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趣談|古代兵器大全(長/短兵器)

短兵器

所謂短兵器,是指其長度一般不超過常人的眉際,分量較輕,使用時常單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見的短兵器是刀和劍。

刀的套路有單刀和雙刀兩種,均以劈砍為主。單刀要求勇猛迅疾,多有纏頭撩花動作。雙刀更富於觀賞性,好手舞起,猶如團雪滾滾,不見人影。清乾隆初年,安徽宿州人張興德以雙刀著稱,當時山中多狼,張興德攜刀三日內連殺九狼。

劍為雙刃,以撩刺為主,風格輕靈瀟洒。劍術也分單劍與雙劍兩種,以單劍為多。清咸豐年間,開封有一少婦杜憲英精於劍術,曾乘船於長江,群盜乘夜色登船搶劫,杜憲英揮劍格鬥,連殺三盜。江蘇宜興周濟(1781年-1839年)詞人,武功卓絕,曾擊殺盜匪多人。有兩個大盜銜恨不已,必欲除之而後快。周濟因事路過山東,兩盜尾隨其後,而周濟毫無察覺。當夜,兩盜撲入旅店周室,周濟倉猝應戰,手無兵刃。危急間,一位少女執雙劍飛步而入,雙劍「夭矯若長虹」,片刻之間,將二盜刺死。周濟才知是旅店主人之女紅蛾,原來她早就認出這兩個強盜,在危急之際出手救人。

有的劍在劍柄上配有劍穗(又稱「劍袍」),稱為「文劍」。無劍穗的劍稱為「武劍」。劍穗長者較為難練。有人又在劍穗上串有鐵珠,隨劍穗飛舞,可擊人致傷。

斧在今天也是一種短兵器。古代作戰時用的斧多是長柄,俗稱「大斧」,屬於長兵器。另一種短柄斧,俗稱「板斧」,即《水滸傳》中李逵所用之物。清代時,江西九江某公子精於此術,曾以雙板斧震懾群盜。至今仍有板斧套路傳世,以掄劈為主。

鐧為長條狀鋼質兵器,多為四棱,無刃,末端無尖,長約0.8米,也屬劈砸兵器。另有雙鐧,每根長約0.6-0.7米。

鉤是一種多刃器械,其身有刃,末端為鉤狀,護手處作月牙狀,有尖有刃。武術中常見的是雙鉤,比較難練。相傳清代中期河北獻縣人竇爾墩曾以雙鉤聞名。

拐是一種木質兵器,有短拐、長拐兩種,短拐長約0.7米,長拐長約1.3米。拐的特點是在木棒靠近末端處置一橫柄,成「丁」字形。拐可用來擊砸,又可用來鉤拉鎖拿對方兵器。

鞭有軟硬兩種。硬鞭為鋼製,共十三節,俗稱「竹節鋼鞭」,末端尖銳,以劈砸為主,亦可挑刺。軟鞭俗稱「九節鞭」,由九節細鋼棒或細銅棒連綴在一起,長度略次於身高,其動作以纏繞和掄圓為主。九節鞭便於攜帶,目前仍很流行,演練者多在鞭的兩端繫上綢塊,掄動時可呼呼作響,以增添觀賞性。

鐧為長條狀鋼質兵器,多為四棱,無刃,末端無尖,長約0.8米,也屬劈砸兵器。另有雙鐧,每根長約0.6-0.7米。

拐是一種木質兵器,有短拐、長拐兩種,短拐長約0.7米,長拐長約1.3米。拐的特點是在木棒靠近末端處置一橫柄,成「丁」字形。拐可用來擊砸,又可用來鉤拉鎖拿對方兵器。

杖與拐相近,但其橫柄置於木棒末端盡頭,亦成「丁」字形。杖長約1.2米,可單手使用,也可雙手使用,其技法有鉤、掛、崩、點、撥、撩、戳、劈、掃、擊等。少林武功中有「達摩杖」一路。

鞭桿

鞭桿是一種木質短棒,長約1.3米,桿梢略細,據說是從馬鞭桿衍化而來。鞭桿短而無刃,便於攜帶,使用方便,流行於西北地區。

長兵器

武林中最常見的長兵器是槍、棍、大刀三種。

在武林中,槍被譽為「百器之王」。俗語說「槍扎一條線」,要求扎出平直,即所謂「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防」。槍法以攔、拿、扎為主,兼有劈、崩、挑、撥、帶、拉、圈、架諸法。唐末名將王彥章擅使鐵槍,人稱「王鐵槍」。宋代名將岳飛、楊再興均是槍術名家。南宋時,山東濰州(今萊州市)人楊四娘自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但戚繼光曾指出楊家梨花槍的缺陷。明末清初,峨眉槍法又曾冠絕一時。清咸豐年間,江蘇無錫人陶某善槍,人稱「陶家槍」,不料竟敗於無錫守備蔣志善手下,陶某拜伏求教。蔣志善持槍起舞,「閃閃成白光」,猶如直徑數丈的車輪在飛轉。蔣志善令陶某向他潑水,誰知竟水潑不進,反彈如雨,將陶某全身淋濕,而蔣志善身上毫無水跡。

棍是歷史最悠久的長兵器,最早被叫做「殳」(古時的殳有棱無刃)。棍有多種,從形制上分,有長棍、齊眉棍、三節棍、梢子棍等;從質地上分,有木棍、鐵棍、銅棍等,以木棍最常見。

早期的棍多以棗木製成,取其堅實沉重。後來改用白蠟桿,取其有韌性,較輕便。棍法以威猛快速為上,多有旋掃及舞花動作,打擊空間較大,故稱「棍打一大片」。少林棍、昆吾棍都是比較著名的棍法。

三節棍是將三節短木棍用鐵環連在一起,可收可放,夭矯多變。梢子棍是在棍之末端以鐵環連一短棍,在應敵時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三節棍和梢子棍都比較難練,稍有不慎,容易傷著自身。

大刀

大刀是將刀身後裝上長柄,又名「春秋大刀」、「偃月刀」、「長刀」。唐代大刀全長達3米,重7.5公斤,兩面有刃,稱為「陌刀」,當時軍中專門組建有陌刀隊。如今武林中所用大刀皆是一面有刃。另有一種朴刀,其刀柄比大刀的短些,刀身窄長,也是雙手使用。朴刀套路目前仍有流傳。

在長兵器中另外還有幾種。戟在南北朝以前是一種流行兵器,有長柄單戟和知柄雙戟兩類。短柄雙戟屬於短兵器。長柄單戟又分兩種:在末端置有左右兩個月牙的,叫「方天戟」;僅有一側有月牙的,叫「青龍戟」。東漢末年,呂布是使戟的能手,曹操善於使短戟。目前武林中仍有演練者。

叉是一種常見的兵器,古代多為獵戶所用。末端分兩股的,名「牛角叉」;末端分三股的,名「三頭叉」或「三角叉」,俗稱「虎叉」。叉法本於槍法,重在中平一勢,也可鎖拿對方兵器。晚近以來,練叉者多在叉身上套上若干鐵環,演練時可嘩嘩作響。也有人能使叉在全身上下滾動,俗稱「滾叉」,頗具觀賞性

鏟是一種不多見的兵器,最早是農村用的除草工具。鏟桿的前後都裝有兵刃,前端是一個彎月形的鏟,內凹,月牙朝外;尾部是一個斧狀的鏟柄,末端開刃。相傳鏟最初是佛門兵器,又名「方便鏟」或「月牙鏟」,演練時身法輕盈而別緻,有推、壓、拍、支、滾、鏟、截、挑等擊法,其招式命名也多與佛教有關。

鈀也是從農具演變而來的兵器,其末端裝九齒鐵鈀,齒鋒利如釘。鈀全長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擊,亦可防禦,在明代抗倭戰爭中曾為軍中利器。

鎲屬於罕見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頭,稱為正鋒,長約0.5米。正鋒靠後處橫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著一排利刃。鎲柄長達2.5米,尾端裝有棱狀鐵鑽,稱為 「釒尊」。鎲可用於擊刺架格。由於這種兵器過於長大,分量又重,所以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推薦閱讀:

中華武功——奇門兵器(上)(下)
中國古代冷兵器奪命判官筆: 文雅中暗藏的凶機
真正的古代兵器 其實長成這樣的
看到郭子儀後回紇叛軍扔下兵器跪拜
冷兵器,世界名刀-樓蘭寶刀

TAG:古代 | 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