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海經》的秘密(下)

四、破解黃河源與昆崙山

《西山經》中的《西次三經》是研究者困惑最多,故而也是爭議最多的部分。這不單是因為《西山經》所包含的地域最廣、內容最多,也不只是因為它記載著共工所觸之不周山、后稷所潛之大澤、黃河之源頭、帝之下都之昆崙山、西王母所居之玉山、黃帝所建之軒轅之丘、大禹所導之積石山等一系列衍生中華文化的根源重地。更主要的是,它對黃河的描述太出乎常人的意料、它所描述的環境也很難在我們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找到對應,而又正因為此才導致了地理學和神話學歷史上的「昆崙山千古懸案」。也正因為此,一部《山海經》才被無能解決問題的「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引劉秀語),並被這些所謂的正統權威斥之為「荒誕之作」,並進而淪落為兒童讀物。

所以,解決了《西次三經》,也就解決了《五藏山經》的困惑。解決了《五藏山經》的困惑,我們才有可能去發掘出《山海經》其他部分的真相。

《西次三經》中特點最鮮明且最為顯眼的,當然就是神話中的核心昆崙山了。昆崙山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四條河流從這裡發源,分別是「南流東注於無達」(即北次三經中最末端的無達山)的「河水」,「東南流注於泛天之水」的「赤水」,「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的「黑水」,以及「西流注於大杅」的「黑水」。我們已經知道,「五藏山經」里的「河水」就是我們今天的黃河,這一點,我們已經在前面的北山經準確地應證過了,所以無須再有任何懷疑。

然而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指出的一樣,上溯黃河的源頭,卻根本找不到有發源出四條大河流的山。這就需要留意《山海經》作者的敘述習慣了,他在說到涇河源頭時,分別有兩次「涇水出焉」,一次是在西次四經里:「曰涇谷之山。涇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渭。」另一次是西次二經里:「曰高山,……,涇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渭。」可見,他並沒有區分幹流和支流的源頭,只要是源頭,都可以說是「某某水出焉」,這就解放了我們禁錮了幾千年的腦袋,我們就可以到黃河的支流里去找了。

通過排查,我們不難發現,黃河支流中的源頭山脈同時發源有四條不同流向的河流的,只有湟水支流大通河的源頭。大通河實際上就是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按照《山海經》作者的習慣,稱它為「河水」,是情理之中的。

大通河的源頭為祁連山脈中的托來山,托來山的東南角,發源出黃河支流大通河;西南角,發源出流往青海湖的布哈河和向西流出消失在沙漠中的疏勒河;西北角,則發源出先東南流向,然後幾乎一百八十度大拐彎向西,最後彎彎曲曲往北流注於沙漠中的內流湖。可是,大通河和黑河的流向卻似乎與山經所說的並不完全一致。其實,山經說河水「南流東注於無達」,是指黃河中下游的流向來說的,這一點並不難於理解。同樣的道理,黑河東南流向的河段都還在山上,在山下即來個大拐彎,此後和山經所說的一樣是向西流的,至於再次拐彎往北流的河段,已經不叫做黑河,而稱為「弱水」,因而也是說得過去的。

在衛星圖片上可以看出,河西走廊的東部基本上是一個密封的盆地,但在狼山山脈與賀蘭山脈之間,卻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這個缺口使河西走廊與河套平原之間有了一個相互連通的通道,如果以托來山為昆崙山,缺口的位置,正好是山經描述的不周山的位置。

我們再看《山海經》中對不周山的描述:「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

這裡邊所北望的諸毗之山,正是陰山山脈,而其分支岳崇之山,就是今天的狼山山脈,它與不周山這個缺口相臨。而河套平原,則是所謂的「泑澤」。《北山經首經》中說「泑澤」,「實惟河原」,也進一步說明河套平原就是所謂的「泑澤」,這也是為什麼說河水「南流東注」的原因。因為從河套平原以下,直到潼關,黃河幾乎是一條筆直的南流線路,潼關轉折後,則又往東流。且正因為河套平原當時是一個大湖,所以才有「河水所潛」這樣的說法,即河水流到這裡就鑽到湖水裡去了。而到了河曲地區,湖水又開了一個缺口,水繼續往前流走,所以,也可以說「泑澤」就是河的源頭。

今天內蒙古的阿拉善高原,東部已成了騰格里沙漠、西部成為巴丹吉林沙漠,但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出,它們原來是兩個相鄰的盆地。在《五藏山經》的時代,應該都是湖澤,將兩個盆地隔開的雅布賴山脈,就是山經里的鐘山,鐘山之子曰「鼓」,被「帝」戮之鐘山之東曰「瑤崖」,「瑤崖」,今天稱為「紅崖」,現在這裡修建了一個大水庫;巴丹吉林沙漠西岸的合黎山,則為槐江之山,它所西望的「后稷所潛」的「大澤」,又叫「稷澤」。從昆崙山「西三百七十里」的「樂游之山」,也有一條河往西流注於稷澤,按推算,這條河就是從黨河山流出的黨河。如果這裡要有一個大澤,這個大澤必然就是萎縮前的羅布泊。而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也相當於今天的敦煌地區,那日益萎縮的月牙泉,就是傳說中美妙的瑤池,當年可都是瓊漿玉液來的。而黃帝所升的軒轅之台,則在今天的達板城一帶。而「天山」就是今天的天山,只是「湯谷」已經改稱「天池」而已。

至於「積石之山」,則在天山山脈東部余脈之中,冒出的「河水」,實際上就是塔里木河。

五、曾經滄海為桑田,黃河瀑布水倒流

到現在為止,《西次三經》里關於黃河源頭和昆崙山的描述,基本上都在今天的地圖上找到了對應的地理位置。然而,我們卻留下了個問題,就是西海到底是什麼?

它所說的海,當初肯定是海。

根據筆者的考證,中次九經的岷山在四川西北部的阿壩州,西山經首經為秦嶺山脈北坡,騩山則在甘肅的隴西地區,崦嵫山為渭水源頭之西的臨洮地區。由這些地點我們基本可以推斷,這個「西海」的位置在甘肅省西邊的青海省。如此一來,問題就明了了,因為,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就是從海底隆升起來的。青海有一座叫宗務隆的海蝦化石山,那些海蝦好比是活生生的成堆地露於地表。扎素湖南三百公里,有一個叫「貝殼梁」的,長達好幾公里,全是貝殼和沙礫堆積成的山,說明這一帶原來屬於大海。

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為什麼老祖宗要把那麼高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分稱之為「青海」,原來它本來就曾經是海。

既然青海省原來是海,當然也就解決了「湟水」由東流變成西流的問題。原來,當初的地理形勢是西邊更低而東邊更高,水往低處流,當然不可能向東流注於黃河了。實際上不但湟水不能流注於黃河,就是今天劉家峽水庫以上的黃河上游,在青海還是一片海洋時,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可能比以下地段的海拔高,也一樣不可能流到黃河成為黃河的上游。因此,在那個年代,只有大通河才是唯一的一條黃河的發源地。《山海經》中說黃河發源於昆崙山即今天的托來山,那可是準確而又準確至極的。

所以說,《五藏山經》的作者完全是記實的。

只是滄海桑田,河水倒流,如果沒有今天的科學學說和衛星圖片之類的先進工具,後世的人們又如何知道這一層?這也就難怪從漢武帝到王紅旗先生都無法找到真正的昆崙山了。

六、二百萬年前的濁浪滔天事件

根據長江水利網的電子遙感衛星地圖,能清楚地看到青海湖的標識,在青海湖的東南方向,有一個乾涸的「大水庫」,這個乾涸的「大水庫」,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府之國四川盆地。

那麼,四川盆地會不會就是傳說中所謂的「泛天之水」所在地呢?「濁浪滔天」的成語告訴我們,這是有可能的。四川盆地,古代稱為「蜀」地,而「濁」字的繁體字寫作「濁」。從《山海經》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國人習慣上喜歡把某某河流流經的地方稱之為「某」。其實今天我們也還有這個習慣,比如湘江流經湖南,則稱湖南為「湘」,贛江流經江西,則稱江西為「贛」。說明這個「濁」就是「蜀地之水」的意思。「濁浪滔天」就是說,蜀地之水的波浪直浸漫上了天,其實,就是「泛天之水」的另一種說法。

如果仔細鑽研四川盆地東邊的地形,也可推出它就是「泛天之水」所在地。下圖是四川盆地與江漢兩湖平原之間的電子遙感衛星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從西安到貴陽一帶的地質外貌,都有著濃重的水流沖刷痕迹。從湖北神農架到湖南雪峰山一線,則猶如攔河壩的邊緣。如果四川盆地就是泛天之水的話,大水就是從這裡落下,在此形成一幅巨大的瀑布,江漢兩湖平原則是瀑布潭。

我們知道,長江三峽又是四川盆地所有河流的唯一排泄通道。如果廟南寬谷是座封閉的高山,那麼,盆地高山上發源併流向盆地的河水也無法排泄,也就必然成為積水潭。長年累月之後,這個積水潭就成為一個覆蓋整個四川盆地的大水湖!

隨著岩石的日益崩解,「廟南寬谷大山」也變得越來越矮和越來越脆弱。直到某一天,這裡變得比水面還低,這就給封閉的「水庫」打開了一個缺口。所有的水流都蜂擁地擠在這裡「奪門而出」,剛開始是小溪,後來蝕流成大河,最後,變得脆弱的山體承受水流衝擊的承受力終於達到極限。於是,一個可怕的事件發生了——整個山體在水流的衝擊之下徹底洞穿崩炸,積儲得滿滿的一四川盆地的湖水,猶如無數掙脫韁繩的野馬,就在這一刻衝破阻攔的柵欄瘋狂地爆發噴涌。洪水造成了颶風,在洪水到來之前,強勁的颶風就已經粉碎了一切,「濁浪滔天」,這對於下游的人們來說,確確實實是一場來自「天上」的「泛天之水」。

可是,這場洪水卻似乎並非是自然的災禍。我們發現,這個花蒂上,隱約間有一條橫著的東西,請看一張特寫的廟南寬谷電子遙感圖片:

看清楚看了嗎?原來是一條溝槽。溝槽東、西兩邊的地質外貌完全不同,西邊所有皺巴巴的水流沖刷條紋都在這裡集結並打住,東邊是光滑的山頭。如果三峽是四川盆地這個「大水庫」的甬道的話,這溝槽是不是個落大閘門留下的痕迹?

會不會是在古代,也有一個「三峽大壩」攔在這裡,後來,這個水閘被炸開,結果造成一場導致下游地區滅頂之災的「泛天之水」?神話中,「泛天之水」的原因是共工怒觸不周山,結果導致天柱折斷,地維決裂,引發一場滔天之水,長江古名之為「江」,則「工之水」,是否是「與共工有關的水」?

難道,那一場災難,果真是「神」——共工造成的結果?

這一問題,我們暫時不予回答,但我們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四川盆地,原來就是積儲「泛天之水」的所在,也就是發源於古昆崙山的「赤水」——今天的布哈河前身的最終歸宿地,有關「赤水」流程遠近及其支流流向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全文有刪節)

(四川盆地與江漢兩湖平原之間的電子遙感衛星地圖)

(廟南寬谷電子遙感圖)


推薦閱讀:

《山海「怪」談》——最全原創圖文版山海經人神怪全解
《山海經》之當代揭秘
蘆鳴說《山海經》:天干地支與星座的奧秘
《山海經》密碼——真實的夏朝讓你失望透頂
《山海經》

TAG:秘密 | 山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