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談《水滸》潘金蓮:北宋女性不會「露胸」|水滸|武松

學者談《水滸》潘金蓮:北宋女性不會「露胸」

2014年07月09日 09:11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趙炎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參與 0評論

武大郎有沒有歷史原型

由於新版電視劇的熱播,關於名著人物的原型又爭論開了。

著名學者羅文興在其《被誤讀的中國歷史》一書里宣稱,武大郎史有其人,「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歷史上實無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學典型罷了」。

更有甚者,一非知名文史愛好者屁顛的跑到「武大郎」的故鄉採訪,煞有介事寫文曰:「武大郎即武植,在陽谷縣做縣令。宋江路過陽谷縣時,路遇武植,托宋江帶口信給武松」,還說「武植有個同窗好友叫黃堂的,來找武植借錢,因未能如願,便到處留下誹謗武植的字畫,這些東西正好被施耐庵看到,並寫進了他那部千古傳誦的《水滸傳》中,流傳天下」云云。

整個兒是個穿越劇,把宋代、元代、明代的幾個人全放一塊兒了。

這些書及所謂的考證文字,非常的不靠譜。

就算流傳下來的武植古墓的墓志銘是真的,根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這幾句話來看,武植應是明朝的進士。

施耐庵死於1371年,也就是大明立國的第三年,明朝第一屆科舉或剛剛辦完,武植是斯科進士?未必,就算是,其時《江湖豪客傳》(即《水滸傳》)初稿早已完成,又何來「施耐庵看到並寫進書里「一說?

墓志銘後半段云:「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那麼,到底誰詆毀了「武植」和「潘氏」的名節?原著者施耐庵乎?修改者羅貫中乎?恐怕都不是,而是其後人妄自勾連《水滸傳》產生的「無病呻吟」罷了,目的一如今日之爭奪名人故居的意味,不說也罷。

武大郎的原型即明代的武植,此論顯然站不住腳,相反,武二郎倒是確有歷史原型的。

武松的原型見於不少地方志。

在《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地方志里,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

這些地方志敘述道,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涌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遷為提轄,成為高權心腹。

後高權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大壞蛋一個。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

武松對蔡鋆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

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等「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慘遭重刑死於獄中。

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竊以為這些地方志的記載想必不能當做史料,收錄自民間傳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既然有民間傳說,就說明武松可能確有其人,否則民間還傳說個啥?

施耐庵與羅貫中師徒長期生活在揚州、蘇州一帶,離杭州並不遠,施耐庵本人也曾入仕錢塘(杭州),後在江陰專心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聽到這些個傳說,進行藝術再創作,自然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關於秦觀的鵲橋仙詩中兩句的看法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大家同意這一觀點嗎?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與唐代名相姚崇墓地相鄰,但待遇天壤之別
北宋名臣呂大臨家族墓出土的珍貴瓷器
北宋讓中國女人轉向封閉,給中國男人丟盡顏面!
讓北宋兩個皇帝相互殘殺的花蕊夫人究竟有多美?

TAG:女性 | 北宋 | 學者 | 武松 | 潘金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