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股,越補貼,越萎靡
來自專欄瀟湘Lee金融說
文|申健
來源 | 瀟湘財經(XiaoxiangFin)
近十年來,影視行業一直沐浴在春光中,但今年,影視行業卻在資本市場進入了寒冬。
自從6月初崔永元在微博上曝光了娛樂圈的「陰陽合同」事件,影視股近一個月來幾乎全軍覆沒,據Wind資訊不完全統計,A股和港股的影視題材股,僅6月4日一天,市值就「蒸發」了125億元人民幣以上;直到一個月後的今天,影視股還是一路低迷,無回春之勢。
為何一起簡單的娛樂事件,能夠撼動整個資本市場?中國影視股落到今天的境地,問題究竟根源何處?
跌跌跌,影視股幾乎全體撲街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總額為559.11億元,雖然較2016年同比增長13.45%,但與2015年電影票房較2014年同比增速48.69%相比,這無疑是一個低到讓人咋舌的數據,雖然影視公司業績總體來看並未出現大幅滑坡,但行業增速放緩的涼意卻已籠罩在部分影視業龍頭公司的頭頂。
視角定格於股市,早在崔永元手撕事件之前,傳媒板塊就已經「熊」了兩年多的時間,如今崔永元事件爆發以後,在監管與輿論的聲討下,影視股更是雪上加霜。
華誼兄弟股價創近五年新低,作為曾經的行業龍頭,華誼股價一度超過50元/股,王中軍還揚言要達到千億市值。可從近一兩年的情況看,華誼兄弟的股價一直在10元/股左右,而近一個月華誼兄弟更是持續走低,股價跌到6元/股左右,市值筆直降到了170多億。
唐德影視的股價也創下三年多以來新低,從2017年至今,唐德影視的股價一直呈現下跌趨勢,從高峰的27.5元/股下跌至現在的13.58元/股,下跌幅度十分巨大。
此外,光線傳媒跌幅近6%,橫店影視跌幅約5%;在香港上市的華誼騰訊娛樂,跌幅竟高達17.86%!2016年-2017年,影視行業連續兩年跌幅第一,而2018年迄今跌幅仍舊靠前,在所有28個行業中位列第20位。即便影視板塊開始價值回歸,市場仍投出不信任票,影視板塊儼然成為近兩年來「最坑」投資者的板塊。
娛樂事件成爆點,究竟點燃了哪根線?
回過頭來看,崔永元事件只是一根導火索,但它直接掀開了影視行業的最後一塊遮羞布。遮羞布下,是中國影視行業依靠國家政策補貼苟且過日的羸弱的身軀,部分絞盡腦汁偷稅逃稅的企業,開始自食惡果。為什麼中國影視股越補貼,越萎靡?補貼為什麼好心辦成了壞事?瀟湘財經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補貼將影視業慢慢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有些影視企業甚至將其作為「保護傘」,過度依賴補貼,慢慢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2014年,國家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稅務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多部門共同發布的《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有關影視產業稅收優惠在各地紛紛落地,影視業已經成為國家振興經濟的一個重要門類,政府給予其補貼幫助成長也是情理之中,在一些政策的激勵下,影視行業可以低稅甚至免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利用國家稅收體制的漏洞合理合法地逃稅避稅,明星或者影視公司輕而易舉就可以把天價稅額收入囊中,且不用承擔任何法律風險。
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無數的影視人前仆後繼,走上了合法避稅的道路。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新疆霍爾果斯獲權成為新經濟特區,到地處新疆的霍爾果斯去註冊,可以享受到當地零稅收的優惠政策,所以大量的影視明星將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註冊在霍爾果斯,堂而皇之地躲避納稅的義務。
二、補貼造成行業產能過剩,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嚴重,影響了公平。對於明星扎堆的影視公司來說,政策背後的真金白銀,才是吸引其落地的最主要原因。稅收優惠下,出品過《甄嬛傳》《紅高粱》和《羋月傳》等影視熱劇的東陽市樂視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2016年和2017年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2500萬元。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佳介紹,僅稅收優惠和退稅兩項,2017年就拿到3.33億元的「紅包」。
為了享受補貼帶來利潤,眾多明星在此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比如楊冪、李易峰、唐嫣和林心如等大牌明星工作室。但是,那些把頭腦都放在如何逃稅上的(部分)明星們自然不可能潛心創作,於是市面上出現了無數讓人無法忍受的爛片,以電視劇行業為例,每年拍攝的劇集數量在1.5萬集以上,實際播出只有8000多集,意味著有近半劇集無法播出,但拍攝費用和演員片酬卻依舊需要支付,成本與收益不成正比,卻還要享受國家的巨額優惠政策。
而爛劇之所以盛行,主要原因是這類電視劇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投資回報率還高,只要找幾個流量明星再買幾個大IP,就能收割一波腦殘粉。這種「越是粗放,錢越好掙」的思想充斥著整個影視娛樂圈,相反,用心拍電視劇的製片人、投資人反倒可能因市場不成熟而無法收回成本。
由此可見,影視行業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不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逐漸失去了在本行業內容輸出的能力,還擠佔了優質企業的生存空間。
三、避稅行為觸碰民眾痛點,影視行業公信力蕩然無存。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徵收制度越來越嚴格,普通的工薪階層需要上交的稅額都是工資卡內強制扣除,沒有避稅的空間;而收入遠高於普通人數十倍的明星卻可以通過各種避稅機制公然逃稅,其間所產生的不公平讓人難以接受。
也正是這種制度性漏洞的存在,導致工薪階層成為我國個稅徵收的主力,而影視行業中的高收入者因為有多種避稅通道,反而可以輕鬆地逃避社會責任,公民心中巨大的落差感和憤怒感可想而知,股市一路暴跌,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得不說,影視行業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手好牌,被其中的企業和明星打得稀碎。
監督變監管,影視行業究竟該何去何從?
其實,影視圈明星各類問題由來已久,但隨著問題的不斷擴大化和影視行業亂象的不斷爆出,我們驚奇的發現,民眾開始用實際行動對那些偷稅漏稅的企業說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這一次民眾的憤怒影響了股市的走向和企業的生死。民眾監督變成監管,影視行業究竟該何去何從?瀟湘財經認為至少這幾點可以做:
一、災難面前,自查必須是第一步
資本是有「眼睛」的,如今的股民變得越來越聰明,影視公司和股民之間的紐帶也越來越脆弱,一場輿論引起的股市大跌就是股民對於影視公司不信任的結果。因此,影視公司首先必須擺正心態,釐清行業和股民,公司和觀眾之間的關係,提升自身的行業公信力,不能繼續在市場中進行「吸血」經營,今天你吸的股民的血,就是明天倒閉時留下的淚。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說:「不能抱著能騙就騙的心態,隨便就坑了一大片的散戶。」影視公司更應該靜下心來注重創作,以內容取勝,《二十二》《岡仁波齊》珠玉在前,相信也為一些公司指明了方向。
二、沒有了「保護傘」,行業要拼硬實力
在崔永元這次黑天鵝事件的催引下,影視傳媒必須開始不斷加速行業內的供給側改革。中國電影目前已經基本結束了放量式的快速增長階段,今後將進入到內涵式增長的存量階段,但傳媒行業的發展軌道依舊按照原來的老路,觀影群眾日益多元化的觀影需求,依舊沒有被充分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顯乏力。
2016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增長的暫時放緩,正是對上述問題和危機的一次揭示。因此,加速全行業內供給側改革,促進過剩產能的消耗和推陳出新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主動權,讓影視行業開始鞭策自己,在觀眾們日益刁鑽的胃口下,探索全行業的生存之道。
三、多角度謀出路,殺出一條新生路
在國家市場雙管齊下的環境中,部分上市公司也開始適應當下的環境,紛紛謀求轉型。目前轉型有兩種思路,一種思路是立足自身優勢,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以對衝風險;另一種思路則是構建以內容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但轉型需要資源的不斷整合和龐大的資金鏈,這些只有少數龍頭企業才可以做到,同時,對於行業龍頭而言,這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根據4月25日晚發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萬達電影2017年實現營收132.3億元,在行業競爭劇烈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住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值得一提的亮點是,萬達院線2017年收入結構中,實現廣告及商品、餐飲銷售等非票房收入48.94 億元,占營業收入 37%,公司收入結構不斷優化,在放映業務的基礎上,非票房業務表現亮眼。
而華誼兄弟則於2016年靠出售掌趣科技股份所獲的10億元非經常損益,將公司利潤做到了8億元,這筆成功的投資收益為華誼兄弟打開了新思路。目前,華誼兄弟已經旗幟鮮明地將投資列為其第四大業務板塊。現在華誼的思路是做娛樂集團,除了電影還做實景娛樂、旅遊演出等業務。
四、內容為王,造血能力依舊是關鍵指標
在多角度探索新出路的同時,各影視公司也不能忘記自己的老本行,即用心做好讓觀眾喜歡的電影。按照影評人楊時暘的說法,中國電影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爛片」無法再肆無忌憚地騙錢了。
華誼兄弟在2017年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7,392.80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1.70%,累計實現國內票房約51億元。相比2016年,該板塊在票房成績上上升幅度明顯,並誕生了《摔跤吧!爸爸》、《芳華》和《前任3:再見前任》三部爆款影片。
後來者光線傳媒在2018年勢頭迅猛,今年光線傳媒儲備的電影項目預計將上映18部左右,預計製作的電影項目有20部,其中《唐人街探案2》已於春節檔上映,累計票房達到34億「內容板塊在光線體系內重視度很高。」黃國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兩年來影視股都持續低迷,直到一個月前跌入谷底。固然有部分股民和影視公司在這次資本洗牌中傾家蕩產,但如果可以為影視行業敲響警鐘,使其合理利用補貼,用心做好電影,專心發展行業,那麼影視股的明天,還是值得期待的。
總之,痛定思痛,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推薦閱讀:
※有了這個,中國影視工業化就更進一步了!
※橫店「抗日神劇」背後的中國影視審查
※《女不強大天不容》:強大是女人和這個世界談笑風生的資本
※彈幕讓我看到了中國影視崛起的希望
TAG:中國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