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提升寶寶記憶力的方法有哪些?
寶寶在2歲之後,想像記憶能力已有一定的發展,並且已經能夠與媽媽有語言交流。這個時候,媽媽可以採用一些方法,訓練和提高寶寶的記憶能力。下面介紹四種方法,供家長們參考。
1
提供形象具體的記憶對象充分利用生動具體的形象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他的無意記憶發揮作用,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給寶寶提出明確的記憶要求,促使寶寶從無意記憶過渡到有意記憶。
2幫助寶寶理解
3歲以前寶寶的記憶以機械記憶為主,因為他的理解能力不夠,媽媽在給寶寶講故事或者學兒歌的時候,應該多給寶寶講解詳細內容,幫助寶寶理解其中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多和寶寶一起回憶也許寶寶並沒有記住以前發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多和寶寶一起談論以前的事情,一起念以前學過的兒歌,能夠幫助寶寶回憶,鞏固他的記憶。而且,和寶寶一起談論以前的事情,跟他一起分享他的生活,還能夠幫助他更深地了解自己。
4循序漸進
寶寶記憶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簡單到複雜,從少數到多數。所以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先記住題目,然後記住故事的人物,再讓他記住其中一個一個的小內容,等到這些內容都記住了以後,再讓他把整個故事連貫起來記住。
5怎樣鍛煉寶寶思考的能力?孩子喜歡聽故事、看故事書,好奇心又強,如果媽媽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啟發孩子邊聽、邊看、邊想,孩子慢慢就會習慣「主動接受」——經過大腦的「加工」,豐富了故事的內涵,收穫也遠遠超過聽故事本身。因此,講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一起看故事書時,把畫面上的人和景物指給寶寶看,便於他認識。孩子再大一點,不妨把圖中人物、動物、景物的高矮、大小與遠近的關係講給寶寶。媽媽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畫面的內容和孩子的實際水平,設置一些問題,引領寶寶去想。
引申故事細節。「汽車越來越遠和越來越近,我們看起來會有什麼不同?」這樣,把書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如果媽媽和寶寶互換角色,相信寶寶會更有興趣。
給孩子講故事書或一起看動畫片時,引導寶寶試圖用他們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比如:「小熊今天為什麼戴上帽子和圍巾了?」「地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樹葉呀?」然後,耐心地等待寶寶反覆觀察畫面,經過判斷、推理,由表面化的現象,得出「秋天來了、樹葉被風刮掉了,天氣變涼了……」的結論。以這種方式,逐漸培養起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來源:育兒心理
推薦閱讀:
※記憶殘缺得只剩思念,流年撕碎驕傲的容顏
※美文雅句:關於記憶,深淺不一;關於思念,濃淡都有,關於你,只有溫潤的美好和滿心的歡喜。念起時,馨香,沁暖。
※補充魚油預防記憶退化
※《Nature》總結近10年顛覆性記憶研究:從融合到操縱記憶,人類從未如此接近過真相
※【原創】寂寂紅塵 流光攝影 沉澱記憶——文/芳草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