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宣統帝
07-16
宣統帝 溥儀墓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清朝皇帝,清宣統(末)皇帝,通稱宣統皇帝,或末皇帝,也被尊為清遜帝(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最終一位皇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英文名henry,滿族。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淳賢親王)之孫、載灃(醇親王)長子,媽媽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大伯)身後繼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樹立後,通過改造成為新公民,後因患腎癌而逝世,享年62歲。火葬後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新公墓側室,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寢。 年青的溥儀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胞弟載灃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緒一同生了沉痾。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將不起,因為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協商立儲人選,軍機大臣以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后聽後怒髮衝冠,最終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爸爸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奉告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個人的親侄子,又讓個人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初度登上了清朝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即位時僅3歲。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新爆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逼代溥儀公布了《退位詔書》,但保存非控制皇帝的名義,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朝王朝的消亡和接連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完畢。 1917年,溥儀來到天津。6月,張勳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同,在7月1日宣告溥儀復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時刻曾有一架共和飛機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彈而致使輕度損壞。這被以為是東亞第一次空襲轟炸。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前史上稱這為「逼宮事情」。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憐惜溥儀的文章,為今後樹立偽滿洲國造勢,具有挖苦意味的是,八國聯軍的時分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個人護送到天津。 滿洲國政權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溥儀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3月1日登基,是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留念,並寄託了續承清朝基業之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勝屈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預備流亡時被蘇聯赤軍俘虜,被帶到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二戰後,溥儀被定性為戰犯。1950年8月初被押送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受到了約十年的「革新教誨」與「思維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現已滿十年。在關押時刻,通過勞動改造和思維教誨,現已有的確改惡從善的體現,契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則,予以開釋。」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作業。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材料研討委員會任材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溥儀終身四次成婚,娶過五個女性,一向未能留下子孫。最終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成婚。溥儀著有自傳?段業那鞍肷罰?1964年4月由大眾出書社出書。其一起的賦有戲劇性的閱歷,屢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間電影《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曾榮獲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等很多獎項。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身打電話指示政協作業人員,必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況最危殆時,周總理又指使聞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治病,並傳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好。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清晨2時30分逝世。 也有說法,溥儀因癌症逝世,溥儀的遺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而不是他的祖宗的遺體所採納的的土葬。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新公墓。 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逝世13年後,我國政府為溥儀舉辦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遺孀獲准將他的骨灰入葬坐落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鄰近的華龍皇家陵寢。華龍皇家陵寢坐落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周圍,間隔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寢是一個由個人運營的商業性的公墓。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期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斷定了的埋葬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寢,是他的第五個老婆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老婆李淑賢親身掌管處理的。 溥儀墓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女士逝世。 關於溥儀的廟號和謚號: 長時刻以來,大家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號都是宣統帝或許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究竟清朝被製取了,承繼它的中華民國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夠給他上廟號和謚號。 但溥儀究竟是末代皇帝,名副其實地做過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宗族在台灣的後嗣在台灣的後人在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宣國公(此人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的主張下,於2004(一說是2002年)從頭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謚號,廟號曰:清恭宗;謚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新公墓)為「獻陵」,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按謚法,行善可記曰憲,在約純思曰憲,聖能法天曰憲,聖善周達曰憲,創製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聰明法天曰憲,表正萬邦曰憲,懿行可紀曰憲,儀範永昭曰憲,表正萬邦曰憲,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闢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知過能改曰恭,遜順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佐國逢難曰愍,危身奉上曰愍,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艱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哀痛曰愍。從謚法解說來看,後一個廟號和謚號仍是比擬客觀地反映了溥儀的終身。 溥儀的五位老婆 1994年,客籍山東泰安的海外華人張世義在易縣西陵境內投資建築陵寢,命名為華龍皇家陵寢。並與溥儀的第五位老婆李淑賢聯絡,協商將溥儀骨灰遷葬於陵寢內,李淑賢女士為了完結溥儀的遺願表示同意。兩廂情願並簽署協議書。李淑賢返京後即到八寶山處理遷葬溥儀骨灰的手續,並斷定在1995年1月26日將溥儀安葬清西陵。 溥儀選妃時,總共看了四個人的相片,他覺得「每位都有個像紙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實在也分不出俊丑來」。婉容成為皇后,把文綉擠成妃子,是皇太妃奮鬥的成果。婉容猜嫉、架空、詛咒文綉,儘管達到目的,卻使溥儀心生惡感。這以後婉容與下人李體育、祁繼忠私通並生下一女,此令溥儀大為惱怒,讓人將新生兒填進鍋爐燒化。後來,婉容因為吸毒致使病弱不勝,於日本屈服的第二年病死在長春。 文綉不到十四歲就來到溥儀身邊當「宮妃」,後來文綉突破禁閉,歷經困難,與溥儀完成離婚。這種「休夫」的膽氣和行動,在中國封建史上恐怕是僅有的比如。《我的前半生(全本)》中初次發表「文綉離婚與清室立約」的圖像。 溥儀為了賞罰婉容,把新貴人譚玉齡「像一隻鳥似的養在宮裡」。後譚玉齡因其單純直爽的性情,贏得溥儀好感。譚玉齡的俄然病死,究竟是得傷寒而死,仍是為關東軍所害,至今仍是個謎。《我的前半生(全本)》中發表了溥儀在譚玉齡相片背面的題字「我的最親愛的玉齡」。 福貴人李玉琴,是溥儀堅決不要日本血緣老婆的產品。李玉琴從前在關東軍大潰散時,與溥儀一同一起流亡。後來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時刻,李玉琴曾屢次探望溥儀,通了許多函件。最終,李玉琴仍是向溥儀提出了離婚。 婉容、文綉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后、皇妃,且一同入宮,日子內容穿插。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偽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封爵的偽貴人,咱們儘管不能供認她倆在偽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老婆。還有溥儀特赦後愛情成婚的老婆李淑賢。這幾位女士,卻一起閱歷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天翻地覆的前史劇變。 作為清朝的皇后和皇妃,作為按清朝禮儀準則冊立的偽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日子不能不體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身世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以為具有「尊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儘管生在布衣之家,卻曾長時刻日子在衰落的皇族家庭里,她們是在中國興隆了將近三百年而總算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終一批代表人物,咱們研討皇族的衰落,她們能夠供給有力的佐證。作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老婆,她們都有個人的政治抱負,為了協助丈夫完成清朝帝國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儘力,一同也在實踐中逐漸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扎過,文綉因政治裂縫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敘述日寇的殘酷,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分給他歌唱、講故事……她們日子在必定的年代背景下和必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日曆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偽滿的現實。 作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皇妃、「貴人」和老婆,她們各自的生平路途都穿插在溥儀人生路程的最實質、最深入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閱歷中不但能找到最實在、最牢靠、與一般人相同食人間煙火的溥儀,並且能找到擅於在雜亂局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實政治面妃。因而,研討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老婆的生平。 作為具有某方面典型含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高興和哀怨,她們的抱負和結局,無不能夠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傍邊,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慘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變成,也是外來侵犯實力影響、催化的成果,因而不能說這僅僅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慘劇而是民族前史上一幕脆弱怯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劇。李玉琴因與溥儀堅持婚姻關係的十二年橫跨兩個年代,她才在閱歷苦楚與崎嶇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為公民的老婆而給溥儀送終的,他們配偶間溫馨的豪情構成一幕永久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年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溥儀被特赦之後,作為一般公民的溥儀與一般公民李淑賢成婚。這是溥儀最終一位夫人,這段婚姻一向接連到了溥儀逝世。 清朝皇帝近親成婚惹下絕後之禍 光緒帝前朝皇帝載淳,二十歲死去,身後沒有留下寸男尺女。以為皇帝死時皇后阿魯特氏已懷有龍種的,僅僅別史之說,正史未見確鑿材料。滿州皇子、皇帝大多正式成婚前已有性日子,娶嫡福晉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於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舉辦大婚儀式,因得性病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單從大婚之日算起,他與很多的后妃宮女日子了兩年零三個月時刻,居然沒有留下一點骨肉,已屬難以想像。 光緒帝個人三十八歲死去,身後居然也沒有留下寸男尺女。這太不正常了! 光緒帝娶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兩名,身邊還有成群的妙齡宮女。他於光緒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緒二十四年八月軟禁瀛台,近十年時刻,儘管政治上難以擴展四肢,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但性日子仍是有較大自由度的,特別與他寵愛的珍妃,婚姻日子可謂香甜。 光緒帝被軟禁在瀛台時刻,皇后葉赫那拉氏仍是伴著他。光緒帝住涵元殿,皇后住在對面的扆香殿。葉赫那拉氏入主後宮幾十年,光緒帝對她幾乎沒有愛好,但也絕不是沒有碰過半個指頭,史家說「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緒帝與皇后的性日子記載,「很少」不等於沒有,儘管極有能夠這是皇帝受「親爸爸」所懾的隨俗應酬。可憐的是,皇后也未能為皇帝生下寸男尺女,儘管她為此想得心酸,想得發狂。 光緒帝,他的后妃們,慈禧太后,都巴望得到龍子,或許得個鳳女也罷,但是心都盼酸了,期望總算變成失望。 愛新覺羅氏皇族悲痛連連。據史料記載,光緒帝繼位人宣統帝溥儀,活了六十二歲,也是絕後。 接連三朝皇帝都沒有留下寸男尺女!是不是忘了記載?信任史學家們不至於忽略到這等境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入主中原二百餘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愛新覺羅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為榮。若是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即便從前有過夭亡的兒子,哪怕有過夭亡的女兒,史學家們都會不惜翰墨給予嚴肅記檔的。皇帝有生育能力,這是至尊皇帝悉數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史官竟敢將其忽略,他有幾個腦袋? 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三朝皇帝個個絕後。大家不由要問:愛新覺羅氏皇族究竟怎麼啦?清朝究竟怎麼啦? 對此,廣泛涉獵有關史書、列傳,未見研討成果。討論這三位皇帝為什麼沒有生育能力,儘管對研討清史,特別對研討清朝皇權控制具有重要價值,但難度明顯很大。主要是皇帝自身早就過世,那個年代的御醫不敢探求此事,沒有留下直接的醫學材料,研討很難下手。所以,為何接連三位清帝都未生育,成為一團疑雲,浮懸於史海上空。 從現代醫學視點對其透視剖析,能模糊看到適當重要的緣由。能夠說,清代三朝皇帝都絕種,與滿洲皇族的婚姻風俗有關。 依照滿洲皇族的婚配傳統,丈夫身後,答應老婆轉嫁丈夫的弟弟,乃至能夠轉嫁兒子或侄輩。這種原始的婚俗,把女性作為一種財富和交配東西。怒爾哈赤死前曾吩咐:俟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福晉是指努爾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有人以為,努爾哈赤所說的「收養」,是指個人身後將嫡妻歸兒子代善一切。皇太極年代,莽古爾泰貝勒身後,他的很多老婆別離分給侄子豪格和岳托;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貝勒身後,其很多老婆中的一個被第十二子阿濟格納為妻。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極的親弟弟,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親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爾濟錦氏,是叔叔多爾袞其間一個老婆(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身後,其嫡妻博爾濟錦氏在叔叔多爾袞強逼之下,被多爾袞納為老婆。 皇太極及其兒子順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建州女真的領頭人努爾哈赤,為一致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為側妃,開與蒙古部落聯婚之先河。後來,他的四個兒子都娶蒙古女子為妻。特別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極,為了抵擋強壯的明朝,活躍推動滿蒙聯婚。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後,封爵的五宮后妃都來自蒙古博爾濟錦宗族,其間三位美麗的后妃論輩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爾濟錦氏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嫁給時為貝勒的皇太極,後尊稱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又嫁給其時仍為貝勒的皇太極,後被封為永福宮庄妃,生了順治帝福臨,還生了三個女兒,後被尊為孝庄文皇后;之後,天聰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親姐姐,也嫁給了承繼汗位多年的皇太極,被封為宸妃,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有人計算,皇太極在位時刻,滿洲貴族僅與蒙古科爾沁部聯婚就達十八次之多。皇太極之子順治帝與其爸爸相同,也是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孝庄文皇后的兩個侄女,都嫁給了順治帝,一個封為皇后(即孝惠皇后,後被廢降為靜妃),另一個封為淑惠妃,順治帝娶的這兩個老婆,是他同一個親舅舅的兩個女兒,都是他的表妹;後來,孝庄文皇后的一個侄孫女,又嫁給順治帝為妻,後被封為孝惠章皇后。這就是說,順治帝不只娶了兩個表妹,還娶了表侄女為妻。而從蒙古科爾沁部領袖莽古思的視點來講血緣道德,他將女兒(孝端文皇后)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給了皇太極,後又將兩個孫女(靜妃、淑惠妃)、一個曾孫女(孝惠章皇后)嫁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福臨。順治帝福臨又搶了個人親弟弟的老婆,為此還逼死了親弟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川島芳子人物評價?
※北宋起義的王小波是個什麼樣的人?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功臣?
※頤和園的長廊和慈禧有什麼關係?
※簡單介紹一下《漢武大帝》里的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