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一眾VC/PE,開年4個月全球「購物」已花700億,這就是海航式併購
海航集團全球買買買的腳步已經停不下來了,如今的它也早已不是「海南島上的一家航空公司」那麼簡單。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獲悉,就在幾天之前,海航集團用剛成立僅一個月的子公司完成對Dufry AG的收購,成為這家瑞士最大免稅店零售商的最大股東;昨日又增持德意志銀行股票至9.92%,一躍成為其最大股東。且此番增持不過是2個多月之前海航「小試牛刀」後的「續集」。
海外併購擴張的「野心」完全改變了海航的面貌。海航目前擁有約41萬名員工,其中約70%在境外,去年的收入也有近一半來自海外業務。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海航運營總裁高建表示,「我們正在一刻不停地發展,每個海航員工都激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要做一番事業。」
開年4個月投出超700億人民幣,買買買不斷
「用外國人的錢做中國人的事兒,在海外進行投資,這是海航一直在做的。」海航的高管和銀行業人士對參考消息表示,該集團之所以能持續投資海外市場,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海外資金的大量供應。
今年以來,全球買買買的海航在金融業的布局似乎火力全開。除了控股德意志銀行,今年4月,海航集團對德國北方銀行(HSH Nordbank)也拋出了「橄欖枝」,針對競購已提出首次報價。
今年1月,澳大利亞澳新銀行宣布,已經以6.6億紐幣(約合人民幣32.53億元)的價格將旗下紐西蘭資產融資業務UDC Finance出售給海航集團;達沃斯經濟論壇期間,海航集團還與安東尼·斯卡拉穆奇達成交易,收購後者創立的對沖基金天橋資本,但並未更多透露交易細節。
在海航的購物籃子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認為海航的野心止步於此,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銀行金融業並不是海航收購的主戰場。
在經過近一年的要約收購談判後,今年4月,海航集團利用在新加坡新組建的實體,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迅通集團(CWT Ltd)的新加坡物流公司,而CWT的資產凈值就有6.17億美元。最近的交易還包括以4.46億美元收購英國耆衛保險公司(Old Mutual)旗下美國資產管理業務25%的股份、60億美元收購美國電子產品分銷商Ingram Micro,以及100億美元收購CIT的飛機租賃業務等。
2016年至今,海航集團參與收購交易超20筆,尤其2017年以來,至少參與10筆收購交易(包括擬要約),前4個月累計投入超700億人民幣,除了金融外,涉及零售、物流、出行、IT、酒店等多個領域。
投資界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整理2016年至今海航的投資併購事件,如下表:
其中 「100億美元收購CIT的飛機租賃業務」堪稱「天價」,也是海航資本旗下A股上市公司渤海金控(000415)最大一筆海外交易項目。這筆交易完成後,渤海金控旗下Avolon成為世界第三大飛機租賃商,總價值達430億美元。
據了解,Avolon將通過自有現金、85億美元的債務,以及母公司渤海金控的30億美元新股為這筆收購提供資金。目前海航集團正在為這筆天價收購案籌備交割。
與此同時,海航在香港變身為「地王」。2016年11月初,海航以88.37億港元投得一塊位於香港九龍啟德的非工業用途用地;12月19日,以54.12億港元的總價,擊退20家財團,投得一塊位於香港九龍啟德的住宅用地。兩次均創下香港九龍區地價新高。
在國際酒店市場上,海航集團也一直在持續布局:2013-2014年間,海航陸續收購了西班牙NH酒店集團股份;2015年,收購了美國紅獅酒店集團15%股份;2016年4月,全資收購卡爾森酒店集團,同時還包括瑞德酒店集團51.3%的股權;此外,海航還參股了南非Tsogo Sun酒店集團等,運營和投資近2000家酒店,超過30萬間客房;2016年10月,從黑石的關聯公司收購希爾頓約25%的股權,海航代替其成為希爾頓最大股東。
海航式融資併購
從無到有的海南航空,幾乎從一誕生就被注入了金融的基因。而外界所知不多的是,融資—併購—融資模式正是海航集團在過去20多年瘋狂成長的「秘密武器」。
1993年海航集團成立,當時資產規模僅為12.4億元,收入規模1.17億元;到了2012年,海航集團的總資產規模達到5000億元,收入規模超過1073億元。
即便如此龐大,數字依然在高速增長。到2015年,海航集團總資產規模超過6000億人民幣,年度總收入近1900億,而到2016年總資產已達9000億人民幣,生意遍布航空、地產、旅遊、酒店、物流、金融業等等。
海航集團在A股參股多家上市公司,據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不完全統計有:海南航空、西安民生、海航投資、渤海租賃、易食股份、海航基礎、天海投資、海航創新、凱撒旅遊、海越股份。通過海航集團、海航商業控股、海航資本集團、海航旅遊集團、海航基礎控股集團、海航物流集團等平台,實現對這些上市公司的持股。
港股方面也沒落下。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初,海航密集拿下了5個港股殼:三和珠寶(00442.HK)、東北電氣(00042.HK)、嘉耀控股(01626.HK)、龍傑智能卡(02086.HK)、中國順客隆(00974.HK)。再加上海航實業(0521.HK)、香港國際建投(0687.HK)、航基股份(0357.HK),海航在港股的隊伍不斷擴大。
新三板上更是一串長名單:海航期貨、海航冷鏈、聯訊證券、易建科技、皖江金租、天津華宇、新生飛翔、至精船管、首航直升、喜樂航、一卡通、華之旅、思福租賃(待掛牌)、渤海保理(待審核)、海航酒店(待審核)……
融資、重組、併購、再融資,海航集團藉助一系列金融槓桿運作壯大,再由資產本身的疊加助推資本運作,如此滾雪球式發展模式從未改變,並且愈演愈烈。海航資本更是橫跨證券、期貨、擔保、信託、銀行、投行、基金等諸多領域,產業和地域版圖不斷擴張。
如此大手筆且適時的投資併購一個接一個,前海航總經濟師文小芒早些時候撰寫的《海南航空公司財務管理框架》一文中稱,海航在1993年依靠1000萬元起家開始,就一直在施行融資、併購、再融資的擴張模式。比如向索羅斯發行1億外資股;與美國大通銀行合作在美國發行1.44億美元企業債券等。海航並不是今天才開始「國際化」,其融資渠道早就全球化了。
在海航發展過程中,與其合作過的金融機構數量接近200家。在眾多融資渠道中,佔比最高的仍是銀行貸款部分(約60%以上)。財務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海航共獲得多家銀行的綜合授信額度高達5398億元。其中,已使用2986億元,尚未使用2412億元。截至今年4月,海航獲得的銀行額度已超過6000億元。
除了銀行,上市公司平台也是海航集團用來融資併購的重要陣地。利用質押旗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放大槓桿、獲得充足的現金流是海航系公司典型的運作模式。
2011年,借殼ST匯通上市的天津渤海租賃就在上市後充當了海航集團融資的「急先鋒」和「買單王」。彼時海航資本共持有渤海租賃總股本的44.90%,僅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的一年多時間裡,海航資本就質押所持有渤海租賃股總股本的40.8%。業內人士認為海航集團的飛速發展就是通過大比例質押而獲得融資,高負債、高增長是海航高速擴張的經營特點。
常在河邊走,怕的是濕鞋。雖不能將海航拿來與樂視對比,但相同的是,「資金」問題永遠是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大手筆收購資金到底從何而來?海航集團紐約資本公司總投資官楊光在接受《華爾街時報》採訪時說:「對於最近的幾筆交易,我們全部通過境外現金流融資,不必轉換成人民幣,公司也無需將人民幣轉移到境外,也會在海外建立公司促進資金流動。」看來,海航集團之所以能夠持續投資海外市場,自信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海外資金的大量供應。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2013年至 2015年,海航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8.57%、77.33%,75.46%,處於長期高負債運行狀態。對此,海航資本方稱,海航集團負債率連續7年下降,2016年已降至59.5%的低點,財務風險安全且可控。
如此高的資產負債率下還能保持瘋狂擴張,但願其風險「盡在掌握之中」。
海航教父陳峰
近年來關於海航的新聞只有兩種:一是收購;二是準備收購。
1000萬起家到如今總資產逾6000億元;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到跨國集團;從1993年兩架借款買來的波音737飛機到如今超1250架飛機;從1995年獲得喬治·索羅斯2500萬美元的投資......海航集團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在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海航集團以295.6億美元收入位列第353位。
這其中關鍵性的人物,就是創始人陳峰。航空界內他素有「八爪魚」之稱,他控制的海航旗下實際運營的企業超過550家。很多人談到陳峰,都感慨:「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1000萬元起步金,用陳峰的話說「那點錢買不起一個飛機翅膀」。從誕生開始,海航就沒離開過「融資」。整個海航的發展過程,就是一部融資和資本運作史。
陳峰最厲害的要屬其「講故事」融資能力。海航建立之初陳峰尋找擔保銀行,開口便算收益:「飛機從海南到北京一張票1000塊,可以裝150人,來回就是30萬。一天飛北京,再飛廣州,去掉成本一天就掙45萬。」
銀行動心了。雙方商定使用固定利率結算貸款,僅此一項銀行就凈賺100多萬美元。當問及擔保對象時,陳峰表示,「還不起錢,飛機抵債」。產權登記時,銀行將本屬於自己的飛機劃在了海航的賬上。等於「不僅借錢,還把飛機先交了」,如小說電影中的橋段,陳峰輕鬆地說來了兩架飛機。
1991年國家體改委把海南作為首批股份制試點省份,而以海航集團陳峰為主的創業者們主動向海南省政府提出股份制改造申請,並獲得批准。1992年10月,海航成為國內第一家規範化的股份制航空運輸企業,並成功募集2.5億元。從根本上改變了海航的運作機制和管理制度,為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9年 ,海南航空A股上市,發行1.64萬股融資9.43億,海航開始擴張之途。2000年1月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礎上組建海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結構重組。2000年至2001年海航先後併購重組長安航空,新華航空與山西航空。2016年,海航首次對旗下的業務集群進行板塊合併,將旗下的海航航空、海航旅遊等業務進行了整合,成立了海航旅業集團。
另一位關鍵「二號人物」王健,傳言為海航資本運作實際操盤手。他也在中國民航局工作,後跟陳峰一起離職創辦海航。此前投資了優步,去年還帶團3.36億美元投資了Uber當年的孵化器RocketSpace。
在為數不多的媒體報道中,王健曾給員工講過一堂「死去吧」課。內容很簡單:管我要錢的時候我就讓你們「死去吧」。「不要天天老盯著財務公司那點錢,要看到外面廣闊的天地,紐約有上萬億美元,倫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有那麼多錢。給你們發工資,你們永遠成不了百萬富翁,你們要去拿投資人的錢。」王健的經營理念,對海航的影響極其深遠。
資本的魔杖有著神奇的力量,而併購是最簡單直接迅速切入市場、打造全產業鏈的選擇。陳峰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曾時表示,還要做更多交易。如果能得到一個機會,通過併購獲得有益於海航核心業務的全球優質資產,當然必須併購,否則錯失良機。
結語
海航的發展,尤其是對資本市場時機的把握十分精準。從地方航空運輸,到資本、旅遊、物流、科技等領域,業務版圖從單一發展到全球布局。看似不太有章法的投資併購,背後都可調動海航豐富的資源,形成強互補繼而持續壯大的循環,覆蓋吃、住、行、游、購、娛等。
只有不斷的交易才能產生溢價、增值。海航一系列的資本運作也是為了優化實業,再通過資本市場提升價值。通過繁冗精妙的關聯交易,在體系內進行資金騰挪與盈餘管理,實現最優化、最高槓桿的資本運作格局。產融結合下,資本運作和實業擴張兼備。
不管怎麼說,海航的買買買還在繼續。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任倩 王瓏娟,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705/20170504412846.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註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文章評論區聯繫授權。如不遵守,投資界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5句情話夠了,足以瞬間秒殺你的男人!
※楊冪駝背好嚴重!同台瞬間被劉詩詩秒殺
※戴氏心意六合鞭桿,中國功夫器械練習威力秒殺綜合格鬥自由搏擊
※黃磊出了本攝影集,秒殺80%攝影師,甜!到!爆!
※此星已成定時炸彈,它炸後六百年,天空或現倆太陽,生命或遭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