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心態活一回
書名:《換個心態活一回-天人相宜的心靈回歸》
作者:李從國
作者信息: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9bvLm9-VfHcp0Zo8qZ6rsdDi5S1sow5vKmeZRPOKHczU59uBiKD3W6JADmyXYkXMK4uccWvI98txESBwtTLnq
出版: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
相關信息:http://www.guizhoudoctor.com/Info.aspx?ModelId=1&Id=8397
目錄:
換個心態活一回
—「天人相宜」的心靈回歸
序 一
序 二
自 序
引 言
一、昂首自立,是做人的前提
二、心態決定人生
三、心態的形成
四、換個心態活一回
第一章 人本屬天
一、「我們是誰?」本是無解之迷
二、是誰遮擋了我們追尋自己的眼睛?
三、每個人都是天之驕子,萬物之靈!
四、幸福人生的三個支點
五、人與尊嚴
第二章 生命無價
一、 欲悟「生命」必先清心
二、 感悟生命
三、 活著的價值
四、 人生追求
五、活好當下
第三章 健康第一
一、扭曲的健康觀
二、健康是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三、心理與心靈
四、心靈健康是健康的靈魂
五、健康第一
六、身心靈健康參考標準
第四章 「天人相宜」
一、天人相宜的思想誘因
二、「天人合一」回頭看
三、「天人相宜」——幸福人生的最佳設計
四、天、地、人關係「一圖二解」
五、「天人相宜」的核心價值
六、時代呼喚「個人科學」
第五章 陽光心靈
一、陽光的奧秘
二、心靈是陽光的折射
三、陽光下的心靈風景
四、陽光是心靈的守護神
五、把照進來的陽光亮出去
第六章 養生保健
一、偉大神聖的人體
二、健康在於保健
三、欲養生必先養心
四、生命的能量平衡
五、「不死十條」的抗癌親歷
六、身心靈保健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自我「開光」
一、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二、文明與文化
三、契約部落與實力部落
四、人與環境
五、自己給自己「開光」
第八章 人生事業
一、我們生存的事業環境
二、打鐵還得本身硬
三、入世出世,自如拿捏
四、看準的路,矢志不移
第九章 心靈修養
一、立與依
二、樂與憂
三、苦與甜
四、貧與富
五、逆與順
六、愛與恨
七、生與死
第十章 心靈回歸
一、心靈是上蒼派駐人生的天使
二、心靈的力量
三、心靈打造命運
四、心靈回歸「三部曲」
——「三極圖」說明:
——後記:
——致謝:
——評語:
片斷欣賞:
自 序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幸福最大的傷害,是貪婪。
一
人之所以是天之驕子,是因為人是地天地之精華,天人合一,天人同構、同律。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因為在由3000多萬物種組成的絢麗多彩的生命大世界裡,人鶴立雞群,獨自擁有無上的自由意識與心靈。如果要問人與其他生命物種有什麼本質區別的話,那就是:唯有人,是立於心靈之上的存在;人生,是從心靈開始演繹的。人的所有思想、價值、行為、文化、情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統統是心靈始然。而從物質上看,人與動物的確談不上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都是具有「新陳代謝,自我複製,遺傳變異」生物特徵的、吃喝拉撒睡的動物,統統可以用生物學的生命定義來統一解釋。人,是生物的涅槃,生命的升華。心靈乾淨對宇宙天地極度敏感的中國古人,對人的本質的認識是極為深刻的。漢語成語中的「行屍走肉」,所指的就是那些只有人的面貌軀殼,而沒有人的思想、道德、情操、精神和靈魂的、動物意義上的「人」。心靈,是人獨特的印記;精神,是人生獨有境界。搞不清這個最基本的人生法理,看世界照內心都會因缺失參照而不得所以,人生奮鬥追求就會因沒有目標而毫無意義。生活事業,註定將會被物慾橫流的黑暗所籠罩,而看不到光明;思想意識,註定將會被顛倒黑白的忽悠所欺騙,而見不到真理;人生追求,亦註定會被功名利祿的虛幻所迷惑,而找不到幸福。世上所有活過的和正在活的人,的確都享受過生命的時光,但其中只有那些擁有心靈,能真正自立自主,內心能與天地自然通融的人,才能真實無虛地欣賞到人生內涵所展開的那種至高無上、美妙絕倫的精神景緻。一個人如果能把人生真正在心靈之上展開,一定會覺得過去的所見所思所為中,相當一部分非常荒唐、無聊,可笑、可恥、可悲。
天底下所有活過百歲的人,身體各異、長相有別、經歷不同、各有特色,然而卻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有一個好心態。良好的心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拿捏好天、地、人之間的義理關係,自覺主動協調好個人與社會、與天地自然之間的良性互動,促成「天道」、「世道」、「人道」之間的和諧相融,因而可得長壽。
人生的幸與不幸,實際上都隱藏在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之中。這些「雞毛蒜皮」相對應的思想言行,影射了個人的心態習性。如果心態無光、角度不當,背離了人本陽光的天性而顯得晦澀陰暗,疾病、壓力、煩惱、迷惘、悔恨、憂鬱等等就會交加而下,蹂躪人生。環境是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節,人生則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小節」中的一抹浪花。環境健不健康個人沒有選擇,然而之於個人歸根到底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只是一個舞台而已,人生的戲該怎麼唱,全在自己。個人的心態健不健康則無比重要,因為人是立於心靈之上的,心態演繹人生,決定人生之戲的好壞。人生不如意,不是環境造就,亦不是命運安排,終究是心態所為。
如果你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明白石油和煤是由億萬年前的動物和植物轉化而來的,就一定能聯想到:生命之力,本是宇宙的天力,由陽光傳遞,在沒有起點的時間綿延中,經天地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造化使然。如果你對生命產生的艱難有常識性的了解,就一定能刻骨銘心地認識到:我們之所以為人,是上蒼無上的恩寵,是一種無上的價值,能以人的姿態在地球上活一回是無比的幸運。
幸福是人生的夢想與追求。幸福的內涵是健康、快樂與自由。然而幸福不會從天降,需要有三個支點——自立、明智與勤勞。每個人的存在,本身證明了其血脈在漫長的自然生命史和人類史中一直都是生命競爭的勝利者,因為在此前演繹生命的那些無窮無盡的環節中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環節斷了,就沒有這個人。因此從邏輯上講,每個人都天然具有自立、明智與勤勞的能力。「自立」,是生命的本性;明智,是自由意識的功能;勤勞,則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有追求人生幸福的權利,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擔當幸福的能力。
然而人世間最大的不幸,恰恰是對人生夢想——幸福的曲解,片面突出和追求幸福的物性側面(物相),忽略了幸福最為可貴的精神內涵(義相)。把追求功名利祿作為追求幸福的基本目標,把貧富賤貴當成衡量幸福的一般尺度,則是對幸福最典型最普遍的淺見和曲解。對幸福的曲解,是製造人類痛苦一個最重要的思想根源。佛學認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憎怨會」、「五蘊灼盛」。前「四苦」為個體的自然人生之苦,後「四苦」則是眾生的社會人生之苦。喜怒哀樂、情仇愛恨,本是人生常態,無可厚非。關鍵是如何看待。最佳的取捨是:知其樂,忘其憂;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形,忘其意。然而很多人不是這樣,扭曲的心態把所有的人生不如意都當成苦,在自己心造的苦海里痛苦掙扎。把「眾生的社會人生之苦」的起因歸納起來,就兩個字:「執著」——貪(欲)的執著、嗔(恨)的執著、痴(愚)的執著。而「貪嗔痴」的執著,就是對曲解了的幸福觀的執著,對偏離了正道的「幸福」追求的執著。上蒼賦予人類自由意識,是希望人類能利用其特有的創造力,去引導、擴展和放大宇宙天地的自然福利來圓滿人生,殊不知很多人不是順天而行,反而是將這一天賜的創造力澆鑄成種種頑固成習的貪嗔痴執著,並把這些執著編織成一個個自認為無限風光然而神仙看了覺得極度無聊可笑的「網」,把自己死死套牢。對幸福的曲解,本身就是苦難。
仔細觀察一下周圍,不難發現這樣一幅「眾生相」:很多人整天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氣喘吁吁,勞累睏乏,疲於奔命,根本無暇顧及亞健康甚至有病的軀體;無有信仰,沒有原則,亦無是非,有利就是爹,有奶就是娘,脖子被功利慾望的鐵鏈死死套牢;吃飯時只挑好吃的入口,眼睛、筷子從來只會跟著嗜好走,任由口味的執著去滿足食慾,胡吃海喝,狼吞虎咽,根本不考慮人體科學的營養組合需要,該要的生命營養沒吃進去落得個身心疲憊,不該要的垃圾累贅滿身堆積造成了雍腫肥胖;壯年時拚命工作,忍辱負重,熬更守夜透支身體,義無反顧地拿健康甚至拿性命換功利;退休後離開了功利就周身不自在,心無所託魂無所依,不是這痛就是那病,很快就被藥罐子和醫院捆綁得結結實實動彈不得,戰戰兢兢求爹告娘膽顫心驚拿金錢贖「活命」;走到哪兒,坐在哪兒,都是一副心事重重、困惑迷惘、愁眉苦臉的樣子,臉上很少有陽光,既損害自己的身心又污染別人的視野;老一輩走了,新一輩又接著,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直到迴光返照那短短一刻的後悔與遺憾,心不甘情不願地了結一生。這就是一生「活在自己之外」,「沒有真正為自己活過」,「生活里只有物慾沒有精神」的典型示例。佛學把「貪、嗔、痴」歸結為三毒——三種折磨毒害芸芸眾生的惡毒。
作為心靈的使者,心態是個人交往社會的窗口,內照自己,外看世界。人生的思想行為和喜怒哀樂,都是模式化的心態的習慣性使然。很多人在事業乏味、身心疲憊、健康欠佳等人生不如意時,習慣性地怨天憂人,把所有的責任歸咎於外在環境,而不在自己的心態習性上找原因。揣起碗吃飯,舉起杯喝酒,放下筷子「罵娘」,酒足飯飽後仍是一腔怨恨,哀聲嘆氣,形成了滿世界的愁眉苦臉,遍天下的怨聲載道。生活不如意時,一定要首先在自己的心態習性上面找原因:不能只巴望生活幸福,而不去深入領會幸福的內涵是什麼;不能只一味責怪人生不幸,而不去如實對照自己到底在「自立」、「明智」和「勤勞」這三個幸福的基本支點的建設上面,究竟實實在在地做了多少;不能只是埋怨命運多牟,而不去自省,自己身上是否有過分的「貪、嗔、痴」執著;不能來不來就責怪環境太過雜亂,而不去認真檢查一下,對紛繁複雜矛盾對立的堪忍世界,我們的內心到底有多少寬容;亦不能只要不順心就嗔怪天下不公,而不願深入內心去捫心自問,自己是否真正把自己當人來看待和擔當,自己對自己到底是不是公平。
誠然,人生離不開本體和社會。個人心態的形成,亦離不開個人心靈與外在環境。然而環境對人生的影響,取決於人對環境的態度。環境說到底只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古今中外無例外天生帶著殘缺的客觀存在,況且之於個人短短的一生而言,環境的成長和發展是相當漫長而且自成體系的,與人生沒有共同的生命節律,也沒有共同的維度和比較,把人生託付給環境,是荒謬可笑的。任何人死了,地球照樣轉,社會照樣行,但這個地球這個社會對這個走了的人而言,決然沒有任何意義。人活著,不能一門心思只盯著浮華社會的光怪陸離,而絲毫不在意自己無價的生命時光在身心靈間的流淌,是否縈繞婉轉,是否時不時泛起一些生命之美的波瀾;更不能放著自己以靈智武裝起來的雙手不去創造,而是眼巴巴等著外在環境的改變來施捨。瑰麗人生,沒有依賴,只有創造。依賴,是對生命的塗鴉,對人性的叛逆,對靈魂的出賣,對自尊的踐踏。光陰似箭,人生苦短,我們為什麼不抓緊時間,在「獨立自己、開發自己、改變自己、幸福自己」自我解放上面集中有限的精力,去努力刷新命運呢?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放自己,首先得戰勝自己。然而,個人最的敵人,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先賢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然而我們不能擺脫的灌輸式教育,宗法社會的家庭影響,裙帶關係的社會結構,有史以來一直排斥壓抑個人發展個性建設的人文生態,已經嚴重地抑制和摧殘了人們自立自主、獨立思考、個性發展的能力,再加上個人內心的執著,或者說以「死眼睛」看「活世界」的凝固思維習性,又遮住了如實看世界照內心的明智之光,種種不利於個人發展的因素交加而下,結果是很多人既不能看清變化無常的世界,亦看不清自己的本性與需要,更不要說能夠戰勝自己了。事實上對很多人而言,是能活下去就是萬幸了,豈能要求活得舒坦;能成長成人就謝天謝地了,豈敢妄想成才成仁。然而幸福的人生,首先是戰勝自己的人生。人生最大的戰役,不在江湖紅塵,而在個人內心。在對自己的征戰中,首先要過關的,是要如實明了「自我」的意義,激活心靈源自天地的力量,自己給自己「開光」,以人的姿態端端正正地昂首人生。人的獨立自立,是看清世界與自己的前提。人生只有真正的獨立自立了,所有的思維創造才具有價值,進而才能真正聚集起能改變我們心態習性的力量,趕走「貪、嗔、痴」的夢魔,扶正心態,達成自己與環境真實的和諧相宜。
值得欣慰和驕傲的是,上蒼通過太陽光送達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完美而絕妙的。王陽明說:「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人心「點」靈了,天、地、人相通了,心靈就猶如齒輪或傳送帶,可以把「天力」轉變為軀體的生命力和生活的智慧力,為打造幸福人生推波助瀾。人「立」正了,天人「相宜」了,內外和諧了,健康快樂與自由,家庭事業與未來,以及你目之所及思之所至,自然會熠熠生輝,五彩斑斕,盡善盡美的點綴人生。
萬念由心起,百感皆心來;病由心生,情自心出。環境本是一個虛實同在、善惡共生、自成體系的萬有實在。不盡人意,是古今中外所有人類生存環境共同的特徵。生活的佐料,環境造就,但人所有感受、情緒、快樂和痛苦,皆由心態烹調而成。我們不要妄想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人生苦短,光陰似見,不要幻想,更別等待,換個心態活一回,無怨無悔人世間。
人生幸福的真諦:——挪一步海闊天空,轉一念萬紫千紅!
二
出於對天地的敬畏、人生的敬仰,作為一個用心尖尖貼著泥巴生活的人,一個用情切切托著感恩度日的人,一個對民族懷有深厚感情和歷史責任心的人,我發現許許多多天性純樸善良的人們,一直在為善良厚道付出無謂的代價,因內心的執著迷惘而吃著不該吃的苦,受著不該受的氣,遭著不該遭的罪,內心一直在隱隱發痛。於是不惜冒一回暴露才疏學淺的風險,寫本書擺一席「天宴」,「且把陽光當作酒,叩敬同生天下人」,把讀者當親人知己,相互溝通、探討人生的天經地義,覺悟人生幸福的真諦。基於此,在對人生觀察、思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繞開功利雜亂已經令國人思想疲勞的那種虛偽的社會科學,從實實在在的個人發展角度出發,結合自以為多姿多彩、歷練豐富的個人生活體驗,把發自內心最深刻的感悟與心得,敬獻給那些心靈能與天地自然呼應,善良與明智皆俱,尊嚴與勇敢同在,欣然與時代共舞,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仁人之士,以及內蘊天精地氣的天人們。
最深刻的感悟與心得是:
人本屬天:人,是無限宇宙的濃縮拷貝,每個人都是天之驕子,萬物之靈,都本然擁有天齊地等的地位與尊嚴。看不到這個根本,維護不了這個尊嚴,人生必然是扭曲顛倒的。人,立於心靈之上,昂首天地人間,本性是自立自主。上天是公平的,給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同樣的。只不過很多人不能自立自主,不能清楚地看世界照內心,對環境的依賴和個性懦弱已深入骨髓,被各種世俗的貪慾和執著死死套牢,對唾手可得的幸福視而不見,而對「求不得」的貪慾死抓不放,在自製心造的苦海里掙扎。人啊,無論生活如何待你,都一定不要丟掉屬天的本性,一定要抬起本源高貴的頭,自立自主,獨立思考,發奮創造,實現自我解放,才能夠真實勇敢地直面人生,心安理得地擔當幸福。
生命無價:尼采說,「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光陰似箭,任何感覺到的時間都已經是過去。世界上沒有什麼價值,能與生命的價值相提並論,同日而語。無論任何理由的虛度年華、蹉跎歲月或愁眉苦臉,都是對神聖生命不折不扣的褻瀆 。
健康第一:人,是身心靈的因緣所生。健康,是身心靈的和諧統一。僅把健康看成身體的、社會交往的健康是遠遠不夠的。人立於心,心靈至上,把握和協調整體的運動和韻律。因此,心靈的健康,是健康的靈魂。覺悟不到這一點,就抓不住健康的根本,永遠得不到健康的真諦,進入不了真正的健康境界。沒有健康,生命就沒有力量,生活就缺失風采。
天人相宜:天人相宜,指一種以自立自主、獨立思考、個人奮鬥為基礎的,個人、社會、自然和諧相宜為境界的人生態度,也可以說成是以個人自我解放為動力的,追求個人內在與外在和諧相宜的人生態度。縱橫古今中外,細究江湖紅塵,在一定的歷史環境條件下,欲實現個人人生價值最大化,取得相應的人生圓滿,必須適時拿捏調整好天地人之間的關係,做到真正的「天人相宜」。唯有「天人相宜」,才能把「人本屬天、生命無價、健康第一」等無上價值,在人世間穿成一串串美麗的珍珠,妝扮大美人生。
基於上述四點,我們一定要相信:
每個人都有來自陽光的心靈,而心靈的力量無比強大、完美面絕妙的,因此每個人都有昂首做人的本錢,人,不能丟了這個最基本的自信。
愁眉苦臉,本質上是「用環境的缺陷來懲罰自己」,是我們不良的心態習性在折磨自己,因此,改變命運,從心開始!
不要讓滾滾紅塵蒙閉了我們的眼睛,亦不要讓污濁世道污染了我們的心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天上從來不會掉下餡餅,把自己從「環境依賴」的懦弱中解放出來,人生幸福,全靠自己打拚。
個人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激活心靈,昂首自立,調整心態,充分利用和發揮好自己,在個人與社會、與天地之間,拿捏出一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動,盡真盡善盡美地舞動生命,努力做到「天人相宜」,活一回只此一次絕無再有的瑰麗人生。
如果說本書具有些許價值的話,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學術意義:可看成一部全新角度的心靈學、個人學、生命學、哲學、宗教學、天文學、社會學、邏輯學、經濟學、心理學、中西醫學等學科綜合而成,並與個人人生體驗相結合而提煉出來的思想論著,亦可看成一種從促進個人自我發展角度出發,去啟迪人們自立自強自尊自為的「文藝復興」式取向的專著。
理論價值:通過對自然、社會、個人關係的定位與分析,指出了個性殘缺所導致的懦弱,以及對環境過分的畸形依賴,是造成人生窘境的直接原因,進而啟迪人們通過內在的自我開發來打造幸福人生,給人生設計一個方便可行追求人生幸福鑽石途徑。
社會價值:通過提示「天人相宜」之道,來揭示人生的根本義理,啟示人們不要背負著「貪嗔痴」的執著,去製造本來可以無緣的苦難,去塗鴉無比珍貴的人生,進而敦促人們改變心態,甩掉「包袱」,輕鬆生活,為普遍社會個人的發展和個體素質提高提供內在的動力和途徑;把資源、環境、社會矛盾長期積累的、從社會變革的角度難以解決的、社會整體的「瘀積腫痛」,緩解消化於激活個人自覺奮鬥的「微循環」的激活,有助於緩釋「怨聲載道」的情緒;個人發展了,個性健康了,本身就是對社會發展最實在的貢獻。
本書最大的不足與遺憾,是不能對現實環境之於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影響,展開分析,特別是深入的分析。萬望讀者原諒與理解。
2012年6月於北京感恩齋
作者簡介(摘自《換個心態活一回---天人相宜的心靈回歸》
李從國,貴州省納雍縣人,「穿青人」經濟學博士。北京中博聯創經濟策劃中心主任,著名區域性公益精英網路——全球貴州博士網(www.guizhoudoctor.com)負責人。
學術兼職(曾經或現在):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科技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研究院客座教授。
社會兼職:「東土科技」(300353)特聘經濟顧問、貴州在京博士聯繫點秘書長,等等。
曾在國家宏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服務近十年。
新千年後,出於對天地的感恩和人生的敬畏,結合自己從癌魔鬼門關拼殺突圍獲得新生的親歷和心靈感悟,投身於追尋天、地、人大道,精進身、心、靈修為,求解個人如何在既有環境條件下,儘可能實現個人幸福最大化的心靈途徑。
微博:http://weibo.com/licongguo
郵箱:http://www.trxy.cn/mailto:licongguo@sina.cn
QQ:1156845205
微信號:licongguo123
推薦閱讀:
※學霸女神告訴你,如何才能對男神說出情話?心態經歷了怎樣變化?
※心態越好,命運就會越好!
※人到中年:4點、3忘、1有,心態決定生活
※保持好心態的75條經典
※如何讓職場充滿正能量 修鍊四種心態很關鍵
TAG: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