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護理體會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6年6月~2008年12月共選擇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0例,條件為:口服降糖葯及皮下注射胰島素效果不理想,迫切希望控制好血糖,能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且經濟狀況較好者。全部病例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38~60歲;病史3~15年,平均7年;空腹血糖水平18.56~24.45mmol/L,平均20.12±1.2mmol/L;合併高脂血症21例,高血壓病15例,腎損害2例。
1.2 臨床護理
1.2.1 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胰島素強化治療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介紹胰島素泵的作用原理、治療目的、方法、效果、優缺點及注意事項。在治療過程中關注患者情緒變化,有計劃的進行心理干預,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態,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
1.2.2 置泵時護理
嚴格設定胰島素泵的程序,做到一人設定一人查對,確保設置正確,調試泵處於正常工作狀態;穿刺部位一般選擇腹部,以不影響患者活動的區域為宜,應避開臍周5cm內區域、瘢痕處、皮帶下或其他容易被衣服摩擦誘發感染的部位,如為孕婦在孕26周後應避開腹部,可選擇大腿、臀部等部位。
1.2.3 置泵後護理
置泵後嚴密監測血糖變化,確保用泵安全,最初3~4天內應監測餐前、餐後、睡前、凌晨2~3時的血糖,及時調整胰島素泵的基礎劑量,以後根據病情調整監測次數;護士要掌握胰島素泵的性能,對各種報警能做出正確判斷和處理,經常檢查泵的運行情況,注意是否有輸注裝置滴漏、針頭阻塞、導管打折、儲葯器走空、電池量不足等;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弱,易發生皮膚感染,置泵後每5~7天更換一次注射部位,如有紅腫、出血、硬結或局部潮濕應及時更換輸注部位,以防止感染及影響胰島素的吸收。皮膚過敏者可以局部使用皮質類固醇軟膏或使用脫敏膠布。
1.2.4 運動及飲食護理
治療初期為便於調整胰島素劑量,需減少患者活動量,以後適當增加,但應限制劇烈運動,經常檢查針頭及導管固定情況。教會患者每日總熱量及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的計算方法,合理安排膳食,定時定量進食,防止低血糖和避免安裝胰島素泵後忽視飲食控制。
1.2.5 日常生活護理
胰島素泵的攜帶原則上要求安全、方便、牢固。洗澡時要防止胰島素泵進水,沐浴後要及時檢查泵及皮膚局部情況。胰島素泵要置於1℃~ 45℃的環境中,避免泵失效。患者外出時要留聯繫方式,以免發生意外。
1.3 出院指導
為保證帶泵治療的患者出院後安全有效,要求在患者住院期間家屬必須來院接受糖尿病和胰島素相關知識培訓。培訓內容為:①胰島素泵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報警後的處理措施;②快速血糖測定法;③皮膚感染的危害性及皮膚護理措施;④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處理方法。
1.4 隨訪
對所有帶泵者均進行表格式的隨訪並保存記錄,便於對照,對相關問題及時處理與再教育。隨訪時間對初裝泵者每周一次,一個月後改每月一次。隨訪內容包括胰島素泵使用情況、血糖控制與監測情況、飲食控制與運動情況。
2 結果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泵後,28例能順利完成,2例因配合不好而放棄。22例住院時間<15天,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帶泵出院,6例住院時間≥15天帶泵出院。住院時間最短者為10天,最長為2個月。出院隨訪3個月,18例出現皮膚髮紅、硬腫,經處理後消失;5例曾出現1~3次低血糖反應,治療後好轉,其餘血糖均穩定於正常水平。
3 討論
常規胰島素皮下注射給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且血糖控制不穩定,胰島素泵為此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選擇。針對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特殊性,我們通過對30例使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採取從心理、技術到家庭、社會全方位的護理,使患者血糖穩定於正常水平,絕大多數都能完成強化治療,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認為綜合護理是胰島素泵治療順利的基礎,有著重要的臨床和社會意義。
[ 聲明: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請註明「轉自(或引用)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 www.chkd.cnki.net」字樣 ] |
http://www.chkd.cnki.net/yisheng/news.asp?id=8446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