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人更應尚武!!!

修身養性內家拳:2015最具影響力中國武文化微媒體之一,專註武術、養生、禪修、修身養性等內容的分享,歡迎關注!聯繫方式:微信搜索 修身養性內家拳或留言給管理員。

您的關注是中國武術發展最大的動力來源,謝謝!

一直以為中國的文人是要尚武、習武的。中國的文人從不缺柔韌的掙扎,卻缺少剛性的決斷。

但古代中國的文人不是,最起碼宋代以前的文人不是。先秦時代,對「士」的要求都是文武雙全,那時的士人也多是能文能武。即使是後來,文士和武士逐漸開始有分工,文士也往往兼為武士。漢晉隋唐各代文人習武並非奇特,文人都是提劍能殺人、握筆能做詩的錚錚好男兒。武將為相,文臣帶兵的人物累累皆是。

比如孔夫子。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都應文質彬彬,不露張揚之態。但從歷史資料看,孔子絕非瘦弱,武功也應當不錯。《史記》上說孔子在魯國是出名的「長人」,身長九尺六寸,按照漢尺計算,身高絕對超過2米,從遺傳上看,孔子父親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數一數二的大力士,勇武過人,力能托舉千斤閘門,孔子有此遺傳,想來也不會太差。

孔子教授的六藝中,除了詩書禮樂之外,還有射和御,這不折不扣是當時的武術。射是射箭,御是駕馭戰車,相當於今天的射擊技術和裝甲車駕駛。孔子也明確表達了對自己射御技術的高度自信。學生中有子路,子路公認是勇武過人的搏擊高手。如果孔子不是高手,以他的謙虛性格,怎麼會在包括子路這樣的武術高手的眾學生面前自詡。

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他的拳腳功夫卻很少有人提起。中常侍張讓是漢靈帝面前的紅人,宦官之首,權勢極大,護衛眾多。少年時的曹操膽大包天,闖進了張讓的內宅,很不巧地被張讓發現。張讓見自己屋裡突然出現一個陌生大漢,急忙叫家人來捉。曹操遮住臉,手執短戟與眾人在院子里展開廝殺,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越牆而出,毫髮無傷。後人記錄時說「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曹操棄官回家,起兵反對董卓年,曾經歷很多險境。其中一次,手下士卒叛亂。當時4000人中,沒有參與反叛的只有500。叛軍趁夜火燒曹操大帳。曹操揮劍連斬數十人,擋者無不披靡,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衝出大營,與夏侯惇會合。這樣近身廝殺的戰例在史書中也是很少見的。

曹操的兒子曹丕也是詩人,謚號是「文帝」,卻拜了很多老師學習武術,在他所著的《典論》中,曾經記載了與武將切磋武藝的故事。曹丕和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人一起喝酒,鄧展的手上功夫極為了得,擅長多種兵器,還會空手奪刀。喝酒聊天說到武藝,曹丕和鄧展一人拿一根甘蔗,到空地上比試,沒幾個回合,曹丕連續三次刺中鄧展的手臂。鄧展不服,要求再比一次。此次,鄧展表現得很小心,曹丕看出他的心思,故意表現得很冒進,引誘鄧展進攻,鄧展以為要贏,沒想到曹丕的甘蔗已經戳到了腦門上。這個故事常被後世武術家引用,成為武術競技思想的經典範例。

中國文人逐漸形成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的形象,實際肇始於宋代。

宋太祖趙匡胤自己是武將出身,當國之後,卻對武人深懷戒心。他認為武人是戰亂的禍首,而要天下太平,就不能讓武人有太高的地位權力。因此高調重文輕武,文人考中狀元,可以披紅戴花到街市上誇耀,而武將的地位卻遠遠低於文官,甚至接近罪犯。即使一代名將狄青,功勛卓著,照樣會被文官所輕視。

宋代文人中也有武林高手,比如辛棄疾就是一個,他能夠率領五十人殺入五萬人的大營,擒獲營中的叛徒。但是,他的命運也是被削去兵權。在這之後,文人「文」而不「武」的傾向逐步加強,最後形成了現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文人形象——像戲曲里小生那樣文弱,娘娘腔而又膽小,遇到事情沒有主張也沒有膽魄,往往反倒需要美人去救他們。他們唯一的長處,就是「讀書好」,能考上狀元。

讀書人不習武,對中國民族性格有影響嗎?在我看來,這不僅有,而且還不小。雖然心理上的勇氣並不完全依賴於身體的強壯,但身體上的虛弱往往會減弱一個人精神上的氣魄,減弱一個人的勇氣和心理力量,這卻是一個確定的傾向。柔美的男性,可能會心細如髮,但是在決斷力上,一般是比較差。讀書本身,也許並不需要強壯的體魄,但是一個人要從事實務,卻不能沒有一個比較強健的身體。文人們身體的虛弱化,總體上也必定導致了決策上越來越偏於怯懦化,導致了經略實務上越來越能力弱,或者說行動力越來越弱。

好在明代有了個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性,使之沒有更衰弱下去。王陽明自己善於射箭,在和軍人比賽時,曾經以三箭都命中紅心的成績令士兵驚嘆,雖外表瘦弱但實際強壯。王陽明的遺風,影響了曾國藩以及後來許多讀書人,成為了中國人的一個重要文化資源。

心靈並非受限於身體,所以體弱者也可以有剛勇之氣,正如珍貴植物的生長,不僅僅取決於土地,而更多取決於種子。但是身體畢竟是心靈的所寓,沃土必定適合培育良種,所以強健的身體必定對強大的精神有輔助作用。

今天教育的普及,我們大部分都是讀書人,作為男兒,我們更要崇尚武勇,力排宋代之後男兒的頹風,恢復從孔子到李白、辛棄疾、王陽明諸多古文人的武勇精神。身體強,則利於強其精神,精神強,則強我種族,今日我中華若要恢復漢唐時的雄風,則必須「文人尚武」,張揚雄性!

明天精彩繼續......

如何關注修身養性內家拳?


推薦閱讀:

新文人畫散談(九)
元文人印
民國文人教你寫情書
文人墨話 明四家之仇英
「品中國文人1」試讀:我為什麼要品中國文人

TAG: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