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量子力學後哥本哈根時代(劉全慧的博客)

量子力學後哥本哈根時代

劉全慧

關鍵詞: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波包塌縮

0.物理學中的元過程或者元存在

宇宙起源於一個時空奇異點,夸克也必須存在。沒有大爆炸和夸克,就沒有現代物理。但是,時空奇異點的存在超越了我們已知的物理學,夸克也根本無法直接測量。所以可以認為這樣的存在就是元存在。

在電磁學中,點電荷、電磁勢等必須存在,否則無法建立電磁學的理論體系。但是,點電荷和電磁勢都無法直接測量。這個存在,也是一個元存在。在量子場論中,有裸粒子的概念,如果沒有裸粒子,就沒有電子,也就沒有物質世界。裸粒子不能直接觀測,就是一個元存在。

在熱力學中,內能、熵、自由能、吉布斯函數等等,必須存在,但是他們不能直接測量。這樣的物理量,描述的就是元存在。

量子力學的波函數給出了在任何時空間點的概率密度。但是,這個概率密度不能直接驗證,而是說,在任何時空間點上都存在概率密度,這也是一個元存在。

在現代物理中,虛過程必須存在,如果否定這些虛過程的存在,很多實過程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在量子力學中,當在某個態上測量某個力學量時,將得到這個力學量的本徵值中的一個。測量之後,這個狀態將塌縮到這個力學量的本徵態上,即所謂的波包塌縮假設。這個波包塌縮,是對單次測量結果的斷言。有了斷言,單次測量才存在並且可以描述。但是,量子力學完全可以不需要這個單次測量。換言之,量子力學認為單次測量並不具有我們想像中的物理意義。這個單次測量過程就是一個元測量過程或者元過程。

在中文的量子力學教材中,尚沒有任何一本書上明確給出:對於「位置」這樣一個基本的力學量,不存在這樣的元測量。但是,歐美的物理系大學生,把這一點視為當然。這一點,非常難以想像。

元過程或者元存在,對於物理學來說到底是深刻的抽象,還是僅僅是理論上的一種方便手段?

1.量子力學教科書解釋

有一種量子力學解釋,可稱之為量子力學教科書解釋。我們通過教科書學習量子力學,很多人成了量子力學教科書解釋的叛徒。當然,有些叛徒其實是為了虛張聲勢,偽而已。信徒,叛徒,偽叛徒,都可以是成功的物理學家。

二十年前,郝柏林先生給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生作了一個報告,不經意隨口說出一句話:教科書,不過是要把故事編得圓一點。

不把故事編圓一點,學生不會接受。但是,故事編的太圓,壞處也很多!能通過一本教科書,把物理學講授得陰晴圓缺,變幻無窮,非常艱難。正如鄭偉謀先生所說,能把教課書上的故事講圓,對很多授課老師來說,就是高要求。

2.玻爾舊量子論與量子躍遷

玻爾的舊量子論,給量子力學留下了三大概念:1、定態條件(量子態概念);2、頻率條件(量子躍遷);3、對應原理。

在舊量子論中,量子躍遷指的是一個電子從一個能級往另一個能級跳。所以,在舊量子論中,量子躍遷是個元過程。

需要很大的掙脫能力,才能領悟出一個道理:作為一個一個元過程,量子力學並不需要量子躍遷!而在實際測量意義上,量子躍遷的確存在。類似於說,在量子力學中,測量是存在的,但是元測量可以不存在。溫伯格對這麼一個元測量就沒有任何好感。

3.波包塌縮是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的核心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有五位神仙:玻爾,海森堡,泡利,狄拉克和馮諾依曼。玻爾的量子躍遷和波包塌縮之間,有必然的聯繫。狄拉克《量子力學原理》指出:「測量一定導致系統跳進被測力學量的一個本徵態…。」

這個跳躍(jump)很要命:它瞬間就完成了,或者這個過程很短以致不能由量子力學本身所描述。

這個跳躍,就是波包塌縮,波函數塌縮。這裡的塌縮(collapse)英文有時用約化(reduction)。約化這個詞比較好,塌縮看上去有些實際,而約化看上去是個數學手段。

【在海森堡和泡利的研究中,指出尼爾斯·玻爾設計了哥本哈根的解釋:1925年到1927年間,三名20世紀的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沃納·海森堡和沃爾夫岡保利,設計了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通過它,原子水平的系統在測量之前沒有定義屬性。測量的行為影響了系統,並導致它選擇了一個各種可能的值後測量。這個特徵被稱為波函數崩潰。對量子力學的解釋仍然是量子力學的概念基礎,仍然是最著名的理論解釋。】

4.波函數塌縮彼之徶屐我之圭臬

去年冬天,一位外國科學院的院士回答了如下問題:「當一個電子從能級1向能級2躍遷時,為什麼是瞬間完成的?」先生回答:這是物理學唯象本性在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反映。

今年夏天,一位中國科學院院院士對類似的問題嗤之以鼻。他說,他上大學的時候,也相信波包能縮,但很快就放棄了。中國大學的量子力學教學被哥本哈根解釋洗腦太嚴重了!

5.元過程與測量結果

從實際的角度看,波函數坍縮是一個完全多餘的概念。

幾個字的量子力學:在此時此地,有一個量子態,代入薛定諤方程或狄拉克方程中,讓這個量子態跑一會,則在彼時彼地會有一個量子態,在這個量子態上帶有這個系統的全部信息。需要測量任何力學量時,會看到一個分布。這個分布就是實際測量時所能獲得的全部知識。對於單粒子態,這個分布需要許多獨立的粒子一次性通過測量儀器(如施特恩-格拉赫實驗、盧瑟福散射等),類似於統計系統;也可以讓粒子一個一個通過測量儀器(如雙縫實驗),類似時間系綜。

那麼,讓粒子一個一個通過測量儀器的過程存在嗎?這個過程,在實際操作中是存在的,量子力學完全可以描敘這個過程。但是,這個描述不是理論意義上的單次測量。不懂這之間的差別,難入量子物理之門。

6.後哥本哈根時代

除了絕無僅有的一兩本最新出版的量子力學,波函數的波恩概率解釋和波包塌縮概念緊密相連。既然波包塌縮不是那麼必要,波函數的波恩概率解釋必須重新表述。這是溫伯格《量子力學講義》中特別定義波恩規則(Born rule)的原因。然而在數學上,波函數的波恩概率解釋和波恩規則的表達式一模一樣。奇怪吧,奇怪!物理學不能僅僅通過文字和符號來傳神!不懂這個道理,就不要學物理了。要不試試工程,或者化學材料學之類?

後哥本哈根時代並不意味著哥本哈根解釋已經過時,而是說,並不把哥本哈根解釋看得那麼神聖。就像,儘管不把愛因斯坦的看法看得那麼神聖,卻並不否定愛因斯坦觀點的意義一樣。

7.量子力學的一些概念

退相干,熱化,多世界解釋,…。還有一種曾經很流行做法如下:不引入波包塌縮假說,但是認為測量儀器是一個多自由度系統,而這個多自由度系統也滿足薛定諤方程。可以證明,當自由度的個數趨於無限時,測量的確使得純態變為混合態,結果和波恩規則相符。在溫伯格看來,這些探索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都靠不住!

注意,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本身需要元思維。

8.物理學需要元思維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對量子力學的元思維超出愛因斯坦,也沒有人超越玻爾。

愛、玻以來,對量子力學理論的研究主要局限於技術上的發展。一個方向是隱變數理論;另外一個方向是,在更深的層次上,態矢量由於受到非線性和本性上隨機因素的影響。二者都是為了說明目前量子力學的概率本性。

評論:

愛因斯坦與波爾就波、粒子混搭所展開的爭論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後來的繼承者迴避爭論,使得物理學纏上了「波函數」這個理論怪胎,導致了80年科學理論研究的沉寂。

大自然的客觀真實只可能是唯一的,科學探索是在荒漠、黑夜中求索,把一個尚未定論、邏輯模糊、先天不足的觀點當作理論主流,難免進入彎道。

科學觀測有它的極限,而這些元存在就躲在這極限的下面,但人類卻可以通過心智以抽象的數學方式去描述它。但抽象的方式對人類的理解來說終究是不完備的,所以必須給它賦形。

郭光燦和高山合著的《愛因斯坦的幽靈》一書明確指出:量子糾纏的非定域性質與洛淪茲不變性相矛盾,這要求在客觀上存在一個絕對參照系。

愛因斯坦關於理論和經驗關係的兩段話:

(1)「純粹的邏輯思維不能給我們任何關於經驗世界的知識;一切關於實在的知識,都是從經驗開始,又終結於經驗。」(《關於理論物理學的方法》,1933)

(2)「我們現在特別清楚地領會到,那些相信理論是從經驗歸納出來的理論家是多麼的錯誤呀,甚至偉大的牛頓也不能擺脫這種錯誤("我不杜撰假說』)。」(《物理學和實在》,1936)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對量子力學的元思維超出愛因斯坦,也沒有人超越玻爾。

宇宙起源於一個時空奇異點,夸克也必須存在。但是時空奇異點的存在超越了我們已知的物理學,夸克也根本無法直接測量。

質子、中子的夸克結構,是蓋爾曼受三聲鳥叫啟發,出於「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電荷非整數」的主觀臆斷。質子與電子簡併成中子,一正一負兩整數元電荷,怎就成了1e/3、2e/3的分數電荷呢? 中子衰變及一切核反應中都只有整數電荷放出;夸克的色與味都不是客觀實在;「夸克禁閉」這麼多年,人類竟然毫不懷疑!

質子、中子的電結構,不是象晶體那樣的空間點陣結構,是此處趨於電中和、彼處趨於電極化,瞬息萬變進行著,正常沒有電分離的動態結構。用未分清電極化邊界的動態官能團,來理解夸克還勉強可以。作為夸克間力傳遞者的膠子,又要用未分清電中性邊界的動態官能團來理解。哪裡有真正獨立的基本粒子夸克、膠子?

哈勃定律觀測沒問題,紅移測距演算法沒問題,多普勒效應沒問題,紅移測速演算法沒問題。但對退行速度的本質,理解出了根本性問題!這一根本性問題,附帶出「星系退行,宇宙膨脹,宇宙起源於原始大爆炸,宇宙加速膨脹,需要引進暗能量」一系列謬論!目前正主宰著全人類的認知,嚴重干擾人類正常思維,必須予以徹底糾正。


推薦閱讀:

科學與佛法
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科學
這八個炫酷的小實驗,不用去實驗室,在家就能做!
夢幻科學夢之舞
2018年神經科學領域SCI期刊最新影響因子

TAG:科學 | 力學 | 量子 | 博客 | 時代 | 量子力學 |