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詩的意象講座錄音

原文地址:如何解讀詩的意象講座錄音作者:王珂王珂:近日在漳州詩歌節上,我和台灣學者李癸雲教授、李翠瑛教授都強調意象的作用,都推崇意象詩,儘管陳仲義教授認為我們保守,但是他給大學生寫詩的建議是:「寫詩如同練習書法,應該先寫意象詩,意象詩如同書法的正楷。」特將兩年前的一場講座錄音放在此處,以強調意象的重要性。如何解讀詩的意象講座錄音講座時間:2010年10月21日講座地點: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錄音整理:研究生盧悅寧今天我們講座的題目是「如何解讀詩的意象」。凡是寫詩的、或者研究詩歌的人都知道,意象在詩中是最重要的。著名的詩人龐德說過:「一個人與其在一生中寫浩瀚的著作,還不如在一生中呈現了一個意象。」也就是說,與其像李白那樣酒後寫出很多的詩,不如造出幾個意象和名句來得重要。對於詩人來講,意象十分重要,對於我們解讀詩歌、做詩歌欣賞、詩歌研究,意象也顯得格外的重要。為什麼常常有同學說:「老師,這首詩我沒有辦法解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首詩里你不知道有意象,或者說,你把這首詩里的意象找出來了,你也沒有辦法知道哪個意象是主要的意象,哪一個是次要的意象。即使你把主要的意象和次要的意象找出來了,你還是有可能不知道這些個意象到底有什麼意義。對意象的探求,就像進到一個迷宮一樣,如果你想從迷宮裡走出來,需要技巧。今天王老師就來給大家介紹解讀意象的技巧。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解讀意象。第一是從理論上來解讀意象。第二是從具體作品上來解讀意象,免得同學們說,這老師講的都是理論上的,實際上不好操作。所以我們文學院的同學、從事文學研究的同學,特別是研究生,一定要把我們的理論落實到操作的層面。所以王老師有一個有名的綽號叫做「王操作」。今天我們就舉具體的作品——昌耀的《內陸高迥》為例。這是中國新詩史上非常優秀的作品,昌耀也是我們當代詩人中間最優秀的詩人。我認為新文學三十年最優秀的詩人可能是昌耀。要知道詩歌的意象,我們就要知道什麼是詩,什麼是新詩。就像我們到了一個樹林里,如果我們只能看見面前的這棵松樹,哪怕是一棵非常奇特的松樹,就像我們黃山著名的迎客松一樣,你眼前也知道這棵黃山的迎客松,但你對整個黃山應該有所了解。所以要知道意象到底是什麼東西,要解讀意象,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詩是什麼」。如果我們是在研究新詩中的意象,那我們就要研究新詩是什麼。給我們今天的新詩下這樣一個定義,可能這個定義是針對當下的新詩的,也有可能是在評價最近一百年來的新詩的。因為我們的古典詩歌也具有以下的三個特徵:內容,形式,技法。很多同學可能會很奇怪,從前的老師告訴我們,或者文學理論的知識告訴我們,詩歌分為內容和形式,因為詩是語言的藝術,所有的語言藝術作品包括小說散文都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至於為什麼王老師提出第三個方面,提出技法,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是內容,內容其實就是「寫什麼」。意象,它所表示的意境,其實也就是「寫什麼」。「寫什麼」分為這樣三大部分:第一個是抒情,第二是敘述,第三是議論。也就是說一首詩可以抒情,可以敘述,可以議論。抒情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情緒,一個是情感。這裡同學們要注意,為什麼情緒要放在情感的前面,這是現代詩和古代詩最大的一個差異。我們的古代詩歌更多關注的是情感,就像剛才同學上來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它儘管是寫景的,但它更多的表現的是詩人比較固定的、比較穩定的情感。而現代詩歌更關注的是情緒,就是一種瞬間的情緒。剛才有位同學上來朗誦席慕容著名的詩歌《一棵開花的樹》。過去我們在解讀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時,我們大部分學者,都把它認為是一首愛情詩,剛才兩位漂亮的女生上來朗誦這首詩的時候,你們都會把它認為是一首愛情詩。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席慕容在「海峽詩會」上說,這首詩不是寫愛情的。寫這首詩的經歷是這樣的:她坐車經過一個隧道,進入隧道之後什麼都看不見,一出隧道,一棵開花的樹迎面而來,那是一棵梧桐樹,大家知道,梧桐樹開花是非常繁茂的。她寫的就是當時她出了隧道以後看到這棵梧桐樹的那種感受。與其說她是在寫她的穩定的情感、愛情,不如說她是在抒發、在記錄當她看到梧桐樹時的情緒。也就是說,這首詩更多地是記錄情緒的。在新詩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一種詩體叫「小詩」,大家非常熟悉小詩,為什麼非常熟悉小詩?因為小詩的創始人、最優秀的小詩人,是我們在座各位福建學生引以為自豪的冰心。大家都非常喜歡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其實冰心的小詩也可以說寫的更多的是情緒,而不是情感。所以當時有一位著名的理論家,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在一篇著名的文章裡面,文章的題目叫《論小詩》中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你要記錄這種快節奏生活中的瞬間的情感,剎那間浮上心頭的這種情緒,小詩是最好的工具。」因為小詩三言兩語就寫完了嘛,馬上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剛才有同學說今天下雨了,那你看這個「秋風秋雨愁煞人」,那你再寫下你的這個感受。還有,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王老師今天怎麼把衣服穿得這麼正式,過去他穿得比較隨意,所以今天看王老師看得不爽,我就寫詩去,那一句話就可以把你的這種情緒寫出來。第二個要注意的就是敘述。我們這裡也是把感覺和感受放在前面的。強調感覺也是為了強調當代詩歌在內容上對短時間內產生的事情或者瞬間產生的情感的重視。一是我們的願望和冥想。有些什麼願望呢?我要成為最優秀的學生,今年我要拿一等獎學金,這是一個願望,志向。另外還有一點是冥想,冥想可能是現代人的一個特徵。有同學可能會說古代人也會冥想,但古代人的生活節奏很慢。像陶淵明躲在山的那邊會可以盡情地冥想。實際上現代人也會有渴望冥想的時候,也有可以安安靜靜地冥想的時候。有個詞叫「冥思苦想」,冥思苦想在座的同學中可能很少見,相信每位同學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在「想」,不過你的冥思苦想不是為了追求真理,你是在胡思亂想。今天哪位女孩子看了我一眼,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思啊,或者是明天我要把我的那一首情詩送給我同桌的女孩。但是老師舉的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實際上詩歌同樣有可能表現的是思想。為什麼老師現在強調詩歌的抒情、敘事、議論三者都有,過去的詩歌觀念只有一個,就是,詩只是抒情的,抒情是唯一的。但是最近詩歌界比較流行的一個重要的說法,叫做「拒絕抒情」、「拒絕隱喻」,強調詩的敘事功能。這兒我們給詩歌的內容從三個方面來定義,既是抒情的又是敘事的又是議論的,是重視情緒重視感情重視願望的這樣一種語言藝術。第二個是詩的形式,形式實際上是詩歌怎麼寫。我一直在教學中灌輸這麼一個概念,在詩歌寫作中形式是大於內容的。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包括我的研究生,曾經跟我辯論,說:「王老師,我們從小接受的觀念是『內容大於形式』,有句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沒有王老師你這個人,你這件漂亮的新衣服也沒有用。」我告訴你,沒有王老師這個人,這件漂亮的衣服不穿在我身上而是穿在你們身上,它同樣有用。那如果那件衣服沒有任何人穿,就掛在商場裡面,或者我們現在把這件衣服用一個竿子掛在外面,它依然存在。所以我這兒比較強調形式的重要性。實際上對形式的重要性,不完全是從我剛才那個例子來講的,我們是從詩歌這門獨特的藝術來講的。不管哪一家流派,都承認詩是最高的語言藝術,既然是最高的語言藝術,我們就要講究寫作的技法,肯定要講究形式。所以我就把詩的定義除了內容以外還強調形式,怎麼寫,再強調技法,如何寫好。把三者結合起來,這樣才比較全面。那形式方面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就是語言,要寫詩肯定是要用語言寫的,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詞,「語體」。語言我們可以用「詩家語」,古代詩歌非常講究「詩家語」,我們可以用書面語,還有俗語,口語,方言,等等。語言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我們平時比較粗俗的語言,就像剛才有個同學上來用福州話講什麼是「??」,甚至用福州話罵人。在座各位用福州話罵我是絕對沒有效果的,因為我在福州呆了十年,只學了一句福州話,叫做「莫那以」,意思是「沒關係」。為什麼我不會去學更多的福州話呢,因為福州是普通話普及得比較好的,在座的普通話都說得比我好。我們的寫詩也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寫詩的時候用普通話比較好,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通行的語言。我們把方言作為最素樸的語言,那我們寫作就不能用方言來寫,用方言來寫就不好交流。我們一般用口語(通行的一種口語),但僅僅用口語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書面語,有書面語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追求語言的雅緻,也就是「詩家語」。今天老師就把語言分為那麼幾個層次:方言,口語,書面語,然後是詩家語。我們古代詩歌非常強調的是詩家語,那時候有「雅語」和「俗語」之爭,在新詩最開始的時候,有人就說詩只能用雅語而不能用普通的語言。比如說我們當時出現了「飛機」這個詞,就不能寫到詩歌裡面去,飛機要寫成「鐵鳥」。跟鳥一樣的感覺,「飛機」是沒有詩意的。當時就出現「飛機」能否入詩的爭論。語言分為詩家語,書面語,口語和方言,或者我們把方言換一個詞語叫「俗語」,就是比較通俗的一種語言。詩的形式還包括結構,結構包括詩體,詩體我們說是外在的結構、句式,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詩的音樂美,指詩的內在結構,語言的節奏。第三點我們講技法,也就是「如何寫好」。同學們可能會說:「哎呀,王老師今天講課那麼久還沒講到『意象』」,那我們現在就來進入意象。我認為新詩的技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想像,第二是意象。這是拯救中國新詩最重要的兩大秘密武器。我們現在的詩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想像力的,更不會使用意象。想像我把它分為想像語言的能力,想像情感的能力,想像情節的能力。意象我把它分為集體文化、個體自我和自然契合意象。我把今天的新詩的特點總結為:重視技法,情緒,敘述,方言,詩體,個體(現在主要體現為口語)的這樣一種藝術。這是我們現在的新詩。於是可以下這麼一個定義:新詩是採用抒情、敘述、議論,表現情緒、情感、感覺、感受、願望和冥想,重視語體、詩體、想像和意象的現代漢語藝術。或者簡短地說,詩歌就是重視意象的藝術。老師在這裡用了一個「現代漢語藝術」,過去沒有用「現代漢語」,今天備課的時候我覺得應該加個「現代漢語」。因為古典詩歌用的就是古代漢語。現在我們討論意象。第一個,意象即詩眼。有一個成語叫做「畫龍點睛」,還有一個成語叫做「火眼金睛」,還有一個成語叫「畫蛇添足」。今天我們用一個古代詩歌的概念,古代詩歌強調「推敲」,「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古典詩歌重視重要的字,或者一個詞,更多的是一種意象,可以讓整首詩活起來。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一個「綠」字,就讓整首詩活了起來。「池塘生春草」,「生」字也讓整首詩活了起來。這樣的重要的字,在古代詩歌裡面,它們也叫做「詩眼」,就是詩的眼睛這麼重要。其實新詩中的這樣的意象或者這樣的詞語也有古代詩歌的「詩眼」的作用。以大家非常熟悉的顧城的《一代人》這首詩為例:「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大家看一下這首詩裡面,有哪些可以算是意象?有黑夜、黑色、眼睛、光明,這些都是非常密切的,一看就知道是意象。因為它們除了表現它們本身的意義外,其實還有更深刻的含義,有象徵意義。為什麼這首詩有很多種解讀,最著名的解讀認為,這首詩寫出了在文革期間,受到政治獨裁的壓迫的人發出了渴望自由的呼聲,是渴望民主自由、渴望平等的政治抒情詩。文學史上一向是這樣定論的。但是我們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尤其在座的男同學,可能會想到這首詩某種程度上是你和你父親的那種對抗。或者在座的女生,可能會想到,這首詩是寫你和你母親的對抗。就是說,我們可以認為這首詩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和更年期的母親的這種對抗。當你受到你媽媽的「壓迫」的時候,你認為她是在打壓你,你會不會發出這樣一種感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所以這首詩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每一種解讀都有可能是合理的。這就指向了詩歌解讀中的很大的一個問題,我們古人用了「詩無達詁」這個詞來解釋。當然「詩無達詁」它更多地是講《詩經》是沒辦法去準確地解釋的。後來引申為詩的解讀是非常困難的,詩沒有辦法定論,它不像散文、小說這樣解讀起來那麼容易。它更不像一些議論文、說明文這樣,一目了然。今天我告訴大家一個概念「意象即詩眼」。再給大家看王老師1987年寫的一首詩,叫《沉澱黑暗》,昨晚我特意請了我們文學院今年畢業的才子、全校普通話第一名的李鵬達朗誦了這首詩,我放給大家聽。在嚮往黑暗的靜夜萬千條思緒刺穿太陽遙遠的多情連綴古客的長夢端坐鏡前聽任斑斕色彩心中滑落昏眩的光迷失星空茫然沉思黑暗盲目探險這個時刻追求圓寂的旨趣有過客誘我而去有美麗騎著古道瘦馬品嘗水仙花水蓮花的高潔領悟夜來香冬日臘梅的妙意有仙鶴從天外奔來呼喚水中伴侶呼喚光中伴侶人間有情愛泛濫而來看維納斯在愛河中掙扎丘比特在湖畔遊盪形形色色的動物結隊走過形形色色的靜物久立逝去在一個偶然的日子拒絕天星花香的誘惑黑暗梳理雜亂黑髮如整理永恆情結的頭緒無辜淚珠完全跌碎生命糾纏凝結陽光你在夢中在雨中嚮往黑暗用黑拼湊未來的歷史深色圖回味童年堆積上的稚趣那一個誘惑的一瞬七色花紛紛奼開遠古冰川紛紛消融一條內流河由寬而窄由窄而寬你冷冷地坐著體驗黑暗冷靜如深潭的卵石聽任河床衍變瀑布砸碎陽光大家聽到這首詩,你們知道這首詩寫什麼嗎?我告訴你們,這首詩救了一個人的命。這時候你就會知道,這首詩的重要性。本來課堂上老師不應該講自己的作品的,因為講到意象,我想讓大家知道,意象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對其他人的作品沒有辦法相信,比如說顧城,我們沒有辦法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寫?你為什麼用『黑夜』你不用『白夜』?為什麼要用『黑色的眼睛』不用『藍色的眼睛』或者『黃色的灰色的眼睛』?」現在已經沒辦法讓顧城來面對大家,因為很遺憾顧城這位詩人現在在天堂。老師講這首詩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讓大家明白意象是怎麼產生的,第二個,在座的都是青年學生,我希望你們聽了這首詩以後,能夠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永遠地去「沉澱黑暗」。這首詩是我1987年12月寫的,當時我校心理學專業一位寫詩的女孩是我的一個好朋友,給了我一首詩,她的詩的題目是《嚮往黑暗》。我當時看了「嚮往黑暗」的題目後馬上覺得有問題,因為「黑暗」產生的意境或者說「黑暗」這樣一種意象可以想像成一種非常可怕的詞語,就是「死」,甚至可以想到自殺。你們不要認為這是老師的靈感,這是二十多歲的男孩子的靈感,不是這樣的。因為這樣一個題目比較觸目驚心,《嚮往黑暗》和《沉澱黑暗》有異曲同工之處。《嚮往黑暗》是對死亡的一種渴望,一種追求,《沉澱黑暗》是對光明的、希望的一種追求。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觀點。我看了題目後就有一種擔心,讀了詩之後我就更擔心了。於是我就想勸她,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就是《沉澱黑暗》。一共準備寫三首,寫完第一首之後因為有事情就放下了。一個星期後突然得知一個消息,她自殺了。在她十八歲生日的那一天,吃了安眠藥。同寢室的同學發現之後把她送到醫院去。我知道消息後馬上把寫了後面兩首詩。所以我在裡面寫了:「維納斯在愛河中掙扎/丘比特在湖畔遊盪/形形色色的動物結隊走過/形形色色的靜物久立逝去/在一個偶然的日子/拒絕天星花香的誘惑」。實際上寫的這樣一種過程,它是對死亡的一種追求。在最後才寫:「你在夢中/在雨中/嚮往黑暗/用黑拼湊未來的歷史」。實際上也是她對死亡的一種追求。在我們第一堂課上,我一直強調我們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完成四方面的工作:知識傳授,培養能力,健康心理,人格健全。尤其是文學院的學生和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自殺率是在所有的專業中間是最高的。心理醫生的自殺率在所有職業中是最高的。一些電台的「知音」欄目的主持人幫別人排憂解難,最後自己卻陷了進去,甚至自殺。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們現在回到意象來。同樣的一首詩,我從《嚮往黑暗》中看到了自殺的傾向,自殺的念頭;同樣的一首詩,《沉澱黑暗》讓一個人看到了生的希望。最後我把這首詩發給這個女孩子,現在她活得很好,也很有成就。所以我最後寫到:「你冷冷地坐著/體驗黑暗/冷靜如深潭的卵石/聽任河床衍變/瀑布砸碎陽光」。不管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強。通過這兩首詩我們進入了意象,知道了什麼是意象。今天我用意象派詩歌的領袖龐德的一句話,「一個人與其在一生中寫浩瀚的著作,還不如在一生中呈現了一個意象。」意象派是和我們的新詩差不多同時出現的,美國的確切地說英語詩歌的一個流派。他們很強調意象。而這個流派又是受到了中國詩歌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古詩詞是特別講究意象的。他們讀了我們中國的古詩詞感嘆:「哇,中國人真是太幸運了」。其實我們的漢語很容易造成意象,中國詩人用漢語是很容易造成意象的效果的。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龐德的意象派的意象,和我們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是有差異的。龐德說的意象講的跟多的是圖像的方面,所以我一向主張龐德的意象不應該用沒有單人旁的「象」而應該用有單人旁的「像」,因為他們寫的東西很多都是要形成一種圖像的。就像我們在座的同學要寫情書、對某個女孩子說「我愛你」就要說:旗山上的小松樹正渴盼閩江里的小浪花唱歌」。你成了旗山上的小松樹,你那位夢中情人就成了閩江里的小浪花。但是,如果你想要她答應你,你就要跟她說想聽她唱歌,如果說「旗山上的小松樹正渴盼閩江里的小浪花大哭、痛哭、嚎哭」,那是肯定沒有任何希望的。這裡老師完全是在間接地說話。這也是我們詩歌創作的一個很大的技巧,叫做「詩出側面」,從側面去寫作,產生無理而妙的效果。詩歌欣賞或創作是特殊的感官體驗,意象及象徵性語言可以給人產生從時間和空間局限中擺脫出來的自由感覺。心理學家弗羅姆曾結論說:「如果我們自己關注對這些看、聽、聞、撫摸的感官表達的象徵,關注那些代表象徵語言是我們表達內在經驗的語言,它似乎就是那種感官體驗,是我們正在作的某物或物理世界對我們產生影響的某物,象徵語言是這樣一種語言,其中,外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象徵,是我們靈魂和心靈的象徵。」我們在閱讀偉大的藝術作品會經歷到突然成長的感覺。關於意象,龐德的見解最高明,他認為意象既有理智的東西,又有情感的東西。他給意象下的定義是:「一個意象是在一剎那時間裡呈現理智和情感的複合物的東西。……正是這樣一個『複合物』的呈現同時給予一種突然解放的感覺:那種從時間局限和空間局限中擺脫出來的自由感覺,那種當我們在閱讀偉大的藝術作品時經歷到的突然成長的感覺。」大家可以去讀龐德很有名的一首詩,《在地鐵站上》,然後去體會龐德的意象。龐德的意象重「象」輕「意」。而我們中國的古典詩歌重「意」輕「象」。我們下面談意象的分類,我們把意象分為三類。有人把意象分為了三類:符號性意象、象徵性意象和情感性意象。顧祖釗教授把意象分為心理意象、內心意象、觀念意象、泛化意象和至境意象。我把意象分為原始意象、文化意象、歷史意象、作者意象、讀者意象、符號意象和文體意象。符號性意象強調的是符號本身帶來的意義。象徵性意象強調的是它象徵性的意義。情感性意象重點在於表現它情感上的意義。實際上這三種意象是交叉的。比如我們為什麼祝壽的時候要做壽桃,就是因為壽桃它所具有的形象、意義,給了我們符號上的一種啟示。王老師自己研究出了一種意象的結構,就是我們研究意象應該注意七大意義。第一個是它的原始意義,就是它本來的意義。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王老師的詩《多想在鼓浪嶼浪來浪去》中的一個「浪」字,它的本來意義是什麼?是波浪。它沒有其它的意義。但是這個「浪」字寫到詩裡面,它就會產生奇特的意義,產生比喻的意義。「浪」首先會讓人聯想到波浪起伏,有種形象的感覺,還會產生一種聲音的感覺。我們不講這首詩寫得怎麼樣,但這句詩「多想在鼓浪嶼浪來浪去」,那種節奏感出來了,視覺感出來了,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我們在讀一首詩的時候,要想到意象和它想要表達的意義有什麼關係。有的東西是直接的。如果我們有一首詩寫到「血型」,O型血、A型血,如果我說我的血型是A型的,那麼我的性格是比較創新的、敢作敢為的,比較偏執的。如果說我的血型是O型的,就是圓形的符號,我就是個圓滑的人。中西方建築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傳統美學比較強調「和諧、均衡、渾圓」。比如說我們有泉州來的同學,他們那裡的石雕非常的好。比如雕石獅子,從來都是雕兩個,是吧?我記得惠安縣政府送了一對石獅子給我們學校,是成雙成對的。我們的建築一般也是十分講究平衡的,包括我們的講台你看也是十分對稱的。但是西方的建築,特別是哥特式建築,它的教堂是高聳的。就像我們這個講台非常平整的突然有一個話筒,高高的,就像西方的哥特式建築。解讀意象必須注重它的原始的、物理的特徵,比如它的形狀、它的氣味,它的物理特徵跟我們所要表達的意義的直接的聯繫。教師節你們應該送王老師什麼花呢?康乃馨。王老師是男的所以要送我康乃馨。絕對不能送什麼花?對,玫瑰。為什麼要送康乃馨呢?可能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康乃馨的名字,馨就跟溫馨連在一起,什麼最溫馨?母親最溫馨。所以母親節送花就要送康乃馨。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那個花的色彩。康乃馨是紅色的,但是它的紅色跟玫瑰的紅色是有差異的。它沒有玫瑰的紅色那麼深,那麼的奔放。所以送康乃馨應該是送母親,送長輩,送老師的,而紅玫瑰應該是送給自己的情人的。這是從色彩上來講的,另外還可以從大小上來講。康乃馨比較小朵,玫瑰是比較大朵的,康乃馨的開花是比較收斂的,比較含蓄的,玫瑰是比較奔放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人們為什麼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母親節應該送康乃馨,情人節是應該送紅玫瑰的。另外還有,我們在喜慶的時候應該是戴大紅花,包括同學們小時候在幼兒園領的那個小紅花。但是比較悲傷的事情比如在葬禮上的時候,人們會戴白花。如果你在幼兒園,你的老師獎給你一朵小白花,你戴回家一定好挨罵的。第二個是文化的意義。剛才我們講到為什麼康乃馨是母親節送的,而玫瑰花是情人節送的,它就跟我們的文化有關係。很早就有人認為,尤其是詩人,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彭斯,寫過一句詩:「我的愛人像一朵紅紅的玫瑰」。很多人就受這首詩的影響,認為應該把玫瑰花送情人,長期以來就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情人節應該送玫瑰花。又比如,我們有從西北來的同學,因為氣候的關係,西北的女孩子通常臉上紅紅的。西北的民歌沒有受到西方的影響,他們也沒有讀過彭斯的詩,但是他們同樣會用紅色的花來比喻自己的愛人。這就是因為女孩子臉上的紅團,很自然的紅,我們把它跟玫瑰的紅聯繫在一起。詩歌的歷史的潮流通常給跟當時的背景聯繫在一起。為什麼我們讀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們會認為這個黑色寫的是十年浩劫時期那種獨裁的、比較專制的那種統治,就是因為當時很多人寫詩認為黑色是比較封閉性的、比較貶意、比較壓抑的一種色彩。第三點,歷史的、時代的意義。比如剛才我們講到黑色,我們都把文革時期認為是一個黑色的時代。還有你們是不是都是六月份參加高考?我們過去都是七月高考,叫作「黑色七月」,因為高考那個時節實在是太可怕了。當時我們老師都說:「闖過黑色七月你就勝利了,你就可以穿皮鞋了。」也就是說黑色已經具有了一種時代的意義。我們在古典詩詞里經常都會碰到一個詞語——月光。古代詩歌特別是唐詩裡面寫到月光,那肯定是什麼?肯定是思念。不管是情人間的思念還是友人間的思念,我們都會用到月光。「千里明月寄相思」,為什麼不是千里太陽寄相思呢?它跟太陽和月亮的物理性質有直接的關係。再比如我們有位詩人叫艾青,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我們把艾青稱為「火把詩人」,他在詩裡面經常會寫到火把,連他去世時候的那種形象都證明他真的是一個「火把詩人」,對光明有著特殊追求的這麼一位「火把詩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舉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滅絕師太。我們在座的各位女生,如果將來讀碩士讀博士,希望你們不要成為滅絕師太。滅絕師太是什麼意思?她本來是武俠小說裡面那個女俠,在這裡指的是我們的女碩士女博士。換另外一種說法更有意思,更能說明問題。現在綠豆價格暴漲,所以說「逗你玩」,大蒜價格也暴漲,說「蒜你狠」,姜也在暴漲,所以說「姜你軍」。「逗你玩」、「蒜你狠」、「姜你軍」就是現在物價暴漲的情況下一種特定的術語,它背後有很深刻的含義。它不但有調侃的意義,還有文化的意義甚至還有政治的、諷刺的意義。第四種是作者的意義。詩歌的寫作因為更多的是抒情的,我們的有些意識、潛意識都會在詩中出現。我們寫到最後,有時候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我寫的這首詩本來是一首健康的詩,最後卻有人認為是一首色情的詩。比如王老師那首《多想在鼓浪嶼浪來浪去》,當著你們的面我可以對天發誓:這首詩是一首健康的詩。它寫出了我每周上七門課的「過勞死」般的生活中想放鬆的這種感受。比如我到鼓浪嶼的感受,你們在座的也可以感受到王老師的這種感受,我也想在鼓浪嶼浪來浪去。在鼓浪嶼浪來浪去肯定比坐在這裡舒服。但是有讀者就把它解讀成了一首流氓詩。說這首詩充分說明了王珂教授白天是教授,晚上是野獸。問題就出在「浪」字上面,因為這個「浪」有特殊的文化意義。我們講「浪子回頭金不換」,尤其在四川「浪」字是「浪蕩」的意思。我這個浪就是波浪的浪,不是浪蕩的浪。讀者以為是浪蕩的浪,說王老師是個浪蕩公子那肯定是不對的。學生朗誦馮至的《蛇》。蛇馮至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靜靜地沒有言語。你萬一夢到它時,千萬啊,不要悚懼!它是我忠誠的侶伴,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它月影一般輕輕地從你那兒輕輕走過;它把你的夢境銜來了,像一隻緋紅的花朵。大家聽到這首詩一定會特別的喜歡。現在老師告訴你一個驚天的秘密。有一年期末考試,我監考,題目就是賞析這首馮至的《蛇》,我當時無聊,就把這首詩背下來,不停地背不停地背,背著背著就覺得不對啊,這首我在十六歲就看到就喜歡的詩,怎麼是首色情詩呢?而且寫的這麼直露。越讀我越覺得那是首色情詩。後來我就想,如果這次期末考試,如果哪一個同學把它讀出了是首色情的詩,我一定給他滿分。最後的結果是,我們三百位同學中有兩位同學把它讀出了是色情詩。一位是個女孩子,讀了以後毫不客氣的講這是首色情詩,它不是寫的什麼故鄉的風景,它寫的就是女人的身體。還有一位是男生,是我們基地班的一位才子,現在在華東師大讀研究生,他在考卷上這麼寫著:「過去我讀這首詩的時候一直認為它是一首色情詩,後來當我知道是馮至寫的時候,我認為它絕對不是一首色情詩。」而那位女生用充足的理由說明了這是首色情詩。這件事情就讓我特別的驚訝,我就問了很多搞詩歌研究的專家,他們都說沒有讀出來是色情詩。我說你們再回去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詩到底是不是一首色情詩。在眾多新詩研究專家中,只有駱寒超讀出了「性」。他在《〈蛇〉的意識流幻示》(《20世紀新詩綜論》,學林出版社2001年版)有這樣一段結論:「蛇」的冰涼、陰沉、無聲的潛行,給予人的只能是恐懼而神秘的感覺聯想。馮至在這首詩中,卻竟然說「蛇」是「我」忠誠的夥伴!還「潛潛地」向「你」走去,把沉睡中「你」的「夢境銜了來」,這些表現潛在地反映著《蛇》里沒有正常人懷春的艷美,而是心靈嚴重受損者陰鬱的病態抒情。但問題還不是這麼簡單的。想把人鬱積的心力發泄於適當的行動就是慾望;人心成為慾望同社會影響的激斗場,而當後者取得了勝利,就會造成慾望的壓抑。為了擺脫這種壓抑,慾望只得逃入隱意識里躲起來,但它又隨時要想喬裝一番,通過檢查作用而闖到意識中去,以求得滿足。可是又畢竟出不去,這時它只有通過求夢或白日夢──幻想來獲得滿足。於是,這些以具體的意象為標誌的夢或白日夢,作為一種慾望的滿足,以顯象代表隱義,就出現了象徵。現在對《蛇》要進一步考察的,就是白日夢中一個蛇的顯性意象究竟象徵什麼意義或者情緒。不妨注意一下詩人寫「蛇」對「你」的示愛:「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它月影一般輕輕地/從你那兒輕輕走過」。如果承認夢中的圖像都是睡眠中器官狀態的象徵,夢中的「戲劇化」都是以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抽象的慾望的,那麼《蛇》中這些圖像和「戲劇化」表現就可以解釋成某種白日夢中性行為的象徵,而隱義則是追求超文化的動物本能這一主體怪異情結的泄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首公認的中國新詩史上的一首代表作,我們中國新詩史上有四大詩人,艾青、臧克家、馮至、卞之琳,而馮至的這首詩我們居然可以把它讀成是首色情詩。不可思議。問題就在於對意象的把握上。事實上意象有一個作者的意義在裡邊。作者寫的時候表面上沒有把它寫成色情詩,但是他那種潛意識可能會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間。我曾經寫過一首詩叫作《斑駁陽光》,寫的是我每天都會有的一種經歷:每天回寢室的時候會經過一片小樹林,陽光透下來有的地方明有的地方暗。於是我就寫了《斑駁陽光》,完全是一種實際的描繪,純潔得不能再純潔的。但我的一位專門搞新詩研究的朋友就讀出了這首詩是一首很色情的詩。他說你怎麼會寫這樣的東西呀?這就是王老師寫這首詩的時候有一種潛意識,這是造成別人把這麼純潔的一首詩讀成一首淫蕩的詩的很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意象。就是我們的有些意象按照原始的意義來講,可以有各種理解。還有一個是我們不知道作者的創作的經歷,創作的實踐。如果你把這首詩判定為馮至年輕時候盼望與情人見面的時候寫的一首詩,那蛇這個意象就是一個赤裸裸的色情的意象。但是馮至不是在談戀愛時候寫的這首詩,他是看了一幅畫以後寫的。那我們就可以否定這首詩是色情詩。第五個是讀者的意義。讀者的意義我強調兩點,一是群體讀者的意義,二是個體讀者的意義。比如說那次期末考試要求大家解讀馮至的詩,三百個同學中只有兩個同學把它讀成色情的詩,其中一個同學自我否定了這種看法。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它是寫故鄉的一首詩,或者是對故鄉的情人的一種思念。我們就要盡量使自己讀出的意義靠近大家所認為的那種意義,靠近群體意義。第六點是符號意義。過去我們的意象研究很少講到,就是一首詩中的符號放在那裡,我們就要知道它有什麼意義。它的本來意義不帶任何其它的內容,比如說,這個話筒彎彎地放在這裡,有一種彎曲的美,是吧?但是現在我把它筆直地拉起來,就是另外一種形狀,一種挺拔的形狀,甚至是一種「羈傲不馴」的形狀;而彎曲的話筒則會產生一種彎曲的、曲線的美。也就是說我們去讀一首詩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符號書寫的、排列的形式。話筒如同一個符號,不同形體的話簡筒給你的視覺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注意意象的符號的意義。第七點是文體的意義。同一個意象在不同的文體裡面是會發生變化的。比如說同樣一個意象放在散文詩裡面和放在詩裡面是會有差異的。接受美學有個術語叫「期待視野」,其中包括「文體期待」。說明文體的重要性。同一個意象在不同文體及不同詩體中會有不同的效果,甚至會有不同的意義,如小說與詩歌、小詩與長詩、抒情詩與敘事詩。小說中的意象單純,詩歌中的意象複雜。小詩中的意象明快,長詩中的意象樸素,抒情詩中的意象情感性強,敘事詩中的意象敘事性強。所以在意象研究中,一定要重視文體或詩體。總結一下:意象要注重原始意義、文化意義、時代意義、作者意義、讀者意義、符號意義和文體意義。而我們具體的意象的分析的方法是強調系統分析。剛才老師講到七種意義,也就是說一個意象你要從七個方面去考慮;不一定每個意象都會有這七種意義,但是你全面地去考慮可以使你對意象的解讀更加準確。為什麼要特別講究「系統地」解讀意象,就是因為意象只是詩歌寫作中的一種手法、一種修辭手法,它的目的是為寫作服務的,或者說它只是一片森林裡面的一棵非常奇特的大樹、一個景點而已,這個小景觀有助於使整個景區更漂亮,像黃山的迎客松一樣,但是它必須納入黃山的整個景區。有四個方法去解讀詩歌意象。第一個是宏觀與微觀結合,首先強調我們的閱讀要「盡精微,才能致遠大」,具體的一個字、一個意象到底是什麼意義、對字詞句的分析,可能對整個意義的分析會有更好的把握。同時也要「高屋建瓴」,站得高,才看得遠,孔子登泰山的感慨是「登泰山而小天下」。也就是說,要有一種高度,必須要使宏觀和微觀結合,才能更精鍊和準確地把握意象,也才能達到我們最終的目的——把這首詩說清楚。第二是要分清主次意象,詩歌中會有主要的意象和次要的意象。比如顧城的《一代人》,裡面的「黑」、「黑色」、「黑夜」就是主體意象,它們就比詩裡面的「眼睛」啊「光明」啊顯得更重要一些。當然也有些詩里的意象是比較混亂的,沒有辦法找到主體意象。再比如說剛才老師說的《沉澱黑暗》,後面的什麼「天星花」、什麼「維納斯」,它就是局部的,都是用來渲染氣氛的,全詩的主體意象就是「黑暗」,「黑暗」在這裡就是對生命的威脅。「沉澱黑暗」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要自殺,珍愛生命,拒絕自殺。但是我們沒有用「拒絕自殺」這個詞,我們用了「沉澱黑暗」,為什麼這樣呢?其實就像蜘蛛結網一樣,我小時候經常看到蜘蛛結網,現在你們可能就沒有這種幸運了。蜘蛛先是把幾個主幹織了然後再織那種小圈的,織出來的網非常精緻。另外一個詞叫「綱舉目張「。網的主線有了,網眼自然就有了。第三個是意象和其它的語言符號的結構關係。因為一首詩是由意象串起來的,但它還需要有其它的語言、符號,比如其它的不能算作意象的字、詞,另外還有空白,還有標點符號;還包括長句子、重複、一詠三嘆這些技巧。這所有的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把這首詩寫得更好。第四要求全面分析,協同作戰。詩歌的解讀不可能孤立地去分析意象,我們強調意象的分析,但不是說意象解讀就是詩歌解讀的全部,它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已,只是其中的重點或者說難點。意象分析必須和寫作特色分析合為一體,要注意個體意象和群體意象、作家分析和作品分析、語言學分析和社會學分析的有機結合。我們過去過分注重社會學分析,研究作家的身世。比如說王老師是重慶出生的,所以性格比較豪爽。現在我們又太過注重語言方面的研究,實際上一個好的作品分析是要把這些都很好地結合起來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語言的動物,每個人天生都有文學的知覺,我們講文學的感覺既是天生的也是後天培養的。人對詩歌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天然性,尤其是中國人,我們生在一個詩的國度,我們從小就對詩比較熟悉,很多孩子很小就會背唐詩。另外還有人類文化的一種繼承,中國人會一代一代地把詩歌的那種文化基因傳下來,在對後代的教育中會更加地強化。就像在外語學院的考試我們老師強調特別要注意憑自己的第一感覺去作選擇題,第一感覺可能是最好的。意象解讀也需要文學的感悟力。文學的感悟能力有三個方面。一是人對文學語言,如對「詩家語」(意象)的敏感,比如我們一看到「月光」第一感覺就是思念。第二是人對文學情感,如對人性的敏感。第三是人對文學形式,如對文體的敏感。這三種感受能力是我們文學感悟的三大內容,文學感悟是文學鑒賞的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文學感悟能力的保護和培養,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以後要去做語文老師的,一定要保護小孩子的天生的文學感悟能力。文學感悟能力主要分為兩大能力:讀者欣賞文學作品時對作品的「寫什麼」方面,如對作品的情感、思想等作品的意蘊的感受能力;另外是對作品的「怎麼寫」方面,如對文學語言、寫作技巧、藝術手法的感受能力。過去你們的老師只是教了你們對情感的感受能力,其實讀一首詩得到情感的共鳴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獲得美的享受。獲得美的享受不只是情感的享受,更多的是生命的享受、對語言的享受、對技巧的享受。就像老師上課一開始講的詩歌的定義包括內容、形式、技法這三個部分。那麼什麼叫「文學感悟」?我們來下個定義:文學感悟也可以稱為「文學敏感」,文學感悟能力偏重於人的本能的、直覺的審美感受力,主要指對文學作品的情感思想和語言形式的直覺能力。現在我們對一首具體的詩歌來進行解讀。大家來齊聲朗讀一首詩,昌耀先生的一首傑作。內陸高迥昌耀內陸。一則垂立的身影。在河源。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使一切可能的轟動自肇始就將潮解而失去彈性。而永遠渺小。孤獨的內陸。無聲的火曜。無聲的崩毀。一個蓬頭垢面的旅行者西行在曠遠的公路,一隻燎黑了的鋁製飯鍋倒扣在他的背囊,一根充作手杖的棍棒橫抱在腰際。他的鬢角紮起。兔毛似的灰白有如霉變。他的頸彎前翹如牛負軛。他睜大的瞳仁也似因窒息而在喘息。我直覺他的饑渴也是我的饑渴。我直覺組成他的肉體的一部分也曾是組成我的肉體的一部分。使他苦悶的原因也是使我同樣苦悶的原因,而我感受到的歡樂卻未必是他的歡樂。而愈益沉重的卻只是靈魂的寂寞。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一個蓬頭的旅行者背負行囊穿行在高迥內陸。不見村莊。不見田壟。不見井垣。遠山粗陋如同防水布繃緊在巨型動物骨架。沼澤散布如同鮮綠的蛙皮。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河源一群旅行者手執酒瓶佇立望天豪飲,隨後將空瓶猛力拋擲在腳底高迥的路。一次准宗教祭儀。一地碎片如同鱗甲而令男兒動容。內陸漂起。大家讀這首詩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一個又一個的意象撲面而來,各種情節撲面而來。那我們怎樣來解讀這首詩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昌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昌耀是個非常優秀的詩人,他留給詩壇一個非常博大的認知空間。要解讀這首詩,先要清楚詩壇對昌耀的總體評價,然後是對《內陸高迥》的總體評價。《內陸高迥》是頗能體現昌耀的人品與詩品的優秀作品,呈現出一位敢於命運抗爭有浩然之氣的生活強者和有藝術創造力的詩人。這是它的總體評價。然後我們要弄清楚昌耀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一個人。昌耀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坎坷的命運造就了這位非常優秀的詩人。然後我們要了解昌耀的詩的一個特點。他是強調藝術化的,強調現實理想化的,強調精神自由化的,強調人格高尚化的一位詩人。另外還要知道昌耀的一些詩歌觀念,昌耀認為詩歌是一種崇高的追求。還要知道《內陸高迥》寫作的意義,還有它的寫作特色。它的特色在於,它既是詩,又是散文詩。之後要弄清它的寫作背景,時代背景。昌耀這首詩寫於1988年12月12日,我們一定要注意作者寫下的詩歌作品的寫作時間。那是一個流行意象詩的時代,對意象很重視;現在我們是流行口語詩的時代,對意象不是那麼地重視。我們還要注意它的寫作特色,全方位地去分析它的具體的意象,比如「旅行者」、「內陸」等等這些意象,「內陸」這個意象他用了很多次。另外注意它的句子,詩中有一個很長很長的句子,用了163個字,這在詩歌寫作中是非常少見的。詩中有的意象是實景,有的是虛景,虛實相生。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這首新詩史上少有的意象詩,就像龐德說的,「一個人與其在一生中寫浩瀚的著作,還不如在一生中呈現了一個意象。」詩是昌耀的一種生存方式,是他能夠使自己像一個人一樣地活下去的生存手段,既是「苦悶的象徵」,也是「希望的象徵」,不僅他的苦悶得到宣洩,而且使他的靈魂得到升華。他主張「生活藝術化」、「現實理想化」、「精神自由化」和「人格高尚化」昌耀是非常注重藝術技巧的一位詩人,他有篇文章叫《請將詩藝看作一種素質》。我們在座各位以後要寫詩,希望能夠像昌耀一樣,請將詩藝看作一種素質。他說:「請將詩藝看作一種素質,一種生活質量,一種人文功底,而不要當作一種謀生的職業或求聞達的工具。」第二,高度重視包括經營意象在內的詩藝。大家注意他《內陸高迥》的「迥」的意義,是個形容詞,是「遠」的意思,內陸高遠;「異」,差得遠,內陸與其它地方迥然不同。另外還有一個動詞「聳」,內陸高「迥」,即內陸高「聳」。三者意義相互交織,形成巨大的語言張力。僅從詩題中的「迥」字,就可以說明他是一位「語言鍊金術師」,他真正做到了「古語新用,舊詞重鑄」。「內陸」可以指自然的內陸,也可以象徵人的內陸、社會的內陸、靈魂的內陸和道德的內陸,「高迥內陸」形象地象徵道德高地、人類凈土和生存境界。「內陸高迥」實質上是「夫子自道」,「內陸高迥」象徵著「詩人形象」及「生存方式」。不僅是詩人的理想形象和理想的生存方式,而且也是詩人的現實形象和當時的生存方式,也是他過去數十年堅持的生存方式。所以《內陸高迥》實際上是寫他自己的。昌耀是生活在哪裡的?生活在青海西寧的。大家想想青海的地理位置,青海是在內陸,在高原上的,而昌耀作為一個詩人,他非常堅強地在這塊古老的、蠻荒的土地上生活,受盡了各種挫折、坎坷,最後堅持下來了。《內陸高迥》實際上就是昌耀個人的形象。如果把詩中的一些意象,特別是一些物相替換成生相,如詩中所言「孤獨的內陸」,可以把「內陸」替換成「詩人」,「孤獨的內陸」便是「孤獨的詩人」,甚至可以換成「孤獨的昌耀」;「內陸高迥」可以替換成「想當社會的脊樑的詩人」、「堅持文人操守的昌耀」、「特立獨行的昌耀」。由《內陸高迥》不難看出,詩是昌耀的一種生存方式,是他能夠使自己像一個人一樣地活下去的生存手段,既是「苦悶的象徵」,也是「希望的象徵」。昌耀的新詩寫作既有「神性」的一面,也有「人性」的一面。這些就是我們解讀意象解讀出來的。所以我們來總結詩歌解讀的具體的方法,要「細讀」(close reading)的方式,更要恰如其分的讀(adequate reading)。要深入地去讀,但是不要過度去閱讀。要知道作者知作者(知人論世)、知意象、知語言、知文體懂詩人、懂語言、懂詩歌知識、懂詩歌寫作技巧。重詩人、重文本、重感悟、重知識。這就是我的詩歌解讀的方式。我特彆強調細讀,所以要求我的詩歌研究生認真學習「新批評」。很多同學可能還不知道新批評是什麼,新批評是在上個世紀中期非常流行的一個文學批評流派,他們尤其強調詩歌研究的細讀。我們這門課名叫「導讀」,「詩歌導讀」實際上就是要用細讀的方式來研究詩歌。我們學院的孫紹振教授就是一位文本細讀大師。很多作品我們讀不出有什麼意思,他可以讀出很深刻的意義來。他的解讀的能力是公認的,在國內是一流的。但我們在強調細讀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分的閱讀。回到老師今天講到的馮至的《蛇》,我們為什麼會把《蛇》解讀成一首色情的詩?可能有很多種原因,第一種就是這首詩很可能在潛意識中間是色情的,作者是這麼寫的;更多的原因就是我們讀得過細了,我們看到「蛇」這個意象,我們就想到了色情的東西。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只重視了意象的解讀,只重視了一個字一個詞,沒有重視把這個意象放在一個大的環境中去分析。尤其沒有重視語言、符號以外的那些因素。如果我們知道馮至寫這首《蛇》的意思,知道他當時為什麼寫這首詩,那我們就可能很清楚地斷定這首詩不是寫色情。就像了解我的同學知道我是在怎樣一種狀況下到了鼓浪嶼,在怎樣的狀態下寫的那首詩,就不會把《多想在鼓浪嶼浪來浪去》這首詩當作色情詩。尤其是當你知道鼓浪嶼具體的景點,比如日光岩、鼓浪石、鳥語林,你就會知道那就是對景的真實描寫;你就不會把這個鼓浪石想成跟色情有關的意象。為什麼日光岩呢不是月光岩呢,不會去想它有什麼文化意義、有什麼政治意義、有什麼心理意義、有什麼色情意味。這就要求我們做詩歌研究的人一定要見多識廣,知識面要廣。也就是說詩歌意象的解讀需要的不僅僅是技巧、方法,它更需要研究者具有雄厚的、金字塔式的知識結構。但是有的同學會說,王老師啊我還那麼年輕,我去哪裡得到像你這樣的知識結構呢?其實這不難,你們面對一首作品的時候,多去查一些數據,比如作家的創作情況,創作觀念,時代背景,對一首詩的評價,尤其要重視作家創作的原因。為什麼我後來把認為馮至的《蛇》是色情詩這個觀點推翻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讀到了馮至的回憶錄,他講到他這首詩是在怎樣一種狀況下寫的。同學們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要儘可能地去找數據。所以同學們做作業全是按自己想法說的我一律不給分,一律按書上說的也不給分。現階段如果你要寫一些作品分析的文章,我要求你三分之二要去靠資料,三分之一靠自己的觀點。在我們文學院的教學和研究中間,我一向倡導一種「科學精神」。不要老是認為我們是做文學的,我們可以推翻前人寫的東西,一定要強調科學精神,要有一種科學的態度,採用一種科學的方法,去解讀意象。我這次講座最重要的內容是,介紹七種意象的意義、七大意象,就是強調方法的重要性。希望這些方法對在座的同學們能有幫助。好,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心理學討論] 朱建軍意象分析(二)
意象@侏儒和矮人
朱建軍 | 意象對話使用的原則
五行意象秘斷訣
意象·夏娃

TAG:錄音 | 解讀 | 意象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