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國單飛?你以為你還是日不落帝國啊!

文 |理藩院承政

《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臣理藩院承政奏:泰西列國的政治老臣實在看不懂啊!這頭一年多前,蘇格蘭想通過全民公投脫離英國,如今英國又想通過全民公投脫離歐盟……如此裂土封疆,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國朝六十七年正月十三(西曆2016年2月2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本年五月十九日(西曆6月23日)將舉行決定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

卡梅倫你想過嗎?如今的英國與當年的大英帝國,完全不是一個物種了。繼續嘚瑟真的好嗎?你英還記得當初是怎麼跪舔才加入的歐盟嗎?

老臣幫你回憶……

英國有一位老人

在西方畫了三個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已然危機四伏。彼時,丘吉爾勉強稱得上「巨頭」,加上英國殘存的一點實力和大英帝國的驕傲,讓丘吉爾還能有點幻想,幻想英國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大國。於是有了所謂的「三環外交」,以此來撫慰英國人世界大國的自尊心。

丘吉爾提出的「三環外交」就是英聯邦、歐洲大陸和美國,丘吉爾說:「我們是在這三個環中的每一個環里都佔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國家。事實上我們正處在三環的連接點上。」但是,當兩極格局基本形成,這個看上去很美的「三環外交」便到處碰壁。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美國拒絕支持英法聯合進攻埃及,使第一個「圓圈」出現了缺口。

此後,以英國為核心的歐洲自由貿易區聯盟在與歐洲共同體的對抗中敗下陣來,打破了英國的另一個「圓圈」。

60年代初,大批殖民地走向獨立,英國的最後一個「圓圈」也被打破。英聯邦名存實亡,日不落帝國日薄西山。

滿身傷痕的英國不得不選擇了和歐洲的合作。1961年,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正式申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但是,「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英國以為自己紆尊降貴放下身段向歐共體提出申請書,表示願意遵守《羅馬條約》(歐盟形成的重要條約)行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就當感激涕零、如獲至寶、彈冠相慶?

錯了!

跪求入歐盟

兩次被打臉

法國總統戴高樂第一個堅定的說「不!」

在熟讀史書、胸有大志的戴高樂眼中,英國對歐洲大陸搞了400多年「均勢」政策,弄得西歐紛爭不斷。英國入盟絕非「死心塌地」,八成是充當起美國的「特洛伊木馬」,鑽進歐共體內部來使這個組織癱瘓。這樣,戴高樂拒絕了英國人的第一次入歐申請。

當時,傲嬌的英國人,死的心的都有。但是,形勢比人強啊!3年後的1964年,由威爾遜領導的英國工黨掌管英國。為解決經濟增長乏力問題,1967年5月,威爾遜代表英國政府第二次申請加入共同體。11月,戴高樂再次否決英國申請。他的理由是「英國剛剛因國際收支危機而被迫宣布英鎊貶值,弱勢的英鎊將會給歐共體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打臉打的啪啪啪~

兩次申請都被戴高樂拒絕。當時的歐洲普遍認為——只要戴高樂在位,英國就不會申請成功。好好想想1941年-1944年戴高樂在你英的屋檐下吃了多少癟!就連戴高樂自己也說:「這個嘛!英國,有朝一日,將加入共同市場,但毫無疑問,那時,我將不在位了。」

直到1969年4月,戴高樂被迫辭職,繼任的蓬皮杜總統給英國申請開了「綠燈」。1971年5月,英國時任首相希思在巴黎與蓬皮杜會晤,就英國加入歐共體問題交換意見,雙方互相做出讓步。6月下旬,英國終於同歐共體就加入條件達成原則協議。

1973年1月,英國、愛爾蘭和丹麥正式成為歐共體成員國。

敢問卡梅倫首相,這段歷史你還記得吧!當初哭著喊著入歐盟,為的是什麼?我們再來回憶一下英國在入盟之前的所作所為吧!

幻想平起平坐

挖牆腳未遂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時,英國人一廂情願的為歐洲設計藍圖——第一個提議創建歐洲合眾國的人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丘吉爾說:「我們需要建立某種歐洲合眾國。為把這項急迫的任務完成好,法國與德國應當和解,英聯邦、強大的美國,而且我誠懇地希望還有蘇聯一道,應該成為新歐洲的朋友和保證人……」在丘吉爾看來,合眾國是歐洲大陸的合眾國,英國和美國、蘇聯一樣,根本就是一個世界性的國家而非歐洲國家。丘老師!醒醒啊!

到20世紀50年代初時,英國人忽然發現自己就快出局了!所以在1951年4月,作為歐洲聯合第一步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簽訂時,英國拒絕參加,竭力從中作梗。我搞不下去了,你們也不能搞成,哇呀呀呀!

英國人還是死都不承認自己是一個歐洲國家,至少不能是一個普通的歐洲國家!

英國仍幻想保持政治上的獨立,繼續在歐洲事務中玩弄傳統的「平衡」外交。從50年代英國外交的執行來看,英美特殊關係居於最優先的位置,英國無論在經濟還是安全上都嚴重依賴美國,而與歐洲的關係則處於次要的位置。

尤其叫歐盟不能忍的是!英國人為了對抗《羅馬條約》,於1960年1月聯合瑞典、丹麥、挪威、奧地利、葡萄牙、瑞士6國簽訂協議,成立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赤裸裸的另立中央!但這個聯盟先天不足,經濟規模無法與《羅馬條約》成員國相提並論,地理又不毗鄰,被歐共體分隔得七零八碎,聯盟最後無疾而終。

等到大英帝國土崩瓦解,實在混不下去了,又腆著臉跑來跪求加入歐盟,被火眼金睛的戴高樂識破,兩次被打,差一點被戴高樂三打白骨精。

看著歐元運氣

甘當美國小弟

好不容易才混進歐盟的英國,入盟後只想佔便宜,不出力,還拆台!

英國加入歐盟來,一直就心猿意馬,若即若離,仍舊與美國等其他大國保持「曖昧」關係。時至今日,英國仍拒絕加入歐元區,也不加入開放邊境的《申根協定》,反對歐盟走聯邦主義道路。(戴高樂當年就說你英前來投奔,卻不帶妻子家眷……)

當初,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非心悅誠服、乃時勢使然爾。

加入共同體後,英國首先就不打算全心全意投入到歐洲一體化建設中,更重要的是絕不放棄與美國的「特殊關係」。

在撒切爾夫人的治理之下,稍微恢復元氣的英國就覺得自己可以在當今的國際舞台上發揮「軸心」或者「樞紐」的作用,感覺自己可以利用歷史、地理和語言優勢,以及與美國、歐盟、英聯邦的獨特聯繫,還有在北約和聯合國的特殊地位,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積極的「軸心作用」。

離心離德就此開始了,先是1992年歐洲第一次貨幣危機爆發,英國旋即退出歐洲貨幣體系,這使英國在歐盟的信譽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算是英國第一次坑歐盟。

1997年布萊爾政府執政後,正式提出「樞紐外交」的構想。此後,英國便當起了美國的小弟。等到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作為歐盟一員,英國卻不願加入。(英鎊真的就那麼好吃嗎?)

2002年布萊爾訪問印度時,發表演說稱,「英國雖然失去了大英帝國,但卻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說白了就是「騎牆黨」。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沙漠之狐」行動、對伊「禁飛區」實施轟炸等問題上積極追隨美國政府的政策。

英國如此這般,究竟為何?

歷史包袱

太重太重

英國與歐盟總是吵吵鬧鬧的根源就在於,英國還是抱著傳統的均勢外交思維,對歐洲大陸的統一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歐洲大陸一家獨大或者有整合成一個國家的可能,作為孤懸於大陸之外的島國,英國就要施展「離岸平衡手」。這一點,兩次否決英國進入歐洲的戴高樂看得最清楚。

追溯歷史,英國搞了幾百年的「均勢外交」「光榮孤立」,作為島國,英國身處歐洲,總是覺得自己不屬於歐洲。這個戰略判斷在歷史上讓英國得了不少好處!

18世紀初,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英國托利黨政府領導人博林布魯克主張,英國應超然於歐陸糾葛之外。他說:「我們的民族居住在一個海島上,且是歐陸的重要民族之一,但要保持大國地位,我們就必須利用這種地理形勢……我們必須永遠記住我們不是大陸的一個部分。」這使英國人老是覺得「我們同歐洲有聯繫,但不屬於它。我們被連接但不是被包含。我們保持聯繫,而不是被吸納。」

這個傳統太悠久了,悠久到英國的根上,據說,亨利八世曾讓人給他畫了一幅肖像:右手提著一架保持平衡狀態的天平,天平的一邊裝著法國,另一邊是奧地利;左手拿著一塊砝碼,隨時準備添加在天平的某一邊。

歐陸的均勢便於英國控制歐陸局勢,減少來自歐陸的威脅和保持自己的行動自由,這幾乎就是英國的「祖宗大法」!正是這種政策在19世紀給英國帶來了繁榮。由於避免捲入歐洲事務,英國得以集中力量開拓海外殖民地,建立起遼闊的帝國。

但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格局發生了重要變化。19世紀70年代,統一的德國出現在歐洲中心地帶,嚴重打破了歐洲固有的力量平衡。在世界範圍內,就經濟實力言,美國和德國先後趕上或超過了英國。世界範圍內的力量在加緊重新組合。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如果總是轉不過彎來,吃虧的終究是自己。

單飛?

你以為你還是大英帝國啊!

雖然如此,英國脫離歐盟畢竟是天大的事兒,英國一旦脫歐,立即丟掉那些本已有的優惠,特別是貿易方面的優惠,還要重新與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建立雙邊協議,這就是很大的工作量,而且新協議八成沒有歐盟協議那麼優惠。

即使拋開經濟不談,不論是丘吉爾的「三環外交」還是布萊爾的「樞紐外交」,說白了,就是在歐洲和美國之間「兩面通吃」,按布萊爾的話說,就是希望充當歐洲與美國之間的橋樑,以保持其世界影響力。英國怎麼能把一邊得罪死呢!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推薦閱讀:

滿運龍:英屬美洲殖民政體對英國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英國新王妃為什麼是她?
留學必備|史上最全英國吃穿住行攻略
在Mandarin Consulting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談話被直升機噪音干擾,英國女王不悅:感覺是特朗普來了

TAG:英國 | 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