人,是他朋友圈的,因共同愛好而相識,該老人年輕時打雜工,沒穩定職業,個性強,沒結婚,也就沒後代,50歲時中風,偏癱,現在腿發膿,沒錢治,沒人照料,很慘。

來訪者說起這事,感慨自己很幸運,因自己也一度迴避婚姻而不自知。

其迴避婚姻與他的恐艾強迫症有緊密關係。其恐艾的本質,是恐懼進入孤苦伶仃,群體遺棄的狀態,但卻又畏懼進入讓人有群體感的婚姻生活,無意識地選擇迴避,種種行為讓女友覺得,他就沒激情婚戀,於是兩人來往慢慢減少,親密關係難以深入。換句話說,如果來訪者恐婚的感覺沒化解,這種恐慌的感覺,就是滋生癥狀的溫床,也許以後的某一天,受某個刺激源激發,突然就有了癥狀。

有一次諮詢,我們通過解夢,促使了來訪者對這一狀態的覺醒。

夢:

夢到去理髮,理髮店很小,在別人家裡,在外面看都發現不了。去了以後店主(一個阿姨)見我是熟人,笑著讓我進去。理完髮回到大學宿舍,隔壁宿舍有女同學議論我理髮,有人打聽我是否結婚,剛才的理髮店阿姨也在隔壁宿舍,她開玩笑說我都結婚了,結果打聽我的那個人很難過。

筆者一寧當時對來訪者的解釋是:頭髮象徵感情,剪髮象徵剪斷感情,打聽婚姻的那個人,就相當於現實中他的女友。

這個解釋促使來訪者更加積極地走入婚姻,解除了潛意識裡迴避婚姻的心態。

3.8節末尾已提到,現在,來訪者已領取結婚證,感到有了更多的力量。

小結:

在強迫癥結束階段,對強迫症心有餘悸的不安感順其自然,即能慢慢獲得安心。但前提是,關注心靈成長,讓學習生活工作不再有重大困難感,如果有了重大挫敗,並因此引發了強迫症,順其自然,也不能讓人安心。

當看清了強迫症產生髮展的前因後果,會明白強迫症非器質性病變,是一場空,本質上是自己有待心靈成長,改善自己的不足。這份明白使我們更加容易做到順其自然。

4三點說明

4.1引用案例

本文多次引用恐艾強迫症案例。

實際上,本案不只是恐艾,還包括、恐懼法律制裁、恐眼睛受損、恐婚、恐癌症、強迫思維等等。

案例簡介: (已就公開下文徵得來訪者同意,且做了保護隱私的處理)

男,30多歲,主訴,恐懼艾滋病,害怕眼鏡歪了,害怕做了違背法律的事等等,並伴隨抑鬱。

2008年開始發病,並採用藥物治療,吃藥期間,2008~2011年,效果不穩定,2012~2014年夏天挺穩定,但恐懼艾滋還是困擾自己。吃過的藥物有:啟維、蘭釋、喜普妙、丙戊酸鈉。(僅限於QQ聊天記錄所記載的,可能不限於這些藥物。)

2014年下半年,癥狀加重,藥物控制不住,2014年9月在北京心理諮詢六七次,主要聊了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沒有效果。2014年11月,去醫院住院1個月,並採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一周四次,共12次,做完後腦子平靜,不會想以前,沒強迫思維。但過了兩周,又回到從前。想繼續電休克,但醫生不同意,認為根本上要靠藥物。

2015年初,與一寧心理諮詢建立諮詢關係,共諮詢82次,不含一次為期6天的地面修心養正班,一次21天共21小時的網路修心養正班。

第30次左右,強迫症癥狀得到較好的控制,對生活和工作沒有較大影響,後期諮詢目標主要為完善性格,鞏固療效。

為使文章前後連貫,主要引用這一例案例,少數地方也引用了其它案例,如口水強迫症、強迫思維、情感依賴型強迫症等。

這些案例都已痊癒。

4.2用到的心理學療法

三章共28節,糅合了意象對話療法、森田療法、行為療法、正念與內觀、精神分析五大心理學流派。

每一個療法的掌握,都不容易,你感到難,感到有許多疑問,十分正常,不望而生畏以致停止學習與實踐就好。歡迎大家提疑問,你們的疑問可能引發筆者撰寫新的文章。

4.3成功實踐經驗的總結,值得珍視。

全文約一萬七千字,持續一個月才完成,不清楚有多少朋友會認真閱讀,會去實踐能夠自我實踐的部分。

認真閱讀與思考者,不再會走彎路,這些是一寧過去十年心理治療強迫症的結晶。

這相當於強迫症治療的小教材,後續錄音視頻,會據此演繹。

5、參考文獻:

⑴、陳燦銳,高艷紅.兒童曼陀羅繪畫分析:理論與實踐.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

⑵、(美)布萊克曼著,郭道寰等譯,心靈的面具:101種防禦機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⑶、孫長安,蔡厚德,強迫症的心理療法:暴露和反應阻斷治療。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腦與行為實驗室 南京

⑷、南希-麥克威廉斯,《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⑸、中國強迫症防治指南201 6版

⑹、張海英,煩悶即解脫,第十二屆森田療法學術大會演講稿

⑺、朱建軍,你有幾個靈魂:心理諮詢中人格意象的分解,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⑻、苑媛,朱建軍,意象對話臨床操作指南。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⑼、(日)高良武久,森田心理療法實踐—順應自然的人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

(10)、(日)森田正馬,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精神生活的康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

一寧心理諮詢網:www.10xlzx.com

張明(一寧)私人微信號:xlzx10

u.wechat.com/MBc2I_vgH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優秀治療師看天賦還是靠努力?
死亡與重生,轉行心理諮詢師的心路歷程
心理治療:舒心八法
認知行為治療 | 我該如何控制自己?
夫妻性問題心理治療

TAG: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強迫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