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建:特朗普發「禁穆令」 中東國家怎麼看?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底簽署行政令,暫停全球難民入境,暫停伊朗、蘇丹、敘利亞、利比亞、索馬利亞、葉門和伊拉克7國公民入境。禁令出台後,引發了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的抗議聲浪。特朗普為何選擇這7個國家?中東國家對此態度如何?

1. 固守偏見迎合「恐穆症」避開大國專挑「軟柿子」

問:特朗普對於難民以及中東7國公民的入境禁令引發全世界嘩然,他為何選擇這7個國家?

答:特朗普團隊表示,選擇這7個國家是因為奧巴馬政府把這些國家認定為「最受關注的恐怖分子集結國家」。特朗普表示,這一政策和奧巴馬2011年發布對伊拉克公民申請避難為期6個月的禁令是相同的。特朗普再三強調,禁令是為了保護美國人,而「不是像媒體故意錯誤報道的那樣,禁止所有的穆斯林。」

但是,根據《華爾街日報》提供的一份「9·11事件」以來美國因製造或策劃恐怖襲擊而被逮捕的180人名單,其中美國人或合法居留者有81人,佔了85%。只有11人來自禁令上的7個國家,其中一半還是出生在美國的。另外,來自沙特的有18人,比這7個國家加起來還多。並且,「9·11」以來,美國本土發生的數起重大恐怖襲擊中,沒有一起是來自這7個國家的人製造的。因此,反對者認為,特朗普發布這一禁令可以說是為了履行在競選期間對支持者許下的諾言,也可以說是為了體現「美國優先」的立場,或者乾脆說根本就是看這些國家不爽。

筆者認為,禁令的出台首先是出於特朗普及其團隊對穆斯林的一貫偏見。2015年11月法國巴黎遭遇系列恐怖襲擊之後,特朗普就表示說,應該對全美的穆斯林進行登記,頒發「特殊身份證」。2015年12月加州發生槍擊案之後,特朗普又進一步表示,應「全面且徹底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直到我們搞清楚狀況。」在簽署禁令時,特朗普再次說,要讓美國遠離「激進分子」。

其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表現出對穆斯林的極大偏見,卻依然能贏得大選,本次禁令出台後,也有47%的美國民眾對此持支持態度,這表明美國國內確實存在著嚴重的「伊斯蘭恐懼症」和對安全形勢的擔憂。而特朗普打出「反恐」和「保護美國安全」的旗號,在某種層面上也是為了吸引支持者。美國底特律大學教授拜敦認為:「貶低穆斯林不僅僅是一個競選中發出的信號,對特朗普來更說是一種取勝的戰略。」

第三,雖然特朗普辯稱「禁穆令」是延續了奧巴馬的政策,但他顯然也有自己的考慮。「禁穆令」避開了有較大地區影響的國家,但伊朗是個例外。

首先,特朗普本身對伊朗不待見,他從一開始就反對奧巴馬與伊朗簽署核協議,而美國國內也有一股很強的反伊朗勢力。

其次,因為名單中的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同屬什葉派統治的國家,禁止這些國家的人員進入美國,應該不會在以遜尼派為主的伊斯蘭世界引起強烈反彈。利比亞、蘇丹、葉門和索馬利亞等國本身局勢不穩,在本地區的影響力也十分有限。

第三,從實際情況看,這些年來自7國,尤其是來自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難民和移民的人數增加較快。從事態發展看,特朗普團隊對伊斯蘭世界反應的預判還算靠譜,但美國國內以及西方盟國有如此強烈的反對,卻顯然是他們未曾料到的。

  2. 伊斯蘭世界反應平靜自顧不暇無力再抱團

問:中東國家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禁令?他們手中又有哪些反制措施?

答:禁令出台後,伊斯蘭世界的總體反應相對平靜。《紐約時報》評論稱,穆斯林國家「引人矚目地保持了沉默」。阿拉伯聯盟中有多個成員國都受到了這一禁令的影響,但是阿盟只是表示將對禁令的不合理限制投入更多關注。其他未列入禁令的國家尤其是一些地區大國也保持低調甚至沉默。沙特國王薩勒曼同特朗普通了電話,但並未發表公開聲明,埃及總統塞西則一言未發。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伊斯蘭世界如今愈加分裂和各國自顧不暇的現狀。中東變局以來,該地區原有的地緣政治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主要大國都在忙於應對地區形勢新變化以及美國中東戰略重心轉移和政策調整對各國關係帶來的一系列挑戰。那些受中東變局嚴重衝擊的國家大多仍在國家政治和經濟重建的困境中苦苦掙扎。在上述大背景下,伊斯蘭世界各國雖然對美國的歧視政策普遍不滿,但已無力抱團發出一致的抗議聲浪。

更確切地說,伊斯蘭世界民眾對美國已是滿腔憤怒,而當政者大多還在為如何與美國新政府打交道糾結和苦惱。美國貝魯特大學的一名教授評論,穆斯林國家領導人「正在本國人民的憤怒與美國總統引發的憤怒之間走鋼絲」。

列入禁令名單的七國中,伊朗的反彈最為強烈。伊朗在特朗普禁令頒布後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這也是伊朗在特朗普上任後首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隨後宣布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但伊朗軍方次日便在軍演中進行了導彈和雷達測試。

除了對禁令本身的憤怒,伊朗示強的情緒中還夾雜著對伊核協議的命運以及美伊關係未來走向的擔憂。但種種跡象表明,伊朗主觀上並不願意看到美伊關係再次回到對抗局面,更不願意看到伊核協議被削弱,特朗普禁令出台後,伊朗曾表示將禁止美國摔跤代表團參加於本月在伊朗舉行的摔跤世界盃比賽。但近期,伊朗官方通訊社已發出明確信息,伊朗將向美國代表團發放簽證,使其能夠如期參加比賽。

其他名單上的國家也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禁令的不滿和失望,但總體上拿不出有效的反制辦法。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國力和影響力都有限,另一方面是他們目前還無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3. 美維持「總體收縮」戰略關係親疏主要看「油水」

問:特朗普上任以後,對於中東之前的熱點問題,政策上可能有哪些調整?

答:美國上訴法院裁決,拒絕恢復特朗普「禁穆令」的效力,因此此事應該不會在伊斯蘭國家持續發酵,但特朗普從參選到上任以來的一系列言行卻給中東未來的局勢的發展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事實上,不光是中東,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世界性疑難問題。

隨著特朗普逐漸進入總統角色,他在一些中東問題上的基本態度已經開始明朗。

首先,從特朗普反覆強調「美國優先」的方針政策看,新一屆美國政府顯然不會如一些分析人士所預判的那樣,將美國對外戰略重心再次移回中東。相反,特朗普將繼續採取「總體收縮」的戰略。因為回歸中東將極大地消耗美國的資源,更會使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落空。

其次,特朗普會將反恐和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作為美國當前中東政策的重點。美國表示要與俄羅斯等國在中東進行更多合作,這意味著,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或許會在敘利亞等問題上採取更為平衡的政策立場。

第三,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更多會從利益層面而非從戰略層面構建與地區國家的關係。特朗普將沙特等國排除在禁令之外的主要考量就是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相對而言,由於過去幾十年的對峙,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利益交集較少,這也是特朗普不惜拿伊朗「開刀」的主要原因之一。顯然,未來美國與伊朗的關係將明顯降溫。

特朗普對諸如埃及這樣「油水」不多的國家興趣不是很大,而與以色列的關係無疑將有所升溫。特朗普上任後,首先致電內塔尼亞胡,敲定後者今年2月訪美。以色列政府則在第一時間明確支持特朗普的「禁穆令」,以色列近期還趁機強行通過有爭議的定居點法案,試圖以此倒逼特朗普政府加強美以關係。以色列的強勢以及特朗普在這些問題上曖昧的態度,令人對特朗普能否在巴以和平問題上有所作為充滿疑慮。

目前看,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似乎面臨極大考驗,但筆者認為,特朗普不會重新讓美伊關係回到過去緊張對峙一觸即發的局面,因為伊朗問題並沒有成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點。美國對伊朗的新制裁更具象徵意義而非實際意義,伊朗也不願意主動破壞伊核協議,因此不會給予美國藉此進一步削弱雙邊關係的機會。

此外,雖然以色列試圖利用特朗普擴大在巴以問題上的優勢,但特朗普政府也不會聽其任性而為。特朗普競選期間曾表示,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但上任後卻遲遲未付諸行動。此外,去年12月,安理會通過譴責以色列擴建定居點的決議後,特朗普曾表示,美國應該動用否決權封殺這項決議。但最近以色列再次強推定居點法案通過後,特朗普罕見地對以色列提出了批評。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稱,儘管美國不認為以色列定居點是對中東和平的阻礙,但仍認為以色列建設新定居點或擴大現有定居點的行動對達成上述目標無益。

由此可見,儘管特朗普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政策尚不明朗,但從其主觀立場及可能受到的各種限制看,美國未來的中東政策不會出現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不那麼注重意識形態,甚至願意採取更為平衡的超脫政策,在某種意義上對中東而言,也許並非是一件壞事。


推薦閱讀:

特朗普策動中東石油暴動,卡達斷交潮會否引爆中東大戰?
中國忍無可忍!對特朗普發出警告,這事沒得商量
讓一讓讓一讓,特朗普的手又過來了!
特朗普簽署降稅法案對共和黨的意義是什麼?
特朗普訪華: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

TAG:國家 | 中東 | 怎麼 | 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