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正處尷尬期,未來該怎麼走?

可穿戴設備正處尷尬期,未來該怎麼走?

【智能應用-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是近年來智能產品市場上最火熱的話題之一,甚至有人說年年都是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元年,可見在很多人看來,智能穿戴產品的市場前景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更是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但是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穿戴設備的市場真的一片光明嗎?

可穿戴設備正處尷尬期,未來該怎麼走?

可穿戴設備叫好不叫座

儘管可穿戴設備在全球快速升溫,但由於其硬體技術、通信技術等還處於發展過程中,客戶體驗差、售價昂貴、服務領域有限、缺乏「殺手級」應用等原因,讓眾多消費者仍在隔岸看花。可穿戴設備仍處於宣傳炒作過多、實用性有限的尷尬境地,產品成熟尚早。

產品實用性有限

首先,缺乏精確的產品界定。可穿戴設備領域尚無完全被認可,並吸引消費者的理念。比如說,谷歌眼鏡的許多功能如打電話、拍照、收發郵件等與智能手機如出一轍,人們使用智能手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解決需求。Power Welties充電靴穿12小時,才能給手機充1小時電,著實考驗耐心。更有甚者,Argus 2作為世界首款仿生眼球,需植入人體,令人寒噤。

其次,設計美觀是硬傷。試想戴著一副樣式古怪的眼鏡或是一塊屏幕過大的手錶,如同科幻電影里的人物,怎麼也難以讓人提起興趣。一款外觀精巧別緻的產品才會讓消費者購買並使用。目前可穿戴產品總體外表不夠時尚,缺乏工藝設計美感。

再次,解決問題有限。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設備的功能集中在健康管理等方面。以果殼發布的智能手錶GEAK Watch為例,其內置多種感測器,主要實現對睡眠、心跳、體溫和血壓等的檢測,功能簡單。而映趣inWatch也只有查看時間、拍照和運動計量等功能。很多智能手錶還無法獨立使用,需通過藍牙或無線連接到智能手機上,只是智能手機的第二塊屏幕。

核心應用缺乏 當前,可穿戴設備沒有固定的操作系統和統一的應用開發平台,應用服務局限於健康管理和智能手機服務,缺乏獨立的功能。儘管可穿戴設備提供了數據採集的入口,但能夠分析數據並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應用才是王道。從軟體角度來看,沒有專屬的「殺手級」應用和差異化的應用服務等決定了消費者將其束之高閣。此外,由於屏幕尺寸的限制,目前海量級的移動應用無法直接應用於可穿戴設備上,而應用的匱乏又反過來制約硬體的發展。

缺乏產業鏈整合

首先,市場需求不足。消費者目前仍沉迷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帶來的極大樂趣之中,對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領域和實用性認知相當少。而可穿戴設備能夠發揮較大作用的體育運動和醫療健康領域,也只佔市場的很小一部分,屬於智能手機無法獨立完成的領域。消費者需求量極為有限,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規模。

其次,市場售價昂貴。作為配件或裝飾品,可穿戴設備要具有體積小巧、方便佩戴、堅固耐用等特性,因此其硬體結構要大大區別於其他智能終端——晶元集成度要更高,計算響應速度要更快;電池容量要更大,續航能力要更強,目前小尺寸鋰電池難以滿足需求;顯示屏需要可彎曲的柔性顯示面板。諸如此類的硬體結構,決定其高成本、高售價。

最後,缺乏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可穿戴設備產業鏈涉及晶元、電池、感測器、軟體程序和操作系統等方面。目前上游的設計研發、中游的生產製造和下游的市場銷售等環節,聯繫不夠緊密,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就國內來說,缺乏一個能引導市場、讓用戶驚艷的產品,缺乏一個帶動整合的標誌性大企業。很多企業還處於概念炒作及盲目跟風的狀態,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離散化的產業鏈,無閉合的產業鏈條,都將導致其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化、商業化。

可穿戴要培養哪些與移動醫療契合的氣質?

1、便捷性。未來,智能終端要更方便地採集數據、更方便地提供醫療服務。在將來,更多的測量儀器會向小型化、移動化發展,不僅僅是血壓、心率的測量,還會有白細胞、B超、腦電波等。針對主要的「老、幼、病、孕」用戶群體,設備的設計理念、應用手段、操作方法都應做到「傻瓜式」便捷,以達到可穿戴設備的最高境界——「人機合一」。

2、交互性。從上世紀60年代可穿戴技術提出後,該創新技術所倡導的人機交互歷史經歷了很多偉大的節點。但自從喬幫主將觸摸引入蘋果的人機交互之後,這六七年來技術並沒有太多質的飛躍。

對於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與身體交互,可以讓人們活得更健康。與眼球的交互、與鼻子、耳朵的交互……當然,在健康醫療方面更高級的交互絕遠不止現在如此:比如同樣是「醫療」類設備,既然能實現人體指標的西醫式檢測,為什麼不能嘗試下「把脈問診」的中醫式看病?

3、專業性。不可否認,目前從事健康醫療類的可穿戴設備大多是國內的科技類公司。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很多產品是按照理工科的工程師思維開發的,很少有醫生或醫學專業出身的科班人士參與開發。純粹按照工程師思維設計的產品會帶有濃重的技術色彩,這樣的智能終端到了用戶手中,更多地還是在玩可穿戴方面的科技元素和炫酷概念,在性能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口、漏洞,缺乏了健康醫療類應具備的專業性。

另外一些覬覦該領域的健康服務公司或醫院,在互聯網思維又相對弱勢一些。所以,未來如何打通相關行業,做到資源共享,或是保證設備專業性的萬全之策。

總之,建設移動醫療需要從傳統的醫院線下模式過渡到以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線上模式,終端、平台、醫患雙方太多的東西需要改變,更無法拋開一個更上層的問題——現行的醫療體制與制度。

就像有業者此前低調地「唱衰」自己行業的節奏一樣,現在移動健康及醫療行業已經很混亂了,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在重點注意這個行業所出現的問題。那麼未來,移動醫療的發展是否會像現在的健康應用一樣被政府政策步步緊盯?

Apple Watch顛覆傳統腕錶市場?

現象:瑞表出口數據下滑, 部分品牌減產裁員

瑞士鐘錶業在腕錶業的地位有目共睹,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也成為其重要的出口市場。而自2012年開始,瑞士鐘錶對華出口的增速開始出現下滑態勢,部分腕錶品牌也頻頻出現業績預警。在此背景下,不少瑞士手錶品牌開始訴諸於消極措施以求自保。

據無時尚中文網報道,隸屬於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的Cartier 卡地亞日前表示由於市場需求減弱,品牌將會減產,具體措施為從11月開始減少其位於瑞士Villars-sur-Glane的一間製表工場中230名職工的工作時間至每周四天。品牌發言人稱減產決定「旨在保護就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是「必要的」措施,而且品牌尚未決定減產的限期。

無獨有偶,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手錶部門總監Jean-Claude Biver 也對外透露Tag Heuer 豪雅也將減產,同時會裁減46個管理和生產職位以及置49個員工於部分失業狀態。

據稱,瑞士腕錶近一兩年出口增長輕微,2014年至今整體增幅僅2.7%,遠差過Jean-Claude Biver 預期的4%-6%,8月份出口額更因香港告急下跌0.2%至14.934億瑞士法郎。對於瑞士腕錶來說,未來的日子或許更難熬。瑞士寶盛銀行分析師Patrik Lang 接受彭博社訪問時稱,瑞表當前的出口形勢「顯然比2009年更差」,在瑞士擁有6個製表工場約1600名職工的Cartier卡地亞亦曾於2009年連續減產幾個月,當時涉及500名職工。他認為行業未來數月內將難以復甦,因此品牌需採取措施控制庫存。

觀點:智能腕錶與高端腕錶的競爭不在一個維度

「現在的市場的確存在一些挑戰,」談及腕錶市場的一些變化,伯爵中國行政總裁 Thomas Bouillonnec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但其對未來市場持非常樂觀的態度。「長期來說,這個市場還是很大的。伯爵同時也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始終提供好的產品,在質量和設計方面都走在前列。所以,從長遠來看,我們對未來市場還是持非常樂觀的態度。現在的市場雖然存在一些挑戰,但是我們注重質量,我們有好的產品。基於此,我們整體還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Apple Watch是否會對傳統腕錶行業產生強烈衝擊的問題,Thomas Bouillonnec則表示,「智能手錶市場會變大,但是智能手錶和我們傳統手錶是兩種不同的表類,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智能手錶市場的變大也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市場,不過我也很好奇將來會發生些什麼樣的變化。目前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傳統機芯的製造和生產。」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坦言,智能手機、移動終端設備的發達,對於大眾群體的腕錶消費的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顛覆了人們的時間習慣。這也讓很多品牌不得不改變其產品的研發策略,包括產品定價和品牌定位等。但要說,Apple Watch將顛覆傳統腕錶市場,也沒有那麼誇張。

「因為其實這種智能設備的更新換代非常快,Apple Watch的出現,我覺得是一個階段下的這種移動終端設備經歷的升級和過渡。這種產品我覺得會回歸一個本質,Pad、筆記本、手機,最後它會回歸成單一設備。所以現在智能市場出現的一切設備我覺得都是為了未來的極致單品在做準備。因此我覺得它會短期內對一些石英錶、電子錶產生較大衝擊。而對於一些高端腕錶,特別是機械錶,它們不是從一個維度來競爭的。」

預測:腕錶市場將走向兩極

對於卡地亞、豪雅的產能收縮,周婷認為這只是單個品牌的問題。「這跟品牌當前的經營狀況是有關係的,可能短期內需要通過裁員減產來降低成本。這是單一品牌的問題,不具備代表性。」她還表示,對於一些腕錶品牌的增速下滑,其實是跟品牌自身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是有直接關係的。特別是走禮品路線為主的腕錶,其受的打擊是最嚴重的。對於腕錶市場的前景,周婷還是充滿信心。其告訴本報記者,「這個高端腕錶市場其實還是在擴容的,而且從消費需求上講也沒有減弱,只是消費外流還是比較嚴重的。」

她分析,整個腕錶市場整體來講是走向兩極的:一極是時尚化大眾化。這類腕錶的佩戴不是為了計時,而是為了裝飾,把它當珠寶配飾一樣去佩戴。這意味著大價格在3千到3萬之間的以裝飾功能為主的時尚型手錶,是整個市場的大眾型消費者的需求主流;另外一極則走向超高端,就是真正的高端腕錶和頂級腕錶。高資產人群還有專業的手錶消費者歡迎。

「未來腕錶市場是走向這兩極,和現在很多各種品牌雜亂在一起的這種發展狀況是不一樣了。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中,腕錶品牌一直是靠市場需求把品牌的銷售推動起來的,並不是很多腕錶品牌真正自己做出來的一個市場,營銷出來的一個市場。所以當消費逐漸回歸理性、消費出現升級的這種情況下,很多腕錶品牌的反應速度是比較慢的,它不能很有效地在短期內快速檢驗市場調研市場策略,又相應地沒有有效地一個市場應對。所以它們現在受到影響是特別特別大。不過從消費的角度來講,我依然看好整個腕錶市場的發展,特別是高端腕錶這一塊。」

可穿戴生存論:剛需是王道

中國市場上目前主流的可穿戴或者智能硬體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種類:智能手錶手環智能眼鏡智能血壓儀器、空氣質量檢測儀器等等。在筆者看來,任何不以實用為目的的可穿戴產品都是耍流氓,而現在看來醫療服務領域的穿戴設備是最符合「實用」二字,最能滿足用戶剛性需求的。這個領域的相關產品,只要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剛性需求,就會持續火爆下去,這類型產品可以是測量身體血壓的工具、可以是戒嚴濾嘴產品、可以是母嬰胎儀、可以是輔助走路的假肢、可以是按摩器,總之實用又好用就會有市場。除此之外,防止兒童走丟或者丈夫出軌的定位儀器也是剛性需求。

就此我看可以預見,大部分的智能手環、眼鏡這種產品由於自身的使用局限性,最終會逐步被淘汰(當然,作為一個精美的裝飾品和裝逼神器還是有存在價值),而且這種產品主打小眾路線,自身的功能完全可以被一步手機所取代,真正有價值的就是前文我提過的能和家庭健康相結合的產品,尤其是和健康智能檢測想結合的穿戴式產品。

這兩年來可穿戴設備在中國異軍突起,而可穿戴設備能真正火爆的原因就在於醫療市場的需求廣闊,並且這種需求正在和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全面鏈接。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這組數據,在2012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30萬部,2013年暴漲到765萬部,2014年的數據雖然沒有出來,但我們預測能夠突破2000萬台。我在2014年8月底採訪康康血壓CEO曾明發的時候探討過可穿戴設備和醫療健康的關係,曾明發也認同二者相互促進的觀點。在曾明發看來,我國心腦血管病現患人數2.9億,其中一半以上與高血壓有關。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病---佔總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病。所以康康血壓應市場需求而推出,能夠讓原本需要去醫院做的事情,在家裡面自己就可以搞定。

移動互聯網發展和電子信息發展,讓我們對人的自身健康的探知變成可能,比如要想了解健康相關的數據和信息的話要通過醫院,現在有可穿戴設備變得容易。現在通過我們設備採集懂啊的各種身體的相關的數據可以放在雲端,而雲端的各種數據又可以相互印證和交互,再配合其他過往的歷史數據和臨床經驗,這樣根據數據的變化也可以對病人的病情做出一些預判。

使用人越多,數據採集越多樣化,結果就越準確。未來中國不同地域、不同職業的人群如果使用可穿戴設備人群足夠多,而且數據都能通過第三方的平台進行交換,那麼這會是一場改變中國健康史的革命。

而真正有價值的數據一定是和健康相關的數據之間息息相關的,比如說血壓、心率,對於一些已經患有疾病的人來說血糖、心電圖等也非常重要,只有這些數據提供給醫療機構是有價值的。醫療機構也會認真分析這些關鍵生理健康數據,給出如何保健和用藥方面的建議等等。所以,大數據要想和可穿戴醫療設備結合,也必須是一些靠譜的有價值的數據,而非那些表面數據。


推薦閱讀:

智能化時代來臨,5G變革首當其衝

7月1日開始,國內手機流量漫遊費時代正式終結。這是繼去年9月1日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費之後的…

物聯網是什麼?

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是什麼?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一種在互聯網基…

物聯網感測裝置改善保戶健康

保險2.0(Insurance 2.0)將帶來新商業模式,善用無所不在的連網裝置和實時可行分析,來改善效能分析和預測決策…

關注物聯網圈子公眾號獲取最新物聯網資訊:

weixin.qq.com/r/gS3_5v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對周圍只有個概念是不夠的,eSight 頭顯讓盲人真正的看到這世界
健康穿戴是塊物聯網大蛋糕
T&F 圓桌:怎樣和羅永浩愉快的玩耍?
拍賣價近70萬,這雙智能跑鞋真的有那麼牛逼?

TAG:智能可穿戴 | 可穿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