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變票子 鼓起錢袋子(美麗中國·調查)
福建寧德市霞浦縣風光宜人。黃 鋒攝
金秋時節,浙江千島湖畔層林盡染。王 彤攝
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源村林權交易現場。陳 令攝編者按:習近平同志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曾到閩浙邊界的福鼎縣調研,看到滿目蔥蘢的青山,他頗有感慨地說:「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堅持10年、15年、20年,我們的山上就是『銀行』了」。2005年,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浙江省成立的全國首家區域林權交易平台——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通過搭建林權交易平台、農林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碳匯交易平台等舉措,有針對性地解決了林權抵押貸款難、林農產品流轉難等問題,初步探索出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路子。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的永安高山農莊,過去守著5000多畝林地,卻苦於資金匱乏,發展處處受限,只能「望林興嘆」。想貸款,又找不到能對林地進行評估的機構,辦不了抵押。永安高山農莊面臨的難題不是個案。雖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還是一個待解的課題。不少農民和林農守著滿山樹木、毛竹過窮日子。為此,浙江省成立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通過搭建林權交易平台、農林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台、碳匯交易平台等舉措,有針對性地解決了林權抵押貸款難、林農產品流轉難等問題,初步探索出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路子。讓資源成為資產,林農貸款不再難2014年3月,經過多方打聽,永安高山農莊找到華東林交所旗下的服務平台浙江信林擔保有限公司,終於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資金問題。浙江信林擔保有限公司對高山農莊擁有經營權的5000多畝林地進行認真評估,獲得抵押資格後,農莊很快從杭州銀行貸到200萬元現款,經營開始風生水起,蓬勃發展。「讓資源成為資產」,正是華東林交所成立的初衷所在。有了這樣的交易平台,林農不再為貸款難而發愁了。銀行也有了交易所作依託,不愁貸款收不回了。華東林交所董事長沈國華介紹,華東林交所自成立以來就明確以林權交易為業務重點,加快林地經營權流轉為試點,同時建立健全了林業產權交易、農林產品現貨交易、林業碳匯交易、林業金融服務及收藏品發售等組織機構,涵蓋了林業資產評估、林業龍頭企業評級、林業小額貸款和融資擔保、林木資產收儲管理、拍賣交易、政策信息發布等一站式服務。2010年12月,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成為全國首家區域林權交易平台、林業配套金融平台,並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全國首家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平台。針對浙江林地多達億畝的特點,華東林交所首先盯住本省資源。他們同龍泉市、浦江縣等政府及林業部門合作,積极參与《林地經營權流轉證》試點改革,探索統一登記和託管,完善林業資產處置,解決林企、林農和銀行之間貸款的後顧之憂,全面推進與銀行的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合作。在幫助林農解決貸款難的同時,華東林交所還通過網上拍賣、招標、議價和網路報價等交易方式,使交易雙方足不出戶即可做起生意。截至今年上半年,華東林交所及其各地林權交易中心,累計成交林權掛牌項目559個,涉及林地面積15萬多畝,成交金額6.8億元,資產平均溢價達29.6%。農林產品活躍了,農民不再愁銷路過去,在農村,尤其在林區,生產的竹木加工品或林下經濟產品,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種種原因,很難銷售到市場,要想致富也沒門。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華東林交所把大宗農林產品引入現貨電子交易平台,讓那些埋頭從事種養業和農林產品加工業的農民,既可瞄準市場行情安排生產,又不再擔心產品難以銷售出去。華東林交所還面向全國打造產業電商平台。近兩年來,先後順利上市交易大宗紅木原材料、「諸暨四美」(同山燒、香榧、馬劍茶、珍珠)、膠合板、安吉白茶、福建的武夷山大紅袍、雲南普洱茶等特色產品。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開設了200多家營業網點,這些網點既是華東林交所的業務終點,也是上市農產品的終端零售網點,做到「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流合一,促成農戶、農業企業、商業收儲公司、客戶等多方共贏。為缺乏資金的買賣雙方提供融資,也是華東林交所的業務重點之一。點擊進入華東林交所的網上交易大廳,可以看到他們開發的農林行業在線融資服務,為農林產品網路倉單和網路訂單提供融資。參與交易的賣方客戶通過註冊電子倉單,在線申請質押進行融資,銀行可實現在線放款。買方還可通過網路訂單融資,買賣雙方在線生成訂單後,買方凍結部分保證金,賣方交貨,銀行按一定比例放款,並支付賣方貸款,從而擺脫了傳統融資擔保商業模式的諸多束縛。據統計,該所累計為4000多家農林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提供融資服務150億元,為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大規模進入林業打造了一條綠色通道。林業碳匯交易,葉子真的變成了票子「不砍竹,不伐木,守著綠色也能脫貧致富嗎?」碳匯交易的出現,化解了長久以來林農們心頭的疑問。2014年10月,華東林交所成功交易了全國首例農戶森林經營碳匯項目: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通過該所林業碳匯交易平台,以每噸30元的價格購買了臨安市42戶林農共計23400噸的首批碳匯減排量,用於抵消全行辦公系統2013年的碳排放,實現了碳中和目標。參與簽約的臨安市昌化鎮後營村村民朱福民承包經營的130畝毛竹林,僅出售碳匯5年,就可兌現4000元現金報酬。在確保交易竹林碳匯能力前提下,他還能利用這筆資金髮展林下經濟,拓展收入門路。葉子真的變成了票子,「綠水青山」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開展林業碳匯交易,實質就是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和林業發展機制。2011年11月1日,阿里巴巴、歌山建設、富陽木材市場、龍游外貿筍廠等10多家知名企業簽約認購了首批14.8萬噸造林項目碳匯指標交易,並獲得華東林交所頒發的林業碳匯交易憑證。華東林交所的探索與實踐,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關注和讚揚。在杭州G20峰會前夕,華東林交所的碳中和項目成功舉行啟動儀式,進一步踐行「為林、興林、惠林」的服務宗旨。(作者分別為福建省扶貧「兩會」特約研究員、華東林權交易所宣傳室主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