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傅山的「四寧四毋」淺議書法藝術「丑」的美學內涵來源
由傅山的「四寧四毋」淺議書法藝術「丑」的美學內涵
由傅山的「四寧四毋」淺議書法藝術「丑」的美學內涵黃曉慧摘要:傅山是明末清初偉大的思想家、學者和書法家。尤其是他的書法藝術成就為書法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在學書理論上主張「四寧四勿」的觀點,這其中就包含書法審美的另外一種向度,即「丑」書的欣賞和創作模式。關鍵詞:傅山、丑、書法傅山,原名鼎臣,字青竹,後易名山。又號真山、橋黃老人,朱衣道人、牆廬、丹崖翁等。山西陽曲縣西村人(今山西太原)。傅山不僅是中國歷史上17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學問家,而且其在書法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歷史上實為罕見的。清代著名學者詩人趙執信在其《飴山文集》中對傅山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高度讚賞,認為其書法為「清代第一」。自清以來,對傅山書法的評價極高,不勝枚舉。有關傅山關於書法創作以及與書法有關的理論觀點多見於其詩文題跋當中。其著名的有關書法美學的理論「四寧四勿」的觀點,至今都為書法學習者和書學理論提供寶貴的思想借鑒。關於傅山「四寧四勿」的言論見於其《作字示兒孫》,傅山說道:「……爾輩慎之。毫釐千里,何莫非然。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此文中,傅山強調自己在學書的過程中深受趙孟詈投洳撓跋,而這種影響在傅山看來是反面的影響,說的嚴重些就是「毒害」。在此,由於篇幅限制,全文不再引述。在傅山強調「寧拙毋巧,寧丑毋媚」時,我們注意到「丑」這一關鍵的字眼。「丑」在中國美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美學範疇。在中國美學史的發展史上,早在莊子的理論當中就出現了關於「丑」的闡述。莊子在《齊物論》中說道:「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其大意是說不管是小草桿和大木頭,還是最丑的人和最美的人,包括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他們都統一於「道」。當然,莊子是在哲學的層面闡述了關於「丑」的價值。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寫道:「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他還說道:「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一丑字中丘壑未易盡言。」結合劉熙載的這兩句話,再來反觀傅山所提出的「寧拙毋巧,寧丑毋媚」的觀點,我們會發現書法藝術中的「丑」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在傅山認為,「丑」是相對於「媚」而言,從概念的對比性來看,「丑」自當在這裡有明確的概念指向性,那就是書法藝術中「拙」的意味。那麼我們可以認為,書法藝術的美醜當屬「工」與「拙」的問題。傅山成功地把「丑」引入到書法美學的畛域中,這無疑為中國書法美學史的內容增添了更多亮色和豐富的內容。當代倡導流行書風的沃興華先生認為傅山的「四寧四勿」理論成為後世碑學出現的先聲。這一點是確信無疑的。其實傅山「四寧四勿」的觀點並不是偶然出現,他之所以發此觀點與當時的文化現狀和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此相關的背景知識在白謙慎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中有詳細的論述,在此就不再贅述了。我們知道,碑學的正式出現才使得中國書法史的總體框架和體系趨於完整的狀態。碑學理論出現以後,書家無不對傅山「四寧四勿」的觀念奉為學書創作的圭臬。傅山的理論拓展了古典書法美學中崇尚流媚妍美的美學思想,使得拙丑、支離等的藝術元素和美學範疇融入到古典書法美學的內容中,從而豐富了中國古典書法美學的內容。那麼,反映新的審美趣尚的北碑成為書家們汲取藝術養料的資源庫。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稱到:「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岩,拙厚中皆有異態,構字亦緊密非常……譬如江漢游女之風詩,漢魏兒童之謠諺,自能蘊蓄古雅,有後世學士所不能為者。」可以看出,康有為肯定了「窮鄉兒女造像」的價值,而這種書法內蘊的價值為「後世學士所不能」。這種對北碑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丑」的審美思想在北碑當中的表現。也同時反映出傅山學書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傅山所言好書寧「丑」,其深層的文化意義在於擴展了書法審美的範式。「丑」作為書法美學中重要的範疇也同時為我們當代的藝術創作提供著指導思路,其實對於「丑」這一範疇自身意義的挖掘還沒能達到一定的深度。現代意義上的書法正在以其自身的力量開拓著這一境界。著名書法理論家朱天曙先生曾在其著作《中國書法史》里引述了錢穆先生的話,其中說道:「魏、晉以後,中國人的書法,成為中國人最標準的藝術。書法的受人重視,超乎其他一切藝術之上。其實中國書法也只是一種運用線條來表其意象和事象的藝術,就其內在的理論上,不僅與圖畫同一精神,實可說與中國創造文字之匠心亦是同一精神的。我們還可以說,中國文字和文學,,亦走在同一路徑上。他們同樣想用簡單的代表出繁複,用空靈的象徵出具體。」我想,在新的社會審美思潮的影響下,書法藝術更將會在其自身的領域裡不斷拓展和豐富,而且在未來將贏得其他藝術領域更多的關注,同時也將影響其他文化藝術促進和發展。參考文獻:[1]魏宗禹.《傅山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12).[2]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三聯書店,2006,(04).[3]沃興華.《書法創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1).[4]清康有為著,孫玉祥、李宗瑋.解析《廣藝舟雙楫》.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編輯:杜強) |
收藏 分享 評分
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
推薦閱讀:
※禪宗美學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美學概論一:游魚之樂(朱良志)
※《教育美學論稿》
※暴力美學:鋼鐵與美景融合的詩意隱藏了暴力和侵害
※中國當代美學的理論之點:人的本質還是人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