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珍藏古代繪畫·御龍神駿圖集(三)

中外珍藏古代繪畫·御龍神駿圖集(三)

21、神駿圖(部分)。任仁發;卷絹本設色全圖;縱28厘米、橫175.1厘米;(美)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藏。

元代評論畫馬特別推崇韓斡,任仁發也自認為學習韓斡頗得三昧,但是可以發現無論用筆與賦色,尤其是那隱藏在筆墨背後的極力追求寫實的意念,較為接近李公麟的作品。此圖中的馬在行止靜立中,有一種英姿勃發、悠閑自得的特別神態,流露出高雅的氣質。而兩個圉官神情生動寫實,色描線繪,流暢自如。

22、挾彈游騎圖。趙雍;立軸紙本設色;縱109厘米、橫46.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雍(1289~約1360),元代書畫家。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趙孟煩次子。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擅山水,師法董源;尤精人物鞍馬,得曹霸神髓;寫蘭竹則腴潤洒脫;亦作界畫。書擅正、行、草,亦長篆書,體勢清勁。傳世作品有《溪山漁隱圖》《挾彈游騎圖》《人馬圖》等。此圖繪一烏帽朱衣士人,手挾彈弓,騎在黑花馬上,回顧身後高樹,欲獵禽鳥的情景。畫家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刻畫騎馬人的神情姿態,至於林中的飛鳥,則不著一筆,耐人尋味。全圖用筆工整精緻,設色古雅。人馬的造型準確生動,線條細勁流暢,有唐人遺風。

23、人馬圖。趙雍;捲紙本設色;縱30厘米、橫65厘米;(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此為《趙氏三世人馬圖卷》之一。圖繪一西域長髯奚官雙手牽一白馬。線描渾圓、文秀,不作刻意表現之筆,近於白描的畫法。趙雍的繪畫,繼承其父趙孟煩的畫風,此圖屬李公麟人馬畫一系。款識中的至正十九年為公元1359年,作者時年七十一歲。

24、狩獵人物圖。趙雍;卷絹本設色;縱39厘米、橫尺寸不詳(美)聖路易斯美術館藏。

此圖以高麗(朝鮮)國誕生之神話為畫題。傳說河伯之女生卵得子,名****,猿臂善射,隨王出獵,箭無虛發,為王所嫉而欲殺之。蒙乘馬遁去,水族助其渡河。此長卷分為三部。中部為盆地,王者與隨從多著白袍,馬絡紅纓,依蒼松翠石,或騎或立。造型威武雄壯,色彩明艷動人。右部為幽靜的山路,僕役抬****所射獵物。左部繪****策馬渡河,回望河岸。岸邊追兵望洋興嘆,無功而返。畫家集工筆人物、鞍馬、青綠山水於一圖,功力不遜於其父趙孟順。拖尾有明代著名文學家袁宏道長跋。

25、人馬圖。趙麟;捲紙本設色;尺寸不詳(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趙麟,生卒年不詳。字彥徵,趙雍之子。擅畫人馬、山水。此圖為《趙氏三世人馬圖卷》之一。圖繪著唐裝的奚官雙手握韁牽一匹花斑馬,奚官神態安詳,馬亦溫馴。線描勻凈文雅,沉穩平實,畫格顯然承襲了家風。

26、臨李公麟人馬圖。趙雍;捲紙本水墨設色;縱31.7厘米、橫73.5厘米;(美)弗利爾美術館藏。

趙雍擅畫山水外,也以畫人物、鞍馬見長,在元代有一定影響。此卷為臨北宋李公麟白描《五馬圖》中的第一組人馬像,並敷以顏色。牽馬者身穿朱衣,兩臂抱於腹前,側臉望著身後的貢馬,漫步前行。畫人馬用線細勁連綿,人物鬍鬚及馬尾線描極為精彩。與原作相比,馬體略顯肥胖,而神駿英發之氣似嫌不足。

27、職貢圖。任伯溫;長卷絹本設色;縱36.2厘米、橫220.4厘米;(美)舊金山亞洲美術館藏。

任伯溫,生卒年不詳,元末畫家,字士硅。松江(今屬上海)人,任仁發之孫。擅畫鞍馬、人物,師承家法此圖描繪的是游牧民族入元朝進貢寶馬的情景。人物、鞍馬均以線條鉤勒,細勁宛轉,連綿流暢。馬鞍上的裝飾紋樣描繪尤為精細。設色基本用平塗法,面部及衣紋稍加暈染,顯出凹凸明暗,有立體感。全圖僅畫人馬,不畫背景環境,造型、敷色幾乎全用唐人之法,透出古雅氣息。

28、相馬圖。佚名;軸絹本設色;縱40厘米、橫65.4厘米;(美)私人藏。

此圖繪一紅衣執杖者相馬的情景。拴於樹榦上的二馬,剽悍矯健,站於一旁的相馬者,儀態莊重,眼光中流露出讚許的神情。此圖畫面簡潔,不作背景,主體突出。人、馬造型準確生動,線條取法李公麟,簡勁冷斂,富有韻味,設色清潤淡雅。畫風與任仁發、任伯溫鞍馬畫相近,當為元代鞍馬畫高手所作。

29、馬球圖。佚名;卷絹本水墨設色;尺寸不詳;(英)維多利亞·阿爾貝蒂博物館。

圖中駿馬昂首奮蹄,騎士群情激昂。左右二士穿白袍,伺機出擊;中央二士著灰衣,掄臂搶球。人物以遊絲描及鐵線描寫衣紋,造型生動傳神;駿馬以鐵線描繪肢體,解剖精確。馬球在三國曹植《名都篇》中已見載,至唐代,宮廷競尚馬球運動。此圖從畫題、服飾、風格判斷,頗類唐畫,極有可能是據唐本所摹。

30、胡人出獵圖。張龍章;長卷絹本設色;縱24.5厘米、橫303厘米;(美)私人藏。

張龍章,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明代中後期。字伯雲,號古塘、武巨山樵,江蘇蘇州人。師趙孟頰,擅畫人、馬,亦工山水。此圖卷描繪胡人出獵情景,畫面從左至右可分為牽馬備鞍、列隊出發、圍捕猛虎三部分。人物鞍馬眾多,但畫面組織疏密適度、錯落有致、動靜結合,富有節奏感,鞍馬造型尤為生動。

31、奚官放馬圖(部分)。張穆;立軸絹本沒色;縱110.5厘米、橫57.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穆,生於1607年,卒年不詳。明末清初畫家。字穆之,號鐵橋,廣東東莞人。擅畫馬及山水、蘭竹,筆墨精細工整。傳世作品《奚官放馬圖》。 此圖不著背景,大片空白上只繪一人一馬,相伴而行。馬不備鞍,姿態頎長、健壯,渾圓的身軀表明它剛飽餐完畢;奚官神情怡然,牽馬信步而行。人馬周圍不著一物,卻又似萬物皆存,意境廣闊高遠。馬重渲染,濃淡相宜,富有體積感;人重線描,衣袂飄擺,用筆勁細。畫面似一首抒情小曲,清秀雋永,耐人回味。

32、弘曆哨鹿圖。郎世寧;立軸絹本設色;縱267.5厘米、橫31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1688-1766),天主教耶酥會傳教士,清代畫家、建築家。義大利米蘭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中國,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畫師,並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築事,官至三品。擅長肖像、花鳥、走獸,尤工戰役圖。其後有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合稱四洋畫家,形成新體畫風。傳世作品有《百駿圖》《萬樹園賜宴圖》和《墨玉螭圖》等。哨鹿是清代宮廷一種狩獵活動,由人戴上鹿頭並摹仿鹿的嗚叫聲,以引誘鹿群,待鹿群聞聲而到時,獵者以弓箭火槍射殺。此畫描繪弘曆帝及其侍從人員騎著駿馬,盤山繞道緩步返回營地的情景。隊伍前列騎白馬者為弘曆。畫幅巨大,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畫特徵,較真實地再現了當時哨鹿的場面。

推薦閱讀:

美國藝術家Don.Seegmiller繪畫作品
吳冠中國畫作品(名家繪畫)
龔文楨:積累是繪畫的生命之源(100幅)
南宋 馬遠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
人類孤獨久矣——感謝Style2PaintsAI繪畫團隊

TAG:繪畫 | 古代 | 圖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