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美』中醫學的三大基本特點

中醫之美第二期,跟大家說說中醫學的三大基本特點

中醫的特點之一,是從宏觀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和執簡馭繁的說理方法。

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研究如何使人不得病、少得病,使病痛能儘快地解除,以及如何延長人的壽命等問題。雖然兩種醫學研究的對象與問題相同,但在認識方法與研究方法上卻走了兩條絕然不同的道路。

實際上,在醫學知識積累的早期,中國古代醫家對人體自身的組織結構也曾進行了不少的解剖觀察研究,形成了初步的人體解剖知識和概念,比如:身體表面覆蓋著皮膚,皮膚之下有肉、脈、筋、骨,骨內有骨髓;脊椎骨內的骨髓上通於腦等。胸腔與腹腔以橫膈為界,胸腔內有心、肺,腹腔內有肝、脾、腎和膽、胃、腸、膀胱等,這些臟器都位於軀體之內而稱為內臟。有些觀察相當仔細,如對胃的容積、腸的長度等都有詳細的測量數據。

但是,相對形體而言,中醫更重視機體的功能,以這些較為簡單的組織結構概念,來表達、概括豐富、系統、複雜的機體生理活動。所以,中醫學的許多人體組織結構概念,在內涵上比西醫學要寬泛得多,兩者往往不可對等。

例如:中醫所說的「皮毛」,除了指人體的體表、表層,還常用來表達身體的淺表部位和層次,在論述病理情況時又指病位較淺或病勢較輕。

「骨」被皮肉圍護於內,骨中有髓,古人認為骨髓是深藏於內的重要營養物質,所以常以此表達身體的深層部位,在論述病理情況時又指病位較深或病勢較重。從這個角度講,中醫沒有與西醫概念上對等的解剖學。

對於疾病,中醫很早就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觀察,受當時思想認識方法的影響,古代醫家對多種多樣的疾病癥候,多從性質上去歸納、把握。

例如:診斷疾病時,中醫以「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字來分類概括疾病的癥候表現,如果見到面色蒼白或暗黑、神情不振、語聲低微、怕冷、四肢不溫、小便色清、脈搏微細者,診斷為「陰寒證」;

若是目赤面紅、語聲洪亮、急躁易怒、口渴欲冷飲、皮膚灼熱、小便黃赤、脈搏有力而明顯者,診斷為「陽熱證」。

這些結論,是醫生通過「望、聞、問、切」等感官的方法了解病症表現,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後得出的,而不依靠抽血、化驗、攝片等實驗室檢查的方法。

另外,大家知道,中醫治病的主要武器是中藥,中藥大多是天然的植物、動物、礦物,每種物質所含的成份、作用也是十分複雜的,但中醫卻只用「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八個字來概括,四氣即「寒、熱、溫、涼」,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古代醫家們根據口嘗及用藥後的人體反應來確定每一種藥物的氣與味、作用方向,而不同的氣味與趨勢各有不同的作用。如大家經常吃的生薑,口嘗有辛辣之味,用後有發熱、出汗的感覺,中醫將其定為「味辛,性溫、升浮」,認為其有「散寒」的作用,可以治療屬「表寒」性的疾病。這種藥性的確定,也不是依靠實驗室的檢測。

特點之二,是中醫的整體觀。

所謂整體觀,就是全面地看問題,認為人體的五官九竅、內臟、四肢等上下內外是一個整體,在生理上相互關聯,病變時相互影響。

比如:中醫認為眼睛和肝關聯(肝開竅於目),眼睛紅赤疼痛,則病變不僅僅在「目」這一局部,而且與「肝」有關;舌尖長潰瘍,認為與「心」有關,皮膚的病與「肺」有關,肌肉的病與「脾」有關等等。

在診斷與治療疾病時,也充滿了整體觀的思想。

如某人患病,表現為頭脹痛,目赤癢痛多眵,鼻塞不通,流大量膿涕,口苦,右脅下脹痛,反射至肩背,小便頻急疼痛,色黃赤等癥狀,測血壓發現血壓升高;B超檢查提示膽囊炎、膽結石;小便檢驗發現有紅細胞、白細胞等。

西醫可能會診斷為:1、高血壓病;2、結膜炎;3、鼻竇炎;4、膽囊炎、膽石症;5、尿路感染等五種疾病。

而對中醫來說,用「肝膽火旺」四個字就可以解釋以上所有的癥狀。治療也只需要用一首方劑。

除了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統一體外,中醫還十分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整體聯繫。診病時,不但要診察病人本身的體質特徵,如出生時的基本情況、父母的身體狀況等,還要結合當時的季節與氣候,結合人的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人際關係等。

如夏季好發的哮喘與冬季好發的哮喘,在診斷與治療都會有所區別;生活壓力大、工作或人際關係緊張與生活壓力小、工作輕鬆、人際關係良的人所患的病往往不同。

特點之三,是重視病人的個體特點,即注重的是「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

中醫的預防與治療理念都緊緊圍繞「這個人」的變化與反應。在中醫學範疇里,可以說沒有「新的病」,只有「病的人」,治療方法的確定不僅取決於「病」,更取決於「人」。

如:同樣是流行性感冒,都表現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但體質強與體質弱、有汗者與無汗者的治療卻完全不同。所以有人將中醫稱為「個體醫學」。


推薦閱讀:

肺脹 PPT | 中醫幻燈庫醫學文檔下載 | 39康復網 | 醫源世界
《五運行大論》及時空醫學模式4
《醫學三字經·醫學源流》中醫學源頭和數千年傳承
眼科醫生從不亂做這2個動作!
最古老的斬首行為,可追溯到9000年前

TAG:醫學 | 中醫 | 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