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民:公益醫院管理的「實精」之道
文|劉益民
採訪整理|汪曉慧
我是公立醫院院長,醫院的天職是做好服務,提升醫療質量,希望醫院不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於考慮收入,我理想中公立醫院的運營模式應該有像學校一樣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首先是醫院不需要過多地想收益的問題,換句話說也就是,政府把醫院硬體建設好,把人員配備好,把相應的設備購置好,院長負責管理醫院。衛生行政部門採用相關的衛生指標考核醫院的運行。
績效改革2014年,我到任簡陽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第一個舉措就是深化績效改革,實行了基礎績效和獎勵績效的分配模式,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傾斜,在保持事業發展的同時,職工平均收入增長10%左右。醫療質量是醫院的生命。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我們是這樣做的:首先要把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他就會主動地、用心地為患者服務,也就是說他不會帶著情緒工作。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在績效分配和晉陞晉職,包括外出學習等機會上,有一整套系列手段和措施,調動員工積極性。比如說績效分配方案。我們採用的是把基本工資,也就國家規定的檔案工資,只要不違反醫院的規定,則全部發放,不無故扣減。其實這一部分收入比較低,大概一般員工也就是一千多元人民幣。第二部分,基礎的績效部分。根據不同的層級,也是不同的職稱,制定一個基礎的績效,同時這個基礎的績效與基礎的任務數相關聯。比如說,醫生每個月必須要完成相應的門診人次和管理相應數量的住院病人,高一級的還需要帶教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基礎的績效部分就全部發放。這與經濟沒有任何關係。第三部分,就是超任務的獎勵績效。這一部分,與收支的結餘、成本的控制有一定的關聯。如果說醫生所在的科室或者醫生個人,成本控制得越好,那麼產生的結餘就更高,那麼他獲得的分配係數比例相應就更高。一套激勵的體系,除了平常醫療工作的既定體系,同時不同職稱還有相應的要求。比如說科研上,必須要哪一級的科技成果,哪一級的論文發表,都有相應的考核的指標。如果說完成了,該怎麼獎勵,完不成怎麼處罰。如果再完不成,一年兩年完不成,這個職稱可能要受影響。同時對於年輕的職工,也有這方面的考核,必須完成,否則你的晉陞晉級也會受影響的。如果完成得好,也是有獎勵的。激勵機制、科研教學,還有人才培養,都有相應的激勵體系。當然除了這方面的激勵以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患者的滿意度。我們的考核標準,患者的滿意度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我們的滿意度要求是必須達到90%以上。我們專門有一個部門,每個月對出院病人、門診病人做定期的調查,調查病人對醫生、科室的滿意度。如果說這個科室的滿意度達不到90%,那是要受處罰的,每低一分要扣你的分,也就是獎金也好,績效也好,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不但要搞好治療,還要搞好溝通,要讓患者滿意,這個做起來難度還是有的,醫生的壓力也比較大。對激勵方案的滿意度,我們也在員工中做了全面的調查。發出問卷調查1200張,收回來也是1200張,滿意度達到了94%。我綜合分析了一下,整體的滿意度,包括高級職稱、中級職稱、醫生、護士,滿意度都非常高。不滿意的主要是招聘的工勤人員,也就是保潔員和收費員等,覺得工資待遇還偏低。當然我們也做了很多解釋,比如現在社會上同類工種的工資也不是很高,就是一千多塊錢一個月。他們沒有多少特殊的專長,也沒更多的技能,但是能有工作,認真地干,干好工作,以後隨著醫院條件的改善,我們也會考慮逐漸改善待遇。我們的這個體系當中,除了當時的激勵作用以外,還有一個使人上升的積極向上的空間。我們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人,設定不同的基礎績效。比如說醫生的基礎績效,給你設定三千塊錢,主治醫生可能就是六千、七千,副主治醫師可能是七千、八千,每一個層級不一樣。如果自己要主動努力學習,努力地提升,還有一系列的激勵的上升空間。我們把醫院打造成一個平台,一個有關醫生的前途事業的平台,使所有的員工能夠積極向上。
通過績效考核以後,我們感覺到是累,但是醫生髮自內心喜歡。先是規範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漸地他有些喜歡的事情,他就不一定覺得是累,習慣了就不累。
從實到精突破管理這些年隨著醫改,可能我們就是說還是把一些以往我們不太在意的東西更在意了,整個的醫療服務和醫療的理念更加的人性化,服務流程也更加規範,更加合理。醫院管理肯定是多方面的。醫療、服務、管理、保障等等,核心的肯定是醫療,能夠治好病、看好病。但是現在的需求不一樣了,單單看得好病、治得好病,還不行,因為老百姓的需求還挺多的,一系列的後勤保障服務,也必須要跟上,包括人文交流,醫生的溝通也要跟上。醫院要精細化的管理,迫使醫院要動腦筋去做。管理上要精細化,包括醫療技術的精細化,因為如果不精細,自然住院天數要延長,患者不滿意,費用增高。如果說再做到診療流程管理的精細化,那麼患者的住院日縮短,這個服務效率也提高了。人員管理也要精細化。醫生很難當,難當的原因不單單是治病,他所承擔的任務還挺多的。比如說我們醫院,醫生不但承擔看病的任務,還有教學、科研、對口支援、下鄉等等相應的任務。我們制定了700多個崗位說明書,在原來標準化、規範化的基礎上,崗位說明書更加詳細規範了該幹什麼,要幹些什麼,怎麼干。績效考核的精細化。針對科室、個人從原來單一的經濟指標改為了質量控制指標。原來的經濟指標,掙的越多,得的越多,這不符合現有政策。作為三級甲等醫院,我們建立了都有相應的考核指標,這個考核指標與職稱是掛鉤的。對於單病種費用,我們設定了相應的標準。如果超過了控制範圍,就要處罰,處罰的力度非常大。當然,精細化管理也有經濟管理的要求。首先是控制成本。比如降低葯佔比。在同樣的費用下,醫生開單的時候就要動腦筋,在不影響治療效果,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可開可不開的葯盡量不開,這樣我們的費用不增加,結構做了調整,含金量更高,收支結餘率不但不會下降,還會提高。通過嚴格的控制比例,控制成本,獲得更大的效益,同時也保證了醫療質量,不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這套方案,與剛才說的績效方案結合起來,我們的醫生也會受益。加強後勤精細化管理,使患者滿意度提升。比如說我們現在聘請護工,有40多人的一個隊伍,為患者服務;專門推患者、運送患者做檢查、做治療,先把患者的檢查預約好,這樣不會造成檢查浪費,耽誤更多的時間,提高效率,縮短住院日。護工、運送隊,都是為行動不便的病人提供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純粹為提高效率,服務好患者而做。現在在我們單位裡面運行,患者也非常滿意。
還有其他的精細化管理,主要就是生活服務、病人照護服務,為患者著想,買餐訂餐,需要吃什麼,我們的餐飲部負責送到病人床前,也是方便患者。我們還邀請專業的陪護公司,為需要提供照顧的病人開展服務。病人照護服務適當收取費用。以前社會上就有,組織混亂,漫天要價。現在有組織地規範管理,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按照標準收費,費用大幅度下降,大概就是全部需要付的,最高的只需要120塊錢一天,原來私人陪護都是兩三百起。
結構調整的價值空間考核體系與醫療質量緊密掛鉤。比如說各種比例,今年四川省衛計委給我們三甲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從醫改的角度核定了幾個比例。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患者的負擔。在不增加費用的情況下,首先就是總費用的控制,總費用增幅,患者負擔的醫療費用,下一年的增幅不能高於上一年度的5%。這樣的話,首先總量得到了控制,患者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在總量控制,又不影響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必須進行內部結構調整。第一個結構調整就是藥品的比例必須控制在30%以內。第二個調整是各種耗材的比例,不能超過12%。還有一個質量控制,就是提高效率的質量,平均住院床日要力爭控制在9天以內。通過這樣的控制,患者的費用總的沒有上漲,而醫院的結構得到了合理的調整,收支結餘也沒有降低,這樣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同時醫院也獲得了相應的效益。成果首先是讓利患者。根據我們醫院的運行模式來看,近兩年,特別是2013年10月份實行藥品零加成以來,讓利患者成效顯著。以前,我們每年的藥品銷量大概是兩個億元,在加成15%的狀態下,每年有三千萬的毛利潤。現在藥品實行零加成了,這三千萬沒有了,沒有了之後,按照政策,政府財政補助彌補取消加成損失的20%,也就是六百萬元,物價調整彌補70%,即二千一百萬元,這一塊由政府通過物價的調整來彌補,也就是門診診查費調高六塊,住院診查費、級別護理費調高九塊,簡稱六九九。實際上我們測算下來,物價的調整部分達不到70%,只達到了40%,財政補償也達不到20%,兩者相加,只有不到60%的補償率。藥品零加成,每年就「損失」了一千兩百多萬。實行兩年多,損失了三千多萬元,實際也是讓利了患者。其次,加快周轉、提高效率,節約費用。2013年,我們的平均住院日是10.5天,通過控制,我們現在9.5天,平均床位是縮短了一天,換句話說就是為每一個患者節約了一天的費用。平均下來,一天的費用大概是一千元。我們按每年六萬個住院患者計算,大數就是六千萬,這個也是提高效率的,讓利給患者。另外要談的是,在耗材的採購上嚴格的控制。當然該用國產的,國產的價格相對要低一些,耗材佔比控制在12%以內,也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這一系列的舉措,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我們每年提高效率這個賬,能節約醫療費用接近一個億。但是我們總的收入沒有下降,通過這一系列的費用控制,老百姓滿意,能夠看得起疾病,更多的老百姓來到了醫院,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也就是說原來看五萬個病人,收入六個億,現在看六萬個病人,同樣也是六個億,但是結構調整,「含金量」不會降低,反而更高。
服務的量、服務的面更加擴大了,使更廣大的老百姓享受到了醫保、農合的政策。因為醫保、農合的總費用控制,我們每年的醫保和農合的費用是總包干控制,就迫使我們還要想辦法控制費用,調整結構、提高效率,來解決相應的問題,收到比較好的效益。
對於未來,我們的想法是醫院在整個大的醫改框架下,限制規模的發展,從規模發展向質量效益轉變。我更傾向於向台灣醫院學習,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實施標準化和精細化的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方便醫院管理、方便醫療服務、方便患者就診,向質量效益型去發展。當然我們要達到這個水平,肯定是短期內乃至很長時間都不可能,但是我們覺得這是今後努力的方向。特別是縣級醫院,因為要求大病不出縣,向規模效益發展,這個難度還是挺大的。當然現在還可以鼓勵民營醫院發展,這也會彌補公立醫院醫療資源的不足。
簡陽市人民醫院簡介簡陽市人民醫院·資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始建於1939年,是一所學科齊全、設備先進、技術配套、環境優美,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佔地3.3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編製床位1600張;在崗職工1917人;醫院資產總值8.78億元。2015年實現門急診89萬人次,出院5.9萬人次。醫院設一級臨床、醫技科室34個,二級科室20個,四川省甲級重點專科1個、立項建設2個,乙級重點專科立項建設1個,資陽市重點專科8個,資陽市醫療質量控制分中心15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業基地24個及6個大中專院校實習基地。圖|網路 編輯|汪曉慧
轉載請注「大健康Lab」大健康Lab 由《經濟觀察報》溫淑萍團隊出品,聚焦醫療、健康領域,我們將持續呈現精彩原創新聞報道,旗下明星欄目包括:
[中美醫療服務產業比較]聯合專欄,權威解讀中美醫療服務產業,探討醫療服務產業領域前沿、高尖端 發展趨勢,及提高方式和未來方向
[醫療前哨]先鋒企業領軍者洞察全球醫療新技術、新價值、新趨勢
推薦閱讀:
※PDCA管理循環
※史光起:解讀王健林的萬達「21條」——做到了就是優秀的職場人或管理者
※飼料管理—山羊舍飼養殖技術要點
※如何快速知道一個工作簿有多少個工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