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0位姓氏及其傑出人物
從第一大姓——王姓開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梁、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余、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范、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這100個姓氏是以姓氏的人口數由多到少排列的,是目前最新的百家大姓。
王姓
據《通志·氏族略》及《廣韻》記載,王氏有許多來源,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遂有王氏,崇尚王室。有出自姒姓的夏禹之後,有出自子姓的商湯之後,有出自姬姓的文王之後等等。《百家姓》記載郡望為太原郡,為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所設。
太原郡發祥地在今山西太原。
王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末期秦國名將王翦、王賁;西漢元帝時與匈奴和親的王昭君;東漢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王充;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元朝農學家王禎;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王昌齡;北宋著名的政法家、文學家王安石;元末畫家、詩人王冕;明朝哲學家王守仁。
李姓
皋(gao)陶(偃姓)是舜時掌管刑法的官,叫大理,山東曲阜人,《管子》曰:「皋陶為李」。皋陶之後,以官為氏,理氏出也。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紂王時,皋陶之後理微之子利貞,逃難到伊候,靠吃李子保全了生命,為飲水思源,故改玉旁「理」為木子「李」。秦昭王時設隴西郡,在甘肅隴西一帶.此乃李氏的發祥地。
隴西郡發祥地在今甘肅
王姓
據《通志·氏族略隴西一帶。
李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創始人李耳;戰國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秦國宰相李斯;隋朝時趙州橋的建造者李春;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大詩人李白;唐朝名將、軍事家李光弼;北宋建築家李誡;南宋女詞人李清照;金元之際數學家李冶;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
張姓
傳說黃帝的孫子、青陽的兒子名叫揮,他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多捕獲一些禽獸,受天上的星象啟發,發明了新的捕獵工具——弓箭,得到族人尊重,並被黃帝賜為張姓,成為張氏的源頭。
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記載,春秋晉國有個卿士名解張,字張侯,姬姓,其後以張為氏。正如「太原王」、「隴西李」、「天水趙」一樣,自古有「南陽張」之稱,河南南陽是張氏的發祥地。
張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時期劉邦的謀臣張良;西漢時兩次出使西域的張騫;東漢時期發名「地動儀」的張衡;東漢末年創立「五斗米」道教的張陵;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唐朝僧人、天文學家張遂;唐代大書法家張旭;明期時中醫理論家張景岳;清末義和團的首領張德成。
劉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傳說上古帝堯的後裔陶唐氏(伊祁氏)居於劉(今河北唐縣),後世以邑為氏,劉姓出也。劉累(生卒年不詳),夏朝人,傳說他有御龍之術,被夏朝第十三世王孔甲賜為御龍氏。郡望發祥地在今江蘇徐州。
劉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漢朝開國之君漢高祖劉邦;西漢思想家、文學家劉安;西漢《戰國策》的彙編者劉向;三國時蜀漢建立者劉備;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南朝時梁國文學家劉勰;隋朝天文學家劉焯;唐朝史學家劉知幾;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元朝理學家劉因;明初軍師劉伯溫;清末維新人物劉光弟。
陳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後,找到舜的遺民胡公滿(出自媯姓),武王封胡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並將女兒嫁給他,侍奉舜祠。其後人以國為氏,遂有陳氏。《魏書官氏志》記載,戰國時,陳軫曾任楚國國相,封潁川侯,在今河南禹縣,古有「潁川陳」之稱,潁川是陳氏的發祥地。
陳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名將陳平;魏晉時期的史學家陳壽,著有《三國志》;唐朝著名的僧人(唐僧)陳------;宋朝道士陳摶著有《太極圖》、《先天圖》、《易龍圖》、《正易心法·注》等;清初畫家陳洪綬;太平天國名將陳玉成;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驅者陳天華著有《警世鐘》、《猛回頭》。
楊姓
據《廣韻》記載,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在位)的兒子名尚父(姬姓),受封於楊邑(在今湖北襄陽一帶),號曰楊侯,其後以楊為氏。襄陽便是楊氏的祖籍。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靈寶縣北。
楊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辭賦家、語言學家、哲學家楊雄;東漢司徒楊震當明被譽為「關西孔子」;東漢末年文學家楊修;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唐初詩人楊炯;唐玄宗的楊貴妃楊玉環;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楊億;北宋哲學家楊時;宋代抗金名將楊業;明初詩人楊維貞;明初文學家楊基;清末外交官楊儒。
黃姓
伯益,是東夷族首領,他學識淵博,傳說中國上古有三部奇書,其中的《山海經》就出自伯益之手。他還輔助大禹治理洪水。據《元和姓纂》記載,伯益之後被封於河南省潢川縣。從此,伯益的後人以國為氏,黃姓出也。出自贏姓。郡望發祥地在今湖北雲夢縣。
黃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丞相黃霸;東漢大臣黃瓊;三國時吳國將領黃蓋;三國時蜀國名將黃忠;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被稱為衝天大將軍;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元初女紡織家黃道婆;元朝畫家黃公望;清初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
趙姓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上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第十三世孫造父(贏姓),在周時,為穆王御車,日驅千里,平息徐偃王反叛,其後穆王念其有功,封造父於趙城,在今山西洪洞縣北。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天水郡,於今甘肅天水市,此為趙氏發祥地。
趙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正卿趙簡子;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趙武靈王(趙雍);西漢時期南越王趙佗;西漢名將趙充國;三國蜀國名將趙雲;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南宋地理學家趙汝適;清朝史學家、詩人趙翼;義和團首領趙三多。
吳姓
傳說吳氏是虞舜的後人,因「虞」和「吳」音近,後有吳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太王(姬姓)的長子太伯在梅里(今江蘇無錫縣)建立了勾吳。傳至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為越王勾踐所滅時,夫差的吳國國都在姑蘇(誇江蘇蘇州),夫差之後遂稱吳氏。郡望發祥地是今江蘇常州。
吳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軍事家吳起;唐朝畫家吳道子;明朝小說家吳承恩著有《西遊記》一書;清朝文學家吳敬梓著有《儒林外史》一書;清末小說家吳趼人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近代民主革命者吳樾。
周姓
據《元和姓蓁》記載,周太王古公亶父,出自姬姓,是帝嚳之後裔。他率姬姓部落遷至陝西岐山,建立周國,為周氏之始祖。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上蔡。
周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周的奠基人周文王,傳說周文王困而演《周易》;西周的建立者周武王,歷史記載武王伐紂,建立周朝;西周初期政治家周公;西漢初忠臣周勃;三國時東吳大都督周瑜;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北宋詞人周邦彥;元朝旅行家周達觀;明朝官吏周忱。
徐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傳說徐國的始祖叫徐偃王,出自贏姓,在今江蘇泗洪一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東郯城一帶。
徐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秦時被奉為農桑之祖、醫藥之神的徐福;唐朝書法家徐浩;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徐熙;明初文學家徐賁;明朝科學家徐光啟;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清末台灣抗日義軍首領徐驤。
孫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記載,春秋時期,姬姓之後衛康叔的九世孫叫惠孫,惠孫之孫以祖父字為氏,起名孫仲乙。地址就在現在河南省濮陽市.當時是魏國的領地。郡望發祥地在今山東高清縣。
孫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楚國宰相、第一循吏孫叔敖,法家始祖孫荀子,春秋末期軍事家始祖孫武;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三國之吳國孫權,唐初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千金方》被後人稱為藥王;唐朝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清初儒學名士孫奇逢著有《讀易大旨》、《理學傳心纂要》;清初科學家孫雲球;清朝名臣孫士毅著有《四庫全書》;清朝考據學家孫星衍。民國總統、國父孫中山,航天專家孫國棟。
馬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戰國時代,趙國名將趙奢,因立軍功,受封於馬服邑,今河北邯鄲市北,世稱馬服君。後省文去字,遂有馬氏,出自偃姓。皋陶之後。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興平縣。
馬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名將馬武,以勇猛著稱;三國時期的大發明家馬鈞,他改進了織布機,提高了生產力;南宋畫家馬遠;南宋名臣馬廷鸞;元朝戲曲家馬致遠;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
朱姓
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朱出自曹姓,由國氏轉換而來。周武王封古帝顓頊高陽氏的後裔曹挾干邾國(今山東鄒縣一帶),曹挾之後,以國為氏,去邑為朱,朱氏出也。郡望發祥地在今江蘇沛縣一帶。
朱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隋朝名將朱寬;唐朝名臣、史學家朱敬則;南宋理學家朱熹;元明銀匠朱碧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朝數學家朱載堉;清初畫家朱耷;清初學者、詞人朱彝尊;清朝文學家朱駿聲著有《說文通訓定聲》。
胡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公元前495年前有個地方叫胡國,後來以國為姓氏。所以就有了胡氏。古代胡國在今安徽省阜陽縣內,此系出白歸姓。另據《元和姓纂》記載,帝舜後人胡公滿的後人以胡為姓氏,此系出自姚姓。祖籍在河南淮陽一帶。郡望發祥地在今寧夏固原一帶。
胡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名臣胡廣;北宋學者胡安國;南宋學者胡宏著有《知言》、《皇王大紀》;宋元時期的史學家胡三省著有《資治通鑒廣注》、《資治通鑒音注》;明朝或將胡大海。
郭姓
傳說夏朝有郭支、商朝有郭崇,據《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文王的弟弟虢仲的裔孫名字叫序,稱為郭公(姬姓)。周平王東遷時,將序的都城遷至山西太原城北。據《風俗通義》所述,周代外城稱郭,故其後遂稱郭氏。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太原。
郭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燕國大臣郭隗;戰國時從事錛造業成為巨富的大工商業者郭縱;三國時曹操謀臣郭嘉;東晉訓詁學家郭璞注釋了《爾雅》、《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唐朝名將郭孝恪;唐朝軍事家郭子儀;北宋畫家郭熙;元朝天文學家郭守敬;明初名將郭英。
何姓
據《廣韻》及《元和姓纂》記載,戰國時期,公元前230年,周武王之弟叔虞的韓國被秦國所滅。韓王室的孫子韓王安,為了避難逃到江淮一帶。因當地方言,「韓」讀若「何」,於是就成了何氏。出自姬姓。《百家姓》何氏郡望為廬江郡。郡望發祥地在今安徽廬江一帶。
何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傑出的經學家何休著作《春秋公羊解詁》並注有《孝經》、《論語》等。南朝宋科學家何承天制《元嘉歷》對後世頗有影響;明朝思想家何心隱;明末史學家何喬遠;清代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中的領袖何玉成;清代文人、書法家何紹基。
高姓
《廣韻》云:周朝姜子牙的第六世孫齊文公(姜姓),他有幾個兒子,都受封於高邑,在今河南禹縣,統稱為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以祖父封邑為氏,叫高傒,其後遂為高氏。郡望發祥地在今渤海灣一帶。
高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學者高誘著有《占國策注》、《淮南子注》、《呂氏春秋注》等;北魏名臣、學者高允;唐朝詩人高適著有《燕歌行》;元朝畫家高克恭;明初文學家、詩人高啟;清朝文學家高鶚在曹雪芹之後續寫了《紅樓夢》,使之成為一部首尾完整的文學巨著。
林姓
據《晉安世譜校正序》記載,商末比乾的兒子名叫堅,為了避難逃往長林山,即今河南林縣.後有林氏.此係為子姓。又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記載,周平王庶子名叫林開,其子林英,其孫有林茂、林慶,世系甚明,此系出自姬姓。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陝西之間的地帶。
林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北宋詩人林逋;清朝台灣農民起義領袖林爽文;清朝天理教起義首領林清;清朝名臣林則徐;天津義和團女領袖林黑兒;清末海軍將領林永升;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
羅姓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春秋時有羅國,自稱祝融之後。古羅國在今湖北省宜城地區。出自妘姓。古羅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遺民遷至湖南長沙。《百家姓》所注郡望為豫章郡,說明羅氏發跡在江西南昌地區。郡望發祥地在今江西南昌一帶。
羅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唐末文學家羅隱;明初官吏羅復仁;明初小說家羅貫中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明朝思想家羅欽順;明朝哲學家羅汝芳;明朝學者羅洪先;清末將領羅榮光。
鄭姓
鄭桓公(?~公元前771年)姬姓,西周末年,受封於鄭,是鄭國的國王,在今陝西華縣。鄭武公,桓公之子,將鄭國的國都東遷,新國都叫新鄭,在今河南新鄭縣。三國時,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設滎陽郡,現淮陽、商丘一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滎陽一帶。
鄭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期的水利專家鄭國修造著名的「鄭國渠」;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唐朝著名學者、畫家鄭虔;唐朝末詩人鄭谷;南宋史學家鄭樵;南宋詩人、畫家鄭思肖;元朝劇作家鄭光祖;清朝書畫家鄭板橋;清末思想家、實業家鄭觀應。
梁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朝時,秦仲討伐西戎立有軍功,周平王封秦仲的小兒子少康於夏陽梁山,少康在此建立了梁國。古梁國在公元前641年被秦國吞併,其遺民以「梁」為氏,遂有梁氏。出自贏姓。祖籍在今陝西省韓城南。《百家姓》註明郡望是安定郡,這是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置的,在今甘肅平涼一帶。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寧夏固原。
梁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隱士梁鴻;唐朝天文儀器製造家、畫家梁令瓚;南宋抗金名將梁紅玉;明初學者梁寅;明朝學者梁潛。
謝姓
《史記》、《元和姓纂》、《姓譜》均載,周宣王的母舅最初封於申國(河南南陽北),叫申伯。其後又封於謝國(河南唐河縣南部),以後的子孫以國為姓氏,就有了謝氏。出自姜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開封一帶。
謝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晉將領謝安、謝石;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朓;北宋哲學家謝良佐;宋元之際詩人謝翱;明初無神論者謝應芳;明朝名臣謝遷。
宋姓
乙,商王(子姓),封其長子微子啟(紂王的庶兄)為宋國的國君,在令河南商丘縣一帶,以後,宋國遺民遂稱宋氏。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設京兆郡,相當於今陝西華縣一帶地區。京兆郡是宋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咸陽一帶。
宋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期文學家宋玉其作品有《宋玉賦》十六篇,收錄在《漢書·藝文志》中;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名的宰相宋璟;北宋大臣宋庠;明初文學家宋濂編寫修訂《五經》、《元史》、《禮樂》,撰寫了《孝經新說》。晴初官吏宋訥;明末科學家宋應星著有《天工開物》一書;清初詩人宋琬代表作有《感懷》、《聽鐘鳴》。
唐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唐氏的古迹很多,最早要算陶唐氏堯的後裔這種說法。此系出自伊祁氏。周朝時,周公將唐國分封給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稱為唐叔,後為晉國的始祖。唐叔之後,遂有唐氏。古代唐國在今山西省翼城西。此系出自姬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太原一帶。
唐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漢武帝時官吏蒙;北宋詩人唐庚著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代表的名句有「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唐賽兒;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唐寅;清朝時1880年主持修築我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線的唐廷樞。
許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周武王時,封伯夷之後文叔於許國(在今河南許昌),後嗣遂為許氏。春秋時,族人遷於容城。《百家姓》注郡望為高陽郡,今河北高陽。出自贏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高陽一帶。
許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許行;東漢經學家、文學學家許慎著有《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的字典;東漢名士的許劭;三國時魏國之大將許褚;唐朝詩人許渾代表的名句有「山雨欲來風滿樓」。元初畲民起義的女英雄許夫人。
韓姓
據《風俗通》、《通志·氏族略》記載,獻子是周成王(姬姓)的王室後裔,其父畢萬(武子)愛賜韓地,即今山西同州韓城縣南。獻子在晉景公時任卿之位,其後遂為韓氏,具體地點在今韓城縣南十八里的故城。傳說韓氏為黃帝之孫韓流的後人。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南陽一帶。
韓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韓國國君韓昭侯;戰國末期思想家、韓國公族韓非;西漢初大將軍、軍事家韓信;唐朝文學家韓愈,是當時的「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尊為「百代文宗」;南宋名將韓世忠;元末北方紅巾軍領袖韓山童;清末東北正義軍首領韓登舉。
馮姓
據《廣韻》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有魏萬為晉國大夫。魏萬的支孫有的受封於馮城,從此遂有馮氏,出自姬姓。魏萬支孫受封馮城的故地,在今天的山西省夏縣(祖籍所在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興平一帶。
馮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官吏馮唐;東漢開國功臣馮異;唐初地方大臣馮盎;五代大臣馮道;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馮雲山。
鄧姓
據《廣韻》記載,殷武王封他的叔父曼季為鄧侯,此鄧國在河南鄧州。以後遂有鄧氏,出自子姓,為帝嚳之子契的後人。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南陽一帶。
鄧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末年思想家鄧析;東漢官吏鄧晨;三國時蜀將鄧芝;元朝思想家著有《伯牙琴》一書的鄧愈;明朝將領鄧子龍;清朝大臣鄧延楨;清末海軍將領鄧世昌
。
曹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及《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的第十三子叔振鐸(姬姓)封於曹國,建都在陶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定陶縣。後嗣以國為氏,遂有曹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安徽亳縣一帶。
曹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初大臣曹參;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曹操之子曹植;北宋大臣曹利用;清朝文學家曹學芹,創作長篇古典小說《紅樓夢》;天津義和團首領曹福田。
彭姓
上古帝堯時彭祖居住的彭城,叫大彭氏國(治在今徐州市)。春秋被廢,到了唐代又曾改為彭城郡。彭城是彭氏的祖籍。按文字記載,彭氏的郡望為隴西郡,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隴西一帶。
彭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漢初王侯彭越;戰國時代哲學家彭蒙;五代唐末溪州刺吏彭士然;金末山東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清初詞人彭孫遹;清代學者彭紹升;清代詩人彭兆蓀;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
曾姓
據《世本》記載,夏朝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列於爭霸鄫國,現在的山東省蒼山縣,就是古代鄫國的所在地。公元前567年,鄫國被莒國所滅,鄫國太子巫逃到魯國,為卿士,其後以原國名為氏,去邑旁為「曾」氏。出自姒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天水一帶。
曾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末期魯國人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清末外交官曾紀澤;近代民族資本家曾鑄。
肖姓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推行簡體字,把「蕭」改成「肖」,數百萬「蕭」姓人士全都被變成「肖」,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中華蕭氏宗親會」奔走下,政府已同意回復「蕭」姓,目前已有福建廈門兩名肖姓市民取得新的「蕭」姓身分證。
一般人以為「肖」是「蕭」的簡化字,卻絕無此事。國家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沒有「蕭」簡作「肖」,即「蕭」不能簡作「肖」。筆者珍藏一封著名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的親筆信,通篇沒有一個繁體字,也沒有一個不規範的簡化字。用肖者可能的依據是《新華字典》:「『蕭』(姓)俗作『肖』。」即使如此,「肖」充其量是一個「候補」,縱有強大的輿論支持(《新華字典》銷量為全國之最,超過3億8千萬冊),「轉正」前景也不容樂觀。君不見,當年已正式上榜的「?」(望)簡作「了」,「覆」(蓋)簡作「復」,終因不雅被撥亂反正。
田姓
據《史記·田完世家》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田與陳同宗,出自媯姓。胡公滿十一世孫名子完,出陳奔齊,食采于田,遂為田氏。其後逐步控制了原姜姓的齊國政權,史稱「以田代齊」。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代縣一帶。
田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齊國大夫田穰苴;戰國時齊國國君田因齊,史稱威王;戰國時齊國大臣田文;戰國思想家田駢;明初農民起義軍首領田九成;明朝著作家田汝成。
董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記載,黃帝之裔孫封於飂(liu)國,叫 叔安,飂叔安生子叫董父,董父之後遂為董氏。出自姬姓。其祖籍在今湖北襄陽一帶。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隴西一帶。
董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晉國史官董狐;西漢思想家董仲舒;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董源;金朝時戲曲家董解元;明朝書法家董其昌。
袁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記載,春秋時陳國胡滿公的孫子叫陳庄伯,他的兒子叫諸伯爰。伯爰的孫子,以祖父的字「爰」為氏,由於古代爰袁相通,遂有袁氏、爰氏出現,出自姚姓。古陳國在今河南淮陰縣。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上蔡一帶。
袁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大臣袁安;東晉史學家袁宏;南宋史學家袁樞;元朝學者袁桷;明朝學者袁宏道;明末大將袁崇煥;清朝詩人袁枚。
潘姓
據《廣韻》和《元和姓纂》所載,潘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周文王后畢公之子季孫,食邑於潘,其子孫以邑名為氏。另說出自羋姓,以字為氏。據《通志·氏族譜》及《潘岳家譜》載,春秋時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師。《 通志·氏族略三》載「潘氏,羋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於潘,謬矣。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後漢有潘勉。」還有一種說法潘氏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後改漢姓潘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滎陽一帶。
于姓
據《廣韻》及《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克商之後,封他的三兒子叔於邘國,就在現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的邘台鎮。後來於氏以國為氏。把邘字的邑旁去掉,便寫為「於」,出自姬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洛陽一帶。
於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大臣於定國;唐初大臣于志寧;明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于謙;明朝名臣于慎行;清朝康熙年間大臣于成龍。
蔣姓
中國守業第一人周公旦的一個兒子名叫伯齡,他被分封到古代的蔣國做國君。古蔣國在河南的固始這個地方,後來被楚國所滅,伯齡之後裔以地名為氏,蔣氏出也,姬姓。蔣氏後來發跡的郡望是在安樂郡,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東省高青一帶。
蔣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末年任秣陵尉的蔣子文;三國時劉備的大將蔣琬;唐代文學家蔣防著有《霍小玉傳》小說一部;南宋詞人蔣捷著有《竹山詞》;清代戲曲作家、文學家蔣士銓;清代篆刻家蔣仁;清代詞人蔣春霖。
蔡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初八百諸侯國里有蔡國。周公輔政時封文王之孫名胡(蔡仲)於蔡國,蔡仲之後遂有蔡氏,出自姬姓。地點就在河南省上蔡縣。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蘭考一帶。
蔡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宦官、發明家蔡倫;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東漢女詩人,蔡邕之女蔡文姬;北宋書法家蔡襄;清朝大臣蔡新;清末洋務派蔡錫勇。
余姓
據《風俗通義》所載,余為春秋時秦國相由余之後。由余原是晉國人,後入秦。其子孫以袓名「余」為氏。世居歙州,為新安(在今安徽省歙縣)大族。
杜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成王時,把原唐國的國君,堯的後裔遷往杜國,稱為杜伯。現在陝西西安市東南留有杜陵的遺迹,在訴說著這段歷史。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咸陽一帶。
杜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夏朝時發明用高粱釀酒之人杜康,曹操曾云:「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東漢官吏杜詩;東漢文士杜篤著有《七言》、《女誡》、《明世論》等;西晉大臣杜預;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杜伏威;唐朝大臣杜如晦;唐朝文學家杜審言;唐朝大詩人杜甫,被譽為「詩聖」;唐朝史學家杜佑;唐朝文學家杜牧。
葉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葉氏古音攝。《風俗通》記載,春秋末期,楚莊王的曾孫沈尹戌,在楚平王時為左司馬.其子字子高,受封於葉邑,史稱葉公,在今河南省葉縣。其後遂為葉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南陽。
葉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宋文學家葉夢得;南宋哲學家葉適;元末明初名儒葉兌;明初學者葉子奇;明朝官吏葉茂才;清末資本家葉澄衷。
程姓
上古舜帝的眼睛,長著兩個瞳孔,稱之為重明。後來有人姓重,到了商代,有個叫重黎的人,被封到程邑這個地方,即今天的河南洛陽以東,後世之人以邑為氏,遂有程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寧夏固原。
程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秦代下杜人程邈;漢初大工商主程鄭;漢景帝時曾為邊郡太守的程不識;字德謀,三國時東吳大臣程普;明代珠算家程大位;明代詩人、畫家程嘉燧;明末武術家程宗猷;清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活動家程長庚。
蘇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相傳夏朝的同盟部落昆吾之後有個叫岔生的人,出自妃姓。周武王時任司寇,封於蘇國。古蘇國位於河北臨漳縣。古蘇國後遷河南溫縣,後人以蘇為氏,詳見《蘇洵族譜·後錄》的文字記載。其君望發祥地在今陝西武功縣。
蘇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縱橫家蘇秦;西漢大臣蘇武;唐初大將蘇定方;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輒;北宋天文學家蘇頌;清末捻軍起義首領蘇天福。
魏姓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的裔孫畢萬,出自姬姓。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公元前661年受封於魏邑,在今山西芮城縣。畢萬的兒子畢斯,與趙、韓兩家一起,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建立魏國,定都於山西夏縣,後世以國為氏,遂有魏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晉縣。
魏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初魏國的建立者,魏氏之祖魏斯;東漢煉丹方士魏伯陽;南北朝時北齊史學家魏收;唐初大臣魏徵;南宋思想家魏了翁;清朝思想家、史學家魏源。
呂姓
據《世本》記載,神農炎帝居姜水,其後有齊、甫、申、呂、紀、許、向、芮幾個分支。呂氏出自姜姓。古呂國傳為四岳之後,在今河南南陽西。其君望發祥地在今山西黃河以東。
呂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末秦國大臣呂不韋;漢高祖皇后呂后;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唐朝初期哲學家呂才;北宋大臣呂端;北宋哲學家、金石學家呂大臨;南宋學者呂祖謙;明朝宮廷畫家呂紀;明朝學者呂坤。
丁姓
根據史料記載,丁姓來源有六:
1、 出自丁侯的後裔。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2、 出自姜姓,為姜太公的後裔,其始祖為姜伋,以謚號為姓氏。
3、 為姬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江表傳》云:"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
4、 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有大夫宋丁公,死後,其子孫以謚號為姓氏,稱丁氏。
5、 歷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區)人名中,最後一個字是"丁"的很多,進入中原漢化以後往往改姓丁。如《靈山房集高士傳》云:"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6、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有無賴子於慶,欲依丁謂,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後果得意。"北宋時有個無賴叫於慶,為了攀附姓丁的宰相,改姓為丁。
丁姓名人輩出,東漢有經學家丁恭。北宋有個藏書家丁豈,文字訓詁學家丁度。明代有個畫家丁雲鵬。清代有文學家丁耀,藏書家丁丙,北洋海軍將領丁汝昌,近現代有地理學家丁謙,醫家丁甘仁。丁姓當代名人,首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者丁肇中。
任姓
據《左傳正義》記載,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任姓,古代寫成妊,是我國最古老的姓之一。其老祖宗可追溯到太昊。又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任,實太昊之後,故址(祖籍)在山東濟寧市一帶。東漢永元七年(公元95年)設樂安郡,相當於今山東廣饒地區,此乃任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東高清縣;
任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末曹操部屬任峻;南朝梁大臣、學者任昉;五代十國時後唐大臣任寰;元朝水利家、畫家任仁發;清末捻軍起義首領任化邦。
沈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的第十子季載(姬姓),食采於沈邑,在今河南汝南縣東,其後裔以邑為氏,遂有沈氏。現今河南汝南仍有沈亭,汝南是沈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浙江吳興。
沈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沈約;唐朝詩人沈佺期;唐朝文學家沈既濟;北宋科學家沈括;明初大臣、官至兵部尚書沈潛;清朝詩人沈德潛。
姚姓
據《說文解字》記載,虞(yu)舜居於姚虛,姚是舜的後裔,其祖籍在河南范縣。出自姚姓。《百家姓》注郡望是吳興郡,設置於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當時的治所叫烏程,現在浙江省還有吳興縣,烏程就在吳興縣南。這是姚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祥地在今浙江吳興。
姚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十六國時後秦皇帝姚興;唐初大臣史學家姚思謙;唐朝名相姚崇;元朝大臣,理學家姚樞;元朝學者姚燧;明朝僧人姚廣孝;清朝散文學家姚鼐;清朝文學家姚 。
盧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姜太公的後裔齊文公之玄孫名商係,食采於盧邑,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長清縣。其後遂為盧氏。出自姜姓。盧植(?~公元192年),東漢官吏、學者,河北涿縣人。少時與鄭玄俱事馬融。後被征任議郎,在東觀校中書《五經》傳記,補續《漢紀》。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涿縣東一帶。
姜姓
據《說文解字》云:神農居姜水。姜水源出陝西岐山,姜姓是公元前二千多年的羌族。史學研究公認,神農炎帝姓姜,為姜姓始祖。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天水一帶。
姜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傳說中周之始后稷之母姜嫄;字子牙,又名姜尚;春秋時齊國國君,姜子牙的後裔,姜小白;三國時蜀國名將美觀維;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姜夔;原名萬鵬飛,清朝洪福會首領姜守旦。
崔姓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朝時,齊國國君丁公伋的王子季子,
把自己當繼承的爵位讓給叔乙,自己食采於崔邑,其後人以邑為氏,遂有崔氏。
古崔邑在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北。出自姜姓。
鍾姓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及《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春秋時
期,宋桓公之後裔州犁,由晉國逃難到楚國,在一個叫鍾離的地方住下,遂有鍾
離氏,以後簡稱「鍾」氏,出自子姓。簡狄為子姓之祖契的母親。
譚姓
據《元和姓纂》及《譚氏家譜序》記載,周代有譚國,在今山東省章丘
縣以西;公元前684年,譚國被齊桓公所滅,譚子逃至莒(ja),即今山東省的莒
縣。其後人以原國名為氏,遂有譚氏,出自姒姓。
陸姓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戰國時,齊宣王(田辟疆)少子田通,受封於陸鄉,在今山東省平原縣內,後世以地名為氏,遂出陸氏。出自媯姓,《百家姓》注陸氏郡望為河南郡,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乃陸氏發祥之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洛陽。
陸賈,西漢大臣,厚楚國人。他能言善辯,從漢高祖定天下,常使諸侯為說客。此人還擅長作賦,當時漢賦分為四派,他為一派之首,今存《新語》十二篇。
陸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晉文學家陸機;隋唐間的經學家陸德明;唐朝中期論家陸贄;南床愛國詩人陸遊;南宋學者陸九齡。
汪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代有汪芒國,在浙江省武康縣。其後以國為氏,簡為汪。傳說汪芒即古防風氏,夏代屬姓,商代屬漆姓。
汪代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宋學者汪應辰;宋元之際詩人汪元量;元末航海家汪大淵;明朝大臣、理學家汪璿;明朝官吏汪道昆;清朝學者、駢文家汪中;清末維新派汪康年,先後主辦《時務報》《中外日報》《京報》。
范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宣王時,帝堯後裔士會任晉國上卿,食采於范邑,在今河南范縣,稱為范會。河南范縣,是范氏的祖籍。其君望發祥地在今山東巨野縣。
范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戰國時秦國大臣范睢;南朝時宋大臣、學者范泰;南朝宋史學家范曄;北宋大臣、文學家范仲淹;北宋畫家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和《寒林雪景》是他的傳世作品;明朝藏書家范欽。
金姓
據《風俗通義》傳說,金氏乃古帝少昊金天氏之後人。據《廣韻》記載,漢朝時代,匈奴族人屠宰祭天時,需要銅鑄的人像,稱為「金人」,漢人亦將蒙古族人稱為「金人」。漢武帝時,屠休王子日磾(di)入漢為臣,武帝賜與「金」姓,名日:金日 ,是吉祥的意思。此為金姓之始。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江蘇徐洲。
金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稱玄宗「開元三大士」的是金剛智;女真人,名完顏阿骨打金太祖;金朝皇帝,名完顏晟金太宗;明朝官吏金孜;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清初大臣金之俊。
石姓
據《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譜》記載,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名叫石 (que鵲),他能大義滅親,傳為佳話。其裔孫以祖父的字為氏,叫石駘仲,始有石姓,出自姬姓。衛國的地理位置就在商朝時的朝歌一帶,即今河南省淇縣,便是石家的祖籍所在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民勤縣西北。
石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的天文占星家石申;十六國時後趙的建立者石勤;金朝大臣石琚;清朝湘黔苗民起義首領石三寶、石柳鄧;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石達開。
廖姓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廖氏的形成和得姓,有兩種可能,一是古代廖叔安之後,一是周文王伯廖之後。這可以從《風俗通》、《廣韻》和《尚友錄》三書中得到印證。上述資料記載還指出,廖氏自唐末五代的1000多年以來,一直是閩粵一帶的名門望姓。這個姓跟其他姓氏一樣,最初也是從黃河以北的地區逐漸遷移而來的,五胡亂華時,他們離開中原,落籍長江以南。到了唐末的黃巢之亂,他們又南遷入閩,在福建的各地繁衍成寵大的家族。而後於宋朝末年再度轉遷到廣東一帶。由此看來,全國各地的廖姓人家,要想知道自己出於何支,可從自家的族譜上去尋找便可得知。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郡望:汝南郡
歷史名人有三國時蜀將廖化,宋文學家廖正一、廖行之、名臣廖剛,明朝開國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學家廖燕,民國政治家廖仲愷,現代外交家廖承志,等等,均為廖姓中有影響之人士。
賈姓
據《元和姓纂》及《姓苑》記載,周康王時,武王之子唐叔虞有少子名公明,受封於賈邑,在誇山西臨汾一帶,其後以邑為氏,遂有賈氏,出自姬姓。公元前121年(漢元狩二年),設武威郡。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民勤縣東北;
賈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大臣賈誼;其政論文有《過秦論》、《治安策》等;三國時魏國謀臣賈羽;南北朝時期魏農學家賈思勰;唐朝大臣、地理學家耽;唐朝詩人賈島;元末小利家賈魯。
夏姓
根據《史記》記載,禹在建立夏朝前被賜姓姒,禹自創立中國奴隸制第一個王朝——夏朝後,以國名為姓,改姓夏。禹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後,沿用夏姓,稱夏啟。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禹的後裔東樓公,受封於杞國(在今河南杞縣),傳至杞簡公時,被楚國所滅。簡公之弟佗出奔魯國。魯悼公因佗是夏禹之後,給予采地封侯,稱為夏氏,出自姒姓。《百家姓》注郡望為會稽郡,為公元前221年秦朝所設,此郡地域從江蘇東南部到浙江西南角。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江蘇南部。
夏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三國時曹操部將夏侯玄、夏侯惇;三國時魏國大臣夏侯玄;南宋畫家夏圭;明朝大臣夏原吉;南明抗清義士夏完淳。
韋姓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夏朝少康時就有表決豕韋國,韋國的遺民以韋為氏,在今河南滑縣南。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咸陽一帶。
韋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朝梁將領韋 ;唐朝詩人韋應物;唐末詞人韋莊;清朝字吏韋逢甲;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首領韋紹光。
下篇
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目前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李姓是我國第二大姓,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9%;張姓居於第三位,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
從第一大姓——王姓開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梁、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余、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范、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這100個姓氏是以姓氏的人口數由多到少排列的,是目前最新的百家大姓。
(下面內容緊接上部)
付姓
付姓來源有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姓氏急就篇》、《廣韻》等所載,戰國時魯頃公為魯國最後一任君主,後被楚國滅國。魯國亡後,其孫付雅外逃,雅流落到秦國,因辦事認真,被秦王任為付節令(即保管令付的官員,付乃古時君王傳達命令的憑證,用金屬或竹木製成一定圖案,然後一剖為二,一半為調動者執有,一半為帝王本人或付節令保管,上令下達,對付為憑)。付節令官位不高,卻需要君王親信擔任,雅在秦國曾長期擔任此職,其子孫為別他族,即以官為氏,稱付姓,並尊付雅為其始祖。付姓得姓時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當代姓「付」的人大多數是「傅」姓的白字寫法,這是建國後文化落後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階段,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應用於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目前,許多找到早期家譜或尋到早期離散的大家族後,才知曉原來自己本來就是「傅」。當然,由於應用量太大,進入戶籍已經成了事實,法律已經認可,修訂字典中已經將其解釋為姓。所以,建議寫法歸寫法,祖先不會變即可,不提倡改戶口。《姓纂》記,鄭國人史付的後代有取付姓者;《一統志》記載,永樂年間有叫付吉者。目前為止,至少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證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說「付氏」家譜了。請使用「付」姓的宗親們參考。可見,傅姓與付姓完全是兩回事來的。
付姓人才蔚藍,尤多能征慣戰之勇將。
付融:陳留浚儀人,東漢名士。少為都官吏,恥之而去。游太學,師事李膺。膺每見融,輒絕他賓客,聽其言論,每捧手嘆息,由是知名。公府連辟不應,後以壽終。
付載:蜀(今屬四川)人,唐代官吏。德宗貞元中由薦入仕,辟四川掌書記,歷協律郎、監察御史。工詩,有集。
付令奇:沂州臨沂(今屬山東)人,唐代將領。
付道昭: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唐末將領。
付存審:陳州宛丘人,五代時將領。
付彥卿:陳州宛丘人,宋初將領。
付吉:明朝監察御史。
付之恆: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詩人,詩風清峭脫凡,著有《秋聲館吟稿》。
方姓
傳說古帝榆罔是神農炎帝的後裔,其子名雷,封干方山,為方氏之祖,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及《詩經·小雅》記載,方氏為周朝大夫方叔之後。望出河南郡,治在洛陽。《詩經·小雅》有文字記載說:「方叔蒞止。方叔,卿士也。」為周宣王大臣,曾率兵車三千,攻荊(楚國),名震天下,其子孫遂為方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洛陽。
方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唐朝詩人方干;北宋末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元朝文學家方回;明末清初學者方以智;近代民方革命者方聲洞。
白姓
傳說炎帝的大臣白阜是白姓之始。據《唐書·宰相世系表》紀載,周太王的後人百里奚(姬姓),為楚人所執,秦穆公用五張黑牡羊皮贖回,並拜為大夫,故號「五 大夫」。他有兩個兒子,次子名丙字白乙。
白乙的後人,以字為氏,遂有白氏。《百家姓》注白氏郡望為南陽郡,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南陽。
白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的水利家、經濟思想家白丹;戰國時秦國大將白起;隋末農民起義首領白瑜娑;唐朝詩人白居易;元朝戲劇家白樸,以《牆頭馬上》為代表作;明朝水利家白英;
鄒姓
據《說文解字》記載,戰國時,魯穆公將邾婁國改為鄒國。鄒氏的祖籍就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相傳為古帝嚳之後裔。筒狄是子姓之祖契的母親。據《史記.殷本紀》及《元和姓纂》記載,宋緡公之後正考父,食采於鄒邑,其五世孫時,又以邑名鄒為氏,其後遂有鄒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涿縣。
鄒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齊國大臣鄒忌;戰國時思想家、陰陽家代表鄒衍;西漢文學家鄒陽;明朝理學家鄒守益;明朝官吏鄒無標;清朝科學家鄒伯奇。
孟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魯國庄公有庶兄(古代正妻生長子叫伯.庶妻生長子叫孟),叫慶父共仲。固庶兄為孟,共仲之後遂以孟為氏。
(百家姓)注郡望為平陵縣,在令山東省歷城東。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東歷城東。
孟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秦國大夫孟明視;戰國時思想家孟軻;三國時彝族首領孟獲;唐朝詩人孟浩然;唐朝詩人孟郊;元末湘漢紅巾軍起義將領孟海馬。
熊姓
據《世本》記載,傳說熊氏的始祖為鬻熊,鬻熊是周文王姬昌的老師。而鬻熊的先祖是上古時期的火神祝融。此說出自姓。西周時,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孫熊繹於楚國,遂為熊氏,此說出自羋姓。楚國最早的治都在湖北秭歸,古地名叫丹陽,這是熊氏的祖籍所在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湖北江陵縣。
熊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周楚國國君熊渠;戰國時楚國國君熊疑;明朝小說家熊大木;編印《全漢志傳》《唐書志傳》《宋傳》《宋傳續集》《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清朝大臣、理學家熊賜履;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熊成基。
秦姓
傳說秦是舜的七友之一,秦不虛的後人。據《元和姓纂》記載,伯益裔孫非子,居於犬丘(誇甘肅禮縣),善養馬。周孝王封非子於秦,在今甘肅張家川之東,隴西秦亭就是歷史遺迹。贏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天水。
秦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初秦國國君秦襄公;秦國國君秦穆公;戰國時秦國國君秦孝公;戰國時醫遼家扁鵲原名為秦越人;秦國國君秦昭王;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秦始皇;東漢詩人秦嘉;北宋詞人秦觀;南宋傑出數學家秦九韶;明末女將被封為忠貞侯的秦良玉。
邱姓
邱姓來源有二:一是以丘亦作邱。《說文通訓定聲》引東漢應劭《漢書·楚元王傳注》雲:邱,姓也。後世為避孔子(名丘)的名諱,將丘加邑旁改寫為邱字。二是以地為氏,據《風俗通義》所載,周代姜太公受封於齊國,建都營丘(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其後有丘氏。
該姓傑出人物有:丘遲,字希范,南朝齊梁間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人。八歲能屬文。梁武帝嘗任之為中書郎,待詔文德殿。帝嘗著連珠,群臣繼作者數十人,丘遲所撰,詞采麗逸,為一時之冠。邱行恭,唐代洛陽人。善騎射,貞觀年間(627~649)討高昌有功,詔斫石為人馬,立像於昭陵闕前以旌之。官至冀,陜二州刺史。
江姓
據《姓譜》及《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周代伯益後裔的一支,受封於江陵(一說受封於江國),後人以國為氏,遵有江氏。出自贏姓。周代江國治在今河南正陽縣,所以正陽縣是江氏的祖籍所在地。《百章姓》江氏郡望為濟陽郡,為西漢所設,轄區相當於從河南蘭考到山東東明一帶,此乃江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蘭考。
江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朝宋齊間士族貴戚江;清朝音韻學家、經學家江永;清朝學者江聲;清朝經學家江蕃;清末官吏江春霖。
尹姓
傳說少昊帝之子名殷,為管理工匠之官,被封於尹城,即今山西顯縣東北。後人取尹城地名,諧音以殷,遂出尹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天水。
尹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周宣王時大夫尹吉甫;戰國時代思想家尹文;北宋哲學家尹;清初大學士尹泰;安元長,號望山,滿州鑲黃旗人,尹泰之子尹繼善。
薛姓
薛氏來歷:《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書都記載薛姓源自於任姓。黃帝的小兒子禹陽因受封於任而得任姓。禹陽的十二世孫奚仲在夏禹時曾被封於薛地(今山東滕縣南),他的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又被封於薛,仲虺的裔孫成,有一女兒名太任,是周文王的生母,周武王滅商後,就把成的後裔封為薛侯,建立薛國。戰國時,薛國被齊所滅,薛國公子登出走至楚國為官,並以國為氏,稱為薛氏。薛登的裔孫薛鑒,於漢初時被封為千戶侯。
唐代著名大將薛仁貴,勇猛異常,戰功赫赫,被封於平陽郡公。此外,還有隋朝詩人薛道衡,唐代書畫家薛稷、詩人薛濤、文學家薛用弱,北宋書法家薛紹彭、史學家薛居正,南宋文字學家薛尚功,明代學者薛瑄、散曲家薛淪道,清代醫學家薛雪、改良主義代表薛福成等都是歷史上的薛姓名人。
閆姓
閆姓皆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後裔,源出有三:1、相傳太伯的曾孫仲弈,被周武王姬發封在閆鄉,他的子孫因此就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閆,稱閆氏。2、相傳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生下來時,手上就有一個閆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釗封在閆城,他的子孫也姓閆,稱閆氏。3、出自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唐叔虞,建立了晉國,到晉成公的時候,晉成公封自己的兒子懿在閆,晉朝滅亡以後,他的子孫就有人用閆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閆。
閆姓為閻姓的別支。據《姓譜》載,分閆、閻二姓。又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說閆姓望族居天水)。由於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兩姓並存。
段姓
段姓據《左傳·隱公元年》及《元和姓纂》記載,姬友的孫子為鄭莊公,鄭弟名叫叔段。因反兄失敗,出走至共。叔段到共之後,其後支孫,一支姓共,一支姓段,故有「段共一家」之說。出自姬姓。古共的遺址在今河南輝縣,此乃段、共氏的祖籍所在地。其郡望發祥在今陝西咸陽一帶。
段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大臣段會宗;唐朝官員段秀實;唐末文學家段成式;五代十國時期雲南大理國的建立者段思平;清朝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
雷姓
雷姓來源:1.出自方雷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黃帝時封方雷氏於方山,建立方雷國,其子孫就以國為氏,複姓方雷,後來有一支單姓方,一支單姓雷。2、出自雷公。據《姓氏考略》記載,黃帝有一位大臣名雷公,精通醫術,是個名醫,他的後代便以祖先的名字為姓,即雷氏。3、出自他族改姓。據《姓氏考略》所載,金時女真人阿典氏,漢姓為雷;滿洲阿克占氏,改漢姓雷;景頗族春雷氏,漢姓為雷;基諾族布柯氏,漢姓為雷;現在壯、苗、彝、瑤、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郡望:馮翊郡,今陝西夏縣。
雷氏名望:雷姓名人在史書上提到的有不少。例如,東漢人雷義,與同郡人陳重情篤誼深,被譽為交友之典範,「如膠似漆」這個成語就來自於此。西晉人雷煥,精通緯象,由氣象測知了龍泉、太阿二寶劍。唐代人雷萬春,堅毅勇猛,在安祿山叛軍攻城時,寧死不屈,與雎陽城共存亡。雷威,是唐代制琴能手,其所制的琴世稱雷琴。雷發達,是明末清初的建築工匠,其後代繼承他的事業,並成功地主持宮廷的建築工作,如圓明園和頤和園中很大部分建築的設計就出自於雷發達的後代之手。雷淇,是清代著名學者。雷以減,清朝大臣,曾開創了厘金制度,使政府財政收入大增。雷潔瓊,當代著名婦女活動家。雷鋒,更是當代人耳熟能詳的雷姓名人,其樂於助人的品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
侯姓
《禮記·王制》云:「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由此可見,侯是一種官職。《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春秋時,晉國哀侯和弟弟閔侯為晉武公所害,其孫逃出晉國,遂為侯氏。出自姬姓。《百家姓》注郡望為上谷郡,是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設置的。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懷來縣。
侯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初大臣侯霸;明朝外交家侯顯;明末抗清義軍首領侯峒曾,清初文人侯方域;太平天國官員侯謙芳。
龍姓
龍氏來歷:龍姓是一個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據清·張澍《姓氏尋源》云:「黃帝臣有龍行。」說明在黃帝時已有龍姓。據《元和姓纂》云:「龍,《尚書》舜臣龍為納言,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又,董父,己姓,賜氏豢龍,為龍氏。」這裡指出了龍姓的兩個來源:一是納言龍的後代,一是豢龍氏的後代。又據顏師古《急就篇注》云:「出於御龍氏。」這是說夏朝御龍氏劉累的後裔中,也有以龍為氏的。龍姓郡望是武陵郡,現在湖南省常德縣
龍氏名人:在我國早期的歷史上,龍姓是表現得比較突出的。古代有賢人龍子,主張「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後被孟子援引用以說滕文公。《列子》中的《仲子篇》中就對龍子的事迹作過介紹。 從宋代開始,史籍對龍姓人物的記載漸多,宋有畫家龍章及其子龍顯,擅長工畫;元有學者龍仁夫;明有龍正,撰有《八陣合變圖說》;清有經學家龍啟瑞,著有《古韻通說》、《爾雅經注集證》等;工詞曲的龍燮,著有《瓊華夢》、《芙蓉城諸傳奇》;近代則有龍雲,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有龍潛,曾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等職。
史姓
史氏來歷:南宋羅泌的《路史》說:「倉頡後有史氏。」倉頡,是黃帝的史臣,相傳他是漢字的創始者,其子孫有一支以他的官名為姓氏,即史氏。而唐代顏師古的《姓氏急就篇注》中記載,史氏是周大夫史佚之後代。西周初年,太史官尹佚為官嚴明,辦事認真,備受讚賞,他離世後,子孫世襲為史官,以官名為姓,就是史氏。其他古籍還有一些關於史姓來源的記載,但以上述兩支為主要來源。
史氏名人:史姓人才濟濟,名人輩出。如東漢名臣史辰,西晉畫家史道碩,唐代名將史青,宋代詞人史達祖、名臣史彌遠、教育家史次泰,元代大將史天澤,明代名將史可法,清代文學家史震林等。其中以史可法最為著名,他堅守揚州拒絕清兵誘降而最終殉國的事迹贏得了世人的稱頌,名留青史。唐代史思明、史朝義兩父子曾參與安祿山叛亂,其行為雖不為世人所認同,但也可算是史氏家族的兩位名人。
陶姓
傳說帝堯初居的地方叫陶唐,在今山東省的定陶縣。陶唐是古邑名,到春秋時期,已是著名的商業城市。據《無和姓篡》記載,周代有陶正這種官職,專門管理製作陶器產業。虞思、虞閼父子相繼擔任陶正,其後以職為氏,始有「陶氏」。出自伊祁氏。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蘭考。
陶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晉大臣陶侃;東晉文學家、詩人陶淵明,其代表作有《歸田園居》、《飲酒》、《桃花源記》;南朝齊梁間道教徒、醫藥家陶弘景;時有「山中宰相」之稱。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明朝道士陶仲文。
黎姓
黎城是黎姓最早的發源地。黎姓來源主要有三支:商代有諸侯國黎國,商末被周文王滅掉,國人以黎為姓,稱黎氏。又如《魏書·官氏志》雲,後魏素黎氏有改為黎的。黎姓的最後一支,也是最主要的組成分子,相傳是帝堯的後裔。《元和姓纂》說:「黎侯,殷周時國。」周初為西伯所平,後武王封帝堯之後於此,因以為氏。黎侯的子孫,在國滅之後也就以國為氏了。
黎氏名人:黎姓歷史名人也出現不少。如春秋時齊國有大夫黎彌,北周有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的黎景熙,唐有京兆尹黎干,明有詩人黎貞、黎遂球,清有書畫家黎簡、文學家黎恂,現代有語言學家黎錦熙、音樂家黎錦暉等。
賀姓
出自姜姓,是為避帝王名諱所改的姓氏。慶純官拜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出自他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等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將鮮卑族複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賀賴氏、賀敦氏皆改為漢字單姓賀氏。是為河南賀氏。
堂號為四明堂:唐朝時光祿大夫賀知章,詩作得最好,書法也漂亮。醉後作詩填詞寫字,毫不費力就成了捲軸。他自號"四明狂客"。
歷史名人:
賀齊:為三國時吳國大將軍,齊的孫子賀邵任中書令,邵的兒子賀修在西晉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孫賀德仁為唐太子中書舍人,德仁的侄孫賀默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孫就是唐玄宗時秘書監賀知章。
賀知章:越州永興人(今浙江蕭山),唐代著名詩人。證聖進士,後還鄉為道士。好飲酒,於與李白、張旭等關係密切,時稱"醉中八仙"。能詩,又工書法,尤善草隸,其詩今存20首,其《回鄉偶書》傳誦頗廣。他高壽85歲,為賀氏名人中得壽星。
賀 循: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晉代時官至光祿大夫,他與顧榮同為支持司馬睿得江南士族領袖。善屬文,博覽群籍,尤精《禮》傳。朝廷疑滯皆咨之,輒依經禮而對,為當世儒宗。
賀狄干: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帶),鮮卑人,魏道武帝將領,因功賜爵襄武侯。他還曾在長安習讀史書,通《論語》、《尚書》諸經,尤儒將風度。
賀 懋:臨清人(今屬山東),官至貴州道監察御史,寬舒公明,清慎仁愛,民稱為「賀清天」。
賀 岳:海鹽人(今屬浙江),著名醫學家,著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
賀長齡:湖南善化人(今長沙),道光時歷任江蘇、福建、直隸等省布政使、貴州巡撫、雲貴總督等職,主張查禁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重視經世致用之學,惠政頗多。
賀 龍:紅軍創始人之一。
顧姓
據《元和姓纂》及《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夏朝時有顧國,其國王稱顧伯,商湯起兵伐夏桀王時,滅了顧國,顧伯的子孫散居各地,以原國為氏,遂以顧為氏。古代顧國的遺址在今河南范縣。出自妃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湖南淑浦。
顧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梁陳時訓詁學家、史學家顧野王;唐朝詩人顧況;明朝官吏、文學家顧璘;明朝藏書家顧元慶;肯末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明朝官吏、憲成之弟顧允成;明末李自成起義謀士顧君恩。
毛姓
據《廣韻》記載,周文王第八子叔鄭受封於毛國,在今陝西歧縣、扶風一帶,世稱毛公,其後遂以毛為氏。毛姓出自姬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汾陽市。
毛氏傑出
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人毛遂;西漢著名學者毛亨,曾著作《毛傳》世稱「大毛公」;明朝大臣毛紀;明朝藏書家毛晉;清初學者毛奇齡。
陽郡,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南陽。
郝姓
源出於郝胥氏。傳說殷王乙封其兒子子期於郝鄉,後世子孫就以地名為姓,稱為郝氏。另據史書記載,郝姓之中有一些少數民族血統,漢魏時期的烏桓族中就有一部分以郝為姓的人。
郝氏名人:郝姓名人在歷史上也有不少,例如,漢朝高士郝廉,為人高潔,備受世人稱讚。元朝大臣郝經,治學嚴謹,有才氣,著有《厚古錄》、《通鑒書法》、《太極演》等作品。還有漢代上谷太守郝賢,三國魏大將郝昭,宋代畫家郝澄,清代經學家郝懿行等。
龔姓
一是源出於姬姓。西周后期周厲王因荒淫無道,暴政橫行而遭到了國人的反抗,被趕出了國都,史稱「國人暴動」。在周厲王被趕出朝廷後,西周人推薦了一位品行高尚,深得百姓尊重的王室貴族來代行天子的權力,此人就是被封為共伯的姬和。共國(在今河南輝縣一帶)是西周時的一個諸侯國。十四年後,周厲王之子靜長大成人,共伯就把政權歸還給他,史稱周宣王,而共伯自己回到了共國。後來共國的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共氏,因古時「共」、「龔」同音通用,後來「共」便改成「龔」了。
二是龔姓另一支來源於晉獻公之子申生之後。申生因受繼母驪姬夫人的陷害而遭殺害,他的弟弟晉惠公因感他恭敬孝順,在即位後封申生謚號為「共君」,申生的後代遂以謚號為姓,亦稱共(龔)氏。
龔氏名人:漢代渤海太守龔遂、畫家龔寬,宋代畫家龔開,明代醫學家龔廷賢、史學家龔之伊,清代畫家龔賢,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等都是龔氏家庭中首屈一指的人才。
邵姓
邵氏來歷:邵姓是周初三公之一的召公奭的後代。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時被封於燕國,後又封於召地(今陝西岐山縣西南),史稱召公,其後代子孫以召為姓,稱為召氏。到戰國時代,居河南的召氏人由於某些原因,在「召」姓的右邊加了一個邑旁,變為「邵」姓,也就是說,「召」、「邵」實為一姓。
歷史上的邵姓名人主要有:秦代東陵侯邵平,宋代書畫家邵誼、哲學家邵雍、抗金義軍首領邵興,明代畫家邵彌,清代詩人邵長蘅、書法家邵泰、學者邵晉涵、文學家邵齊燾、經學家邵懿辰、畫家邵雲,近現代政治家邵力子、作家邵荃麟等。
萬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朝有大夫封於芮國,史稱芮伯.古芮國就在山西芮城縣。傳至芮伯萬,其支孫以祖父字為氏,遂有萬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裔。郡望扶風,在陝西長安縣以西地區,是萬氏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興平縣。
萬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隋朝音樂家萬寶常;清朝經學家萬斯大;清朝史學家萬斯同;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萬福華。
錢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記載,周朝有官名曰「錢府上士」,是掌管財政的官,以官為氏,遂為錢氏。又據《姓譜》記載,傳說顓頊氏的曾孫陸終,生彭祖,帝封之於彭城為(徐州)。彭祖是中國古代養生氣功的創始人,又名「籛鏗」,後人去竹字頭,為「錢」,四川有彭山縣,彭山有彭祖廟,至今香火不絕,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江蘇徐州。
錢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國王錢元瓘;明朝理學家錢德洪;明朝易學家錢一本;清朝考據學家錢大昕;清朝官吏錢澧。
嚴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謚為氏》記載,戰國時期,楚國國君侶,謚號「庄」王,其支庶子孫以謚號為氏,出白羋(米)姓。東漢時,漢明帝名劉庄,為避皇帝名諱,令天下庄氏按同義改為「嚴」匠,是故盤與嚴同宗。郡望天水,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治所在平襄,印令甘肅省通渭縣,此為嚴氏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天水。
嚴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辭賦家嚴忌;東漢初隱士嚴光;清朝學者嚴可均;近代資本家嚴信厚。
覃姓
覃(Qí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夏朝有覃懷地,為覃懷氏之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載,「夏有地名覃懷,居者以地為氏為覃氏。」。「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云:「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云:「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云:「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懷氏,其後以部落名為姓,稱為覃懷氏,後簡改為覃(Tán 音譚)姓,稱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姓氏,為複姓皇覃氏所簡改。據《姓氏考略》載,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Qín 音秦)。相傳覃元先(南梁南海人,即今廣東省南每人,相傳是皇覃氏之後人)義勇隸屬。
3、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 音譚)。譚姓源自春秋時代是以國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譚氏家譜序》等文獻記載,譚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周朝初年大封先聖之後時,把他們封於譚國,爵位為子爵,後為齊國的附庸國,到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於周莊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將譚國吞併了,當時譚國的主人譚子奔到莒國去避難,失去祖國的譚國公族後裔就「以國為氏」 而姓了譚(見《譚氏家譜序》)。覃姓為譚姓避禍去言字為覃姓(見《萬姓統譜》)。故譚與覃應為一家。
4、出自曋姓,為巴人曋氏所改,覃(Xún 音荀)姓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區腹地長陽、招徠河最為集中,據《覃姓族譜》稱:招徠河是覃姓聖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學者考證,「覃氏源於曋姓」,這證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徠河流域。
《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故覃氏後人奉伯益為覃姓的得姓始祖。
歷史名人:覃元先——名無克。南梁南海人,原籍陝西善騎射,亦精通文墨。齊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衛鄉里,據有番禹。慶州刺史李堅,遣人說元先歸梁。武帝召見問其姓名,元先以「衍」與「彥」同音,恐犯帝諱,乃以無名對帝渭曰:「公當立勛業,書彝常,奈何無名乎?遂改今名。拜東寧州(今廣西羅城縣)刺史。累著戰功,加雲麾將軍。侯景反,元先與蕭雲合力討伐,擒賊斬將,所向無敵,未凡卒于軍中,年73歲。其後裔均落籍羅城。
覃光佃——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
覃振——原名道讓,字理鳴。湖南桃源縣人,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護法運動。蔣介石隱退時,以主執委代行總統職權數月。系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好友,與毛澤東有密切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終年63歲。
武姓
武丁,商王朝國君,盤庚之弟小乙之子。他對外先後發兵征討,一次出兵多達一萬三千至三萬人,使四方平息;對內重用傅說、甘盤等賢臣,使商代進入極盛時期,在位五十九年,被後世祀為高宗。武氏的祖籍是河南安陽,殷朝故地。但武氏的郡望卻是太原郡,在五各以南.這裡才是武氏家風得以弘揚的地方。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太原。
武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商紂王之子武庚;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北宋畫家武宗元,傳世作品有《朝元仙仗圖》;清末山東聊城柳林鎮武訓被封「義學正」封號。
戴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克商後,封殷紂王庶兄微子啟於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其後有宋戴公,戴公的子孫以祖父謚號為氏,遂有戴氏,出自子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安徽毫縣。
戴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時宋國國君戴偃;唐朝詩人戴叔倫;唐朝畫家戴嵩;元朝文學家戴表元;明初醫學家戴思恭;清朝思想家、考據學家戴震。
莫姓
莫氏之起源,許多典籍如《中國姓氏彙編》、《中國古姓氏詞典》、《百家姓》、《萬姓統譜》等俱有記敘,然而眾說不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上古聖帝顓頊造「莫陽城」,後人去邑為莫,以地名為姓(莫陽城,今河北省任丘縣、平鄉縣,古鉅鹿郡地)。
2、春秋時,楚國莫敖(官名)的後代,以官名為姓。莫敖在楚國是一種世襲的官職,古詩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職,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
3、《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鉅鹿、江陵,乃上古聖君虞舜之祖——幕的後代。也就是說,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書寫文字。此說法可能是1和2說法的綜合。
4、南北朝時期,北魏少數民族邢莫氏、莫那婁氏改姓莫。
5、廣西壯族的創世史詩《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記敘:遠古之時,壯族人無名無姓,彼此相稱十分不便。布洛陀請卜黃為眾人分姓,卜黃為此而累病。部族裡的人關心卜黃,紛紛送禮物給他,卜黃由此便生出安姓的辦法來。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牽牛來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壯語黃牛叫莫),從此,壯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少數民族布依族、侗族、瑤族也有以莫為姓者。
郡望有: 1 鉅鹿郡:秦始皇置郡於鉅鹿。在今天的河北省平鄉、任縣以北至晉縣一帶的地區。 2 江陵郡:漢代的時候設置了縣,南齊的時候改置了江陵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縣及川東一帶。 3 河間郡:漢高帝的時候置郡,因為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相當於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
歷史名人: 1 莫邪:春秋時期吳國人。吳王命令幹將鑄劍,鐵汁不下,於是妻子莫邪問:「鐵汁不下,怎麼辦?」幹將回答說:「古時候的鑄劍大師歐冶鑄劍,鐵汁不下,於是讓女人擔任爐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聽到這,立即竄入火中,鐵汁流出,於是鑄成兩把利劍。雄的叫幹將,雌的叫莫邪。後人經常用幹將、莫邪來比喻鋒利精美的劍。2 莫修符:唐朝文人。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他所寫的《桂林風土記》,很有文化價值,文才也很好。世傳的佳作。3 莫仕睽:清朝廣西平南人。參加太平軍,清咸豐六年為刑部尚書。4 莫榮新:字日初,廣西桂平人,莫宣卿曾孫莫平米後裔,行武出身。5 莫含:東晉左將軍,穆帝很賞識他的才能,經常讓他參與討論軍事機密、國家大事。後來被封為關中侯。6 莫琮:宋代的官吏,字叔方。仁和人。歷經明、福兩州官。他的品行相當高尚,並且教子有方。他有五個兒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沖俱登科。當時人們把他們比作是「燕山五寶」。7。莫是龍:明代畫家,字雲卿,華亭人。後來更字廷韓,號秋水,又號後明。十歲就能寫詩作對。擅長於書畫,著有《石秀齋集》、《畫說》等。8莫友之:清朝時期道光舉人,獨山人。少年時期就很喜歡讀書精通蒼雅故訓六藝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錄家言。工於詩,他的書法也很好,在當時與遵義的鄭珍齊名,當時號稱「鄭莫」。著作有:《聲韻考略》、《遵義府制》、《過庭碎》、《唐本說文木部芊異》。9。莫矜:廣西融水永樂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任中共融縣支部書記,融縣特支副書記,抗日挺進隊政治指導員,中共桂黔邊區工委書記,桂黔邊區人民保衛團政委兼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柳北總隊政委兼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歷任柳州專署副專員、自治區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冶金局副局長等職務。
孔姓
傳說帝嚳之子契被賜為子姓,是商朝始祖。商成王湯,字太乙。後世將「子」字和「乙」字加起來就成為一個「孔」字,遂有孔氏。春秋時期,宋襄公的第八代孫梁紇(№)(出子姓)移居魯(今山東曲阜),得一子叫孔丘,就是孔子,孔聖人。其君望發祥地在今山東曲阜一帶。
孔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其著有魯史《春秋》;東漢學者孔融;清朝劇作家孔尚任;清朝學者孔廣森。。
向姓
向姓來源主要有兩支:一是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古代在今山東省莒縣西南有一個向國,春秋初年被莒國攻滅,向國王族子孫以原國名「向」為氏。一是出自子姓,以人的字為姓。據《姓氏考略》記載:宋桓公有個字叫向父的兒子,其子孫以字為姓。向父是宋桓公之子,因被封於向,以「向父」為字,世代任宋國卿士,其子孫後代就以「向」為姓,稱向氏。
向氏名人:向秀是向氏家庭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魏晉之交的文學家與哲學家,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愛老莊之學,注《莊子》有獨特的見解,大開玄學之風。官拜黃門侍郎、散騎黨侍。除向秀外,三國時蜀漢中領軍向寵,宋代宰相向敏中、詩人向子諲、清代畫家向騰蛟都是向姓家族中的優秀人物。
湯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記載,堯、舜、禹、湯皆為人名,後人以名為氏,遂有湯氏。傳說商的始祖名契,居於商。傳至十四代叫湯,湯攻伐夏桀,建立了商朝。契原居於商(今河南商丘),此為湯氏的祖籍所在地。《百家姓》注郡望為中山郡,是漢高祖初年(公元前206年)設置的,治在盧奴,今河北省正定縣,此為湯氏的發祥地,出自子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正定縣;
湯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商朝的建立者湯;明初大將湯和;明朝抗倭名將湯克寬;明朝劇作家,被稱為「臨川四夢」的湯顯祖。
衛姓
據《廣韻》和《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周文王的第九子原封於康,稱為康叔。周公旦平定武庚之亂後,改封康叔管轄殷民七族,建立衛國,都治在誇河南淇縣。出姬姓,周文王之後人。傳至四十餘世,衛君角九年(公元前269年)衛國為秦所井,其國遺民
以國為氏,從此衛氏代代相傳。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黃河以東。
衛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衛國國君衛文公;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衛鞅;西漢名將衛青;東漢學者衛宏。
元姓
據《韻會》及《路史》記載,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名,受封干元邑,世稱元 。古元邑就在今河北省的大名縣。元 之後以元為氏,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洛陽。
元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北魏皇帝元宏;唐朝文學家元結;唐朝詩人元稹;金末文學家元好問;元朝文學家元明善。
文姓
據《風俗通》記載,姬伯昌,謚號文王。其庶子支孫以祖父號為氏,遂有文氏,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後人。文氏的發祥之地為雁門郡,是戰國時趙武靈王設置的。雁門關是長城
重鎮之一,到了雁門關你就可以領略到塞北風光。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代縣一帶。
文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越國大夫文種;西漢官吏文翁;唐太宗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北宋文學家、畫家文同;南宋大臣文天祥;明朝書畫家文徵明;
左姓
相傳黃帝有臣名左徹,為左姓之祖。據《元和姓纂》記載,周代齊國公族有左公子、右公子,其後有左氏。魏晉時設濟陽郡,河南省蘭考一帶便是濟陽郡的故址所在,這是左家
的發祥地。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蘭考;
左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學者左雄;東漢末方士左慈;西晉文學家左思;明朝官吏左懋第;清末將領左寶貴。
史姓
相傳史氏為黃帝史官倉頡的後代。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記載,史出自以官為氏。周朝太史佚之後人,遂出史氏。史佚,有的書上也寫為史遂。郡望為京兆郡.為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設,遺址就在今天的陝西華縣一帶,此乃史家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咸陽一帶;
史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衛國的史官,以正直著稱的史魚;明朝理學家史孟麟;南明大臣,抗明名將史可法;清軍將領史榮椿。
丘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初,姜太公受封於齊國,建都於營丘,在今山東省臨淄市一帶。其庶孫以丘為氏。出自姜姓。丘與邱同一姓源,清朝雍正三年,為避忌孔子名丘,皇帝下令姓丘的丘字,由「丘」改為「邱」,民國成立後,不少人又寫「邱」為「丘」。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洛陽;
丘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朝梁文學家丘遲;唐朝將軍丘行恭;金蒙時道士丘處機;明朝大將丘福;明朝大臣丘濬(音浚jun)。
華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周朝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子徽子啟封商丘,建立宋國。後有宋載公,其子考父,食采於華邑,其後遂稱華氏。出自子姓,乃帝嚳之子契的後人。傳說簡狄是契的母親。
古華邑在今陝西省華陰縣一帶,此乃華氏之祖籍。郡望為武陵郡,是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置的,治在義陵(即今湖南省漵浦縣),地域東及廣西。此乃華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湖南漵浦。
華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宋國大夫華元;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世稱「神醫」。西晉史學家華嶠;明初將領華雲龍;清末數學家華蘅芳。
阮姓
商代諸侯國中有阮國,位於岐山渭水之間。商末,周文王克商.先攻佔阮國,阮國人向南遷移,後為阮氏。阮國的遺址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這就是阮氏的祖籍所在地。阮氏出自偃姓,傳說偃姓為皋陶之後。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開封地區。
阮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末文學家阮瑀;三國時魏國文學家阮籍;魏晉間名士際咸;南朝時期目錄學者阮孝緒;清朝大臣、經學家阮元。
嚴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謚為氏》記載,戰國時期,楚國國君侶,謚號「庄」王,其支庶子孫以謚號為氏,出白羋(米)姓。東漢時,漢明帝名劉庄,為避皇帝名諱,令天下庄氏按同義改為「嚴」匠,是故盤與嚴同宗。郡望天水,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治所在平襄,印令甘肅省通渭縣,此為嚴氏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天水。
嚴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辭賦家嚴忌;東漢初隱士嚴光;清朝學者嚴可均;近代資本家嚴信厚。
柳姓
據《廣韻》記載,春秋時,魯孝公的曾孫以祖父子展的字為氏,叫展禽。展禽為刑獄之官,食采於柳下,在今河南濮陽縣柳下屯,世稱柳下季,此為柳氏的元始。又傳,柳下季有「坐懷不亂」的美德,故謚號「惠」。《淮南子注》云:展禽之家樹柳,行惠德,故號:柳下惠。出自姬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洛陽。
柳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宋將領柳元景;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唐朝大臣、書法家柳公權;北宋文學家柳開,有《河東先生集》;北宋詞人柳永;元朝學者、文學家柳貫;清初評書藝人柳敬亭。
胡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公元前495年前有胡國,其後以國為氏,遂有胡氏。古代胡國在今安徽省阜陽縣內,此系出自歸姓。另據《元和姓纂》記載,帝舜後人胡公滿的後人以胡為氏,此系出自姚姓,祖籍在河南淮陽一帶。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寧夏固原。
胡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漢名臣胡廣;北宋學者胡安國;南宋學者胡宏;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明朝大將胡大海;清末大臣胡燏棻。
洪姓
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記載,西周有共國,春秋時被衛國所滅,其孫亦為共氏,相傳為古代神話中人物共工氏之後。後因避仇改為「洪」氏。河南省輝縣共城便是古共國的遺址,此乃洪氏之祖籍所在地。《百家姓》注郡望為敦煌郡,其郡望發祥地在今甘肅河西走廊西段。
洪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南宋官吏、史學家洪皓;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洪皓之子洪邁;清朝劇作家洪升;清朝史學家洪亮吉;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
傅姓
《元和姓纂》等史書記載,傅姓是商高宗武丁的宰相傅說(yuè)的後代。傅說為相前有名而無氏,因他只是一個築土牆的奴隸,後來「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因而說的才能得以被發現,並被任用為相,由於之前他是在傅岩(今山西平陸縣東隱賢社)從事築牆工作的,武丁便讓他以傅為姓。
在歷史上曾有過不少傑出人才,例如:傅寬,漢初人,跟從劉邦打天下,後官至丞相,被封為陽陵侯。傅介子,西漢人,因刺殺曾殘害漢朝官員的樓蘭王而功封義陽侯。傅玄,西晉哲學家、文學家。傅奕,唐代學者。傅遊藝,曾任武周宰相。傅友得,為明代大將。傅山,是一名學問淵博的大學者,精通諸子之學、醫學、詩文等。傅以漸,清代大臣,官至武英殿大
學士一職。
魯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公旦的兒子名叫伯禽,受封於魯國,建都在曲阜,後人以國為氏,遂有魯氏。出自姬姓。魯班,姓公輸,名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魯班,相傳他發明了鋸子、登城雲梯等。為我國最早的能工巧匠和創造發明家之一,被後人尊為木匠祖師爺。其郡望發祥地在今陝西興平縣。
魯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戰國初期魯國國君魯穆公;戰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三國時吳國名將魯肅,西晉名士魯褒;元代維吾爾族農學家魯明善。
虞姓
據《廣韻》記載,夏代商均居於虞國,虞氏是虞國的遺民,以國為氏。古代虞國就在現在河南省的虞城縣,這是虞氏的祖籍所在地。出自姚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開封地區。
虞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著有《虞氏春秋》的虞卿;東晉文學家虞喜;西漢小說家虞初;唐初大臣、書法家虞世南;南宋大臣虞允文;元朝學者虞集。
裴姓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秦國先公非子的庶子受封為裴鄉侯,古代裴鄉在今山西省聞喜縣的裴城,這裡便是裴氏的祖籍之地。裴鄉侯的後人始以裴為氏,出自贏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黃河以東。
裴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晉大臣、地理學家裴秀;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隋唐之際大臣裴矩;唐朝大臣裴耀卿;唐朝大臣裴度;唐末史學家裴庭裕。
顏姓
據《通志·氏族略》及《姓譜》記載,周公旦的長子名叫伯禽,封於魯國(山東省內)。伯禽又封他的庶子於顏邑,其後以邑為氏,遂有顏氏。出自姬姓。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東曲阜一帶。
顏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時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南朝文學家顏延之。北宋文學家顏之推;唐朝學者顏師古;唐朝大臣書法家顏真卿;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
薛姓
據《元和姓纂》記載,夏代車正官奚仲,受封於薛,即今山東滕縣。傳說奚仲為黃帝後裔,出自妊姓。山東滕縣是薛氏的祖籍所在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山西黃河以東。
顏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隋朝大臣詩人薛道衡;唐朝大將薛仁貴;唐朝大臣書法家薛稷,唐朝女詩人薛濤;北宋大臣、史學家薛居正;南宋哲學家薛季宣;明朝理學家薛瑄;明朝醫學家薛己。
祖姓
祖乙,商湯第六代孫,因國都邢台被水沖毀,遷都於今山東鄆城一帶。他在位七十五年,重用巫賢,平服東夷族,使商代在中期再次復興,史稱「中宗」。祖氏的祖籍是山東鄆城地區,後來發跡的郡望在范陽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古燕國)的昌平。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北涿縣。
顏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東晉名將祖逖;祖逖之弟祖約;南北朝南朝科學家祖沖之;北齊權臣祖珽之子祖君彥。
司馬姓
據《周禮-夏官司馬》及《通志·氏族略》記載,周宣王封程伯休之父為司馬(一種官職),因克平徐方立有軍功,宣王賜其族為司馬氏。程伯休(重黎的裔孫)就成了司馬氏的始祖。楚漢之際(公元前三世紀末年)設置河內郡,治在今河南武陡縣西南,這裡便是司馬氏的發祥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河南浚縣一帶。
司馬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西漢史學家司馬談;西漢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三國時魏國大臣司馬懿;唐朝道士司馬承禎;北宋大臣司馬光,其寫成《資治通鑒》。
歐陽姓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路史》記載,夏王少康之後受封於會稽,建立越國。其國王叫無疆。無疆的次子蹄受封於鳥程歐余山之陽(鳥程歐余山之南面)。蹄亦稱歐陽亭侯,也就是歐陽氏的始祖,烏程歐佘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此為歐陽氏的祖籍所在地。其郡望發祥地在今渤海灣一帶。
歐陽氏傑出的歷史人物有:春秋末期的鑄劍名匠歐陽冶子;唐朝書法家歐陽詢;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元朝文學家、史學家歐陽玄;清末湘軍將領歐陽利見。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的傑出母親
※女真族傑出的改革家 金國皇帝完顏亮(2)
※屈原--「中國傑出歷史人物紀念幣」
※傑出畫家華三川工筆仕女畫欣賞(2)
※誰是漢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