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五台山【塔院寺】主持—如空法師名僧背後的平凡故事

如空法師是一位年輕而有學識的和尚。他勤奮苦學,記憶力超群,個人修持極好,辦事能力也很強,故深得高僧大德寂度法師的器重。

如空,俗名黃維沛,。1963年1月9日生於四川省溪縣常樂鎮凌霄村。七歲上學。由於生性聰穎,所以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高材生,深得老師同學的喜愛。他特注意品行修養,從不跟同學們鬧矛盾。遇著不順心的事,他常是待人寬,責已嚴,寧肯自己在勞動方面多出點力,在經濟上多吃點虧,也不願跟人鬥口舌,生就的菩薩心腸。1982年高中畢業後,他滿可以考中大學的,但因家庭經濟困難他沒有報考。

如空兄弟姊妹7個,他排行老四。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兩個妹妹、一個弟弟。

如空從小很懂事。他體諒父母的難處。他說,不是你們不供我上大學,我們的家庭實是太困難了。他對父母親說,他受叔叔的影響十分信佛,並想出家,不知爸爸媽媽意下如何?如空的爸爸媽媽從心底也很信佛,但考慮再三,只同意讓如空的二哥出家。如空不能如願,心中雖感悵惘,但父母命難違,只得服從。

但如空的叔叔真悟法師卻認為如空從小對佛有緣,加之學習好,悟性高,生來是佛門中人;而如空的二哥太戀家,出了家也恐怕常呆不下去。與其半途而廢,不如不出家為好。於是,如空得以在高中畢業之後,1982年正月於四川成都昭覺寺剃度出家。剃度師就是如空的叔父真悟法師。

說到如空的出家緣由,還應該提及一下他的一位堂兄志。還在如空上高中時,他的這位堂兄便於。1980年在昭覺家了。這對他影響很大。如空與他這位堂兄是幼年時一起的。而且兩人很要好,脾味特別相投。如空拿定主意出家,其與生俱來的佛緣外,其叔父和堂兄對他的影響也是一個忽缺的主要原因。他之所以一開始就出家於昭覺寺,也很明這個問題。

出家不久,受真悟法師推薦,如空於1982年陰曆二月日到達五台山塔院寺。寂度法師成了他的受戒師和依止師筆者在採訪中,聽了如空師的講述,望著他清秀的臉威由聯想到一些往事。就在如空上高中那陣子,筆者正在高·教。不過,我不在四川,而是在山西省五台中學。看著如空想起了我教過的與如空同齡的那些學生們。憑如空的才智是滿可以進人高等學府的,因為憑當了二十年高中教師的感覺,我覺得我面前的這位年輕的和尚他不比我教過的那!才生差。為此,我不無惋惜地問他,說你沒上大學,後悔不後悔。如空點點頭,說當然是有點後悔,因為大學畢業之後再出家佛經的領悟肯定要比現在強得多。可家庭太窮,這在當時;是無法逃避的現實。

如空到塔院寺後,其聰明才智很快被寂度法師發現。於他有幸在寂度身旁擔了侍者,而且一千就是三年。這三年自問,對如空來說太重要了。在五台山的出家人中,寂度法師是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大學者。在這樣的師父名下當侍耳濡目染,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薰陶。要說得寂度真傳如空當算其一也。就在隨意談吐中,筆者便感到如空法師等不錯。

多年來,由於工作的需要,我上五台山的次數不少,而且採訪中有幸接觸了好多僧人。他們中既有能海、通願、清佛、寂度等大德高僧,也有像妙江、妙音、林虎、如空等一批年輕有為的後起之秀,而如空的記憶力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見如空法師講述的十分流暢,我覺得他記憶力不錯。於是,我就一古腦兒將自己不懂的一些常見的佛教詞語講出來向他請教。比如「大慈大悲」,常見也常說,但我不知道這個「悲」字在這兒做何解釋。如空告我,說「大慈大悲」即偉大的慈心和悲心。給眾生歡樂叫做慈;給眾生拔除痛苦叫做悲。經他這一講解,我馬上說,如此說來,那「大悲殿」,就是給眾生拔除巨大災難和痛苦的殿堂了。如空點點頭,說是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去拜見通願法師,見她門上貼一副對聯,其中,下聯是「一瓣心香拜大佛」。我說,這「心香」是什麼意思?如空法師說,這是一種比喻。即心中的虔誠就像焚香供佛一樣。談著談著,由於慣了,他就順便給我講了好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或是文學書籍中常見的一些佛教詞語。比如,「心燈」是指心中的靈明不昧;「心猿」,即人心散動如猿猴;「不死門」,即不死就是涅磐,入於涅磐之道,叫做不死門;「化身」,又名應化身,或變化身,即佛為了濟度眾生變化出來的身,為佛三身之一。「意馬」,即心意外馳,猶如奔馬。

佛教傳人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知不覺間好些佛學用語、佛學思想已漸漸融化於華夏民族文化之中。對於一般人來講,弄懂一些常見的佛學用語也是應該的。真感謝如空法師。他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是那樣強。老實說,對於一些僧人來講,我不敢隨便問,不是我不虛心,而是怕一下子將人問住了,彼此都很難堪。因為以前有過這種難堪,弄得彼此都不愉快。出家多年的人對上述提到的一些簡單的佛學用語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看這種情況不多,而是說很可能知道而忘記了,或者是沒忘記卻講述不清楚,以致於以己之昏昏,難使人昭昭,反倒會覺得提問者是有意刁難、存心不良。時至今日,如空法師才賜教解惑,不能不從心中感激。

如空法師在寂度法師身邊當侍者三年,寂度師覺得這位徒弟各方面長進很快,而且值得信賴,便於1985年,讓其負責管錢,並同時負責全寺僧人的吃、喝、拉、雜、睡等日常生活的管理和寺廟建設,這實際上等於寂度法師把寺廟大權已交給了他。從1985年到1995年,整整十年間,他就一直擔當此重任。

1996年,如空法師升任塔院寺監院;:1997年當選為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1998年農曆8月接法於寂度法師座下,任塔院寺住持兼監院。

如空法師擔任住持之後,同他的師傅寂度法師一樣,始終把學法念經放在第一位。不管工作怎樣繁忙,他都要巧妙安排時間,堅持上殿做功課。他常對寺里僧人講,不管這緊那緊,什麼緊也不能緊過念經。做為一名僧人,不上殿,不念經,那還叫什麼僧人!他對筆者說,僧人的天職就是守戒,念經。

有一次,他到太原辦事,返回塔院寺後,已誤了做晚課。他匆匆洗了把臉,換了件僧衣,便匆匆趕往大殿補做功課。夜闌寺靜,寺里的僧人都進入了夢鄉,而奔波勞碌了一天的如空法師卻一個人在大殿里低低地誦經。做完功課回到禪房,覺得肚子空空的,方想起急著往回趕,怕誤了做晚課,結果途中也沒吃點東西。他環顧了下屋內,屋內沒有任何吃食。做為住持,一個大寺廟的住持,香客、居士們常給他帶些禮品來,其中不乏水果、糕點等食品,可他從不獨自享受,而是悉數交給知客,讓其能做貢品的先貢佛,不能的交給齋堂處理。

如空法師嚴守戒規,為眾僧稱道。但同時,他對寺內原有的一些清規也做了一些改革。在大法允許的範圍內他去除了一些無用的和不實際的規條,而新加了一些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與戒律相順的清規,以達從嚴治寺之目的。這一改革受到寺廟僧眾的歡迎,從而給千年古剎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大爺來到塔院寺看望他出家的兒子。可他兒子,一位臨時在寺內掛檔的遊方僧拒不見他的生身父親。理由是,他既已出家,也就了斷了塵緣,再不想跟家人有任何牽扯。那老大爺找見如空住持,講述了從前父子不睦的一些往事,表示後悔和對不住兒子。如空覺得,不管過去誰是誰非,能對錯誤懺悔和反思的人都應當加以原諒。如空把那位遊方僧叫到方丈室,跟他共同探討了「報四恩」的道理。佛家是講究「報四恩」的。這四恩就是: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如空說,你以為出了家已了斷塵緣,就不認生身之父了,是有點偏極。佛是講求博愛的,是非常寬容的。我希望你能以佛子之心忘卻從前你們父子之間的恩恩怨怨,但不可忘卻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就像不能忘卻社會、祖國和佛祖一樣。我們寺廟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都要舉行盂蘭盆會,目的都是給活著和死去的父母祈福超度。可見父母恩是不能忘的。經如空師的認真開導,那位遊方僧善待了自己的父親。

自如空法師擔任住持之後,他像寂度老法師一樣,也十分注重對寺廟的修繕。修繕中,每次義務勞動他都帶頭參加。他常對寺內僧人說,請記住,勞動是一種光榮。無疑,這是一種極其可貴的先進意識。

在修繕寺廟的同時,他也十分關心周圍百姓的生存狀況。他除代表寺院捐資為當地修建希望小學之外,還發動寺內僧眾個人捐資,為興建希望小學做功德。五台山距台懷中心區較遠的一些小寺廟,由於香客較少,寺廟收入甚少,故想對寺廟進行修繕也因經濟困難而受到制抑。如空法師知道這種情況後,主動出資給予幫助。

在該辦的一些事情上,即使多花點錢,他也欣然去辦,顯得很豪爽。他說,為社會做功德,是應該的,我們以前是這樣做的,以後還會這樣做。但對有人所借寺廟的錢,不管多少,他都是要往回收的。

那是他任住持不久的事情。一日,一位從廣州來的老僧,到五台山後從塔院寺,也就是從如空法師手上借了寺廟的二千元人民幣,說下一回廣州之後,錢馬上就寄來,可誰知一直拖到第二年秋天,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那老僧也沒將錢寄來。電話上聯繫了幾次,也沒聯繫上,如空心上就有點急。他覺得二千元不是個小數字。這筆為數不小的錢是從自己手上借出去的,是寺廟的香火錢。寺廟的錢是不能隨便流失的。借出去如收不回來,不僅寺廟受損失,而且對借出的人和借錢的人都不好,都有損於功德。特別是那借錢的老僧,修持了幾十年,倘若因這二千元錢,或是忘記了,或是有意拖欠,都不好,因為他失去了誠信,佛是要怪罪的。如空想,二干元雖不是小數字,但偌大的塔院寺少了這二千元也實在無關大局,而關鍵是自己借出去不及時往回收,佛也是要怪罪的。就為這件事,如空幾次在夢中夢見去找那老僧,醒來方知是空夢一場。是年秋,如空借回四川老家看望父母之便,決心到廣州去找那老僧清收拖欠。多少年不回故鄉了,他很想多在幾天,但想到自己擔任住持不久,重任在肩,寺里工作比較忙,所以只在家呆了兩天就去了廣州。那老僧是位遊方僧,行蹤飄忽不定。當如空到廣州之後,他雲遊到湖南去了。不過,在臨行前,老僧給他的徒弟留下了話,說我走後可能有五台山的如空法師來找我,你們留住他,千萬不要讓走了,並很快給我個電話,我馬上就回來。

見老僧不在,如空心裡很急。可老僧既然有言在先,就只好等上幾天,因為從五台山到廣州,天南地北,來一次不容易啊。在此之前如空從來沒到過廣州。廣州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各省市之前列,變化特大。而且也特繁華。那老僧之徒弟就想帶如空去逛逛大街,看看市容。可如空卻心如止水,一門心思潛心念佛,哪裡也不去。他隨該寺僧人按時上殿做功課,嚴格遵守寺廟規矩,把自己完全當成了一位臨時掛檔的遊方僧,絲毫不以五台山大寺廟的住持而自舉。卻說那老僧接到他徒弟打給他的電話,馬上乘飛機就飛回了廣州。老僧見到如空法師之後,首先第一句話便是「阿彌陀佛」。接下來便是「老衲昏沉,望法師海涵。」緊跟著便誇開了如空。他說,當初老衲與法師素昧平身,法師敢將二千元大錢借於老衲,是厚道之人也。而老衲昏潰,一忘再忘,致使法師長途奔波,而老衲是罪上加罪喲。接下來他便從僧人的修持方面對如空大加讚賞。他認為如空這一借一收,是大恩大德之舉。由此引申開去,講經說法,廣證博引,使如空有茅塞頓開之感。如空知道佛菩薩神通廣大,能現種種之身向人說法。而眼前這位老僧大有佛菩薩借化身做例子來勸人的樣子,便覺得好似佛菩薩在為他現身說法。如此想來,如空就感到好像佛菩薩在有意通過這件事來考驗他。當如空裝上老僧歸還的兩千元人民幣起身回五台山時,老僧帶領全寺僧眾為他合掌送行。從此,二人結下了友誼。如空認為老僧是大智若愚的得道高僧。老僧認為如空是當今年輕僧眾中不可多得之人才,往後必有大的發展。

從這件極為平常的事情上,我看到了一種不平常的心態。我覺得那位老僧和如空法師從心態上講都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他們之間那種清廉而高貴的友誼很值得凡間人好好學習。

塔院寺是五台山屈指可數的大寺廟之一。願這座千年古剎在年輕的住持如空手上勃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讓那修葺一新的巍巍白塔更加昭示五台山誘人的魅力。

推薦閱讀:

小五台【轉載】
歷代帝王與五台山之一
傳喜法師五台山解讀《八大人覺經》
當年這些港姐都只能給她做配角,春十三娘永遠都靚絕五台山!
《朝山行腳·五台》第五十四天

TAG:故事 | 主持 | 平凡 | 法師 | 背後 | 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