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利益,原則,虛偽

權力,利益,原則,虛偽 Friedrich @ 2011-3-27 13:15 閱讀(99) 評論(0) 推薦值(9) 引用通告 分類: Commentary

美國又出兵了,一個強國又在欺辱一個弱國,一個外國政府又在干涉別國的內政。這就是很多人對於這次多國軍隊空襲利比亞的理解和frame。 我們不管是不是法國人帶頭的,也不管是否有聯合國授權,也不管是否有很多國家的參與,我們只會把帳算在美國頭上。我們對霸權的理解就是美國的軍隊又在跟一個外國政府作戰。對很多人來說這次空襲又為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提供了一個新的歷史佐證。這種想法反映了很多人共有的思維的根本原則:強國總是無所不能,因此應該對一切事情負責。管別人的事就是霸權和霸道。強者不能欺壓弱者。

從錢鍾書到蒯因都擔心翻譯的精確性,一個詞的翻譯完全可以改變它的意思在另一個社會文化語境下。比如這個詞hegemony。我們把它譯為霸權。霸這個詞在中國給人的意義聯想是什麼?蠻橫,蠻不講理,恣意妄為,仗勢欺人。義大利的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在發明這個詞時,意指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主導地位。這根中國的霸的意味可以說是相去甚遠。很多中國善良的民眾都認為一個重要的道德原則是強者不能欺壓弱者,因此他們恨為富不仁的人,恨以權壓人的人,恨仗勢欺人的人。而這種道德原則投射到外交上,就是厭惡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不過,在作出道德判斷或者價值的判斷前,我們必須對於事實持謹慎的態度,這與法官審理案件時是一樣的,首先要查明事實。當然對於任何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在談論很多事情時,必須假定我們所知道的是真的。我們從各種信息來源來接受外界的消息。可是當你主要的信息來源被控制時,所謂的事實可能變得根本不是事實了。在威權政府下,給定你的道德原則和其他價值準則,政治權力精英可以通過控制你的信息來達到他們想要的民意表現。這是一種安全而隱蔽的民意製造。而霸權主義這個詞就很好的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這次關於利比亞的空襲報道,你可以看出,媒體是如何來製造你的道德判斷所依賴的事實的。

第一他們強調並非所有的大國都同意空襲行動,比如俄羅斯和中國,甚至西方陣營內部都有分歧,比如德國。這些國家反覆申明和平手段是首要的。注意,大家都愛好和平。你的反感產生了。第二,空襲肯定會誤傷平民。這再次論證和平手段是唯一的選擇。這時你會看到很多關於平民傷亡的報道。你更多的反感被激發了。第三,媒體會隱去卡扎菲的作為和他的反對派的申訴。因為很多人認為穩定是第一的政治價值,因此無論如何,製造動亂的人肯定是不對的。而空襲發生在這個時候,你會想到這是西方國家在利用一國的內部衝突達到自己的目的。你的反感倍增。第四,軍力的對比告訴你誰是強誰在弱。你會不自覺地感到自己傾向於弱者。第五,西方和非西方這種修辭告訴你,你的身份必須使你跟非西方站在一起。最後,你的判斷完成了:這是又一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動用軍隊和發動戰爭來壓制一個弱國。你會覺得這個結論很自然,合乎邏輯,因為沒有價值衝突,很流暢。

說到外交,很多人提到的最多的詞就是利益,最多被想到的話就是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 因此在國際關係中,任何道德的原則和宣稱都是對於利益的掩飾。儘管這很有虛無主義者的味道,但是很多不是犬儒主義的人當他們在思考外交時也會不自覺地犬儒主義起來。利益是一個很有趣的辭彙,國人對於利益經常持負面的評價,比如見利忘義。義與利是截然分明的,而且是衝突的。義和利必須擇其一。然而很多人的準則依舊是,追求利益的融合。追求利益不意味著傷害他人,不是零和遊戲。但是放在外交上,很多人認為這就不可能了。獲利必然意味著犧牲和損害,或者不顧及他國的損害。於是很多人相信,道德原則在國際關係只是一個幌子用來遮掩真正的利益索取,因為道德原則可以同時正當化損害和利益。在他們看來,這種虛偽的道德動機比赤裸的現實主義權力遊戲更可恨。

什麼是虛偽,很簡單,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相似的情形不同的處理。而美國就是虛偽的典範。美國支持民主,但是她在推行民主的同時,也做過推翻民選的政府的事情;美國支持人權,以人權的名義進行干涉,但是卻不會幹涉所有人權紀錄糟糕的國家;美國支持自由貿易,然而又會隨時運用保護主義。不過仔細探究起來,事情會複雜很多。我們先把視點放在國內的事務上。比如為什麼很多人犯同樣的罪,卻面臨不同的刑罰?那麼當法官作出不同的判決針對相似的罪行,我們會認為這是虛偽或者言行不一么?我們當然欣賞和欽佩能一以貫之堅持原則的人,可是原則有時候會變得很危險,容易墮落成意識形態的教條。一個不太容易接受的事實是,原則的劃一性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所得來的經驗主義是相衝突的。我們總是變通和靈活。我們的頭腦默認一個度,是什麼是可接受的變通,什麼樣的不一致就會變成虛偽。遺憾的是,很多人在思考國家間的交往時,常常忘掉了這些生活經驗,須知道,國家的事務也是由人來經營的。然而,還有人繼續爭辯說,按照這樣的理解,美國仍然是虛偽的。因為太多的例外就會消滅一個原則的意義。這個問題很開放,如果是十次相同的情形,什麼是例外什麼是堅持原則?

不干涉是原則,從韋斯特法利亞條約來的。人道主義干涉是不干涉的例外,但是人道主義干涉是人道主義原則的原則。這是聯合國憲章申明的了。至於很多人說這次安理會的1973號決議是一個政治妥協,讓各方滿意,任何行動都可以被合法化,從軍事打擊到高呼口號坐視不理。這似乎是吹毛求疵了,民主不就是妥協么?還有,歷史所證明的無效的國際治理的原因是什麼?是和平的誠意與和平的方式被運用的太少嗎?和平,在國際關係中,不就是意味著標榜和拒絕行動么?道德的懷疑,學術的爭論,意見的碰撞,與行動的道德準則不會衝突。 我們不能等到所有的人同意所有的事情,再去行動,那常常意味著冷漠,也會太晚。

不過,即使我們可以勉強認為,世界的複雜性使得原則的變通變得可以接受,但是利益呢?你如何把利益分割出去?這是所有以理念為主導的國際關係理論的困難。 我們可以更多開始思考什麼是利益。 只有金錢是利益么?只有權力是利益么?只有安全是利益么?其他的東西可否變成利益?比如制度?比如法治?比如自由?比如文化?比如情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有人聲稱國家利益是被建構的。

? 請遵守國際版權公約的規定。

推薦閱讀:

西方在「斯諾登」事件上表現虛偽 更重利益
原創:繁華面具下,那華麗的虛偽
看透了虛偽的謊言說說 
人性的虛偽
一份美好的愛情,容不下一丁點的欺騙和虛偽 2014-07-03

TAG:權力 | 利益 | 虛偽 | 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