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香港社會存在的深層矛盾

大公網 香港社會存在的深層矛盾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2013-01-11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大公網日前發表文章,題為:香港社會存在「殖民化」和「中國化」深層矛盾,文章如下:

    目前香港政府政治架構和公務員系統仍以「殖民化」的價值評判為準繩,公務員的升遷、教職員工的考核皆以舊時「殖民化」的價值作為評判標準,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崇尚「殖民化」和去「中國化」,其結果必然導致年輕一代缺乏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了解和認同,甚至產生抵觸和排拒。這種文化和價值上的矛盾和抵觸情緒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為一種行動,甚至變為一種反政府和對中央政府的消極抗爭。

  香港雖然回歸祖國已整整十五年半了,但是,本地年輕一代尤其是知識精英至今還缺乏對祖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這是導致近年來不斷出現大小規模不等的反政府(實質上是反中央)的示威和抗爭活動的原因。

  有些人將這些反政府的抗爭視為「港獨」的一種表現,筆者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根據最具權威性的《奧本海國際法》第三章第四節《獨立與屬地和屬人權威》的定義,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土地和人民擁有排他性的主權,也即是屬地和屬人權威。按照《奧本海國際法》的定義,中央政府作為一國之主,對於國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行使最高權威的權力。因此,「港獨」在香港這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已經沒有任何空間,所謂「港獨」只是一個假命題。

「殖民化」和「中國化」的矛盾

  然而,為什麼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熱衷於挑戰中央政府的這種屬地和屬人權威呢?有人又將它解釋為「一國」和「兩制」之間的矛盾。不過,據筆者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七年多來的經驗和對內地社會的方方面面的仔細觀察,發現內地和香港之間就「兩制」而言,其界限越來越模糊。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內地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管理階層特別是公務員素質和效力的快速提高,所謂「兩制」的差別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內地、香港兩地的制度越來越趨同。嚴格說來,「一國」與「兩制」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已不復存在。但是,香港人和內地人在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方面還是有區別的。特別是知識精英階層在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方面與內地的差異尤為明顯,畢竟香港曾經歷英國長達一百五十六年的殖民統治。據此,我將這種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方面的差異歸結為「殖民化」和「中國化」的矛盾,而這對矛盾才真正是當前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事實上,類似這種「殖民化」與「中國化」的社會深層次矛盾,在1945年後台灣回歸祖國時也曾出現過。台灣於1895年割讓給日本,經日本在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的時間裡,由語言文化、價值系統乃至政治制度架構已完全實現了日本化。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政府為適應戰時需要,對台灣等殖民地推行「皇民化」政策,甚至強行要求台灣人改用日本姓氏,以便強化其殖民統治。1945年國民政府光復台灣之後,也曾經歷過「中國化」與「皇民化」的激烈衝突。鑒於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國民黨政權以鐵腕的方式去「皇民化」,由語言文化(推行中國語教育和講普通話)、價值認同到政府管治系統強力推行「中國化」政策。結果在短短的幾年內完成了由「皇民化」向「中國化」的轉變,及至1952年4月28日簽訂《中日雙邊和約》,將台灣人的日本國籍轉變為中國國籍,從國內法到國際法實現了真正的回歸中國。其方式方法雖然有些粗糙和過度使用強制力,但從解決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社會深層次矛盾、特別是以「中國化」去「皇民化」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效果顯著的。

矛盾不解決香港難作為

  目前香港社會的政府政治架構和公務員系統仍然以「殖民化」的價值評判為準繩,公務員的升遷、教職員工的考核皆以「殖民化」的價值作為評判標準,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崇尚「殖民化」和去「中國化」,其結果必然導致年輕一代缺乏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了解和認同,甚至產生抵觸和排拒。這種文化和價值上的矛盾和抵觸情緒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為一種行動,甚至變為一種反政府和對中央政府的消極抗爭。

  其結果是導致香港公務員和政府系統的管治效力越來越低,社會越來越缺乏競爭力和日趨沉淪。「殖民化」與「中國化」這一深層次矛盾如得不到有效解決,可以預言,香港社會將會長期陷入內耗並日漸沉淪。


推薦閱讀:

普洱茶茶梗是怎樣的存在
會員制在我國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瑞商網
求是網專訪:「憲政民主」存在先天缺陷,不能與「依憲執政」類比
四十億年後我們的銀河系將不復存在,但另一場危機已提前到來
此人當了「漢奸」,一戰讓明朝精銳不復存在,竟得以善終

TAG:社會 | 香港 | 存在 | 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