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頸部層次結構

頸部層次結構

皮膚:頸前外側部的皮膚較薄,其活動性較大,且有橫行皮紋,故頸部手術時多選擇橫行切口,以保持美觀並有利於皮膚癒合。頸後部的皮膚較厚,其活動性較小。

淺筋膜:即皮下組織,主要為脂肪組織。淺筋膜內有頸叢皮支、面神經頸支、淺靜脈和淺淋巴結。在頸前外側部脂肪層的深面有頸闊肌,該肌為一皮肌,薄而寬闊,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越過鎖骨,覆蓋頸前外側部,其前部纖維止於下頜骨下緣,並有部分纖維交叉;後部纖維移行於腮腺咬肌筋膜、降於唇肌和笑肌。

頸深筋膜及筋膜間隙

頸深筋膜:位於淺筋膜和頸闊肌的深面,分層圍繞頸、項部諸肌及其器官結構,並在血管、神經周圍形成筋膜鞘和筋膜間隙。

頸深筋膜淺層:又稱封套筋膜。頸深筋膜淺層在舌骨下方分為淺、深兩層,包繞舌骨下肌群,形成該肌群的筋膜鞘。在胸骨柄的上方,此層筋膜分為兩層形成胸骨上間隙。

頸深筋膜中層:或稱內臟筋膜,居舌骨下肌群的深面,包繞喉與氣管頸部、咽與食管部等器官,在甲狀腺側葉的後方分層包繞甲狀腺,形成甲狀腺鞘,又稱甲狀腺假被膜。覆蓋於氣管前面的筋膜又稱氣管前筋膜,覆蓋於頰肌和咽縮肌的筋膜稱為頰咽筋膜。頸深筋膜中層在外側還形成頸動脈鞘,包繞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內靜脈和位於動、靜脈後方的迷走神經。該鞘向上起自顱底,向下到達縱隔。

頸深筋膜深層:又稱椎前筋膜,覆蓋在椎前肌和斜角肌的前面,向上附著於顱底,向下續前縱韌帶與胸內筋膜。該筋膜的後方有頸交感干、膈神經、臂叢及鎖骨下動脈行走,椎前筋膜包繞鎖骨下動脈、靜脈和臂叢,並向外延伸至腋腔,形成腋鞘。

筋膜間隙

胸骨上間隙:是頸筋膜淺層在胸骨頸靜脈切跡的上方,分為淺、深兩層,分別附著於頸靜脈切跡前、後緣所形成的筋膜間隙,內有頸前靜脈下段、頸靜脈弓、淋巴結核脂肪組織等。

氣管前間隙:位於氣管前筋膜與氣管頸部之間,氣管切開時必須經過此間隙。此間隙內有氣管前淋巴結、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甲狀腺最下動脈、頭臂乾涸左頭臂靜脈等。小兒胸腺的上部亦位居此間隙內。氣管前間隙內的感染,可蔓延至上縱隔。

咽後間隙:位於頰咽筋膜與椎前筋膜之間,向下可連通後縱隔。位於咽壁側方的部分,稱為咽旁間隙。此隙內有淋巴結及疏鬆結締組織。咽後間隙的下部為食管後間隙。

椎前間隙:位於脊柱頸部與椎前筋膜之間。頸椎結核所致的膿腫多積於此間隙,並經腋鞘擴散至腋窩。

頸肌和肌 間三角

頸肌

除頸闊肌外,有斜列於頸側份的胸鎖乳突肌;在舌骨與下頜骨之間有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頜舌骨肌、莖突舌骨的頦舌肌;舌骨下方正中線的兩旁有舌骨下肌群,包括淺層的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和深層的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頸椎兩側,頸深肌外側包括前、中、後斜角肌;頸椎前方,頸深肌內側群有頭長肌、頸長肌等。

肌間三角

藉助頸肌,可將頸前區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和肌三角,將頸外側區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頸深肌的前、中斜角肌與第1肋骨圍成斜角肌間隙。

推薦閱讀:

麻醉醫生被毆致半癱:打傷一個醫生,就有幾萬人為之陪葬......
全麻手術後寒顫的原因,怎樣處理?
術中知曉是怎樣的?
重要抉擇,麻醉還是整形?
整形麻醉-局麻跟全麻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

TAG: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