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疾病方集

以下是古今名家治療梅毒的驗方秘方,以供參考。

  通治方

  陳實功:解毒天漿散,治楊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痛者。

  驗方:天花粉6克,防己、防風、皂角針、白蘚皮、連翹、川芎、當歸、風藤、木瓜、金銀花、蟬蛻、薏苡仁各3克,甘草1.5克,土茯苓60克。

  水2盅,煎8分,臨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張錫純:洗髓丹,治楊梅瘡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頂,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無論陳新、輕劇,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間瘡痂即脫落。

  驗方:凈輕粉6克(炒至光色減去三分之二,研細,火候宜中),凈紅粉3克(研細,須多帶紫黑片者用之方有效驗),露蜂房(如拳大者)1個(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個,炮至半黑半黃色,研細,炮時須用物按之著鍋),核桃10個(去皮搗碎,炮至半黑半黃色,研細,紙包數層,壓去其油)。

  上諸藥用棗肉為丸,黃豆粒大,晒乾,分3次服之。服時須清晨空腹,開水送下,至午後方可飲食。忌腥半月。

  辨證方

  1、熱證

  龔自璋:治楊梅結毒。

  驗方:土茯苓15克,銀花3克,花粉4.5克,蜈蚣3條(去足),地丁3克,蒲公英3克,蔞仁4.5克,穿山甲(炒)3片,全蠍3個(茶洗),天蟲(炒)4.5克,芒硝15克,蟬蛻4.5克,土木鱉1.5克(去殼,切片),生大黃15克,生甘草1.5克,大斑蝥1.5克(去頭翅,糯米拌炒),老薑3片。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濾出,露l宿,去腳取清者,空腹溫服。臨時將口咬蘆管,使火毒從上出而解。大便瀉數次之後,以豬肉好酒啖之。瀉止瘡瘥再服後方:

  槐花120克,川萆薢120克,白葯皮90克,蒼耳子60克,甘草30克,連翹60克,地膚子60克,胡麻仁60克,金銀花90克。

  共炒磨末,和蜜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湯吞9克。忌食茶。

  龔自璋:搜風解毒湯,治楊梅瘡成結毒,筋骨疼痛。

  驗方:土茯苓30克,白蘚皮15克,金銀花15克,薏苡仁15克,防風15克,木通15克,木瓜15克,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氣虛弱加人蔘3克,血虛加當歸10克。忌食牛、羊、雞、鵝等發物,並肉、魚、茶、燒酒,禁房事。

  2、虛證

  陶承熹:楊梅陰毒方。

  驗方:生地、當歸、銀花、甘草節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無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豬胰子2個,去筋膜凈,砂鍋煮至4大碗,去渣,入前葯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鹽、忌鐵。至重者2服痊癒。

  繆仲淳:治霉瘡。

  驗方:豬胰脂60克,金銀花6克,皂角刺3克,芭蕉根30克,雪裡紅15克,五加皮6克,土茯苓(白色者)60克,皂莢子7粒(打碎),獨核肥皂仁7粒(切片),白僵蠶(炙)2克,木瓜3克,白葬皮3克,蟬蛻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節6克、綿黃芪9克、懷生地6克、人蔘6克;久不愈,加胡黃連9克、胡麻仁6克、全蠍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時,飢則服。

  3、實證

  龔廷賢:西聖復煎丸乃扶溝寶林憎傳,治楊梅瘡後,腫塊經年,破而難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秘方:乳香、沒藥、兒茶、丁香(焙)各30克,阿魏、白花蛇、血竭各12克(俱為末),白面(炒)500克,蜂蜜(煉熟)180克,香油120克(煎熟),棗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處為末,搗干餘下,丸如彈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4碗煎至2碗,入丸煎化,去渣溫服。

  萬潛齋:外治楊梅瘡法。

  秘方:銅綠、膽礬各15克,輕粉、石膏各30克。

  共研極細末,磁罐收貯,濕疹干摻,干瘡豬膽汁調點,1日點3次自愈。

  食療方

  萬潛齋:熱證。

  秘方:用麻黃3克,經霜紫背浮萍15克,鱉魚1個(重150~180克,去腸雜),共入罐,加水煮極爛食之,7日痊癒,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

  龔廷賢:熱證。

  秘方:茯苓糕,治楊梅瘡毒。土茯苓去粗皮為細末500克,白蜜500克。

  秘方:糯米粉500克,3味和勻,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當茶吃,不可飲茶水。

黃水瘡(膿皰瘡)治療土方-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黃水瘡,又稱滴膿瘡、天皰瘡,是一種發於皮膚、有傳染性的化膿性皮膚病。《外科正宗·黃水瘡》云:「黃水瘡於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其特點是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現膿皰、膿痂:多發於夏秋季節,好發於兒重,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易在託兒所,幼兒園或家庭中傳播流行。相當於西醫的膿皰瘡。

>> 山藥蛋,擦絲搗爛,敷患處,紗布包紮,日換1次,黃水瘡5—6日可愈。若無效,可用甘草粉,香油調敷,屢用屢驗。

>> 海螵蛸30克研為細面,香油調拌,塗患部。1日2次,黃水瘡數次即愈。

>> 黃柏、棗炭各等分,共研細面,用熟香油調和為軟膏,敷患處,黃水瘡4~5日即愈。

>> 雞蛋皮在砂鍋內焙黃,研細末,用香油調拌,抹患處,每日1次,黃水瘡3~5次可愈。

治方:槐樹枝若干。 治法:用水將槐樹枝燒成木炭形成,然後研成細末,與醫用凡士林油攪和,塗在患處,黃水瘡二、三次即愈。(韓旭)

治寒冷性蕁麻疹驗方-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寒性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團」,中醫稱為「癮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型,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條件下,不同部位出現的瘙癢及風團。皮損可以局限於寒冷條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觸寒冷物體的部位,也可泛發,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現為頭痛,寒戰,腹瀉以及心動過速等。冬季接觸寒冷物體的機會多,故本病易見到。

方葯桂枝、白朮、防風各 10克,白芍、黃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薑3片,大棗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3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3劑後顯效,可活血、祛風、止癢,主治秋季天氣轉涼後常見的寒冷性蕁麻疹。 (郭旭光)

祛除頭皮屑四方-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頭皮屑的產生是一般的皮膚污垢,也就是表皮的角質層不斷的剝落面產生的,也是新陳代謝的結果。頭皮屑過多,毛孔被堵塞,就造成毛髮衰弱狀態,容易細菌增殖,而刺激皮膚產生頭癢問題。提供幾個除頭皮屑的方法:

1、用溫醋洗:把食醋50毫升摻入溫開水中洗頭,每周一次,既可止癢去頭屑,又能使頭髮烏黑髮亮。

2、用洋蔥泥拍:把洋蔥搗爛成泥狀,用紗布包好,用其輕輕拍打頭皮,直到蔥汁均勻地敷在頭皮上為止。過數小時後再用清水洗凈頭部,即可去除頭屑。

3、用雞蛋清搓:把雞蛋清用筷子攪開,在洗頭後立即澆在頭髮上,並迅速用兩手搓揉,20分鐘後用溫水洗凈。每周一次,短期內即可見效。

4、早晚梳頭一百下,有助增進血液循環,減少脫髮又可減少頭皮屑。從古至今講究養生之道的人都很重視梳頭。祖國醫學中有許多關於梳頭的記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梳頭不僅可以美容,而且有顯著的醫療作用,是大腦保健方法之一。

少年白髮治療方「少白頭」-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少年白頭 是指青少年時頭髮過早變白,頭髮呈花白狀。中醫認為:血熱、腎氣虛弱、氣血衰弱都是造成白髮的原因。若發的營養來源雨雪,如果頭髮變白或抑鬱脫落,多半是因為肝血不足,腎氣虛弱。因此,中醫的治療方法是補肝血、補腎氣。

  組方:黑豆210克,何首烏62克,枸杞子30克,熟地60克,當歸20克,核桃肉50克,旱蓮草30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細末,用蜂蜜適量調勻,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日溫開水沖服藥丸2次,每次6克。如有貧血者,另外加服胎盤糖衣片(藥店有售),每天3次,每次3片。  註:平時早晚雙手勤擦頭皮,勤梳頭,以促進血液循環。

實踐證明,白髮並非不可逆轉,只要毛乳頭裡的毛母細胞正常存在,去除某些障礙或致病因素,頭髮仍然可以變黑。因此,不必為了自己有些白髮而過分煩惱,否則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只會產生更多的白髮。

治陰虱:食醋浸泡外用方-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外陰部虱所引致之皮膚病。見《外科證治全書》卷三。又名八腳蟲瘡。多因外陰部不潔,久日使陰虱寄生,搔抓致傷而成。多生於前陰之毛隙,初起見有陰虱叮咬吮血所致之紅色或淡紅色丘疹,奇癢難忍,搔抓破傷而感染成瘡,中有紫點。流行原因除性接觸直接傳播外,尚與生活條件簡陋和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間接傳染有關。食醋,古謂之苦酒,味酸性澀,能清熱除濕,殺蟲止癢,用於治療陰虱效佳。

具體方法是:囑患者先剃除陰毛,每天治療前潔凈外陰,取食醋250克加熱至適度(約40度~50度),用加厚紗布浸泡於食醋中後,敷貼患處,再用塑料薄膜包纏紗布外面1小時,以保持局部濕潤,每天2~3次。外麵皮膚因抓痕而引起潰破化膿者,待瘡面癒合後再用此法。治療期間囑患者在如法治療的同時,應勤洗煮沸內褲,換洗晾曬被褥。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以絕重複傳播。

陰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交,因此陰虱感染被認為是性傳播疾病的一種。治宜重視個人衛生,預防感染。若已成則應藥物消除,外用百部適量酒浸外搽,或以銀杏無憂散塗搽等法根治之。

治粉刺痤瘡毛囊炎「雙黃一白散」-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痤瘡祖國醫學稱本病為「粉刺」多因肺經風熱熏蒸肌膚,或過食辛辣肥甘之品,滋生濕熱蘊積肌膚而成。嚴重者積熱不解,聚濕生痰以致氣血郁滯,痰瘀為患。好發於青春期男女面部,重者可累及頸、胸部等處,形成丘疹、粉刺、結節或囊腫,伴皮膚油膩、毛囊口擴大等皮脂溢出癥狀。有重症者逐步形成斑及色素沉著。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現代醫學認為此症與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皮脂腺肥大,分泌量增多以及毛囊內微生物的作用有關。當然,遺傳因素也不能排除。    一、雙黃一白散配方及使用方法:  1.處方:  大黃1000克,雄黃50克,白芷100克。

  2.製法:  將以上三葯晒乾(嚴禁火炒、烤),研為細末,過120目篩,將粉末裝入乾淨而又能密閉的瓶中,加涼開水300毫升,攪勻備用,每用前再搖勻。

  3.用法: 每晚臨睡前將痤瘡部洗凈擦乾,倒備用藥水20毫升於手掌中加紅醋2毫升,用雙手掌摩勻後塗於患部,次日起床後用溫開水洗去。

  4.療程及療效: 每晚1次,連用2周為1療程,癥狀輕者1療程見效,重者2—3療程即可治癒。

  二、用藥期間注意事項:

  1.必須堅持每晚1次,不能間斷。  2.適當吃些清涼之品,如:鴨湯、海帶、黃瓜、番茄等。  3.多喝新鮮溫開水或金銀花、菊花茶和適量飲蜂蜜。  4.餐前或飯後1小時吃適量水果,以梨、蘋果、香蕉為好。  5.禁食辛辣溫燥的生薑、辣椒、牛肉、狗肉、鯽魚、鯉魚、酒及油炸食品等。  6.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注意個人衛生。

  三、方劑說明

  1.大黃:性味苦寒,有攻積瀉火、解毒祛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大黃中的大黃酸外用有治毛囊炎癤腫的作用。

  2.雄黃:外用有解毒殺蟲的作用。藥理研究,雄黃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治腫毒疥癬。

  3.白芷;有散風除濕,消腫排膿的功效。體外實驗對革蘭氏陽性細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等有抗菌的作用。

  三葯合用能排毒殺蟲,散風除濕化瘀,不僅去瘡癤還能美白皮膚。

中醫食療祛斑:黃褐斑 雀斑-中醫秘方>皮膚性病科

色素斑呈點狀或圓形、卵圓形,或呈各種不規則的形態;分布在顏面部,尤其是鼻與兩頰周圍最為常見,大小如同針尖至米粒大,直徑一般在2毫米以下,呈淡褐色至深褐色不等;分布數量少者幾十個,多者成百,多數呈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孤立的布散在面部周圍,嚴重者也可見於手背、頸、耳前後、耳腔、肩臂等軀體暴露的部位。多數呈對稱性。經過一夏陽光的照射,皮膚白晳的人特別容易長出黑斑,令愛美的女性們心惱不巳。 中醫認為,黃褐斑、雀斑事由平素性情憂思抑鬱,脾氣不足、虛熱鬱結不散而引起,故調理時應事以疏肝健脾、滋腎清熱,理氣和血為原則.而最重要的是.時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豁達的胸懷.在飲食方面.忌食煎炸辛辣及刺激之品.以免助火傷陰.加重癥狀.西紅柿,水瓜等瓜果含果豐富,可減少面部色素沉著,日常不妨多吃.還可適當吃些花粉、檸檬,銀耳、燕窩等滋補品。

民間食療中有一味「清暑美容飲料」,能淡化面部雀斑。材料是西瓜皮、雪耳和珍珠母。三種材料加水煮約一小時後,濾出湯汁,調入白糖即可飲用,適用於夏天勞累之後面容枯憔,以及面部色素沉著等。

  銀耳櫻桃羹

  材料:銀耳二朵,櫻桃二兩,冰糖適量。

  做法:銀耳用清水浸軟;櫻桃洗凈,去核;先將銀耳加水煮半小時,放入冰糖煮溶,最後加入櫻桃,煮片刻即可食用。

  食療功效:補氣養血,白嫩皮膚。

  絲瓜美顏湯

  材料:絲瓜兩條,玫瑰花、菊花、白茯苓各三錢,紅棗(去核)十枚,瘦肉六兩,調味適量。

  做法:絲瓜削去硬皮,切成塊;玫瑰花、菊花、白茯苓用水浸洗;瘦肉切片;先將瘦肉、紅棗、白茯苓、絲瓜加水煮約一小時,最後加入玫瑰、菊花及調味品,煮片刻即成。

  食療功效:抗皺消炎,美顏淡斑。市場上出售的許多花草茶,也有潤膚美容之效,如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用玫瑰花、菊花,配合絲瓜、紅棗、白茯苓煲瘦肉湯,有悅顏澤膚的功效,對淡化面上雀斑、黃褐斑及蝴蝶斑很有幫助。 中醫稱本病為「面上雜病」、「黧黑斑」、「面塵」、「蝴蝶斑」等。其機製為邪犯肌膚,氣血不和,肝鬱氣滯,氣滯血瘀所致。中醫治療通過內外結合方法進行,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傳播中醫館—老中醫坐堂的絕招—皮膚科病診治絕招(1)
一部幾乎被埋沒的經典醫書
中醫諺語
中醫:出汗識健康 部位區病狀
tcm100中醫e百

TAG:疾病 | 中醫 | 皮膚 | 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