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4 人贊了文章

一個人的個性越獨特、越具價值和意義,那麼,他就越有必要不時地認清自己生命總體發展的大致脈絡和自己的計劃,為此必須要踏上認識自己的道路,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願——這些對於他的幸福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東西,然後對於何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必須心中有數。同時他也應該大致明白自己應該從事何種職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以及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具備非凡的個性,那麼,對自己的生命計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能夠比任何一切都更有效地增強自己的勇氣,振作、鼓足信心,激勵自己行動起來,避免走彎路。

只有登上峰頂才能夠回頭總體,連貫的看到自己所走過的迂迴曲折的道路,同樣,只有當我們度過了生命中的一段時間,或者在我們整體生命終結的時候,我們才能把我們做的事、業績真正聯繫起來,包括其中的因果關聯,甚至才能了解到它們的價值。只要我們置身其中,那我們的行事就只能總是遵循我們那固定不變的性格構成,受著動機的左右和我們能力的制約。由此可見,我們的行事自始至終都有其必然性。我們在每一刻都做著我們在那一刻認為合理和適當的事情,只有事後的結果才讓我們看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對事情整體的惠顧才使我們明白事情的如何和為什麼。

人生的智慧的重要一點就是在關注現在和計劃將來這兩者之間達致恰到好處的平衡,這樣,現在與將來才不至於互相干擾。許多人太過沉迷現在,這些是無憂無慮、漫不經心的人;也有的人則更多地活在將來,他們則是謹小甚微、憂心忡忡的杞人。人們很少能夠在處理現在和將來兩者當中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尺度。那些以希望和努力生活在將來的人眼睛盯著前面,不耐煩地等待將要發生的事情,彷彿將來的事情才會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在這期間,他們卻對現在不予理會、不加咀嚼,聽任現時匆匆逝去。

我們應該愉快地迎接現時此刻,從而有意識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沒有直接煩惱和痛苦的短暫時光,也就是說,不要由於在過去我們的希望落空現在就變得憂鬱寡歡,或者為了將來操心傷神以致和敗壞現時。

對已經發生的

無論事情多麼悲痛,我們必須讓過去的事情成為過去,或許我們難以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降伏我們的乖僻心情。

對將來的事情

在上帝的安排之中。

應該

把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

我們只能為那些肯定發生的災禍憂心,對於不可肯定的,我們必須養成習慣,把並不肯定發生的災禍視為永遠不會發生。

我們的安寧越少受到擔憂和害怕的打擾,那它就越會被我們的願望、慾念和期待所刺激。只有當人掙脫了所有各種可能的期望,從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領會到精神上的安寧,而精神的安寧卻是幸福的構成基礎。如果人要享受現時,乃至整個一生,精神的安寧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今天只有一次,它不會再來。但在我們的想像中,今天又在明天重現。其實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來一次。在我們患病、困頓的時候,每當念及在這之前沒有疾病和痛苦的時光,就陡然讓人心生羨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猶如不曾得到我們珍惜的朋友,它們簡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在健康、美好的日子裡,這種情形應被我們牢記在心,這樣我們就會倍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時光。

我們的視線、活動和接觸的範圍越狹窄,我們就越幸福;範圍圈子越大,我們感受的焦慮或者擔憂就越多。因為隨著這一範圍圈子的擴大,我們的願望、恐懼、擔憂也就相應增加。痛苦是肯定的,幸福是否定的。我們感受到歡樂還是痛苦,歸根到底取決於我們意識的內涵。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關係和目標的範圍總是不斷伸展。在童年時期,我們的視野只局限於周圍的環境和狹窄的關係。到了青年,視野明顯擴大;進入成年期,我們的整個生命軌跡,甚至最遙遠的聯繫、別的國家和民族都被納入我們的視線之內;局限制約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原因就在於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們的痛苦也就越少。我們的生活關係應儘可能的簡單,越少感覺到生活,並因此更少地感覺到生活的重負,重負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這樣生活流淌就像一條波瀾不驚、旋渦不起的小溪。

推薦閱讀:

不太夠哲學的哲學
Advice for Undergraduates by Dr. Shieva Kleinschmidt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將如何度過?
智能時代的怪獸七:物質的邊界
《楞伽大義今釋》《華嚴宗哲學》與準提咒之宗通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