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葯監局盯上「中藥傷肝」:沒病可別亂調理了

中藥「天然、無毒副作用」是認識誤區,出台《原則》不是為了「抹黑」中藥,信中醫、愛中醫的人,大力支持才對。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可不等於副作用小。

既然知道「是葯三分毒」,沒病就別亂調理了。

中藥「天然,無副作用」的觀念,一定要改改了。最近,國家葯監局官網發布了《中藥葯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簡稱《原則》)。《原則》主要用於中藥全生命周期(臨床前、臨床試驗期間、上市後)的葯源性肝損傷評價與風險管控。消息一出,引發熱議。有人覺得這是在「抹黑」中藥,有人覺得原則早就該出台了。

中草藥傷肝已不是秘密,《原則》出台說明在正視這個問題

先強行科普一下藥源性肝損傷。所謂葯源性肝損傷,也稱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藥物本身以及(或者)其代謝產物等所導致的肝臟損傷,為臨床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嚴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中草藥的肝損傷問題,早已不是秘密。1990年代起,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腎毒性事件時有發生。鑒於多種案例,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提出對馬兜鈴酸藥物的藥物警報。

同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出警告,指出含馬兜鈴酸的藥材能導致腎臟不可逆損害。《中國藥典》從2005年開始取消了記錄中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目前,中草藥的肝損傷問題依然不容小視。來自美國藥物性肝損傷網路研究數據顯示,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肝損傷快速增加,其肝損傷構成比從2005年7%陡升至2012年19%;中草藥是韓國和新加坡引起葯源性肝損傷最為主要的藥物。

安徽醫科大學的許建明教授2005年曾開展一項覆蓋全國16家大型醫院的葯肝回顧性調查,結果顯示,1200多例藥物性肝損傷病例中,中草藥的致病因素佔20.6%。

那為什麼出台現在這樣一個《原則》呢?在《原則》的前言中說的很清楚:近年來以葯源性肝損傷為代表的中藥不良反應、事件頻發,為中藥新葯研發、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及臨床安全用藥帶來了重大挑戰。

中藥因其本身複雜性、研究基礎薄弱、聯合用藥較普遍等因素,其肝損傷往往較為隱匿,肝損傷與中藥的因果關係難以釐清……加之人們對中藥存在「天然、無毒副作用」等認識誤區,研發者和企業對藥品不良反應尚未予以足夠的重視,中藥安全性風險防範與控制難度大。

因此,《原則》要建立一套葯源性肝損傷評價與風險防控技術體系,從而更好地發現、規避和防範中藥葯源性肝損傷風險。

簡單說,出台《原則》不是為了抹黑中藥,而是中藥安全問題突出,不得不建立規則,防控中藥導致的肝損傷,為中藥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信中醫、愛中醫的人,大力支持才對。

為何現實中,還有很多人相信中藥「天然無害」

《原則》明確指出中藥「天然、無毒副作用」是認識誤區,這讓一些人轉不過彎來——中醫藥歷史悠久,過去怎麼沒人發現中草藥導致肝損傷,是不是把問題誇大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殘酷——內科學博士李長青認為,中草藥肝病可能自人類開始服用草藥治病就存在,但在傳統中醫理論和實踐里,是不可能被發現和闡明的。

因為,傳統中醫連肝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都不清楚,更不可能明白肝臟疾病的病因、病理。

也許還有人會說,我知道「是葯三分毒」,但西藥副作用大,中藥副作用小得多,所以我選擇中藥。

其實,這也是認識誤區。很多西藥確實有副作用,但西藥成分確定,國內外關於現代藥物的肝損傷數據齊全,相關藥物肝病的發現、診斷和停葯治療,過程相對清晰,醫生和病人在利弊之間更容易權衡抉擇。

而中草藥的毒理沒有得到充分研究,因而既得不出科學的用法用量,也得不出準確的禁忌人群和不良反應,藥物說明書上往往一句「不良反應尚不明確」了事。

貴陽中醫一附院消化內科周素芳醫生在其《正確認識中藥肝毒性》(2008年)的文中表示,雖然目前中藥肝毒性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但90%的中藥毒性尚未掌握,缺乏系統研究。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可不等於副作用小。2013年,國際著名期刊《PLoS One》上刊登了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衰竭診療與研究中心趙攀等人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我國急性肝衰竭(ALF)的最主要病因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而是中草藥。

該研究將我國7家三級部隊醫院的17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納入,發現其中16.95%的患者病因是中草藥,11.3%的患者病因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大部分為乙肝病毒感染)。這177人中,死亡率高達63.82%。

了解一些醫學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一種藥物不僅需要標識藥效,也要標識副作用和禁忌人群。如果不明確,也就是沒有做過完整的臨床試驗,在許多國家是難以作為藥物上市的。

作為「傳統文化瑰寶」,中藥卻享有特權。2006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中藥、天然藥物處方葯說明書內容書寫要求及撰寫指導原則》里就默認了中藥的特殊性。

在中藥的使用說明書里,關於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臨床試驗、藥理毒理、葯代動力學等五個方面都可以以「」尚不明確」、「尚無信息」或「不列此項」等方式繞開約束。(丁香醫生《有多少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更過分的是,一些中醫從業人員在國內大量中藥致肝損傷的證據面前,不僅不告知患者中草藥肝損傷的風險,還找出種種理由為「中藥傷肝」辯護:中藥傷身,是因為患者碰到了庸醫;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中藥的毒副作用,通過炮製或配伍可以減輕或消除……

然而,李長青博士指出,造成肝損傷的根本因素是中藥里的某些物質分子,和辨證、陰陽五行無關,更不可能通過中藥的配伍降低毒性。通過增加草藥種類的所謂「配伍」來降低某種葯的毒性,只可能讓中草藥肝損傷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嚴重。

既然知道「是葯三分毒」,沒病就別亂調理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越來越注意保養身體,一些人則開始「治未病」,一旦感覺自己上火、身子虛了就想吃點中藥調理一下——所謂「食葯同源」,不管用也沒啥害處嘛。

而此次國家葯監局公布《原則》,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藥肝損傷的一次公開示警,公眾理應對中藥的副作用多一分警惕。

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體育鍛煉,恐怕比動不動就「食補」「葯補」有用得多。

更何況,中藥種植過程也面臨中農藥的使用和濫用等問題,中藥炮製、儲存、運輸過程的 衛生條件也沒有保證——中草藥絕非某些人宣傳的那樣「綠色、天然」。

對中藥調理的愛好者來說,如果吃了很久的中藥,卻感覺越來越不舒服,不要總覺得是葯吃得不夠好,或者碰到了庸醫,還可能是藥物對身體造成了損害,去正規醫院檢查一下為妙。


推薦閱讀:

氫溴酸加蘭他敏片(慧敏)說明書,適應症,不良反應,國家葯監局發布,快易捷藥品交易網
國家葯監局都發警告了,你還在給寶寶吃中成藥?!附常見感冒藥成分說明
國家葯監局:要重視這三類葯的風險!
《我不是葯神》能上映,是奇蹟! 「天價葯」來龍去脈!!
注意丨家長注意,國家葯監局發文,兒童禁用柴胡注射液!

TAG:國家 | 中藥 | 調理 | 葯監局 | 國家葯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