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勃拉姆斯(Brahms)交響曲全集Symphonies指揮:瓦爾特(SONY 版)

勃拉姆斯(Brahms)交響曲全集Symphonies指揮:瓦爾特(SONY 版)

勃拉姆斯

Brahms

交響曲全集 Symphonies

指揮:

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演奏: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SONY 公司 出品

CD 編號:

SMK 64470 SMK 64471 SMK 64472

CD 1

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 作品68號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1]—[4]

Un poco sostenuto-Allegro

Andante sostenuto

Un poso Allegretto e grazioso

Adagio-Piu Andante-Allegro non troppo-ma con brio

海頓主題變奏 作品56a號

Haydn Variations Op 56a

[5]—[14]

主題-Thema-Chorale St Antoni-Andante

變奏 1-Var-Ⅰ-Poco piu animato

變奏 2-Var-Ⅱ-Piu vivace

變奏 3-Var-Ⅲ-Con moto

變奏 4-Var-Ⅳ-Andante con moto

變奏 5-Var-Ⅴ-Vivace

變奏 6-Var-Ⅵ-Vivace

變奏 7-Var-Ⅶ- Grazioso

變奏 8-Var-Ⅷ-Presto non troppo

Finale-Andante

15.學院節慶序曲 作品80號

Academic Festical Overture Op 80

Allegro-Maestoso

CD 2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作品73號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73

[1]—[4]

Allegro non troppo

Adagio non troppo

Allegretto grazioso(Quasi andantino)-Presto ma non assai

Allegro con spirito

F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作品90號

Symphony No 3 in F major Op 90

[5]—[8]

Allegro con brio

Andante

Poco allegretto

Allegro

CD 3

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 作品98號

Symphony No 4 In E minor Op 98

[1]—[4]

Allegro non troppo

Andante moderato

Allegro giocoso-Poco meno-presto-Tempo Ⅰ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e-Piu Allegro

5.悲劇序曲 作品81號

Tragic Overture Op 81

Allegro ma non troppo

6.命運之歌 作品54號

Song Of Destiny Op 54-Langsam und sehnsuchsvoll

Allegro-Adagio

專輯介紹: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C小調,Op. 68,

作於1855—1876年(時勃拉姆斯43歲),首演於1876年11月4日。這首作品的調性與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相同,第一樂章亦由類似「命運」的短小動機發展,結尾主題又類似貝九主題,其中包容了「從黑暗到光明」過程,所以俗稱為「貝十」。但細聽就可感覺勃拉姆斯在圓熟的技巧組織下樂念發展之豐富、之變化莫測。此創作據說始於對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的體會。

全曲共4個樂章:

1.近似如歌的行板(序奏,給人悲劇序幕之感,其中半音階動機成為全曲中心動機),主部快板,C小調。在顯示部中,與貝多芬一樣突出兩個主題的對比,通過糾纏來表現發展,不同的是每一主題都構成複雜的主題區,兩者之間的交織豐富紛陳。在發展部中,以古聖歌《我懦弱的心,振作起來吧》增加與「命運」搏鬥之力度,但反抗的力度很快轉為穩定與安詳,之間的轉換美不勝收。

2.持續的行板,E大調。以小提琴與低音管在開頭表達後,主題如沉重的嘆息,發展至雙簧管吹出甘美的旋律,進入中段,極為抒情。第三段回歸孤獨、凄清的感覺,然後雙簧管表達引向崇高的宗教感。

3.溫雅而略快的稍快板,降A大調。勃拉姆斯不用諧謔曲而自創一種風格,這一樂章為三段體,第一段純樸而隱含孤清,但孤清之上似又飄著一層恬淡。第二段給予明亮的B大調,典雅中開始呈現諧謔,似是有趣味的追逐。第三段的反覆則有冥想的意味。

4.慢板,C小調—稍快的行板,C大調,不快而燦爛的快板。這個樂章中出現了3個層次,先是多少有些陰暗的C小調慢板,然後這種陰晴氣氛被摧毀,一切歸於寂靜後,由圓號寧靜的導引而進入稍快的行板。這個旋律來自勃拉姆斯獻給克拉拉·舒曼生日的一首歌曲,歌詞為「願你的幸福如山高水深,獻上成千上萬個祝福」。據說它來自阿爾卑斯山號角,它以後的發展又構成一個奏鳴曲式,它的發展又推向激奮的高潮,充滿愉悅與激動。

《海頓主題變奏曲》,Op. 56,

是勃拉姆斯於1870年至1872年間創作的變奏曲,分別有樂隊版(作品56a)和雙鋼琴版(作品56b)。該作品是勃拉姆斯最初的樂隊作品之一,也是其風格的代表作,變奏多樣,方正典雅,受到廣泛的讚譽。但其主題並非海頓所作,來源依然不明。全曲包括降B大調的主題,8個風格各異的變奏,以及最後的終曲。

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Op. 80,作於1880年。

當時,德國布雷斯勞大學授於勃拉姆斯哲學榮譽博士學位,勃拉姆斯特作此曲以答謝,勃拉姆斯自己稱這首作品是「索貝(當時比利時血統的奧地利作曲家)風格的快樂的學生歌曲集錦。」這首作品中所用的幾首學生歌曲的素材,都乃索貝之作,1881年1月4日首演於布雷斯勞大學,由勃拉姆斯自己指揮。這首作品由引子輕柔地開頭,序曲中第一首學生歌曲的主題片斷在主要主題前出現,第一首學生歌曲《我們建造了巍峨的學院》形成引子的高潮。這首歌曲是懷念大學生聯合會昔日光榮所唱的讚美詩般的悲歌,在19世紀初德國解放戰爭中大學生聯合會曾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組織,後為梅特涅時代的德國政府所禁。作品中部所用的兩首歌曲素材,一是《大地之主莊嚴頌歌》,另一是新生入學儀式上唱的《什麼從天而降》。第一首歌曲由第二小提琴奏出流暢的旋律,第二首是由強烈的樂隊全奏應和,兩支大管形成詼諧的二重奏。這兩首歌曲一起形成傳說的第一樂章曲式的對比部分。主題再現後,最後融合成歡樂的歌曲《共享人生樂趣》,鋼管和木管兩組樂器輝煌結合,飾以小提琴的飛速音階,導致莊嚴雄偉的結束。

《第二交響曲》作於1877年,D大調,Op. 73,

威爾達湖畔一個名叫佩爾查哈的風景秀麗小鎮,首演於1877年12月30日。尼曼在他的《勃拉姆斯》傳中稱這首作品為《田園》。

全曲共4個樂章:

1.不很快的快板,此樂章有人喻為「落日餘輝」,其基本動機在開頭大提琴與低音提琴演奏的D—升C—D3個音。圓號與木管對話式的第一主題充滿田園氣息,而長號扮演了一種神秘的角色。發展部結構更為巧妙,其中樂器與樂器間的對答、管樂與弦樂形成的對位,構成精妙的織體。再現部圓號獨奏、弦樂伴奏轉成宣敘型,管樂斷奏和弦樂撥奏互為應答,夢幻之美勝似天上仙樂,絕不染人間煙火。

2.不很慢的慢板,B大調。這個樂章可以看成是對第一樂章喜悅的疑問,趨於內省。由大提琴演奏的優美主題表現一種從寂寞中求解脫的心境,圓號接過這種心境,引向一種美的空寂之境,幾件樂器依次作賦格處理。其第二主題似乎是對幸福的一種回顧,而長號的敘述可以視作第三主題。這3者之間的交織,最終以寧靜中的凄清告終。

3.優美的稍快板,G大調。這一樂章變得簡潔、輕快,雙簧管樸素的敘述成為中心主題,裡面出現全曲開頭的3音動機,第二部分主題的律動中有弦樂與木管的幽默對話。第一部分反覆後,速度增至不甚急的急板。

4.精神抖擻的快板,D大調。第一主題為海頓的喜悅風格,其中孕含3音動機,它的發展形成明亮的歡呼。但在狂喜與狂喜之間往往通過兩件樂器對位的交織形成歡欣與寧靜的對比、歡欣與戲謔的對比,最終推向高潮。

《第三交響曲》被認為是勃拉姆斯4首交響曲中結構最嚴謹,樂思最為豐富的一首。這首作品,F大調;Op. 90,作於1883年(《第二交響曲》完成8年之後〕,當年12月2日由漢斯.李希特指揮首演。李希特認為這是勃拉姆斯的《英雄》

全曲共4個樂章:

1.燦爛的快板,F大調,奏鳴曲式。以F—降A—F的上升形成為全曲基本動機。這個動機來自勃拉姆斯常提到的標題「自由而喜悅地」3個單字的開頭字母,它是勃拉姆斯的「英雄」動機。這個樂章的發展部第二主題換以緊迫逼人的氣勢,其交織的力量突然沉靜下來,忽而轉為幽暗凄寂,忽而又興奮,這種轉換充分體現了勃拉姆斯的特色。而圓號出現後,給人暴風雨過後,碧空如洗、皓月當空的寧靜感覺。再現部有一個長結尾,形成興奮的曲勢,然後再平靜下來。

2.行板,C大調,簡潔而樸素,乃似對過去的遐想。四重奏旋律為主要主題,各件樂器都以弱音表達,以提供一種寧靜致遠的意境。各件樂器的應答真是精妙絕倫。

3.略快的稍快板,C小調,3段體。第一段表達浪漫,似在提供一種夢境,大提琴與小提琴以對位形態有優美的二重奏。第二段木管祈禱般的旋律與小提琴有如舞蹈一般的表達形成對比。第三段,圓號、雙簧管再由低音管、小提琴、大提琴形成對主題部的梯式層次展示。

4.快板,F小調—F大調,沒有發展部的奏鳴曲式,這個樂章似乎是表達英雄式的奮鬥。沒有發展部,但在再現部中各種樂器部有充分的性格發展。但其中沒有奮鬥到底的貝多芬那種歡呼,而一直是奮鬥到底形成的越來越豐富的交織,結尾龐大而明朗,尤如暴風雨過後的七彩彩虹。


推薦閱讀:

賽樂爾帝王鋼琴帶您重溫不一樣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5》
【男士特輯】| DIOR HOMME 夜色少年的交響曲
莎拉布萊曼2008年專輯《交響曲 Symphony》
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
春江花月夜:交響曲的五個樂章

TAG:指揮 | 交響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