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七十七篇·高祖所屬·戰死好畤·襄平侯·將軍紀成

【西漢篇】第七十七篇·高祖所屬·戰死好畤·襄平侯·將軍紀成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6 人贊了文章

襄平,為秦縣,在今遼寧省遼陽市附近:

按史書記載:

屈而西南流徑襄平縣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二年滅燕,置遼東郡,治此。漢高帝八年,封紀通為侯國。《水經注·卷十四》

如上,秦始皇二十二年滅燕後,設遼東郡,治所為襄平。到漢初,則改其為襄平侯國,由烈士紀成之子紀通受領。

紀氏,在先秦時期來源廣泛,故而難以辨別出其來源。

再根據《史記》中記載,紀成最初是在劉邦起兵之時就加入到其麾下了:

兵初起,紀成以將軍從擊破秦。《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這裡的「兵初起」,應該是泛指秦二世元年到秦二世三年這段時間。至於是具體哪一年哪一天,無考,只能說就是在此期間,紀成以將軍的身份跟隨劉邦攻滅秦國。

另外從其記載的「從擊」二字中,就可看出紀成其人於劉邦的重要性。且其又是將軍的身份,則也能看出在當時的劉邦集團中,紀成的地位非常人可比。畢竟,至少曹參和周勃那時還不是將軍。

入漢,定三秦,功比平定侯。《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而後紀成則隨劉邦入漢,又參與了定三秦之戰,其中功績可比平定侯。

關於這一點,筆者無法解釋,因為平定侯其人不僅封侯時間非常短,而且其記錄中也無很特殊的表現。當然,如果說是再結合上平定侯可能為項涓的記錄,那麼這就又和項氏宗親聯繫上了,如此,平定侯其人的功績可能就要重新評估了。

所以很有可能,紀成也是參與漢軍平定三秦之戰的關鍵人物。

當然,還需要再看另外一條記錄:

戰好畤,死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內容很簡單,就是指的紀成參與好畤之戰,戰死。

而好畤之戰,自然就是指的漢軍定三秦之戰。

按照史書關於好畤之戰的記錄: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史記·高祖本紀》

從這裡可以清晰的看到,劉邦定三秦之戰,是從陳倉開始,而後章邯軍敗,並退到好畤。再從「止戰」二字中,則可以看出當時漢軍與章邯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並且也是經歷了一段比較長的時期。其後章邯再次敗退後,才退到廢丘,由此雍國才算基本平定。

所以說,劉邦定三秦之戰,好畤之戰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役。

再根據其他有關好畤之戰的人物的具體記錄(下面就不標註全部記錄了,只是簡單說明一下):

曹參:擊章平軍於好畤南,破之,圍好畤,取壤鄉。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

周勃:攻槐里、好畤,最。

樊噲:從攻雍、斄城,先登擊章平軍好畤,攻城,先登陷陣,斬縣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級,虜二十人,遷郎中騎將。

從這裡三人的記錄中就可以理清楚好畤之戰的具體過程:

首先,漢軍應該是在好畤南與章邯軍發生激烈交戰,而後在擊敗其後,包圍好畤城,但卻無能攻下。其後在肅清好畤周圍一帶的章邯軍後,章邯軍統帥章平遂出城逃走,而後,好畤城遂下。

在其中,周勃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畢竟史書中記錄是「最」。又因為此時曹參和周勃都已經是將軍了,所以他們應該是負責前線指揮的人員,而其中周勃應該是前敵總指揮,所以說其功勞最大。至於曹參應該是先鋒將軍,所以率先在好畤南與章邯軍開始交戰。另外樊噲則是具體衝鋒陷陣的人,所以在先登攻陷好畤後,隨即就被劉邦升遷為了郎中騎將。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按照以上的記錄,漢軍進攻章邯軍,說是勢如破竹,應該不算過分吧?那麼將軍紀成又是怎麼戰死的呢?

所以說,真實的漢軍與章邯軍的交戰,應該至少不是表面上顯示的那麼順利。

尤其是在《高祖本紀》中記載的「止戰好畤」這一條記錄。恐怕紀成戰死,應該就和這四個字有關。

那麼再還原一下,當陳倉之戰漢軍大破章邯軍後,是發生了什麼事件才能讓章邯在好畤迅速拉起一道勉強擋住漢軍的防線呢?

如此,其中最大的可能,或許就是紀成的戰死了。

再按照紀成之前跟隨劉邦反楚之時便是將軍的記錄,那麼其人在反攻三秦中的角色,或許要更加重要。而這種重要性的表現形式就是,會因為其人的戰死而影響漢軍的整體進攻態勢。

由此,筆者猜測,按照紀成當時的地位,以及事後劉邦對其的封賞態度來看,恐怕其人才是真正的漢軍前敵總指揮。

所以,綜合上述內容,筆者遂做出下面這一系列假設:

劉邦與大將軍韓信及太尉盧綰等人商議後,決定領兵從陳倉偷渡進攻章邯,但是無奈被章邯軍發現,於是二者便在該地進行了激烈戰鬥。其後,因為紀成的英勇作戰,所以讓漢軍大破章邯軍,章邯只得向好畤一帶敗退。而此時,紀成軍應該兵力並不多,且劉邦和大將軍韓信統帥的主力並沒有全部抵達。面對這種關鍵時刻,紀成遂犯險孤軍深入,試圖為漢軍後續部隊的前進鋪平道路,由此,這就幾乎是重演了定陶之戰的過程。

當年,章邯就是以兵敗為由,誘使項梁軍深入,遂在定陶斬殺項梁。所以說,此時的章邯或許也是用了這一招。只不過,私以為章邯的真正目的應該並不是紀成,而是劉邦,或是大將軍韓信。只是無奈紀成兵鋒甚銳,僅僅是前鋒部隊就在陳倉打的章邯無法按照原計划進行。於是,章邯便臨時改變計劃,既然有可能計劃失敗,那麼能殺一個算一個。於是,章邯遂主動敗退,誘使紀成軍進攻。而紀成見此狀,或許有懷疑,但仗著主力在身後,且又能為漢軍主力掃平前進的道路,何樂而不為呢?

由此,一場悲壯的戰役遂打響。當紀成率軍就要抵達好畤城下時,應該就是在其中一地為章邯軍重兵包圍,然後,雙方就開始了殘酷的廝殺。

此戰的具體過程無人可知,但對漢軍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當劉邦主力抵達這裡時,屍橫遍野的情況或許會讓全體漢軍都為之默然。而主將紀成的戰死,更是讓漢軍的攻勢有所停滯。

但不是還有一句哀兵必勝嗎?章邯或許不會想到,他雖然打掉了漢軍前鋒部隊,勉強阻滯住了漢軍的前進,但是最終卻換來了漢軍更加瘋狂的進攻。

畢竟,紀成的戰死於漢軍全體將士來說,影響太大了。從反秦開始,紀成就是作為劉邦麾下的得力戰將而為大家所信服,到此時卻被章邯所殺,更是戰死的如此慘烈。而有此先例在此,漢軍將士又豈會貪生怕死?正如樊噲以列侯之尊,卻不惜性命,主動率軍衝殺在前,這都說明了漢軍此時因為紀成的戰死而處於極度嗜血狀態。

所以之後不久,劉邦便重新調整人員任命,由周勃和曹參負責前線指揮,其中以周勃為主。由此,漢軍遂在更加猛烈的進攻下,完敗章邯軍。而從章邯逃亡到廢丘的那一刻開始,雍國就敗了,由此,其他二國便也是望風而降。

當然,以上內容純粹就是假設,但筆者並不覺得這就完全是沒有可能的。

畢竟,漢軍征戰天下戰死了那麼多人,可最終也就只有那三人才為他們的親人帶來了封侯之位。

如戰死滎陽的御史大夫周苛,漢庭封其子為侯;如功比舞陽侯的將軍奚涓,漢庭封其母為侯。再加上本文的紀成。

顯然,相比前兩者來說,紀成的戰死要更早,所以如果不是戰死的更加悲壯,更加有意義,何以換來劉邦最後的如此懷念呢?

子通襲成功,侯。

八年後九月丙午,侯紀通元年。

漢高帝八年後九月丙午日,紀通以其父功,受封列侯,號襄平。

雖然目前我們已經無法知道紀通當年受封時的封賞如何了,但是應該是不低的。

另外再按照後期關於紀通的一條記錄:

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典客劉揭身奪趙王呂祿印。益封太尉勃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硃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史記·孝文本紀》

這裡的襄平侯通顯然就是紀通,那麼按照其在此時堅決站到太尉周勃身邊的記錄,就可以看出,紀通之父紀成與周勃等人的關係應該是很不錯的。所以,紀通才能如此擁戴周勃。而後,紀通也正是因為此功,增加食邑兩千戶,受賞千金。

顯然,紀通當年受封之時的食邑,少說也是有個三四千戶的,雖然還是不多,但也絕非一般封侯可比。

總而言之,這都能說明紀通之父紀成,確實是一位對漢庭影響非常大的將軍。

所以,關於紀成,雖然漢庭並沒有為其謚號,但是筆者還是想按照《逸周書》中的記載,為其謚號,庄。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勝敵志強曰庄,死於原野曰庄,屢征殺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下圖左二位置,即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襄平侯紀成的記錄: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尚書辯僞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厲害朝代的開創者(下)
古代三大神人:活神仙一般影響了中國歷史,最後神秘失蹤不知去向
從資本輸出,到引進外資——中國近現代發展變遷之我見
到底誰才是中國第一機車?

TAG:中國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楚漢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