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物入侵的人類
來自專欄土鱉的論文修養7 人贊了文章
引 言
如果讓我列個書單,最偷懶的方法就是直接鏈接普利策文學獎的非虛構類獲獎名單。一來這裡面的作品可讀性很高,也就是你不會有讀維基百科或教科書的痛苦;二來就是主題都非常現實,畢竟是非虛構類,有利於從不同視角了解世界;第三個則是因為多數作品都很快會有中譯本,畢竟啃外文原著需要些門檻。
其實這個書單里的很多作品例如關於邏輯的《GEB》、關於人類學的《槍炮、病菌與鋼鐵》、關於疾病的《眾病之王》、關於歷史的《擁抱戰敗》等都已經很出名了,但如果你不是那個領域的愛好者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讀,強迫自己讀一個主題五花八門的書單有助於開拓眼界。這篇是關於《大滅絕時代》的,主題是關於第六次大滅絕。
滅 絕
滅絕這個事吧,跟滅絕師太是沒啥關係的,從歷史長河看過去有5次大滅絕事件,最近的一次在地質學上創造了KT帶並直接把恐龍給從地球上清理沒了。關於滅絕一直有個說不清的問題是是否有周期性,支持者認為每2600萬到3000萬年會有一次,甚至有人構思出了一顆太陽的伴星涅墨西斯星,並通過計算認為冥王星軌道外的小行星賽德娜軌道就受其影響。
當然有支持者就有打臉者,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光是從觀測數據上否定了這事,還認為從統計學上那個周期性也沒啥意義。不過這也不是結局,熟悉天文測距就知道如果真有這麼一顆伴星,別看離得近,還真就不好觀測,另外也有地質化學的證據來說明周期性,這會是另一個很長很長的跨天文、地質、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知識的故事,我就不在這篇書評里跑題了。每次滅絕的不幸原因都不是單一的,而《大滅絕時代》旗幟鮮明地提出現在有第六次大滅絕,想必是有充足的理由來解釋這個大字。
作為入侵物種的智人
現在一個普遍的共識是現代人類都源於16萬年前線粒體夏娃跟14萬年前Y染色體亞當,這個結論是從人類基因組中得出的,而且這個虛擬老祖宗在非洲。也就是說,現代智人的祖先都是從非洲過來的移民。當4萬年前智人進入歐洲後,原住民尼安德特人就同步滅絕了,你說巧不巧,智人某些優勢可能造成了這個結果,這個優勢不是體力上的,因為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強壯,更可能是智力上的。
另一個假說是我當年在歷史書上看到的所謂多點起源,例如藍田人、北京人等,從化石證據上看確實幾十萬年前是有人類就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但從基因角度看當我們的非洲祖先來到新土地上後顯然進行了某種降維打擊把原住民給滅絕了,當然現在也有證據說存在融合現象,我們身上也會有少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不過不管怎麼說我覺得我是活著看到了教科書上知識被分子遺傳學大概率證偽了。然而,作為入侵物種的智人所真正引發的滅絕就像是原罪一樣伴隨著這個擴張。
巨 獸
恐龍滅絕這個鍋是不能怪到人類的,那個年代哺乳動物長得像小野豬,掀不起風浪。但我們這個年代巨獸是不是少了點呢?雖然沒趕上恐龍,但我們的祖先跟猛獁象還有大地懶可是同一時期的,有意思的是,當我們祖先登上歷史舞台後,他們也滅絕了。用更近些的歷史來看,當人類來到一些紐芬蘭島嶼後,我們成功吃光了一種長得像企鵝的大海雀。類似命運的還有渡渡鳥、恐鳥、蘇門答臘犀跟大海牛,他們本來在各自的生境已經進化到了食物鏈的頂端,沒有天敵,而且從演化上看越大越不用怕天敵。只是他們也許有生物背景但沒有工程背景,沒想到有個物種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他們會用工具。然後,巨獸基本被吃光了。
生存策略在演化上有著自己的邏輯,當塊頭變大後繁殖速率會下降。同時,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數量也不會多,食物鏈富集能量的效率並不高,所以你很少能看到一個超過五層的食物鏈。最底端的是植物,最高端是巨獸,一隻巨獸對應幾平方公里的草原是很正常的,其繁殖速率也受限於這種層級能量供應,但一個小部落一年每個月捕獲一隻巨獸,一年就可以把方圓幾十公里的巨獸滅絕掉。石器時代之前人類是搞不定規模化捕捉的,但農業革命一出現,就可以集團作戰了,不過其實沒等出現農業革命,巨獸就死的差不多了。我甚至懷疑農業革命的一個原因就是作為蛋白來源的巨獸的滅絕給逼出來的。巨獸滅絕生態系統就沒了一級,其波動會改變物種多樣性,不過農業出現直接把多樣性給徹底消除了。如果我們可以滅絕所有的巨獸,那麼我們就成了巨獸,蟑螂笑而不語。
二 氧 化 碳
環境化學的一個核心考點就是水環境中的碳酸平衡來討論碳元素的形態,但我學的時候確實沒想過這個水環境往大了說就是海洋,更沒想過的是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後,它們可不會老老實實留在大氣里,直接溶解進海洋里變成碳酸氫根才是擴散路徑。注意我說的是根,是負離子,對應的還有個氫離子,這玩意多了有個很簡單的後果,水變酸。這個酸化跟酸雨那個完全不一樣,那個酸度是二氧化硫,那玩意根本就不是空氣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卻是,溶解到水裡引發的pH變化是很小的,但生態系統就是這麼神奇,輕微的變動對很多物種而言就是滅絕。
從質量平衡上看,我們開採礦石燃料然後燒了,相當於把累計幾億年植物固定的碳元素用二氧化碳的形式又給釋放出來了,每年海洋吸收的碳是25億頓,什麼概念呢?海洋表層水pH從8.2變成了8.1,這個變化廣范試紙是測不到的,但如果我們按現在的排放能力排下去,這個世紀末會變成7.8。當然還是測不到,但要知道所謂高等生物的人類要想維持內環境pH穩定搞出了多少讓生物化學家賴以生存的基金,海洋浮游生物可就沒那麼多設備了,直接溶解掉了。對,就是類似你把糖加到紅茶里那樣,溶解了。這裡面最倒霉的就是所謂鈣化者,也就是以碳酸鈣為外骨骼的動植物,中學化學我們就知道,把酸加到碳酸鈣里那反應很酸爽。鈣化者要想得到碳酸根要從周圍海洋中找,鹼性環境里碳酸根是不缺的,酸化後情況就很不理想了,被多出來的氫離子變成碳酸氫根了。生命是個工程作品,原材料短缺什麼後果,豆腐渣工程,但對於生化反應就是豆腐腦工程了。書中考察了一個海底火山,然後發現噴二氧化碳的那部分寸草不生,就是個死區。
也許有人說地質歷史上肯定也發生過,確實發生過海水酸化,但地質歷史的單位都是百萬年計,也就是生物會有較長時間去進化出應對機制。現在的問題是人類正在用年計的方式釋放千萬年計固定的碳,這個速度生物進化是來不及的,來不及就滅絕,證畢。最常見的鈣化者是珊瑚礁,早在失敗的「生物圈二號」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就發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上升導致珊瑚礁被毀了,真實世界中,珊瑚礁要拚命生長鈣化才能維持現狀,如果原料不足,好比讓驢拉磨又餵驢,結果就是珊瑚礁這種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系統可能會不斷萎縮然後100年後消失掉。那個時候,我覺得如果人類還沒作死應該會有人問《海底總動員》場景里的珊瑚是不是遠古生物了(確實是,不過剛剛滅絕掉了)。
交 通
非洲爪蟾是一種模式生物,我原來在中科院就有養的,用來指示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原因很簡單,非洲爪蟾對激素敏感,如果給它注射孕期婦女尿液,幾小時就會產卵。因為這個特性,它們被帶到世界各地。同樣命運的還有北美牛蛙,他們週遊世界則是因為好吃,當然是人覺著好吃。但這兩個物種身上都有一種真菌,這個本身對它們無害,但當來到新世界後,直接滅絕了南美的巴拿馬金蛙。《槍炮、病菌與鋼鐵》中鑽石教授說傳染病把美洲原住民滅絕了,這是從人類學角度,從生物視角看,交通工具的出現能滅絕的絕不只有原住民,所有物種都遭殃。當然,很多發生與正在發生的事我們可能沒意識到也不關心,甚至也會爭論責任問題,但影響是很客觀的,我不清楚人能否竟做好準備去應對這些未知影響。很多繁榮與災難沒有發聲系統,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個很重要的態度。
多 樣 性
多樣性目前是在銳減的,當然原因很多,但人類活動肯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生態系統達到平衡態時會產生很多狹窄的生態位,這些位置很特殊,如果沒有外來干擾異常穩定,但只要有干擾就會對系統產生一個大擾動。書裡面列舉了很多這樣的例子,特別是高山生態系統很多植物是不長腿的,氣候變化過快它們無法轉移然後就滅絕,好比所有人的體溫同時升高1攝氏度,體內生化反應肯定亂套,你什麼時候見過天天低燒還能正常生活的,限制的不是意志,而是勒夏特列原理。現在發生在自然界的好比同時升高了10攝氏度,生化反應直接會停擺,也就是死亡。
不過肯定有人會問這個多樣性究竟對人類有多大價值,畢竟生命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只要保存了基因就有可能重現多樣性。這個視角下那些多樣性會發現新葯什麼的觀點就很單薄了,當前技術確實可以直接設計藥物,仿生很重要,但不再是唯一選擇。還有些人是從景觀或美學角度出發的,我只能說他們一定沒真正考察過生態系統,高爾夫場平整美觀的草坪跟草原是兩個概念。不排除有人真的熱愛自然,但更多的人所嚮往的田園牧歌是不適合人居的,或許你在城市裡很舒服,但野外的美你只能作為過客體會,相融進去是需要勇氣的。本書作者其實是有點嚮往田園牧歌的,他筆下的多樣性充滿美感,我不反對也不鼓勵這種方法,衡量多樣性也許我們要去了解下另一個流派:硬綠。
硬 綠
《硬綠》這本書觀點田園牧歌派環保主義者(軟綠派)是很難接受的。硬綠派是不相信模型的,他們認為軟綠派對化石燃料的不信任或技術的不信任毫無道理。硬綠派不相信回歸節省與原始會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他們主張農業里使用轉基因、發展核能並反對有機農業,他們的綠色體現在高效高技術的利用當前資源而不是回歸原始,他們不去提倡融入自然而是直接劃定保護區然後禁止開發,提倡先富裕解決貧困問題再關注環保,人是高於自然的。在這套價值觀下,多樣性就無關緊要,滅絕也只是個生物現象,就算物種都消失人類也能藉助技術活下去,綠色是個高級需求得完成生存需求後才能討論。
環境其實一直就是個倫理問題,人人平等是政治訴求但眾生平等就是個倫理訴求了。很多環保主義者保護環境是相信環境中的一切有機體都與自己的人生一樣重要,他們會為這個信念去身體力行。我所在課題組就有個哥們說自己不吃工業化生產的肉類,結果就是營養不良然後老老實實按照醫生要求天天吃肉。他很愛大自然,喜歡野營、漂流與開車追颱風,但他其實是喜歡那個喜歡大自然的自己而不是大自然,說到底硬綠就是為他們提供的理論武器。我覺得眾生平等的含義是所有生命都跟你的生命一樣不重要,都是這個行星的一個瞬間,因為同一瞬間能相遇,自然要平等對待,滅絕的事重要但並不需要一個硬綠理論來找理由。如果是人類導致了滅絕,那麼並不意外,從走出非洲那一刻智人就滿手鮮血。滅絕其他物種不需要什麼情感介入,承擔多樣性缺失的後果同樣不需要什麼情感介入,因為與被滅絕的生物一樣,我們都不重要,我們都是在面對生存問題而想多堅持的物種。但是,對於滅絕這件事人類不能視而不見,用理論麻痹自己拒絕思考原因是有害的。或許多樣性對於人類實質上沒有意義,但這個結論現在說有點早,先不要著急蓋棺定論。
誰 是 贏 家
在滅絕這件事上似乎所有參與者都是輸家,物種正在快速萎縮,我們似乎也失掉了未來。作為入侵物種的人類似乎也難逃被其他物種替代或一同滅絕的命運,但其實如果不考慮我們自己是人類,這個遊戲最後還是有贏家的。農業革命中我們馴服了農作物,但其實是農作物馴服了我們,所有的組織生產模式都成了為農作物基因延續服務。現在這個大滅絕活動又是誰在馴服我們?
現有藥物中有近70%來自細菌、真菌還有植物產生的活性組分,從這個視角看,人類其實充當了它們之間化學戰爭的載體,把原來發生在土壤底層、海溝、火山口的局部衝突搞成了全球尺度的世界大戰,也是這類物種基因全球化的執行者。盤尼西林等抗生素曾經是需要重新萃取病人的尿來給重複使用的,後來產量上來了循環就斷了,然後自然環境中積累的抗生素馴化出了更強抗性的細菌,所謂特效藥大概都是拿未來換現在。看明白了嗎?贏家是我們在複製的基因,當我們自以為複製或創造出了為我們服務的基因去執行某個任務,實質上是基因的某種排列組合被超量保存了。所謂文明,不過是基因延續的手段。
小 結
這本書揭示了一個現狀:物種正在用自己反應不過來的速度走向滅絕,主因是某些環境因子的變化率超過了物種自身進化適應的機制,這個過程入侵物種出身的人類功不可沒,當這個滅絕開始啟動,終點就不知道在哪裡了。我覺得現階段人類沒有阻止這個過程的能力,也不用虛偽地悲哀,眾生平等但都無一例外是基因的奴隸。關於這一點,可以速度去讀《機器人叛亂》。
作者:yufree
校稿:廣播站王站長
編輯:智公子
本文,環境黑板報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環境黑板報
一幫子有趣的環境行業小爬蟲
懷揣著美麗中國的大夢想
帶您用不一樣的視角
看現象、看政策、看技術、看市場...
談從業、談初心、談生活...或者就是扯扯淡
歡迎帶上您的問題和建議,給我們後台留言
http://weixin.qq.com/r/qzkGHrbEK_tUrfJ992y5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推薦閱讀:
※飢餓似乎是青春的源泉?果蠅已經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提高大櫻桃坐果率技術要點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為何還在為曾呈奎造假?
※論一塊好泥是怎樣煉成的
※植物的演算法美:如何敲出一個漂亮的 Sunfl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