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案例】實施「3721」工程、構建智慧校園新模式

實施「3721」工程、構建智慧校園新模式

---常州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案例

一、實施背景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撐,是職業學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學校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江蘇省《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以及《常州市教育局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根據我市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立足學校實際,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針對學校發展過程中老師、學生、家長及企事業的各方面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先進理念與先進工具,構建融網路、技術、資源、服務有機整合的智能個性化服務體系,實施「3721」工程,探索一種職教化、特色化的智慧校園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學、實訓、管理、服務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及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水平。

二、重要目標

學校確定以三大平台 、七彩空間、兩個拓展、一 個追求為主要內容的「3721」建設工程目標。

1.打造基於知識管理的統一門戶、基於物聯網的校園基礎網路和基於數據挖掘等三大信息化基礎平台的統一標準數據資源庫的三大平台。

2.構建智慧實訓、智慧互動、創意休閑、智慧生活、個人成長、校園文化信息、信息服務管理的七彩空間。

3.實現智慧旅遊和智慧餐飲兩個拓展。

4.實現一個面向人人提供智慧信息服務的追求。

三、工作過程

1.組織實訓,夯實基礎,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學校鼓勵教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定期對全校教師進行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培訓,召開各種信息化技術應用研討會,利用暑期對教師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根據教師現有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專業特點,分出層次,逐層培訓,在歷年計算機基礎知識、互聯網應用、多媒體課件製作等專業技能培訓基礎上,2013年還組織了以網路學習空間為主題;2014年又組織了以微課、微視頻設計製作為主題的全員暑期培訓。全校176名專業教師均參加江蘇省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能力提升巡講培訓,自2013年始,學校召開各種信息化研討會、座談會、推進會達23次,外出調研4次,教師發展處組織開展信息技術課題立項4個,學校承辦「信息化教學與我同行」及「基於學習空間的職教翻轉課堂」全省教學開放日活動以及「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信息化研討會」,以提高教師教學信息化水平。一線教師利用網路採集相關信息、藉助各種軟體製作課件,應用網路學習空間、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所有專業都開設信息技術公共必修課和相關選修課程,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各專業學生的通用信息技術職業能力、數字化學習能力和綜合信息素養。

2.校企共建,打造三大平台,推進學校信息化基礎建設

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技術裝備現代化步伐,按照」3721」工程中打造三大基礎平台要求,配備先進的計算機、伺服器、投影儀、多媒體教室等基礎設施,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用於教學,學校建有網路中心機房、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自動錄播室、校園電視台、語音學習中心、智慧互動空間教室、智慧實訓室等信息化功能室,全校共建有123個多媒體教室和多功能實訓室。建成千兆核心、千兆主幹、百兆桌面、1300M移動、電信雙路接入,並與移動、電信運營商合作,引入電信、移動無線WIFI網路全覆蓋的高質量校園網,推動學校信息化從「技術主導型」向「應用主導型」轉變,從「建設者」向「應用者」轉型,積極探索學校信息化建設新途徑。

3.加快實施,構建七彩空間,推進教育教學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

學校開發建立了校園信息發布平台、網上辦公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監控系統、校園監控系統、視頻實時展示系統、一卡通系統(支付寶、銀行圈存在線充值查詢)、智能水電、智能門禁、訪客及通道管理系統、宿舍物業管理系統、在線選課、在線支付平台、在線預約、電子化招生迎新及網上報修等系統,遵循小應用大集成,按照「分期開發,邊建邊用」的原則,各系統相互獨立,又互相關聯,通過統一數據標準與統一認證集成各系統,實行統一的技術路線、統一的製作規範、統一的數據結構、統一的模擬模擬環境、統一的用戶管理,為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1)以門戶網路為核心的信息發布平台,集成統一認證系統,同步發布智慧旅商移動APP(安卓、IOS)。學校圖文信息中心開發設計學校門戶網站,數十個系部(門)網站和專題網站,門戶網站發布學校相關信息,從整體上展現學校發展概況、專業優勢、辦學質量,藉此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創設一個富有職教特色的網路校園文化;各系、部門網路發布各自信息,統一審核,有效改善日常管理和工作模式,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專題網站發布專題信息,突出重點,成為學校網路宣傳的重要陣地。

(2)方便快遞的網上辦公系統。建有功能比較完善的OA系統,實現了無紙化辦公,保證電子公文信息數據的上傳和下達,結合學校門戶網站,可對外對內發布信息,方便校內和社會用戶瀏覽,基本實現了「實時管理」、「互動管理」、「糾錯管理」、「跟蹤管理」等科學管理模式。

(3)功能齊全的教學管理系統。以校園網為依託,搭建教務管理平台、網路教學平台、教學資源庫平台、技能實訓平台、匯文文獻管理平台、學生學習平台為一體的教學信息化系統,並引入中國知網、讀秀電子期刊資料庫,提供了較完善的網路與支撐環境、實現全校互連互通、促進優質資源,提供信息技術支撐學校改革創新能力。

4.重視開發,實現兩個拓展,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建成集精品課程、精品教材、資源庫於一體的綜合教學資源庫平台,建立了教師教案課件庫、視頻教學庫、專業群文檔庫,學生利用手機、平板電腦和校內公共場合電腦登陸校園網,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使數字資源從教室、電腦機房走向校園,走向廣大學生身邊,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免費資源從而大大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引進了江蘇省教育廳與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下屬的鳳凰職業教育圖書有限公司開發的7個專業大類45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了「政府牽頭、企業參與、學校共享」的統建共享機制。

通過開展信息化技能大賽,課件大賽,微課展評等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教師從事實踐性研究工作的積極性。

5.重視應用,成就一個追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通過七彩空間實現面向學校人人學習與成長的全方位智能信息服務,突出了職業學校學生與教師在不同時空下活動過程的信息化應用建設理念與思路,信息化教學突破時空的限制,以多樣化的方式方法獲取知識,教師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關注每個個體的差異,教學過程將過去的線性模式變革為網路模式,改變學生思維方式,培育終身學習的習性,增強學習的自主性與互動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學生、老師等個人的學習、教學需求,也實現學校的管理、服務、運營、提升的目標。最終成為城市或區域中的社會資源及人群的終身資源,利用信息化工具,讓每個人快樂、健康、高效、開放的獲取知識、享受教育、描繪人生,成就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實施保障

(一)組織保障

(1)領導體制

成立由校長牽頭、副校長分管的數字化校園領導小組,規劃、指導、協調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的建立對學校優化資源配置、控制投資成本、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有效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

(2)管理機構

設置專家組,主要負責重大技術問題決策,審議建設規劃,制定合理方案、監督建設質量等工作。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擔當起數字化校園建設策劃者、推動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責任,在各系(部門)設置本系(部門)的「信息網路管理員」協助工作。系(部門)主任主要負責本系(部門)資源的數字化設計及管理,包括檢查本部門信息化建設與使用情況。

(二)機制保障

本項目釆取項目負責人總負責,組織學校職能部門及相關專家論證立項,學校職能部門教務處組織實施,職能部門隨時檢查、督促項目進行情況,重大問題,及時組織學術決策機構專家論證、決策。

(三)經費保障

學校確保教育信息化經費比例不低於省定標準,每年約200萬元,用於教育教學信息化應用、資源建設和設備維護。積極優化政策環境,採取適應信息化發展的市場運作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政府專項、企業參與、學校自籌等形式多渠道籌措建設及運作資金,吸收社會資本進入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域,不斷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培育教育信息化產業體系,加大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四)安全保障

為確保數字化校園能得以順利建成和長期運行,制定了防止非法入侵和泄密的解決方案、數據安全存儲的解決方案和必不可少的防病毒解決方案等具體的技術措施。

(五)制度保障,規範程序

我校制定了校園網路中心管理制度、網路運行管理制度、網路教室管理制度、電子閱覽室管理制度、校園廣播系統管理制度等10項相關制度,通過制度保障,規範程序,細化工作流程,使運維人員能夠協同工作,減少工作失誤,解決運行中的問題,提高用戶滿意度。

(六)建立企業支持技術隊伍

學校在建設時採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的模式,運行維護由合作企業提供支持。

五、主要成效與主要成果

「3721」信息化規劃建設方案雖然仍處於二期實施階段,但其積極意義已經彰顯。

1.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發生變化,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學校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了各級信息技術培訓,同時多方位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技能和信息化教學應用評比活動,全面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構建七彩空間,讓教師在教學思想、信息化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了顯著變化:從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信息化教學方式;從簡單的PPT內容展示,轉變為豐富多彩的網路活動展示;從千篇一律的灌輸式講解,轉變為個性化的引導式學習;從面向個別課程內容的課件製作,轉變為面向整體內容的課堂建設。教師參加省財會專業教師微課比賽一等獎2個,三等獎2個;省專業課「兩課」評比示範課一名、研究課一名。

2.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數字化生存「能力得到提升

通過信息技術進課堂,多元評價模式的信息化課程,由封閉的課堂走向開放多元的網路課堂,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為主動學習,由共性化學習轉向個性化學習。很多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跨專業瀏覽學習。

學校通過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如主題班會、學校科學藝術節、文明風采大賽、中小學電腦製作比賽、信息類技能大賽、技能興趣小組、社團等活動著力提高了學生信息化素養,提升了學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實際學習、生活過程中各類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提升了信息時代學生「數字化生存」的能力。

3.信息化課程建設成效明顯,數字化教學資源得到豐富

目前現有59門網路課程通過網路學習平台學習,以課程為單位構建網上學習資源,教師上傳學習內容及微課視頻,發布學習任務,學生登錄網路學習平台學習,查閱資源、提出問題、協作解答,同時完成在線自評與互評,平台及時匯總與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效果。

學校通過舉辦「信息化教學與我同行」及「基於學習空間的職教翻轉課堂」全省教學開放日活動以及「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信息化研討會」等形式展現信息化課程建設與應用成果,受到了與會領導與同行的好評。

學校引進了江蘇省教育廳與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下屬的鳳凰職業教育圖書有限公司開發的7個專業大類45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並已進行了省級培訓,教師已開始使用這些優質資源進行教學活動。

學校高度重視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根據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求出台了學校自己的校級精品課程建設要求,經過2 年多的 建設已經擁有院級精品課程1 個,並已通過聯院的終期評審,校級精品課程近15 個,涵蓋了學校所有的重點專業,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精品課程的建設活動中,合作共建,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

學校除引進優質校外資源外,同時加強校內資源開發,邊建邊用,通過積累形成校內資源,從表現形態上分為動畫素材、模擬實驗、視頻素材、音頻素材、文本素材、題庫、案例、網路課程、課件、圖片、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等,在建設過程中遵循直觀性、序列性、多途徑、小型化原則,如下圖所示:

4.教育教學管理信息服務系統漸顯成效

學校校園網站2013 年榮獲「江蘇省中小學優秀校園網站評比活動」一等獎,目前學校建有校園信息發布平台、智慧旅商移動APP(安卓、IOS)、微信公眾平台、網上辦公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監控系統、校園監控系統、視頻實時展示系統、一卡通系統(支付寶、銀行圈存在線充值查詢)、智能水電、智能門禁、訪客及通道管理系統、宿舍物業管理系統、在線選課、在線支付平台、在線預約、電子化招生迎新及網上報修等系統,滿足了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信息系統的建設需求。教育教學管理信息服務系統的使用意味著教師和管理者都要改變原有工作方式與習慣,雖然在推廣之初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通過深入宣傳推廣,對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都一一論證,正確可靠的加以吸取,不可行的也作耐心解答,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師生漸漸養成了新的工作、學習生活習慣,自覺應用信息服務系統,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務系統的實用性、有效性、規範性與便捷性。

六、體會與思考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及時做好方案調整。只有立足應用,腳踏實地,穩步推進信息化的各項工作,才能打造智慧型現代化職業學校,滿足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

1.加強學校信息化頂層設計,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2.加強學校制度和組織建設,保證信息化工作穩定、有序向前推進;

3.加強學校信息化專職隊伍和普通教師信息化素養能力的提升,保證信息化工作有最強的專業隊伍和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4.建立健全學校資源共建機制,同時進一步爭取在更高層面上實現資源 的共建共享;

5.進一步加強校企共建共管,多方籌措資金,進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

職教圈正在「開通頭條號」

推薦閱讀:

西方國家如何應對校園暴力?
冷月、雨夜、劍客蘇
對「校園欺凌」態度:零容忍
滿滿校園氣息,這樣風格吸引異性指數滿分
校園暴力頻發 究竟誰來買單

TAG:校園 | 智慧 | 優秀 | 案例 | 模式 | 3721 | 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