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合成自我」的三重對話-思南影像沙龍第一期嘉賓主題思考

關於「合成自我」的三重對話-思南影像沙龍第一期嘉賓主題思考

來自專欄當代藝術

關於「思南影像沙龍」

「思南影像沙龍」是由荷蘭一分鐘影像基金會、華師大設計學院、思南公館、東方衛視共同主辦,影像藝術家江宏慶策展的《思南影像沙龍》從2018年6月到11月,每月一期對話。由荷蘭發起的影像式問題,徵集全世界優秀的影像藝術家參與討論,聚焦近十年歐洲新媒體影像藝術的焦點問題。每個參與的藝術家都會帶來自己的一件相關作品,從不同角度對主題進行思考。


木巾 - 自我在觀看中遷徙

作品:《庇護所》(四屏影像裝置) 時長:9分鐘,四屏幕,多聲道

木巾的《庇護所》是向法國電影導演克里斯?馬克的的科幻電影《堤》致敬。一個以虛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為電影背景,四位主人公在一次不可知長度的等待中,經歷心理創傷、和身份的轉換,並在一個狹小空間中轉化猜疑與矛盾。

每個屏幕透過其中一個演員的視角,帶著不同的主觀意識和立場讓觀眾置身於影像裝置所虛構的多重敘事之中,四個屏幕以四個角度探索一種新的敘事結構。而觀眾將在不斷的移動觀影中從一個自我意識遷徙到另一個自我意識之中。這是一部「後期」發生在現場的影像作品,觀眾的腳步的移動才是剪輯,在走動過程中需要時不時替換掉電影中的角色,才能繼續敘事,在這種層面上,觀眾完成了一個「自我合成」的過程。


毛唯辛 – 自我因意識而流動

作品:《七天七個顏色》 行為藝術

藝術家毛唯辛用7天的時間,在鬧市中一個狹小的盒子空間里捕捉當下的意識片段,每天周遭喧囂的背景不斷侵蝕著藝術家的意識,毛唯辛以語言的形式用不同的色彩直接塗抹於空間四面的牆上,在八個小時之內,新產生的意識片段逐漸爬滿四壁並不斷覆蓋之前的意識片段, 最終讓每一個意識瞬間不可辨認,與靜默的空間融為一體。

七天的時間,藝術家完成了色彩和心理情緒的實驗,色彩和情緒的交互影響,控制著藝術家的意識,意識形成語言的片段,反控於行為,再用色彩作用於牆面。當牆面被意識語言覆滿時,文字即消失了,又還原成一個佛家所說的「空」。

這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自我意識不斷地生長的過程又不斷地裂變成不同的自我。直至第七天藝術家開始重新把空間塗白,把意識清零,回到意識開頭的那個無的原點。

在這個原點,藝術家重新自我審視:回到原點的「我」還是之前的「我」嗎?


孫曉宇 – 自我治療

作品:《山陬海澨》 時長:11分鐘,三屏影像

《山陬海澨》Romote Area Of Red 劇照

不言不語,不諭不示,沉默的虛空,一個言辭的黑洞,像一個陷阱,徘徊在無望之夢。

孫曉宇的作品《山陬海澨》是一部充滿詩意的影像裝置作品,通過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兩種人格、雙重獨白,完成一次自我拯救的手術,也是大部分人所沒意識到的「疾病」和「隱患」的初診。

以沉默者和敘述者的形象重疊,打破角色之間的自我界限,同時在視覺表達多以「意象」傳遞感性詩意,超現實的隱喻畫面,一方面來源於夢境,另一方面來源於自我反觀的遐想,包括穿插其中的男性角色是一種非物質化的表達,他們不是一個人、一個物,是存在於空氣的流動之間不真實存在的物體。有些秘密是隱匿在語言不能形容的空間之中的,有可能沉溺在光線當中,亦或許漂泊在山海與湖泊的浮浪之間。

作品以巨幅三屏影像敘事來呈現,在空間中營造神秘詩意氛圍的「場」,片中的紅色空間置換到展覽空間,重疊影像場景與展廳空間的時空語境,隔絕展廳內外環境,觀者進入空間的那刻,便開始走向被《山陬海澨》所營造的感官意識。


推薦閱讀:

新媒體時代的執政挑戰與應對
現在的自媒體沒有底線了嗎?
【青春運營社】將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留白新媒丨2017年新媒體行業大事件
新媒體營銷概述

TAG:新媒體 | 藝術 | 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