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證明「你媽是你媽」?
前一陣,一個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難題徹底火了。一時間,同是政策障礙導致的「單身證明」、「人品證明」等各種荒唐證明題浮出水面,讓人哭笑不得。本著有事不怕事的原則,我們索性跟「你媽是你媽」這一奇葩證明題死磕到底:你非要我證明,我就證明給你看看。
事實上,科學地破解「你媽是你媽」這一證明題,就是證明「你是你媽親生的」。我們會自然地想到親子鑒定。然而檢驗親緣關係的方法不止親子鑒定一種,其他方法是什麼,親子鑒定本身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和其他方法有無共通之處呢?讓我們從血型鑒定說開去。
方法一:血型鑒定準確程度:30%
我們每個人的血型是由基因(具體的說是A、B、O等基因)決定的。在ABO血型系統中,A、B是顯性基因,O是隱形基因,等位基因有六種。根據孟德爾的遺傳定律,我們可以通過父母的血型,來推運算元代所有可能的血型,那些不在結果中的,就可以排除親生的可能了。舉個例子,爸媽都是O型血(OO),是兩個隱形純合子,那麼親生孩子只可能是O型血;但如果爸媽都是B型血(BB或BO),那他們的孩子的血型有可能是B型或O型,以此類推。
血型鑒定的方法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但它僅檢驗一個遺傳位點——即血型位點,加上其他各種因素,這種方法用於血緣關係鑒定時只有30%左右的排除率,剩下的也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骨肉之親抑或近親,顯然還是太弱了。
增強可靠性方法之一是根據多種血型系統同時鑒定,這相當於增加檢測的遺傳位點數。除了ABO血型系統,還有MN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Ss血型系統、hp血型系統可以用來鑒別親子關係。檢驗系統越多,結果越準確。
什麼,你說滴血認親?……雖然這也是用血,但只是古人傳說而已,沒有血型理論的情況下不可能靠譜的。
方法二:血清分類學測試
準確程度:40%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血清分類學測試也可以用於鑒定親緣關係。這種測試的原理也是利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產生凝集或沉澱等現象,主要用來檢測血清內的特定蛋白。如檢驗A與B的親緣關係,用A血液中的某蛋白注入B(實驗動物)體內,一段時間後抽取B的血清(含抗體,又稱抗血清),滴入原來作為抗原的蛋白質溶液,血清中的抗體就會與原蛋白質發生特異性結合,產生沉澱。通過檢測沉澱產生的多少,就可以判斷A和B的親緣關係:蛋白質分子結構越相似,沉澱越多,A和B的親緣關係就越近。
血清分類學方法用於親緣關係鑒定時,相對血型鑒定排除率提高到了40%。但要證明「你媽是你媽」還是遠遠不夠的。
方法三: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測試準確程度:80%
六七十年代出現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測試準確性能達到約80%,結合血型鑒定,效果更加可觀。理解白細胞抗原可以從移植手術的排異反應入手:接受者和器官貢獻者的人類白細胞抗原越相近,排異反應就越小,可以說白細胞抗原決定了組織相容性。相較於ABO血型的兩個共顯性基因(A和B)與一個隱形基因(O)構成的遺傳系統,HLA遺傳系統為共顯性復等位基因,有上百種表型(而ABO血型只有四種);又由於各座位上等位基因隨機組合,人群基因型的數量足以讓每個人(同卵雙胞胎除外)都擁有獨一無二的HLA。相對於血型,HLA的高度多態性大大增強了其在鑒定親緣關係上的準確性。
我們平時說的血型,指的是紅細胞血型,僅為血型的一種分類。除此之外還有白細胞血型、血小板血型、血清型和血清酶型以及紅細胞酶型四種,上文提到的HLA和血清蛋白測試都可以歸類其中。也就是說,以上三種鑒定方法都屬於廣義的血型鑒定。
方法四:DNA鑒定準確程度:99.99%或更高
DNA鑒定為現有最權威,且司法上承認的親子鑒定方法。從原理看,DNA鑒定與血型鑒定並沒有大的不同,只是前者用的儀器、方法更高端一點,結果更準確罷了。將受測者染色體基因中一段序列與其父母的染色體相應位置上的基因序列進行比對,不考慮基因變異等極端情況,子代的序列必與父母中的一方相同。如果把血型鑒定看作是一個遺傳位點上的檢測和比對,那麼DNA鑒定則是多個遺傳位點上的比對。多位點的鑒定可以大大提高待檢基因序列組的特異性,也可以一定程度減少因位點突變而造成的不確定性,進而提高親子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國際上的DNA鑒定是以CODIS(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系統為標準,規定DNA鑒定系統中至少需有13個點位。比較先進的DNA鑒定技術是16組基因位點的PCR-STR或PCR-RFLP技術,鑒定的位點包括15組STR位點及一組性別基因,是目前世界公認非常準確的鑒定系統。
至此,從技術層面看,現有的親子鑒定可以說做到極致了,足以證明「你媽是你媽」了。但從另一角度看,這問題並沒有結束:科學不但能幫你證明你媽是你媽,甚至還能追溯到全人類的「媽」。
線粒體夏娃——人類共同的媽媽?
這個問題實際上關係到人類起源。現今古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已經沒有爭議,但現代人的起源,是從非洲到不同大陸的古人類獨立連續地進化成現代人(多地區起源說),還是10萬年前從非洲的第2次遷移,走出非洲以後完全取代了其他地區的古人種(走出非洲說),是人類學領域爭論的最激烈的問題之一。尋找到全人類共同的「媽媽」,是「走出非洲」說求證過程的重要成果。這便是線粒體夏娃的重要意義之一,那怎麼證明她是全人類的「媽媽」呢?
每一代染色體內都保留上一代的基因,通過研究某一段基因序列在歷代祖宗分布情況可以找到最開始為你貢獻了那段序列的老祖宗。隨便拿一個基因,只要把它們的突變過程追溯得足夠遠,總能找到一個共同祖先。然而,越往前追溯,每個人的祖先越多:你有兩個父母,四個祖父母,八個曾祖父母……這麼翻倍下去,幾十代就會成了個天文數字。但這其實是統計學上的一個假象,假設每一代人的人數是固定的,而實際上越早期人數會越少,而且不同的祖先可能是同一個人。所以,只要追溯得足夠遠,當時以及在那以前生活著的、到現在還有後代的所有人,就都成了你的祖先。所以,如果我們以全世界的人所共有的某項特徵為據(比如線粒體、Y染色體或某種基因)往前追溯,最後全世界的人總能找到一個共同的祖宗,但是這絕不意味著當時就沒有其他的人了,更不意味著這個老祖宗的遺傳貢獻就比其他的同時代的人都大。
線粒體夏娃就是以線粒體(MtDNA)為據往前追溯找到的「一位母親」。精卵結合時精子線粒體不進入受精卵,故後代線粒體基因全部由母親的線粒體提供,不發生基因重組,這就是線粒體的母系遺傳。事先就確定基因來自母親為進一步追溯節省許多時間。另外人類線粒體只有約1.6萬個鹼基對,37個基因,相對於常染色體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少,檢測也方便許多。
198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化系的艾倫·威爾遜(Alan Wilson)等,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線粒體DNA與人類進化》的文章。他們分析了140多份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人胎盤線粒體DNA樣本,比較切割產生的DNA片段,發現非洲樣本變異最多,其次是亞洲樣本。最後他們得出結論,這些線粒體可能是從非洲20萬年前假設存在的一個黑人婦女那裡繼承下來的,這就是「線粒體夏娃」理論。該理論基於兩個假設:一是線粒體的母系遺傳特性,二是線粒體基因多態性僅是穩定的突變積累的結果。
圖中圓形為女性,方形為男性,左側數字是世代編號,上方字母是配對編號。配深藍外圈者為粒線體夏娃,由圖可見其他女性也有現存後代,只是她們因為至少有一個世代的後代只有男性,而中斷了粒線體DNA的流傳。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這樣理論上的確可以找到人類共同的媽媽。不過,反對者認為該實驗計算程序存在問題,也有發現父系線粒體遺傳的證據,也有認為研究MtDNA不如核DNA有代表性的等等。眾多異議似乎讓「線粒體夏娃」真的像「夏娃」一樣是個美好的想像。另外,如上文提到,線粒體夏娃僅僅是從線粒體基因入手追溯到的人類母親,同時代當然還有其他女人,並不只有夏娃,她們也對人類基因庫做出了貢獻,只不過他們的線粒體沒有流傳下來罷了。(編輯:球藻怪)
文章題圖:regblog.org推薦閱讀:
※他能證明愛你才是值得愛的,12星男憑啥讓你非他不可~~
※毒品犯罪主觀明知的內容與程度及其證明
※這3件小事,是好男人的證明,也是你在老公心中的地位體現
※真相!—數據的證明
※刑事訴訟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規則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