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多少人是另一個「你」?
來自專欄神經現實44 人贊了文章
2015年,電視製作公司找上了28歲的愛爾蘭姑娘尼亞芙·基尼(Niamh Geaney),要她參與一項不尋常的挑戰:找到她的「陌生雙胞胎」——一個看上去和她一模一樣的陌生人。
在社交網路和各種可能的渠道上掃蕩了兩周之後,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孽扣」[1]——來自都柏林的凱倫·布蘭尼根(Karen Branigan)。
隨後她又找到了義大利的路易莎·圭扎爾迪(Luisa Guizzardi)。然後又找到了愛爾蘭的艾琳·亞當斯(Irene Adams)。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非親非故,卻是外形上的「四胞胎」。
基尼並非唯一找到自己鏡像的人。世上那麼多doppelg?ngers[2]、那麼多撞臉明星、藝術作品中那麼多的替身,共同指向了一個讓人不安的可能性: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一個長得幾乎和你一模一樣的人。
[1] dead ringer, 原本是始於19世紀的美國俚語,意為「完全的複製品」,ringer指的是冒名頂替的馬匹。
[2] doppelg?ngers, 德語外來詞,直譯為」double-goer」,面貌極其相似的人,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時出現,由第三者目睹另一個自己的現象。
無論你把這當成對你獨特性的侮辱,還是認為這證明了人類大同,怎麼看都取決於你自己。不過故事沒有結束,因為我們常常忽略了人類在視覺識別能力上有差異,這種差異部分決定了人的相似程度。
在一端,是臉盲症。給臉盲症觀看一張照片,你會發現她可以回答關於照片中人像的很多問題,例如頭髮和面部表情;但是如果要她識別出這個人,無論照片里的是某位名人、某個密友還是她自己,她都會犯難。
在另一個極端,是「超級辨臉者」,他們識別臉部的能力如此之強,以至於擁有自己的社交問題:到處看到自己認得出的人,即使你只是多年前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可以認出上百上千個人,但不能認出所有個體。
人們識別不同臉或不同人的能力也有差異。舉個例子,心理學家研究了種族隔離的效果:對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人群長得不同的人,我們更難辨認,因此「歪果仁」看上去都長得很像。
或者考慮一下同卵雙胞胎的例子,雙胞胎對常人來說是難以辨認的,但是他們的親友卻已通過經驗擁有辨別他們的能力。對其他人,即使是另一對雙胞胎的父母,一對雙胞胎看起來還是像一個人;但是雙胞胎的父母接觸孩子的時間足夠多、認出兩個孩子的動力足夠強,對他們來說,可靠的辨認不是難事,兩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當談論臉部相似度的時候,臉部感知研究者崇尚「面孔空間」的概念。就好比一個實際物體的位置可以用三維空間的一個點的坐標表示,諸如臉之類的心理物體也可以用一個抽象多維空間中的位置表示,這裡的維度可以是各種感知特徵。臉部空間的每一個點映射到一張臉,相近的點相當於相似的臉,而相距較遠的點表示了看上去不同的臉。
這種對人類面孔空間幾何化的描述,並不是完整的故事。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說過我們「包羅萬象」。我說我們也傳達萬象——我們衰老、我們變禿、我們變胖,我們臉紅、我們節食、我們健身,我們曬自己、我們染自己、我們剃自己,我們PS自己……一個人的外貌在一生中劇烈地變化,因此視覺上的個人身份不是由單一外貌定義的,而是由許多許多圖像在面孔空間組成的一條朦朧軌跡。那些希望認出我們的人必須在這些變化中認出我們不變的外形,而且通常他們都能做到。
在這個背景下,視覺學習可以被看成是適應個人視覺環境需求,對面孔空間的積極扭曲。當該環境需要一個人在面孔空間的一片狹小區域作細緻區分時,人可以適應這種需求,扭曲面孔空間。舉個例子,撫養雙胞胎的家長所面臨的環境,就會把他們的視覺系統對兩個孩子在面孔空間的表徵拉開一段距離,就好像把他倆從一場爭鬥中拉開一樣。
說「兩個人長得像」不僅僅可以是說別人,也可以說是自己和另一個人像。因為面孔空間是心理的,每個人有自己的面部空間,它反映了自己的面部識別能力以及習得的視覺辨識力。隨環境和偏好不同,面孔空間也有分化。因此感知到的外形相似性總是既反映了被觀察者的相似,也反映了觀察者的心理空間。這種擴展的形似觀複雜化了doppelg?nger、孽扣和撞臉的概念。對於臉盲和初學者,到處都是撞臉的人。對於超級辨臉者,沒有人長得像彼此。
因此,說一個人是不是和你長得一模一樣,取決於你指的是什麼。無論相似的定義怎麼修改,它都必須尊重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相互依賴性。其中一個可能的修訂版,我們稱之為「相似0」,它指的是,當且僅當沒有人可以學著辨別兩人,即使用盡一生接觸他倆也沒法辨認的時候,我們才稱兩人一模一樣。因為這個定義過於嚴苛,把同卵雙胞胎也排除了,所以你是不太可能找到相似0的「陌生雙胞胎」的。
稍微擴展一下定義,我們可以說當未受訓者無法可靠辨認兩個人時,稱兩人為「相似1」。超強面部識別者的強大能力表明,你不太可能找到與你足夠相似的人,讓你騙到所有人。進一步放寬定義,如果普通未受訓者無法可靠辨認兩個人,稱兩人為「相似2」。這樣,doppelg?nger的概念才能勉強可行。
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人估計有1000億個,這意味著每當你把陌生人匆匆認成某個朋友或名人時,世上還有數十甚至數百個與他(她)更相似的人,如果你碰上他們的話,更容易認錯。在某個地方,或者在不同的年代,有一個人和你外形如此相像,以至於普通未受訓者不能把你和TA區分開——那是你的陌生雙胞胎。
翻譯:顧金濤編輯:EON原文:https://aeon.co/ideas/havent-we-met-before-on-doppelgangers-and-perception
推薦閱讀:
※眼動指標與選擇
※計算與認知|枝蔚的論文庫0402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EyeLink 產品EB編程通用檢查清單
※從下往上看--新皮層資料的讀後感 第八部分 BackPropagation--飄搖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