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發明了五十音圖
來自專欄日語學習
關於五十音圖的起源或者說由來,想必大家在一開始學日語的時候很少有同學會注意到這個小典故。一般上課中老師也很少提及。今天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來探討一下到底是誰發明了五十音圖,順便推薦一款五十音圖APP——日語入門學堂。
日本發明五十音圖的始祖,現在認為是明覺和尚。他是平安末期的僧侶,大約是11世紀後期的人物。明覺寫了一本書,叫《反音作法》。這個反音,其實就是學習了中國的反切技術。中國在很早的時代,就發現為了註明讀音,必須發展一套母音和輔音的系統,於是反切應運而生。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表示一個漢字的讀音,前一個漢字取聲母,後一個漢字取韻母。如,壇為徒干切,徒的聲母為T,乾的韻母為An,拼起來就是壇的讀音為Tan。
明覺在《反音作法》中詳細參照了中國的反切方式,把日語的所有發音也進行了歸類,分出了5個母音和10個輔音,於是就組成了五十音圖。
順便說一下,中國反切的興起大約是在東漢後期,大約公元2世紀到3世紀吧。正是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現代學者認為,中國反切興起應該和中國人希望讀懂佛經中的梵文有關。而日本發明五十音圖,同樣也是為了解決給佛經中的梵文注音的問題。這一點從發明者是個和尚也可以看出來。
五十音圖發明當時,其實也並不叫做五十音圖,而是叫做五音圖。什麼是五音?這也是中國傳入的概念。中國古代音韻學中有五音的說法,指的是所有輔音可以分成五類,所謂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註:宮商角徵羽也叫五音,不過這不是同一個概念
明覺創造五十音圖之前,五音概念就已經傳入日本。明覺的五十音圖,對應到五音的話,アワヤ行為喉音,サタラナ行為舌音,ハマワ為唇音。所以日本人見到五十音圖,就覺得這是把五音概念圖解化了,因此就稱之為五音圖。直到江戶時代,也就是17世紀,五十音圖的叫法才開始出現,這之前,都一直是叫做五音圖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