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補子:明清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

補服,又稱「補子」,是從我國的明朝開始出現,並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時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補子用飛禽代表文官,如一品文官用仙鶴補;用猛獸代表武官,如一品武官用獅子補。

在中國古代的衣冠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就數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級的官員按照文武品級的不同,裝飾在官服上的圖案紋樣也各不相同。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花紋圖案,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官吏等級制度的縮影。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中國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有所不同。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成語「衣冠禽獸」即來源於此。綉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

補子中的圖像

官袍的補子依照官階的大小有一定的圖像:

一、公、侯、駙馬、伯用麒麟補、白澤補(白澤、麒麟,是神話動物或古代絕種的動物)。

二、文官:一品畫仙鶴的補子。二品畫錦雞。三品畫孔雀。四品畫雲雁。五品畫白鷳。六品畫鷺鷥。七品畫鸂鸂。八品畫黃鸝。九品畫鵪鶉。雜職畫練鵲。風憲官畫懈廌。

三、武官:一品、二品畫獅子。三品、四品畫虎豹。五品畫熊羆。六品畫彪。七品也畫彪。八品畫犀牛。九品畫海馬。

明清時期的補子對比

補子是從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在明清兩代,受過誥封的命婦(一般為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備有補服。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官品為準。女補的尺寸比男補要小。凡武職官員的妻、母,則不用獸紋補,也和文官家屬一樣,用禽紋補,意思是女子以閑雅為美,不必尚武。

一般來說,明清時期的官員所用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明代的官補尺寸較大,製作精良,以素色為多,底子大多為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其文官補子綉有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補子則綉單獸,或立或蹲。與明代的補子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文官綉單禽,武官綉猛獸;補子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由此,它有著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推薦閱讀:

臨刑前秀才做出一首詩,朱元璋大怒,反殺在場全部官員!
這個皇帝看到官員貪錢,竟要求一起「分贓」,還自詡為明君
資深媒體人:芮成鋼與貪腐官員比 只是渾水中的錦鯉(2)
清代總督與民國、新中國哪一級別官員相同?

TAG:明清 | 官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