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今晨去世 | 曾在蘇州度過求知若渴的少年時光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時,楊絳女士離世,享年105歲。她是著名翻譯家,代表譯作西班牙文學經典《堂吉訶德》,也是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著有《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等,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我們深刻地緬懷她。

透過浩如煙海的檔案,

我們依稀能了解楊絳先生在蘇州度過的少年時光。

|| 小巷深處有人家 ||

廟堂巷10號,是楊絳幼時的居所。

楊絳在家中排行老四,出生的時候,父親給她起名季康,兄弟姐妹們「季康季康」叫得快了,就發成「絳」的音,後來她寫的話劇公演時,索性把「楊絳」取為自己的筆名。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江浙著名的大律師,曾是南洋公學第一批留日的學生,清朝末代狀元張謇推薦他擔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兼司法籌備處處長,楊家在那個時候便舉家來到蘇州,但居地不祥。後來父親又輾轉至上海,擔任申報社副編輯長兼律師,但不久即厭倦了上海灘的複雜,決計定居蘇州。楊絳便隨家人重新回到這座水邊之城。那一年,她12歲。

1927年在蘇州老宅內照了一張全家福,後排左二是楊絳

楊家購得位於廟堂巷的范宅,經過一番整修,起名「安徐堂」。一家人終於安定了下來。錢鍾書曾在信中回憶過這座園林式的宅子:「苦愛君家好蒼坊,無多歲月已滄桑。綠槐恰在朱欄外,想發濃蔭覆舊房。」

如今老宅已成雜亂的民居,不復當年的模樣

與許多舊式家庭不同的是,楊絳的父母親是平等相待、尊重愛護的關係,這在夫權為主的舊社會是很難得的。父親對楊絳也是疼愛有加,楊絳說父親是「凝重有威」,她尤其喜歡飯後替父親去果皮,還喜歡在父親讀書的時候伴讀。父女倆亦師亦友,感情深厚。

《聽楊絳談往事》中記載,楊先生曾說:「在廟堂巷,父母姊妹兄弟在一起,生活非常悠閑、清凈、豐富、溫馨。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 求知若渴的學生時代 ||

從12歲入學振華女校,到21歲從東吳大學畢業,楊絳人生中最求知若渴的少年時代都是在蘇州度過的。

早在楊絳搬到蘇州之前,父親就已經拜託她的三姑母楊蔭榆為她選學校。三姑母是有名的教育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校長,她最初選擇了自己的母校——景海女中,但一次被邀請去振華演講後,她深深為振華的育人氛圍所打動。她說,振華比景海好,於是楊絳和她的三姐便考入了振華女校。

楊絳在振華時,校長是明代大學士王鏊的後代、留美博士王季玉先生。那時的校舍,是十全街的王家老宅,周圍加蓋了一片簡陋的建築。雖然條件簡陋,但振華的教育理念非常先進,王季玉先生想方設法聘請名師來講學,教科書採用外國中學教科書的最新版本。平時,校長老師與學生們相處時間很多,共同進餐,經常交流,所以比一般的師生關係親密許多。而且振華提倡勞動,講究自我治理,所以楊絳也在這裡培養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2005年12月,蘇州第十中學(原振華)的柳校長一行人專門前往北京拜訪楊絳。百歲老人楊絳為母校寫下「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她說,季玉校長每天朝會向同學訓話,開頭第一句就是:「昵(蘇州方言,我們)振華要實事求是。」

楊絳先生書寫的「實事求是」就坐落在現在十中的校園裡,落款則是「楊絳敬録」。

十中校園內的己巳亭,這是當年畢業時楊絳全班送給學校的禮物。

學生時代的楊絳,在文學上已初顯才情。1927年《振華女學校刊》第一期發表了楊絳的兩首五古詩,16歲的她已經能寫出「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世事舟移壑,天道太不公」這樣悲憫而有氣魄的詩,不得不令人讚佩。

1928年,楊絳考入東吳大學,入學政治系。這段時間,她積极參加各種校內活動,演講、體育、文學,無一不是興趣所致。費孝通是楊絳在中學和大學的同班同學,一有男生追求楊絳,費孝通便對他們說:「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

「東吳大學女子籃球隊」的合影,楊絳為前排第一人

東吳最後一學年,學校鬧學潮罷課,楊絳於是轉到清華大學旁聽。在那裡,她與錢鍾書相識,並迅速墜入愛的海洋。

|| 悲喜人生 ||

1933年的寒假,錢鍾書來到蘇州,拜見未來的岳父大人。單獨談話後,楊絳有些忐忑,問詢父親對錢鍾書的印象,父親說:「人是高明的。」錢鍾書得知後,心中有了底氣。這年暑假,他畢業了,便跟隨父母親從無錫來蘇州提親。不久,這兩個相愛的人就訂婚了。

兩年後,錢鍾書考取庚款留英。出國留學之前,兩邊都辦了婚禮。無錫的一場是舊式的,蘇州的一場是新式的。至於錢鍾書結婚時是多麼緊張,已經被他偷偷寫進小說《圍城》里了。

訂婚後的家庭大合照

學成歸國已是1938年,蘇州已經淪陷。母親在逃難中離世,三姑母被日軍殺害,廟堂巷舊宅寥落不堪,花木盡凋,家國已是面目全非。抗戰勝利前夕,父親中風去世,楊絳一家從上海趕回來奔喪。她在舊宅里怔怔地難過,一個人到廚下給父親泡一碗他最愛的蓋碗茶,端到破桌上,坐在門檻上嗚嗚地哭起來。

蘇州給楊絳太多往事,她在這裡求學,日後嚴謹治學態度、恬淡的寫作風格已初顯端倪;她在這裡成長,父母朋友兄弟姐妹,其樂融融;她在這裡婚嫁,與錢鍾書誓定盟約,這一守就是一輩子。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先生走好。


推薦閱讀:

算命老先生說:這四個生肖五一到,富貴來,三喜臨門,驚喜超多
姚承光先生談意拳摩擦步
如何趕走「咬人的魔鬼」——騰先生的「痛風」如何隨「風」而去?(上)
:一流先生看星斗
孫詒讓先生對甲骨文研究的開山之功

TAG:蘇州 | 少年 | 楊絳 | 時光 | 求知 | 先生 | 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