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學正站在「新周期」起點

2010年底,梁湘潤老師到上海、浙江,在有幸得到梁師在命理學上的耳提面命同時,梁師多次提出:命理學正站在新的六十年周期的起點上,並就此與我進行探討。陸致極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命理學史論》中指出:梁湘潤先生「關於傳統命理學的發展歷史」,「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祿命、命相行業,有著隨著大環境、生活形態的變移,而出現周期性的交替。」他引用了梁師在《細說子平六十年》中的一段話:所謂「周期」,是指有三個周期:一、大周期,平均為三百年,這是「人、事、理」之大轉移。譬如:人物,由宋、元時代之郭璞、邵康節等等,轉移到明代之醉醒子、張神峰,再轉移至清末明初之餘春台,徐樂吾;事理,由宋末元初的「兩頭鉗」,轉移至明初之「納音五行」,再轉移至清末明初之「天干調候」;其中自然「淘汰」時間,平均皆為三百年左右。梁師認為,命理學領域的發展歷史中,能夠通過大周期的人,不超過五位:張神峰、萬育吾、任鐵樵、沈孝瞻。二、中周期,平均期限為六十年,這是指「理存人亡」。梁師認為,任何一首學、術,都是有「人」在作業弘揚。一本《三命通會》,四百年來,可以一字不易,而每一代的宗師,解釋運用的方式,並不完全一樣。任何一位祿命宗師的影響,很難超過六十年。能有三十年之盛譽,已經是很難能可貴了。民國以來,命書之出版,不可謂之不多,但能夠通過「中周期」的,,只有寥寥一、二本而已。而能夠通過中周期的,唯有徐樂吾一人。徐樂吾,1886—1949,《窮通寶鑒》(攔江網)的作者,「調候用神」的「開山鼻祖」。三、小周期,平均是二十年,這屬於「當代祿命」。梁師在列舉一當代一批命理學家的名字之後指出,這些先後出現的人物,「可以許之為一時之選,不過都只在小周期之中。」也就是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當代命理學界所謂「大師」層出不窮,此起彼伏,其中也有「紅極一時」者,但其影響,不會超過20年左右的小周期。也許是巧合,徐樂吾前輩1949年仙逝,而梁湘潤老師正是1949年到台灣發展的。1949年以來,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命理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文化在台灣得到完好的保留和發展,因緣聚會,梁湘潤老師得以在此後的六十年「中周期」中,成為這個領域的泰斗宗師,「扛旗人物」。我個人私下認為,梁湘潤老師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在兩岸命理學界深陷「用神」圈子,而難以自拔的時候,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命理學的發展歷史,提出必須跳出在前一個六十年「中周期」中形成的「用神」概念的束縛,重新認識清代以前歷代命理學經驗。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對清代雍、乾以前命理學代表性著作進行發掘、整理,注釋、評論,並對其中一部分,作了白話講解工作,並表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之中。在實踐方面,他總結歷史經驗,構建了比較完備的命理學操作系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命理學重新得到社會的認可。正如梁老師自己所說:「命理自清代以來,文人力主『中和、調候、扶抑』之一說。這一種推理,當然是有宏觀世界的相當成就。然而,經過二百年來的演變,這一種為良好的法則,遭遇到歷代以來每一個階段之循環過程之相同現象,就是達到『瓶頸』的困惑。。。。。。所以希望在清代雍、乾年間之前的法則,是不是尚有些什麼法則,可以彌補這一些缺點的方式。」(《命略本紀》P104)1949年至今,又是一個六十年的「中周期」過去了,相信能夠通過這個「中周期」的,當首推梁湘潤老師。梁湘潤老師提出命理學正站在新的六十年周期的起點上,顯然是認為一個新的「中周期」正在開始。也就是說,「隨著大環境、生活形態的變移」,命理學正醞釀著新的「周期性的交替」。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命理學新的「中周期」的內涵是什麼?這也許可以從「大環境」和「生活形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移」的分析中,發現一些端倪。前提:中國乃至全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重新認識的渴望和需求。西方文化高度發展了二百年,而今天的人類卻面臨地震海嘯、疾病瘟疫、環境污染、恐怖襲擊、生存壓力、道德缺失、前途迷惘。此時,東方文化的魅力重新顯現出來。2004年3月23日,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了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在演講中溫總理引用了宋代哲學家張載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2011年1月,孔子像在天安門廣場落成,應該視為一個標誌。100天後,孔子像又被請了回去。但這個過程,清楚地傳遞了中國大陸「主流文化」不再是鐵板一塊的信息。這種由於環境、生活形態的變化,而導致的思維轉變,應該是新的六十年「中周期」開始的前提條件。上述這些,應該是政治家們去議論的事情。但命理學新一輪「周期性交替」,離不開這種「大環境」乃至生活形態的轉變。就命理學本身而言,與前六十年比較,確實面臨著新的轉變條件和契機。我個人以為,至少有以下五項「轉變」,是值得關注的:一、人員素質、地位的轉變:梁湘潤老師最近兩次來大陸,看到我的學生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幾乎都是各個行業的精英人物,十分感慨。他介紹在台灣學習研究命理,大多是「失意人士」,或事業失敗,或婚姻失敗的人士,才會去從事這個行業;在台灣,從業人員無論水平多高,最終只能歸屬「三教九流」。而大陸則並非如此。「為往聖繼絕學」,這項重任,將落在年輕一代身上。二、研究手段的轉變:計算機的介入;「統計學」概念和手段的引入;專題性研究的引入等等。三、傳播方式的轉變:網路運作,傳播面的擴展速度和領域,均是傳統手段無法比擬的。四、經營模式、對象的轉變:從傳統的「一對一」個人運作,轉變為團隊、企業化運作;從傳統的只對個人,轉變為可以同時面向企業提供服務;命理行業過去有「窮算命」「富燒香」的寫照,目前這個習俗正悄悄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對命理學投入令人感動的熱忱。五、出現行業交融的趨勢:從傳統的單一命理行業,轉變為開始與相關行業聯手,如心理、教育、健康。。。。。。這將導致命理學服務功能,由原來比較單一的「準確預測」、「趨吉避凶」,延伸至人生規劃、勵志、心靈撫慰等等。至於上述這些「轉變」,會給命理學新的六十年「中周期」帶來什麼樣的情況,本人不敢妄言。但我覺得至少有兩點是我們應該做的,一是傳承,二是弘揚。要談發展、創新,恐怕為時過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命理學,風水學,占卜學等等,有著數千年的發展脈絡,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和操作體系。發展和創新,必定是在傳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否則只能是自說自話的「空中樓閣」。即便個中有所謂「天才」人物出現,自創所謂「體系」,最多只能成為「一時之選」,最多只能在20年的小周期中折騰。梁湘潤老師在過去的六十年中,對命理學歷史文獻,做了令人欽佩的發掘、整理、疏理、注釋等工作。這項工作在新的「中周期」中,毫無疑問會繼續下去。貼近社會需求的「專題性」研究、實踐,或將成為新的趨勢。可以預見,隨著業內人員素質的提升、研究傳播手段的現代化,新的經營模式出現,將會大大提高社會對命理學的認知度,使命理「絕學」在新的六十年周期中,再綻異彩。

發送
推薦閱讀:

命理學的八大爭議
命理學解碼:導致離婚背後的那些秘密
四柱命理學(2)
八字命理學之五行生剋制化派和盲派的最大區別
多亮八字格局法命理學(十三之1)

TAG:命理學 | 命理 | 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