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唐毛筆製作中的纏紙法
晉唐毛筆製作中的纏紙法 2008-03-16 11:14閱讀:941 晉唐毛筆製作中的纏紙法王學雷一古代的毛筆製作中有一道重要的製作工序叫作「纏紙」,這一工序大概始於東晉時期,並在唐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工序在唐以後的毛筆製作中卻不再被採用,傳世的相關文獻中也鮮有提及,以致後世知者蓋寡。北宋邵博稱:「近世薄書學,在筆墨事草創」(1),既近如宋人似亦已不能知其詳。記載 「纏紙法」最早,而且最詳的文獻是託名東晉王羲之的<筆經>>,雲:「採毫竟,以紙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膩也。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惟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見),然後安之。」(2)可知,此法是用麻紙束縛筆柱(亦稱筆心)根部,再取上等毛料披於其外,最後安插於桿腔。然此法不見於此前的記載,更無實物可資左證。按:史稱秦將蒙恬造筆「以柘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披)」(3);漢末韋誕制筆則以兔毫為柱,羊毛為披(4);居延發現之東漢早期毛筆及武威發現之東漢毛筆(5),亦皆以羊毛為披,並不見「纏紙法」之施用。是知此法的出現當在東漢以後。然而,<筆經>>這部著作後人多疑其非王羲之親撰,乃假託其名,進而抬高其聲價者所為。馬衡先生認為:「<筆經>>是否為晉時作品,雖不敢必,而非唐以後所作,則可斷言也。」(6)筆者以為,馬衡先生治學謹嚴,不妄穿鑿,故出此論。然其著作年代似可提前至南朝時期,而其中所述殆為東晉以來之制筆法則,亦不無羲之言論之記載,絕非空穴之談耳(7)。故謂「纏紙法」的出現當在東漢以後,隋唐以前,而集中於東晉時期,非不可能也。今有出土實物可加以參證:1993年6月,江蘇省江寧縣下坊村的一座東晉磚室墓中發現了一枚長10.2、中寬1.4、中寬以2.5厘米絲帛塊束緊的毛筆頭(8)。筆者曾撰文考證,認為此枚筆頭中間所束的絲帛塊即相當於<筆經>>所謂的「麻紙」,其作用與麻紙亦應相同(9)。故 「纏紙法」出現於東晉時期,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二唐德宗貞元20年(804),日本高僧空海隨遣唐使來唐,至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回國。就在這短暫的兩年里,除了帶回大量的佛教經典、文學作品、書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畫真跡和文獻外,他還帶回了唐朝的毛筆及製作技術。其在<奉獻筆表>>中就提到了「纏紙法」,並且遵照試作,認為不比唐朝的差:「空海于海西所聽見如此:其中大小長短強柔齊尖者,隨字勢粗細,總取捨而已。簡毛之法,纏紙之要,染墨藏用,並皆傳授訖。空海自家試看新作者,不減唐家。」(10)其實,至晚在早於空海入唐的半個世紀以前,即日本的天平時代(729-749,相當於唐玄宗開元17年至天寶8年),「纏紙法」就已輸入日本的制筆中了,且有實例可尋。被視為日本國寶的,現藏於正倉院的 「天平筆」在製作中就採用了這種製法。據馬衡先生考證:「天平時代為我國文物輸入日本繁盛之時。正倉院所藏古物,多為唐制,故天平筆之製作,與王羲之<筆經>>所記類多相合。」又雲:「此天平筆被毫已脫,惟存其柱,柱根有物裹之,約佔筆頭之長五分之三,疑即麻紙也。」(11)「纏紙法」在公元六世紀時於日本毛筆製作中落地生根,並且有實物保存至今,不能不說是一大幸事。更可貴者,二十世紀初,日本奈良地區的筆工猶傳其法,日本漢學泰斗內藤湖南即喜用之(12),可惜中國自己的制筆技術中卻沒能將這一方法保存下來。出於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的唐筆,其筆頭形制與天平筆極為相似,但其製作細節卻無由考驗(13)。北宋時期,宣城諸葛氏與陳氏兩家自東晉以來世傳其業,制筆技術中仍保留了許多東晉遺法,卻未見有「纏紙法」的記載(14),可見此法至少在宋代早期即已不被採用了。據<文房四譜>>卷一<筆譜>>所載王羲之<筆經>>中小注的解釋,筆柱根部纏紙的作用是「欲其體實,得水不脹」。從理論上說,這一方法應是很科學的,也是很周到的,但實際效果如何,唯有嘗試過的人最清楚。那麼,這種製作法為什麼會在北宋時期的中國本土不再被採用了呢?而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卻一直能夠保存下來?筆者認為,這很可能與唐代以後書法風格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有關,元代趙孟頫就曾感嘆: 「書法不傳今已久,楮君毛穎向誰陳?」(15)書法「古法」的喪失(也即晉唐書法風格的喪失),勢必會影響到毛筆製作技術某些方面的轉變。因為什幺要保留下來,什麼又不必保留下來,本是無須太多理由的,只有實際的需要與不需要是導致其或存或亡的直接原因。「纏紙法」在唐以後制筆技術中的消失,看來並不完全是一種有意的忽視所致,而是變成了制筆技術中的一種「不需要」的工序罷了。作為頗染唐風的日本,此法之所以能夠得以很好的保留,亦並非出於偶然,這實與日本民族對傳統文化一貫重視與保存的精神有關。而且在實際的書法學習與創作中,日本帶有濃郁的唐代風格的傳統書風至今仍為一部分人所取法、繼承,而用「纏紙法」進行製作的毛筆應是他們最能展現這種書風的書寫工具吧?因而,日本有的毛筆製作中至今仍採用此法,正是因為還有這樣一部分人的實際「需要」為它的存在提供了一個現實基礎。考察「纏紙法」的產生、演變、消亡及相關的一些問題,目的不僅是為了滿足一下我們的好奇心,而更是為了通過對書寫工具所發生的某種變化,從另一個角度來考察、理解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與轉變。當然,千萬不能以此誤以為晉唐間的毛筆製作只此一種製作形式,因為還有許多製作技藝目前我們還無法了解,甚至根本不可能了解的。注釋:(1)<邵氏聞見後錄>>卷二八。(2)蘇易簡<文房四譜>>卷一<筆譜>>。括弧內字據<初學記>>卷二一<文部.紙>>補。(3)崔豹<古今注>>卷下 「問答釋義」。(4)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引韋仲將<筆方>>。(5)分見馬衡<記漢居延筆>>,<凡將齋金石叢稿>>,中華書局,1977年;<>三座東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1期。(6)<記漢居延筆>>。(7)此點筆者將於另文探討,此不贅述。(8)<江蘇省江寧縣下坊村東晉墓的清理>>,<考古>>1998年第8期。(9)拙文<東晉束帛筆頭考>>,<故宮文物月刊>>第19卷第5期,台北,2001。又載<>法>>2002年第10期.(10)空海<遍照發揮性靈集>>卷四。(11)<記漢居延筆>>。(12)詳見<記漢居延筆>>及傅芸子<正倉院考古記>>四「三倉之概觀.中倉下」,日本,昭和十六年。筆者在近年的日本毛筆製作中也曾見到過類似的製作。(13)<新疆出土文物>>,129頁,文物出版社,1975年。(14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二八。(15)趙孟頫<論書>>,<趙孟頫全集>>卷五。2002/4/載《書法》2004年第3期 一位操盤高手的10個忠告 您有30萬元投資模擬金未領取
分享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毛筆的保養
※如何系統地學習毛筆書法?(多圖)
※絕妙的毛筆字在線生成器
※毛筆字在線生成器*
※毛筆行書標準初學者教程(筆法)
TAG:毛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