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示範校實驗項目企劃書
素質教育示範校實驗項目企劃書——
創設適合學生的教育
華東師大張江實驗中學
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對我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上海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因此,把華東師範大學張江實驗中學辦成「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富有特色、張江人民滿意的區實驗性示範性學校」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和緊迫任務。而創建素質教育示範校將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階梯,因此我們將素質教育示範校的創建過程看成是對學校實現轉變與發展的重要過程(階段)性檢驗。
一、背景分析及項目預設
張江中學創辦於1941年,是一所具有66年歷史的完全中學,在上個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張江中學曾與川沙中學等並稱川沙地區的「四強」。學校地處浦東腹地,學校的發展打上了很深的地區的烙印。隨著浦東新區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張江高科園區的崛起,張江地區迅速實現了城市化。2003年浦東新區政府實行了城鄉教育兩元結構的並軌,2004年區、鎮兩級財政共投資1.8億元,在張江鎮中心地區建成了佔地73畝的現代化新校區。
近幾年來,我校的教學質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校地處充滿創新活力的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一日千里。相比之下,儘管學校在硬體上實現了現代化,但內涵發展相對滯後,與當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很不相稱。高中錄取分數線在新區公辦高中中的排名偏低。初高中的教學質量低於區平均水平。初高中畢業生的去向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另一方面,我校辦學存在著很大的上升空間,可謂潛力無限。根據浦東新區政府和華東師範大學在2007年3月簽訂的教育合作協議,委託華東師範大學管理原張江中學,並更名為華東師範大學張江實驗中學。
我們認為,張江中學的更名體現了「華東師大」與「張江高科」兩大品牌的結合,學校的發展要充分體現和挖掘出「品牌」的內涵,凸顯學校文化由守舊型向創新型的轉變。因此,學校確立新時期的辦學理念是:秉承大學文化,弘揚張江精神,實現科學發展。
新的辦學理念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所應具備的重要元素,它既是對素質教育的闡釋,又反映出學校的辦學背景特點。
1、 學校教育所面對的是較典型、且反差較大的三種不同類型學生,須創設適合學生的教育模式來加以對應
我校的發展是在上海教育均衡化發展這一有利背景下展開的。
透過學校生源分析不難看出,我校的學生類型多樣,既有伴隨著張江高新技術園區的發展而迅速形成的白領金領人才的後代,又有剛剛從農民身份轉型而來的本地居民子女,更有為上海、張江做出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目前各自的比例大致是2:4:4;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和張江高科園區的進一步拓展,這一比例中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比重將迅速提升。
以上生源結構的追蹤調查數據表明,三類不同類型學生(包括他們的家庭)在求學定位和期待方面的反差較大、且較為典型:
——本地居民對子女的務實成長要求,
——外來務工人員對子女的立足成長要求,
——引進高端人才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要求,
生源條件決定了我校的辦學模式有必要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基礎上,亟待創設適合學生的教育模式:培養合格公民的基礎教育,而不是培養精英的考試教育。
2、 學校獨特的地緣特點也要求必須實施多樣化的教育來加以應對
作為發展晚於浦東的改革開放,卻又在聚焦張江的戰略中異軍突起的張江地區而言,顯現出快速發展地緣特點。這種特點一方面表現在從農村向城市、尤其是向以高科技為主導的園區經濟靠攏的身份變更、角色變更和經濟基礎的變更,又同時反映出變更帶給人們的不適應,尤其是思想觀念上的不適應和對包括教育在內的經濟以外的需求調整的不適應。而這一切都較為集中的體現在社會、家庭和學生對教育的期待懵懂和超現實的利益定位基礎之上。
3、 學校的發展背景同樣期待著擁有與之相匹配的教育個性
我校的環境構建是張江地區的一面鏡子,對地區發展有重要影響,這和我校在張江地區的地位密不可分。環境構建是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融合,也是我校發展的特色。環境構建包括外部環境構建和內部環境構建兩個方面。外部環境構建要建立學校與小區聯動的機制,大學中學與我校聯動的機制。這也是構建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標誌。內部環境構建要建立初高中聯動機制,還要健全與完善學校的設備設施,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
達成目標是:
1.溝通學校與張江地區、張江功能區的聯繫,開發張江地區的教育資源。
2.建立社區對學校的評估機制,積極爭取社會對學校辦學的資金支持。
3.組織本校教師和學生為園區、社區服務。
4.充分利用學校的場地、設備、設施,為健全與完善校區聯動提供條件和保障。
二、辦學理念支撐項目實驗
我校的辦學理念是:秉承大學文化,弘揚張江精神,實現科學發展。
我們認為,張江中學的更名體現了「華東師大」與「張江高科」兩大品牌的結合,學校的發展要充分體現和挖掘出「品牌」的內涵,凸顯學校文化由守舊型向創新型的轉變。
秉承大學文化 華東師範大學作為全國著名重點大學,擁有一支優秀的教育專家隊伍,成為我國和上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策源地和發動機。「求實創造,為人師表」是華東師大經過50多年的積澱形成的校訓。所謂「求實」就是要紮實學習,誠實做人;所謂「創造」就是要具有個性,勇於開拓。「為人師表」就是要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做思想和行動的模範。華東師大人正是在這個8個字的激勵下成長成才,而且在社會上素以「作風嚴謹,工作踏實,勇於創造,富有潛力」聞名。大學文化的熏陶催生了華東師大二附中這樣著名的中學。
因此,我校抓住學校更名的難得機遇,確立「秉承大學文化」的辦學理念。
弘揚張江精神 張江是浦東新區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區域。張江高科技園區自成立以來,特別是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實施「聚焦張江」戰略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經成為自主創新的高地和典範,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的樣板和龍頭。「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園區文化和創業氛圍正逐漸形成。時代的脈波衝擊著張江這片改革熱土,也衝擊著張江實驗中學的每一名師生。我們把張江精神聚焦於「開拓創新」這一核心思想內涵。
因此,我校利用張江創業的區域優勢,確立「弘揚張江精神」的辦學理念。
實現科學發展 學校的發展應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科學發展。首先,學校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為本。要協調好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三者之間的關係,形成三者的良性互動、統一協調。學生的發展以教師的發展為前提,以學校的發展為保障;教師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追求,以學校的發展為依託;學校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教師的發展為基礎。其次,學校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是循序漸進和跨越式發展的有機結合。循序漸進是學校發展的總規律,因此,學校的發展要反對急功近利;跨越式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學校的發展要善於抓住機遇,勇於迎接挑戰。第三,學校的發展是和諧的發展。一個維度表現在人的和諧發展、環境的和諧發展、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上,另一個維度也表現在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和諧發展上。
因此,我校謀劃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確立「實現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
三、項目核心特色
1、 建構適應學校的課程結構是實踐項目的核心載體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的學情、教情,必須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校發展的根本所在。要努力開發校本課程,探索新的課程體系;要完善教學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二)達成目標
1).建立適合張江實驗中學的課程體系和評價系統,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力爭能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教學水平的快速提升。
2).基本實現學校的文化轉型,形成「求實、和諧、開放、創新」校園精神,使得學校的發展與張江高科技園區日新月異的變化相適應,與華東師大實驗學校的名聲相匹配,成為浦東地區的一所優質中學。
3).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培養自學能力,加強學風建設,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給學生的發展創造自由的空間。
2、 我們對基礎課程的理解與定位
從教學行為入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加強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度,提高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執行力。高度關注教學質量的現狀,樹立「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的觀念,把危機感轉化為責任感和緊迫感。
(2)在課堂教學中切實關注學生的學,分層推進,分類指導。從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和評價5個環節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充分利用華東師大和華東師大二附中的優質教育資源。積極主動地吸取華東師大二附中教學顧問的建議,把教學顧問為學生開設的講座當作我校教師研究教學的範例,促進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擴大學校的開放度,與區內同類辦學質量較高的學校交流學習。
(4)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開發教師在線培訓系統。加強校長信息化領導的培訓。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開發應用遠程教研系統。開發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檔案系統。
(5)加強初三和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力爭在升學考試中取得進步。
3、 我們對特長課程的理解與定位
從校本課程入手,開拓教學的新領域
(1)校本課程開發是我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標誌性工程,是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的需要。校本課程開發要在原有基礎上穩步推進。原來承擔活動課與探索課的教師先行一步,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和課程資源,在全校啟動校本課程建設時起示範作用。每名教師開設1、2門校本課程。具體開發事宜見學校課程開發指南。
(2)我校是區體育特色學校,上海市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要繼續保持我校的體育特色。繼續訓練體育運動隊。體育組教練與班主任共同關心運動員,爭取訓練與學習兩不誤。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貫徹健康第一的理念。辦好校運動會,積极參加張江鎮、浦東新區、上海市的各級運動會,爭取獲得好成績。
(3)創建區藝術特色學校。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教師要善於發現有興趣和有特長的學生,鼓勵教師採取課外活動的形式予以培養,支持和指導他們參加各種競賽,參加藝術類高校招生考試。支持音體美勞等學科組建學生社團。
(4)創建區科技特色學校。以學校課程為基礎,以活動為舞台,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關注市和區學生科技、環保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進一步落實ESD項目,把可持續發展教育與活動組織好。
(5)關注學科類競賽。語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等學科教師要積極鼓勵與指導有興趣、有基礎的學生參加競賽,培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項目實施方案
適合學生的教育可具化為「基礎加特色」的初中培養模式。
(一)實驗背景預期與目的
社會的發展對張江地區的教育提出了更實、更高的要求。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全面發展的思想得到更好的落實。學生要有更好的發展,教師要有更高的水平,學校要有更優的資源。這些變化都給初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我校的初中辦學要充分考慮生源、師資、學生去向等情況。對內要加強實力,形成特色;對外要創建品牌,形成文化。減小發展阻力,擴大發展空間。走一條符合張江實驗中學實際的「基礎加特色」的培養之路。
「基礎加特色」的初中培養模式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核心,培養自信樂學、明理博識、熱愛家鄉、視野開闊的張江學生。在家做好孩子,在小區做好少年,在學校做好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注重開拓多元發展思路。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指導,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在「班有特色,校有亮點」上做文章。抓好共同基礎課,開發校本課程,重視興趣課程、特長課程,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經過3、4年的努力,換得家長和社會的好評。
(二)實驗項目的內容
(1)推進教師專業發展 初中素質教育要有明顯突破。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鼓勵教師開發校本課程,提升學校教學質量。逐步形成我校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改進計劃,啟動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2)拓展學校課程的課程資源體系 基本建成具有張江實驗中學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有一定數量、一定質量的校本課程。大部分教師的常規教學進入良性規範發展軌道,教學質量得到初步保障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3)打破班級界限,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具體內容可概括為:鞏固基礎,拓展領域;搭建平台,強化特色;以德潤學,以教督學,以愛促學;學習本校高中培養模式實驗的經驗,探索初高中一體化培養新路。
(4)實現學校課程向校外有效延伸:
——建立小區學校聯動辦學機制
教育系統是小區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與小區內其它子系統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與整個小區大系統的關係更是如此。目前,學校存在的諸多問題都是與社會問題緊密相關的。校內問題往往存在著社會根源,而小區內的社會問題又與學校教育程度緊密聯繫著。要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學校與小區必須聯合行動。
(a)充分挖掘張江地區的教育資源。建立包括政府官員、企業管理者和小區居民在內的「講師團」,把小區內的居民、文化、科技單位作為學生參觀學習和服務的場所,溝通學校與社會的聯繫。
(b)積極爭取建立張江實驗中學的小區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職責主要是溝通小區各方面與學校的聯繫,雙向利用教育資源,同時對張江實驗中學的辦學滿意度作出檢測,提供辦學建議,發動有關企業建立辦學基金會。
(c)開展服務小區活動。組織張江實驗中學的教師定期下居委會開展「家庭教育諮詢活動」,組織張江實驗中學的學生定期下居委會進行志願者服務,樹立張江實驗中學的良好形象。教師定期為小區做專題報告。如,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規律與特點;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項;家長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學校教育的進展;家庭輔導的作用、時機及方法等。不定期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分析諮詢。舉辦親子教育、科技創新、體育鍛煉等活動,協助小區開辦並主持科普創新活動室,開展行為規範教育、主題宣傳等活動。為小區教育提供師資支持。
(三)實驗項目的任務
本著基礎規範化、特色多樣化的原則,組建「基礎加特色」實驗班。語文設寫作班、書法班,數學設競賽班,外語設口語班,物理設航模班,化學設生活化學班,藝術類設聲樂班、繪畫班,體育設乒乓球班,勞技設創意班、園藝插花班,社會類設禮儀班、生活技能班等。
(四)實驗項目的實施
1.第一階段任務:①教師集中學習和開展調研,進行課程和活動的整體設計,制訂預備班的工作計劃;②完善「一幫一」導師制度、黨員服務制度;③開展家訪等家校互動活動。
2.第二階段任務:①進行軍訓和新生入學教育,組建實驗班。進行紀律、誠信、品格、能力、價值觀等常規思想教育。培養責任意識、發展意識,培養自我管理等行為習慣。建立學生行為規範承諾書制度、班委會管理責任制度、文明教室創建制度、愛生承諾制度,建立愛心基金,給貧困學生感情和經濟上的幫助;②探索課堂教學行為改革,培養建立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從頭抓起,在預備年級學前暑假,著手加固小學的數學基本概念、基本運算、應用題目的處理等。加強英語的音標認讀、單詞的拼讀、句子的朗讀、基本的書寫等。加強漢語的基本功練習和培養等;③實施實驗課程。加強檢查,開展學生評教活動;④組建學生社團、推進陽光體育、開展小區服務。開展科技製作活動,開展公益、合唱等教育社團活動。開展迎接世博會系列活動;⑤跟隨高中實驗項目開展相關活動。
3.第三階段任務:①進行學工、學農、學軍實踐活動;②匯總研究性學習和實驗教學的成果;③繼續推進和總結實驗課程的實施;④繼續跟隨高中實驗項目的有關內容活動;⑤加強學生社團、陽光體育和小區服務的工作;⑥初步總結實驗項目的經驗。
4.第四階段任務:①學習並制定初三工作計劃;②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③組織學生學習科學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④組織複習指導;⑤全面總結實驗項目,彙編有關資料。
(五)實驗項目的評估
主要考慮以下目標的落實情況:①初三畢業年級中考合格率達到90%,接近完全中學的平均水平。②形成「書聲+歌聲+樂聲+科技小製作」的校園文化特色。③每逢重大節日,「特色」登台亮相,或參與新區競賽、競技,取得一定的社會認可度。評估方法另定。
五、結語
我校的發展目標是:華東師範大學張江實驗中學辦成「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富有特色、張江人民滿意的學校」。
我們認為,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形成「求實、和諧、開放、創新」的校園文化,並以此為校訓,營造促進學校發展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大學與名校的優質資源,充分依靠區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力爭在3、5年內使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有明顯的提升,與張江地區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匹配。
推薦閱讀:
※關於柔韌素質訓練的問題
※學習需要的七種綜合素質
※蹲式負重訓練在體能素質訓練中重要嗎?
※各型血型人的隱性素質與顯性素質
※「放飛自我」的單車手最沒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