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節省時間還是填充時間?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44 人贊了文章
時鐘里有三根針,我最討厭秒針。
時針與分針的速度,慢到不可察覺。可秒針轉動得飛快,看著它在錶盤上划過一圈,我的生命又流逝了1分鐘。
如果把牆上的時鐘摘下來,手動撥回一分鐘,那我的生命會延長一分鐘嗎?
如果不會,那我們平時說的「節省時間」,又是怎麼回事?
時間如恆定的水滴,永遠在滴答滴答地流逝,怎麼可能被我們節省下來呢?
物理學意義上的時間不可能被節省下來。它君臨萬物之上,記錄著事件的成住壞空,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情。人的生老病死,星球的誕生與毀滅,在物理學時間面前,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如細沙墜入大海,波瀾不驚。
人類生活在太陽系的第三行星上,這顆蔚藍的地球,遠看真是美麗。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自然逃不出物理時間的束縛。
但人類不只生活在物理世界中,人類還生活在心理世界中。在心理世界裡,時間概念有所不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能打發時間、消磨時間、節省時間、浪費時間、珍惜時間、享受時間、計劃時間、管理時間。
時間管理,名義上說的是時間,實際上說的是事件。事件又叫項目、活動、日程,說白了,就是我們人類要做的事。所以,時間管理並不是管理物理學時間,而是管理我們人類要做的事情。
換言之,時間管理並不能幫我們節省時間,而是教會我們怎麼用事件來填充時間。
有些事件自動地出現在所有人的時間裡,如影隨形。如影隨形之事,常常被我們忽略,人們不會主動將它們寫在日程表裡。睡覺佔了人生總時長的三分之一,可謂頭等大事。但我們一般不會計劃睡眠時間,也不會計劃什麼時候上廁所、什麼時候吃飯。這些周期性的生理需求,該滿足時就去滿足,不必刻意安排。
需要安排的事件是那些能夠安排的事件。工作項目中的A、B和C,孰輕孰重?學習任務中的A、B和C,孰先孰後?娛樂活動中的A、B和C,又是如何判斷輕重緩急?
在接下來的1小時里,我們該做什麼事情?是完成工作任務,還是和同事閑聊?是看完這個學習視頻,還是看一集電視劇?是提筆寫一篇文章,還是打兩局守望先鋒?
在《讀書的四象限》一文中,我向大家推薦了艾森豪威爾法則,也就是將要做的事情,按重要和緊急這兩個不同的維度,分成四類:1.重要且緊急。2.重要且不緊急。3.不重要但緊急。4.不重要且不緊急。
一件事情緊急與否,很容易判斷。假定當下你尿急,急需上廁所,那這件事情就很急。假定當下你正被債主催債,那還錢一事就變得緊急了。假定不久後就要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為考試做準備就變成了緊急之事。通常,當我們感到情緒上的壓力時,就可以判斷有某些緊急的事務要處理。
一件事情是否重要,很難判斷。通常認為,如果做這件事情,對我們的未來發展幫助很大,那這件事情就很重要。鍛煉身體從而保持健康,閱讀書籍從而豐富頭腦,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聽一首流行音樂,打一局電腦遊戲,拆開一包零食來吃,這些都是很有趣的事情,但對未來的長遠發展,沒啥大用。所以,它們一般不是重要的事情,可做可不做。
大家可以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一個十字,將空間分成四塊,也就是四個象限,分別標記好這四類:1.重要且緊急。2.重要且不緊急。3.不重要但緊急。4.不重要且不緊急。然後,把自己的日常事務都歸納進這四種類型中去。
我無法替你判斷事件的輕重緩急,只能提醒你,事情是否緊急,很容易判斷。而判斷事情是否重要,一定要謹慎思考,這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太容易出錯了。判斷A的價值,一定要將其放在與B、C、D的對比之中。我們永遠無法單獨判斷A有什麼價值。
利用艾森豪威爾法則梳理完自己的日常項目後,我們立即就能明白,時間永不暫停,我們要麼用重要的事件來填充它,要麼用不重要的事件來填充它。在時間的催促下,我們要麼處理緊急之事,要麼著手於不緊急之事。今天節省出的時間,不可能留到明天來花。因為時間不會被節省,只有事件可以被安排。
艾森豪威爾法則並不難學,至少比高等數學要容易萬倍。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只需幾分鐘的練習,就能初步學會將事情按輕重緩急分為四類。也能明白,重要之事要多做,不重要之事要少做,這樣才有利於自己的終身成長。
問題來了,既然道理不難懂,但在實踐中,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做不到呢?
原因在於,誘惑太多。
對我影響最大的當代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t),他在Intuition Pumps一書中的第一頁就提到,當我們踏上尋求真理之旅時,一定能體會到思考的艱難,難得讓人頭痛欲裂。這是因為,在難走的正道上,有無數誘人的小路,它們看似平坦易行,結果都是死胡同。
思考之難,難在要求我們有坐懷不亂的抗誘惑能力。時間管理之難,也是如此。我們習慣性享受廉價的快感,用低價值的事件填充時間,期望上一秒鐘的投資在下一秒鐘就能拿到回報。可這些短期就能見效的回報,如同鴉片一樣,麻醉了我們的理智。當我們沉浸在吸毒的快樂之中時,還會去追求更困難的成就感嗎?
抵禦誘惑的方法,原理上很簡單,實踐起來卻很難。歸結起來就是四個字:自我設限。
我們可以憑意志力給自己設置限制。但我更建議大家請求他人給自己設置限制,或花錢僱傭他人給自己設置限制。在荷馬史詩中,英雄奧德修斯讓手下的水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這樣自己在聽到海妖誘人的歌聲後,哪怕神智被迷惑,也無法做出投海自盡的愚蠢行動。
減肥時,我們清空冰箱里的零食,眼不見為凈。早上想賴床,於是我們準備關掉煩人的鬧鐘。但是,昨天晚上的我就已經預料到今天早上的我可能要干蠢事,於是昨天晚上的我就給今天早上的我設置了限制。把鬧鐘設置成如果不解答出一道複雜的數學題就無法被關閉。
從時間上看,所有的自我設限,本質上都是過去的自己給今天的自己設置限制,今天的自己給未來的自己設置限制。一個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關鍵就是看他能否給自己設置足夠好的限制。
孟子說過,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先要決定自己不做什麼,然後給自己設置限制,以免被誘惑去做那些本不想做之事。長此以往,便可有所作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行善和內心清凈才有自由
※《論語》問道:十五、孔子愛自由(下)
※理財秘籍:如何打造通往財務自由的管道?
※太極挙上自由搏擊,為什麼在交手中做不出任何與太極有關的動作,而是隨著搏擊?
※密爾是如何論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