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羅伯特·沃姆斯利·斯托得,CBE(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1921年4月27日-2011年7月27日)簡介

約翰·羅伯特·沃姆斯利·斯托得,CBE(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1921年4月27日-2011年7月27日)簡介約翰·羅伯特·沃姆斯利·斯托得,CBE(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1921年4月27日-2011年7月27日)是當代的福音派領袖。他是英國教會(聖公會)的牧師,從1945年按牧以來,都是在倫敦的諸靈堂(All Souls Church)擔任牧師。他在福音派中的影響力之大使得有人說:「如果福音派可以選一位教宗,他們大概會選約翰?斯托得。」[1]斯托得在劍橋大學雙主修法文及神學,後來獻身服事,在劍橋完成牧職訓練。他雖未攻讀博士學位,但因他在基督教界的卓越成就,曾在英、美、加等國獲得許多榮譽博士學位,並且被任命為伊利沙白女王的皇家牧師。獨身的斯托得,一生的服事核心是作地方堂會的牧師。他對英國及全世界福音派教會的影響,自始至今都是從這牧師的身份和使命出發的。他在諸靈堂的服事很看重禱告及關懷佈道。他們常為病人禱告。為了體會流浪漢的生活,他曾喬裝混入他們中間,甚至在街邊睡覺過夜。[2]諸靈堂在五、六十年代有顯著的成長。他本有機會在聖公會升遷到更高的職位,但他卻堅持留在諸靈堂事奉到底。他除了儘力在本堂的服事,他也用心支持在聖公會中同為福音派的同工。他在英國推動福音派同工的團契,希望能提升年輕福音派教牧同工的視野和士氣,從開始時二十多人,六十年代中期就增加到超一千會員。從這運動帶出福音派在英國的大大增長,使英國教會之面貌之改觀。他被譽為是「除了湯朴威廉外,二十世紀英國教會最具影響力的神職人員」。[2]斯托得曾在1972年籌辦第一屆洛桑世界宣教大會,後來所定稿的「洛桑公約」(Lausanne Covenant),成為近代福音教派最具影響力的文件。他的影響力尚不只在英國國內。1975年他在諸靈堂改任退休牧師後,他每年用三個月退隱寫作,三個月巡迴世界演講。他透過著作、文章及演講而成為全球福音派的思想導師。他出版過四十多本書,編著過十四本及大量的文章。在台灣,他的書籍多是由校園出版社翻譯出版,如《獨排眾議的基督》、《認識聖經》、《當代講道藝術》、《當代基督教與社會》等三十二本。他長期支持第三世界(the Major World)的福音派教會領袖,提供奬學金給落後地區有潛力的傳道人到英國進修,希望他們回國後能將福音派的力量帶回各地。斯托得牧師於2011年7月27日在Lingfield逝世,享年90歲。當時他的親友在旁頌讀《聖經·提摩太後書》和韓德爾的《彌賽亞》。[3]他的安息禮拜8月8日在倫敦諸靈堂舉行。[4]而悼念會將於香港聖安德烈堂等世界各地舉行。[5]參考文獻[編輯]^ David Brook, "Who is John Stott?" New York Times, 2004/11/30.^ 2.0 2.1 "The Rev. Dr. John R. W. Stott," http://www.langhampartnership.org, 2005/4/29.^ 斯托得牧師安息主懷^ 斯托得安息禮拜倫敦舉行 親友同工悼念一代領袖^ Events & Updates出色的學生典範  二十世紀上半葉,戰火把人類文明幾乎徹底摧毀,思潮起伏強烈地衝擊著基督教信仰,純正福音信仰在歐洲變得淹淹一息,福音派神學甚至有被摒於主流神學門外的危險。約翰斯托得(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在英國倫敦崛起,經過半世紀的努力和堅持,他和他的門生使英國國教聖公會重拾純正福音信仰。自1973年在瑞士洛桑舉行世界會議(Lausanne World Congress)以來,斯托得更成為當代福音派教會的領袖和代表人物。  斯托得在1921年出生於英國倫敦Harley Street,父親Sir Arnold Stott是大國手級的私人執業醫生,母親Lily則有著濃濃的信義宗信仰傳統,看重子女的家庭宗教及藝術教育。受父親的專業訓練影響,他從小便喜愛觀察禽鳥昆蟲,曾一度迷上搜集蝴蝶,後改為愛上觀賞雀鳥,至今依然熱衷。他的學業表現一直都很順利和出色,1943年以雙一級榮譽獲取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雙文學士學位(現代和中世紀語文及神學),精通法文(獲第一名)和德文(獲第二名),被推選為Senior Scholar,留校攻讀神學。1947年以神學首名成績獲頒文學碩士。他又活躍於大學團契(CICCU)、合唱團和大提琴演奏,是英國戰時出色的學生典範。出色的釋經與牧養  經過一年牧職訓練後(導師包括著名學者C.H.Dodd、C.F.D.Moule和John Burnaby),1945年12月他在劍橋的Ridley Hall被正式按立授予牧職,重返座落在倫敦Langham Place區的母堂聖公會諸靈堂(All Souls" Church)牧會,跟隨著名牧者兼教區長Harold Earnshaw-Smith學習事奉。至1950年因Harold病逝,遺缺由斯托得繼承,成為英國聖公會最年輕的教區長。他以禱告、釋經講道、經常佈道、初信成長、信徒系統造就五大目標治理教會,吸引許多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慕名來到他的教會。他確信……「主耶穌是當代的基督,祂曾在歷史上活著、死亡,如今仍活在世人當中,以各種形式來滿足人的需要。」斯托得在諸靈堂重視維持高質素的講台,也成了福音派神學在倫敦重要的橋頭堡,他的釋經講道信息曾讓多少載浮載沉的靈魂重拾生機。在中上階層社區中,他又不忘推動向「後街」佈道,在West End的大型商店中派駐教牧,直接向社區基層和青少年顧客進行適時牧養。  1967年,斯托得和他的門生合組了一個名為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ference的組織,對聖公會教會中敬拜與聖禮、社會與政治等議題進行認真探究。結果很快受到教會內廣泛認同,迅速填補了原來傾向天主教的派系力量,讓福音基要信仰成為英國聖公會的新力量和新主流。斯托得在國內除了參與聖公會教務外,也是Keswick Convention的主要講員之一,又曾先後擔任過英國福音聯盟(British Evangelical Alliance)會長、TEAR Fund主席、英國校園團契(Inter-Varsity Fellowship,後改稱UCCF)四任會長,讀經會(Scripture Union)會長等要職。國外方面,在六、七○年代他便曾六度應邀出席美國校園團契三年一度舉行的Urbana Missionary Convention擔任大會講員。在歷屆世界福音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 )中,斯托得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出色的當代神學工作者  斯托得的屬靈視野潦寬,1975年他從諸靈堂提前「退休」,改任為榮譽教區長(Rector Emeritus),由Michael Baughen接任為新的教區長。斯托得則轉為擔任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主席(該信託基金會原稱Langham Trust,至2001年改由Christopher Wright擔任主席),並計劃以諸靈堂為中心骨幹推動信徒對當代社會及政治議題作研究和探索,提出聖經真理適切回應。1982年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London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成立,他出任主任,並於1986年擔任院長迄今。該院是以溫哥華維真學院為藍本的信徒學院,目的是要幫助信徒自我整理生命,整合信仰與生活提供裝備的場所。為了實現理想,他曾推辭了擔任主教、大學教席和校長的機會。事實上,早在1959年他已被召聘為英女皇御用牧師之一;1983年獲英國聖公會頌贈Lambeth Doctor of Divinity;1991年更被女皇聘為御用特級牧師(Extra Chaplain),足證其廣受尊敬和受重視。此外,他仍醉心於觀賞雀鳥的嚐好,甚至為此著作出版了The Birds Our Teachers(1999)一書,夫子自得其樂。出色的多產作家  斯托得也是個出色的多產作家,1950年出版的小冊子《成為基督徒》(Becoming a Christian)被再版了超過100次。1958年,他把原來給宣教士作訓練材料的內容出版了《真理的尋索》(Basic Christianity)一書,沒料到大受歡迎;45年來,該書曾作超過25種語文譯本出版,銷量遠超過二百萬冊。他發現戰後的年輕一代對於教會充滿敵視和疑慮,但對於基督卻是心存好感(Hostile to the church, friendly to Jesus Christ)。為此,在書中每章結束時,他都邀請讀者以尋道者的清心來尋問禱告,為讀者抓住真理立下平穩又紮實的根基。全書圍繞著基督的位格與人的需要、基督的工作與人的回應,以及人對上帝、教會和世界的責任作探討。本書中譯本在七○年代初面世(初版名為《基督教是可否信》),當時識字的青年信徒幾乎人手一冊,為華人教會年輕一代信徒以十字架的真理為信仰打下良好的基礎,影響大專信徒認真在校園為福音作見證。Five Evangelical Leaders一書的作者Christopher Catherwood更因這本書稱斯托德為「以加略山為中心的顛覆者」(a Calvary-centered radical)。斯托得早期著作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很多,如《認識聖經》(Understanding the Bible, 1972)、《別埋沒你的頭腦》(Your Mind Matters, 1972)、《獨排眾議的基督》(Christ: the Controversialist, 1970)、《新造的人》(Men Made New, 1966)等。  在深受自由神學影響的環境下成長,斯托得感到信徒有必要要對聖經痛下功夫,這樣才能把惡劣形勢扭轉過來。為此,他自己在聖經鑽研付出很大努力,查經材料和釋經書籍自然成為他著作最主要的部分。有立場極保守且對聖公會信仰存著極大保留的華人教會領袖,在評價斯托得的釋經時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解經「準確」。斯托得的釋經著作除了早期以單本出版外,近年多為「聖經信息系列」(The Bible Speaks Today Series)著作,包括登山寶訓、使徒行傳、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等註釋。1982年,他出版了講道學經典著作I Believe in Preaching(美洲版稱Between Two World,中譯為《當代講道藝術》)。他對真理的詮釋既準確、又平衡,認為講道者負有擔任橋樑的責任,讓古舊信息重現於當今世代和信徒中。斯托得自己便是集釋經者和講道者於一身的表表者,形象十分鮮明。  斯托得另一類重要著作,是關切基督信仰如何對應當代社會政治議題。1975年,他出版了Christian Mission in the Modern World(中譯《信仰與社會責任》)一書,便是繼洛桑世界會議後,他以牧者的角度來思考,教會該如何來對應普世福音化的宣教需要和策略擬定。1984年,他針對當代社會上和倫理上的好些議題,包括人權、墮胎、離婚與再婚、同性戀、環保、核戰等問題,寫成了Issues Facing Christian Today(中譯《當代基督教與社會》)一書,作信仰和聖經真理的反思,成為劃時代的經典著作。1986年,他又出版了The Cross of Christ(中譯《當代基督十架》)一書,闡明十架真義和十架子民的信仰生活。1992年他出版了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中譯《當代基督門徒》),從福音、門徒、聖經、教會和世界五角度來反思信仰生活。這些作品都是要信徒回應聖經真理,活出福音見證,與社群家國民族結連起來。近著還有People My Teacher: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Years、Why I am a Christian: This is My Story。這位最受人推崇的教會領袖,一生就是結出果實豐碩的寫照。
推薦閱讀:

中南半島上內陸國家寮國發展簡介
銀聯卡簡介
歐陽修簡介 & 6,p
數術 - 簡介
薛凱琪簡介?

TAG:2011年 | 2011 | John | Robert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