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現代名人的養生之道

十位現代名人的養生之道田永清輯錄一董必武一生始終站在歷史變革的前列,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董老從來不抽煙、不喝酒,飲食簡單且有規律。關於養生,他有個「三不」口訣:吃飯不飽,走路不跑,遇事不惱。董老對於非原則問題,總是與人無爭。他自比「老牛」,意思是除了「吃點草料」,別無其他要求。或許正是這樣的心態,才能擁有90歲的長壽。二「退休不發愁,還有橋牌、網球和眾多好朋友,國泰民又安,老年樂悠悠。」這是我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萬里同志退休後給自己寫的一首打油詩。詩中既有退休生活的生動寫照,也有他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萬里生於1916年,自1993年離休後,就開始了有規律的晚年生活。他的日常生活曾被其長子萬伯翱風趣地概括為「三打、兩看」。所謂「三打」,就是打網球、橋牌、高爾夫。所謂「兩看」,就是看報紙、看文件。萬里有一句養生心得:「一動一靜勝過吃補藥。」動,就是打網球;靜,就是打橋牌。萬里不相信任何靈丹妙藥,也不相信所謂的長壽妙方,唯一信賴的就是鍛煉身體。他常說:「打網球能讓我四肢靈活,打橋牌能讓我思維敏捷。」三多年前,作家王蒙問當時已十分高齡而且非常健康的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您的養生之道是什麼?」周老回答說:「說了別人不信,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三個字。我從來不考慮養生不養生的,飲食睡眠活動一切順其自然。」聽了周老的回答,王蒙寫了一篇題為《太想贏的時候反而會輸》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講的太好了!對比那些吃補藥吃出毛病來的,練氣功練得走火入魔的,長跑後猝死的,還有秦始皇漢武帝等追求長生不老之葯的,賈家寧國府里煉丹服丹最後把自己葯死的……他的話就更深刻。當然我無意否定良好的生活飲食鍛煉安排的重要性。」四袁曉園天下聞名,不是因為她四妹袁靜寫了一部《新兒女英雄傳》,也不是因為她三妹的女兒是瓊瑤,而是因為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出身書香門第,工詩詞,善書畫,喜交友。青年時代她衝破封建家族樊籬,隻身赴法國勤工儉學;上世紀40年代她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外交官;70年代她作為著名美籍華人學者第一個率團訪華,受到黨和國家多位領導人接見;80年代,她毅然放棄美籍,別子還鄉,葉落歸根。她100歲時,在中央美術館,展出自己創作的100幅書畫,前來祝賀、觀賞者人頭攢動,劉延東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她101歲時,在古都南京創辦了袁曉園藝術館。我和方軍同志與新中國第一任駐美大使柴澤民、陳毅元帥長子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等前往祝賀。袁曉園與前來祝賀的人們親切交談,並翩翩起舞。袁曉園為我寫了「圓夢園」齋名、「聞雞起舞」成語,並贈我一幀七絕橫幅,表述她的養生之道:不拜耶穌不參禪,不信氣功不練拳。人間哪有不老葯,順其自然過百年。五著名漫畫家方成,年近90歲時,仍然黑髮,挺拔,精神矍鑠。看外表像60來歲,聽說話像50來歲,頭腦反映恐怕40歲的人也比不上。他童心不泯,不知老之已至。他每天清晨5時起床,整天忙忙碌碌,筆耕不輟,創作不止,還經常騎著自行車到處轉悠。他給自己畫了一幅漫畫像,並寫了一首風趣幽默的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生就靠一個字:忙!」有人開玩笑說:「要是方成活不到100歲,肯定是老天爺犯糊塗了!」六年逾百歲的文懷沙老先生,是著名學者、楚辭專家、紅學家、書畫家。胡耀邦同志曾寫詩稱讚文老:「騷體開新面,久仰先生名。」文老用三十三個字概括中華思想文化之精髓:「正、清、和—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家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並弘揚斯三氣也。」2000年以來,文老的書法作品中,多以各種字體書此「三十三字真言」,海內外收藏家均以獲此墨寶為榮。其實,這「三十三字真言」,又何嘗不是文老的人生態度和養生之道呢!2009年1月2日,溫家寶總理在致文老的信中說:「『正清和"三字經於做人做事都很重要,當以此勉勵。」我曾多次拜訪文老,還曾陪同著名作家鐵凝、二月河、王鋼等拜見文老。對於來訪的客人,他總是熱情接待、親切交談。與文老同桌吃飯,他總是古今中外侃侃而談,令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我們有一次同赴一個飯局,從文老住地到飯店還有兩站地,他堅持不坐車,而是步行前往。於是,當時90多歲的他與60出頭的我,便並肩行走在北京街頭。說實話,我真有點趕不上他的感覺。當時,看著這位美髯公,我腦子裡蹦出了兩個詞:身輕如燕,健步如飛。記得在我66歲生日之前,胡謅了一首自壽打油詩:「小住人間六十六,苦辣酸甜未參透。笑度人生第二春,再活百年也不夠!」我請湖北著名書法家張秀女史寫在一張宣紙上。然後在一天晚上去文老那裡,請他也在這張宣紙上寫上幾句話。那時已是11月份,我和司機都穿著棉衣,而文老卻穿著襯衣。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在我的這首打油詩旁邊,寫上了這樣一段話:「田永清將軍詩能通俗而非俚俗,蓋近雅者詎矯俗干名搔首弄姿者可望其項背乎!永清將軍人品與詩品俱貴在自然也!」文老的過獎,令我十分感動又不好意思。文老風趣幽默,與眾不同,對於自己的養生之道,他也是用這樣一副「俗聯」來表述:忘了窮,忘了憂,忘了仇,心寬體壯;吃好飯,睡好覺,拉好屎,氣爽神清。對於他的非議,他總是一笑了之,從不放在心上。他說:「對待既往,我只記『恩"不記『仇",只記『愛"不記『恨"。人生既短暫,又充滿風險,我才不小肚雞腸呢,幹嗎自己嘔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七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度「米壽」(88歲)華誕時,對來訪的記者說:「我要活到『茶壽"(108歲)!」楊振寧認為,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固然與基因有關,但與心態如何更有關,需要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楊振寧認為,自己之所以健康長壽,主要得益於喜歡看書。他說:「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不容易老。多看書,可以跟上時代發展,與時俱進,人就顯得年輕。」楊振寧說自己很「懶惰」,平時很少運動,只喜歡喝茶看書,偶爾會騎一下家裡的健身車。不過,年輕時的他,還是很喜歡運動的,運動方式主要是走路。「現在年紀大了,切忌跌倒,走多了感覺不舒服,路也就少走了。」八享年99歲的中科院資深院士、號稱「中國力學之父」的錢偉長,是一位傳奇老人。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就與錢學森、錢三強一起,被周總理稱讚為我國科學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錢」。「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是錢偉長的口頭禪,也是他的養生之道。他認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不會老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他說:「我36歲學力學,44歲學俄語,58歲學電池知識,不要以為年紀大了就不能學東西,我學計算機是在64歲以後,我現在也搞計算機了。」90多歲高齡時,他還表示:「到現在,晚上9點以後是我的學習時間。」從錢偉長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自強不息」,什麼叫「與時俱進」。而這兩個方面,對於人的養生恰恰是最為重要的。九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的妻子、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已經悄無聲息地度過了她的百歲華誕。現在,這位百歲老人的生活一切照常,她每天都堅持讀書寫作,在房間里散步鍛煉身體,還做「八段錦」體操。「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是楊絳非常喜歡的名言。在許多人眼裡,楊絳生活簡樸,為人低調。她對名利沒有任何追求,不喜也不善交際應酬。她就想安安靜靜寫作,平平淡淡度日。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使楊絳始終保持著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百年走來,她對人生早已洞徹通透。她平靜地說:「我今年100歲了,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往前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現在心靜如水,我要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愉快地度過每一天,時刻準備著『回家"。」十著名學者、作家、教育家、翻譯家季羨林,以98歲高齡告別人世。記得我曾兩次拜訪過季老。他在我帶去的冊頁上寫過成語「聞雞起舞」,還寫過朱熹的一首七絕:「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季老曾專門寫過兩篇文章,稱他特別喜歡冰心老人經常題寫的一副對聯:「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他認為這副對聯言簡意賅,尋味無窮。關於季老的養生之道,有兩點與眾不同,別具一格。一是他首創了個「三不主義」: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他的這個「三不主義」,幾乎盡人皆知,名聞全國。對於季老的這個「三不主義」,不挑食、不嘀咕這兩條還比較好理解,而「不鍛煉」則既不同於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也不同於眾多人們的現實做法。為了解除誤會,季老專門寫了《長壽之道》一文,著重對「不鍛煉」作了一番解釋。他寫道:「我並不絕對反對適當的體育鍛煉。鍛煉但不能過頭。一個人如果天天望長壽如大旱之望雲霓,而又絕對相信體育鍛煉,則此人的心態恐怕有點失常,反不如順其自然為佳」。至於「不挑食」,季老風趣地寫道,常見有人年才逾不惑,就開始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到吃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窘態可掬,令人發笑。以這種心態而欲求長壽,豈非南轅北轍?季老認為「不嘀咕」最為重要。對什麼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有這樣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長壽?季老養生之道與眾不同的另一點,說出來可能嚇人一跳,就是他每天堅持吃安眠藥,整整吃了80年。他還說,顧頡剛吃了60年,比他吃得時間短。關於80年一直堅持吃安眠藥,白岩松採訪時他曾說過。《季羨林口述史》作者、他的學生蔡德貴於2009年6月11日下午第69次採訪他時,又談到了這個問題。當時有人問:「是不是對頭腦有影響啊?」季老肯定地回答:「沒有。我每天都要吃,後來我跟大夫講,不要害怕給人家開安眠藥,沒有壞處,我就是一個例子啊。」(以上引文見蔡德貴整理的《季羨林口述史》第417頁)附錄:美國101歲老人的名言上面簡述了我國現代10位名人的養生之道,下面作為附錄,我再講一下美國一位101歲老人的名言。美國哈里·萊伯曼先生,原來是一位著名的製藥專家,80歲才離開顧問的崗位。退休之後,他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苦練繪畫藝術,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畫家。在他101歲的時候,洛杉磯一家頗有名望的藝術館,專門為他舉辦了個人畫展。在開幕式上,哈里·萊伯曼發表了非同凡響的講話:「我要向那些到了60歲、70歲、80歲或90歲就自認為無事可做的人表明,這都不是可以等待生命結束的年齡,因為沒有比一個人等著走向墳墓更為煩惱的事情了。著手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這才是真正美好的生活。」第二天,一些報紙上的通欄大標題是:「不要總是去想還能活多少年,而要經常想還能做些什麼事。」上面這句話,就是流傳很廣的美國101歲老人的名言。輯錄者系總參謀部原兵種部政委、少將寫於2011年12月24日(71周歲生日)
推薦閱讀:

【現代詩詞大賽】王萁彬|此物最知春欲到,百花獨佔第一香。
常用中藥現代研究
現代詩庫::林子詩選
微生物科學家研究聚焦現代細胞內共生現象|鹼基對|科學家
16萬裝128平現代中式三居

TAG:養生 | 名人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